黄淮流域玉米就仓干燥仓及其干燥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7566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黄淮流域玉米就仓干燥仓及其干燥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粮食干燥技术,确切的说是一种用于粮食就仓的干燥仓库及干燥技术的应用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黄淮流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主产小麦、玉米和大豆,粮食的干燥收藏是储粮的关键技术,对粮食储存的质量至关重要,传统干燥方法以晾晒为主,即定时将粮食移出仓外,摊在室外场地上干燥。随着土地流转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种粮大户快速增加,传统以晾晒为主的干燥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机械烘干和机械通风干燥技术逐渐普及。单纯的机械烘干投资大,烘干费用高,加大了收储成本,不易全面推广使用。黄淮流域属于中温干燥储粮区,四季分明,温度适中,降雨偏少,空气相对干燥,比较适合晾晒和机械通风干燥。国家粮食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现有粮食干燥规范、规程《粮油储藏技术规范》GB/T29890—2013、《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LS/T1202—2002、《粮油储藏 就仓干燥技术规范》GB/T26880—2011。但现有的粮食干燥规范、规程仍存在下述缺陷:1、干燥结束水分非常不均匀,不能安全储藏。按照现行粮食干燥规范、规程就仓干燥结束,水分分布极不均匀,当平均水分降到安全水分以下时,仍有30%左右的粮食水分远高于安全水分,不能安全储藏。2、过度干燥:《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LS/T 1202—2002规定:(7.2.3结束降水通风的条件,符合以下规定即应结束降水通风作业:a、底层压入式通风时,干燥区前沿移出粮面;底层吸出式通风时,干燥区前沿移出粮堆底面;b、粮堆水分梯度≤0.5%水分/m粮层厚度;c、粮堆温度梯度≤1℃/m粮层厚度)。玉米干燥结束时干燥区前沿移出粮面或移出粮堆底面,当干燥区前沿水分降到14%时(黄淮流域玉米安全水分14%),整仓玉米平均水分已降到12%以下,远低于玉米国家标准水分14%,造成干燥过度,玉米数量损失2.3%左右,每吨玉米损失40—50元。原因是玉米通风干燥水分非常不均匀,粮堆实际水分梯度达到2.0%水分/m粮层厚度左右,远大于《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的要求,规程确定粮堆水分梯度≤0.5%水分/m粮层厚度的要求根本做不到。由于水分梯度大,粮堆的底层和上层水分相差5%左右,当干燥区前沿水分降到14%左右时,整仓玉米平均水分已降到12%以下,造成过度干燥。《粮油储藏就仓干燥技术规范》GB/T26880—2011制定的组合式多管通风系统就仓干燥方法也存在上述现象,当相邻4根立体通风管正中间水分降到14%左右时,整仓玉米平均水分也降到12%以下,造成过度干燥。3、水分检测不准确:按照现行扦样规则检测水分误差较大,与玉米的实际水分相差1—2%,原因是玉米干燥期间水分非常不均匀(水分梯度过大造成),现行扦样规则扦取的样品代表性差,不能代表就仓干燥期间玉米的实际综合水分。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粮食储存行业对晾晒和通风干燥相结合的干燥技术存在极大的需求,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关于本发明有关技术的报道,本发明人经过反复的研究试验,终于研制出黄淮流域地区的玉米就仓干燥仓及干燥操作方法,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适合黄淮流域地区的玉米就仓干燥仓及其干燥操作方法,所述玉米就仓干燥仓包括仓房通风系统的改造及干燥操作方法。所述仓房通风系统包括竖向通风系统仓房和横向通风系统仓房,竖向通风系统仓房由仓房、通风道及风机组成,竖向通风系统仓房为5000吨以上的高大平房仓,仓房内设有10组通风道,每组通风道设有三道支风道,通风道的外端设有进风口,进风口的外端设有风机。所述风道为一半圆形管道,风道的长度设为24米,风道间距为2米,风道的半圆形管道上设有通风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可操作性强

本发明比现有就仓干燥技术规程、规范更具可操作性,一线干燥作业人员易于掌握操作方法,可根据不同仓型进行通风系统改造,预测干燥时间,准确检测更接近实际的粮食综合水分。

2、避免粮食过度干燥。

当玉米平均水分降到14%左右时,倒仓混合通风平衡水分,尽管干燥结束高、低水分相差很大,水分再平衡后可以安全储藏,避免过度干燥给粮食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3、准确检测更接近实际的粮食综合水分

本发明综合考虑玉米干燥期间水分非常不均匀及水分梯度过大的特点,兼顾不同区域的扦样比例,合理确定扦样点,扦取的样品代表性强,检测水分更接近实际的粮食综合水分,通过大量的对比试验(倒仓混合逐车水分加权平均值与综合扦样水分对比)基本相符。

4、预测粮食干燥时间

根据风机的实际风量,计算每台风机每小时降水量,每立方米空气可以带走水分1.5—2.5克,根据每台风机干燥的粮食数量和水分降幅计算需要的实际干燥天数。

5、确定每台风机干燥粮食的最多数量

根据可供选择的干燥时间段(有效降水天数),《粮油储藏—就仓干燥技术规范》GB/T26880—2011附录B规定的粮食安全干燥期,粮食水分降幅,每台风机每小时降水量,确定每台风机所能干燥的最多粮食数量。

6、干燥费用低

玉米就仓干燥费用5—15元/吨,远低于机械烘干费用60—80元/吨。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竖向通风系统仓房结构示意图;

图2为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横向通风系统仓房结构示意图;

图4为平面抽样点检测水份方框示意图;

图5为立体面抽样点检测水份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为示出的竖向通风系统仓房3为5000吨以上的高大平房仓,仓房内设有10组通风道2,每组通风道设有三道支风道4,通风道的外端设有进风口6,进风口的外端设有风机1,所述风道4为一半圆形管道,风道的长度为24米,风道的间距为2米,风道的半圆形管道上设有通风孔5。

图3中示出的横向通风系统仓房7的右侧设有前后两个东仓门12,仓房的左侧设有两个西仓门9,东、西仓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4组横向排列的通风道8,每组通风道内设有三道支风道11,每组通风道的外侧设有进风口10,进风口的外端分别设有软连接的进风软管14,进风软管的外端分别与仓门外离心风机的出风口13相连,所述的支风道长度为12-18米,风道的间距2米,进粮时,将进风口10的上端堆垒麻袋包,麻袋包垒成2米高的围墙15,围墙的宽度为1.5-1.8米,围墙内堆有3米高的粮堆,粮堆的上端堆成梯形形状。

玉米就仓干燥的操作方法:

1、玉米入仓

玉米入仓时逐组风道进粮,边进粮边平整粮面,当一组风道被粮食完全覆盖即可通风干燥降水。

2、通风干燥

通风干燥降水宜采用压入式通风。通风降水条件参照《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LS/T1202,一般早晨8—10点至晚上8—10点,如果配备热泵加热装置,夜间加热空气升温5—10℃,可24小时不间断通风降水。

冬季待干燥玉米粮温降到5—10℃,不宜过低(因为来年春天气温回升玉米通风降水前期,玉米水分不降低反而增加0.5%左右,玉米温度越低增加水分越多),期间加强粮情检查,发现局部发热及时通风处理,等到第二年春天气温回升到10℃以上继续通风降水。

3、准确检测水分

通风道前端和末端降水速度相差10—20%,通风道正上方和两条通风道正中间降水速度相差很大,粮堆上中下层降水速度相差更大,扦样点的确定非常关键。综合考虑玉米干燥期间水分非常不均匀水分梯度过大的特点,兼顾不同区域的扦样比例,合理确定扦样点。

扦样点确定见图4、图5。

图4为扦样点平面图,取通风道前端和末端的正中间为扦样点,通风道正上方和两条通风道正中间各取一个点,扦样点取双数,一机三道取6个点,一机四道取8个点。

图5为扦样点立体面图,粮堆高度分上、中、下三等分,取上、中、下三等份的中间点为扦样点。

逐点扦样检测水分:通风降水期间按图4、图5布设扦样点逐点扦样用快速水分仪检测水分,掌握通风降水期间水分变化情况。

定点定量扦样检测综合水分:按图4、图5布设扦样点逐点扦样,每个扦样点取样数量一致(用小容器或小纸杯定量),分层混合或整体混合检测分层综合水分或整体综合水分。

当各组通风道通风降水持续时间不一致时,逐组风道检测综合水分,达到目标水分停止该组风道通风降水。

4、倒仓混合

玉米通风降水结束水分非常不均匀,粮堆的底层和上层水分相差5%左右,30%以上的玉米水分超过安全水分,必需倒仓混合平衡水分后才能安全储藏。

倒仓混合时要注意最先出仓的粮食水分较高,原因是最先出仓的粮食由于漏斗效应大多是上层高水分粮食,这部分粮食单独干燥后才能倒仓混合或与后期出仓水分较低的粮食混合后倒仓。

5、平衡水分、降温

秋季干燥结束的玉米倒仓混合后利用冬季通风降温同时平衡水分。

春季干燥结束的玉米倒仓混合后利用夜间低温时段通风降温同时平衡水分,最好选择连续3—5天偏北风气温降低湿度较低的时段夜间通风降温,如果后期气温较高,利用谷物冷却机通风降温同时平衡水分。

干燥时间段最好选择秋季入冬前降水结束,有利于后期倒仓混合、平衡水分、降温和安全储藏。

6、干燥时间测算

干燥时间(天数)=[每台风机干燥玉米数量(吨)×1000000×玉米水分降幅%×1.2]÷[每台风机实际风量(立方米/小时)×(1.5~2.5)克/立方米×12小时(每天通风时间)]

备注:1.5~2.5克/立方米是空气降水能力(经验数据),供参考。

淮河流域空气湿度稍大,取1.5克/立方米。

黄河流域空气湿度较低,取2.5克/立方米。

其他地区根据空气湿度大小确定。

7、玉米的干燥流程

通风系统改造→玉米入仓→通风干燥→准确检测水分→倒仓混合→平衡水分降温

8、应用实例

9、稻谷、小麦、黄豆等其他品种粮食和其他地区就仓干燥可供参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