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幼鼠群居驯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61339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竹鼠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竹鼠幼鼠群居驯养方法。



背景技术:

竹鼠,又名芒洞老鼠、竹馏、芒狸、竹狸、竹根鼠等,因主要吃竹而得名,属哺乳纲啮齿目竹鼠科竹鼠属,因营养价值丰富,已被大规模养殖,成为具有经济效益的养殖产业之一。竹鼠喜在安静、阴暗、清洁、干燥、光线适当、空气新鲜的环境,喜暖,耐低温、不耐高温,喜躲于光线很弱的角落,生活温度为-8~35℃,最适温度为8~28℃,尤其怕阳光直射。当阳光直射,环境温度过高时,竹鼠就少吃,腹部朝上而睡,表现为非常躁动不安,有的甚至在半小时内死亡。竹鼠性情凶猛,有互相残杀和残杀外侵之敌的习性,当公竹鼠进入带幼仔的母舍时,将幼仔咬死后,才与母竹鼠同居;母鼠产仔后只要一见到人,就会将幼鼠的头咬掉。因此,竹鼠的驯养和繁殖都十分困难。

在竹鼠生活的野外自然环境中,一只竹鼠的生活洞穴分为很多区域,有休息室、活动室、厕所等,竹鼠有做卫生的特性,能够定期把食物残渣和粪便等杂物清理出洞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竹鼠幼鼠群居驯养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竹鼠幼鼠群居驯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多只1.5-3月龄的幼鼠放入群居饲养池内,公鼠和母鼠分开在不同群居饲养池内饲养;

所述的群居饲养池包括包括顶部敞开、周向封闭的外框,所述外框内设置有中央活动区、至少一个暗室和至少一个敞口箱体,所述暗室和敞口箱体布置在所述中央活动区的左右两侧,暗室仅能通过正对中央活动区的开口与中央活动区相通,敞口箱体为顶部敞开的筒状箱体,暗室的上方设置有收集池,所述收集池也为顶部敞开的筒状箱体;中央活动区顶部敞开,在中央活动区内设置有玩耍区,所述玩耍区由若干水泥管或者水泥空心砖摆放而成,所述外框、中央活动区、暗室、敞口箱体、收集池由若干围板拼接而成;

(2)用粗纤维料和精饲料对幼鼠进行饲养,在饲养池内饲养3-4个月,使得竹鼠适应群居生活;

(3)在群居饲养池饲养3-4个月后,即可对竹鼠进行分选投放到其它养殖场所进行饲养。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群居饲养池的面积为8~12平方米,每个饲养池内放40~60只幼鼠,让幼鼠从小就开始在群居饲养池内过群居生活,驯养其适应群居生活、减少打架,为其成年后在野外或室内规模饲养做准备,使得其更好地融入后续的群居规模饲养,减少避免打架造成竹鼠的伤害和死亡。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粗纤维料为皇竹草或者竹子,所述的精饲料由皇竹草碎或者竹子碎、玉米粉、大米饭、麦麸混合而成。皇竹草或者竹子可供竹鼠食用,也可供竹鼠磨牙玩耍用,粗纤维料和精饲料的搭配能够提供竹鼠均衡的营养,使得竹鼠肉质更佳、身体更强壮。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精饲料喂养量为20-30g/只竹鼠,每天投放一次。为幼鼠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和足够的水分。

作为优选地,所述群居饲养池为长方形,所述暗室和敞口箱体沿长方形的长边设置,设置整齐美观,适合在厂房内建造多组饲养池进行大量人工饲养,饲养人员可以从长方形的短边跨入即可进入饲养池内。

作为优选地,所述群居饲养池的暗室和敞口箱体间隔设置,,使得饲养池内的设置更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暗室满足竹鼠喜暗的习性,敞口箱体可以在打扫卫生或者竹鼠出厂时将其收集在箱体中,十分方便。

作为优选地,所述群居饲养池的玩耍区的水泥空心砖具有两个孔洞,竖立或者横向摆放或者叠放,为竹鼠的生活提供更多的趣味,满足其喜欢洞穴的习性,材料易得来源广。

作为优选地,所述群居饲养池的玩耍区的水泥管平放或者横向叠放,为竹鼠的生活提供更多的趣味,满足其喜欢洞穴的习性,材料易得来源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据竹鼠的生物特性,设计了竹鼠群居饲养池,在饲养池内设置暗室、带孔洞的玩耍区,模拟竹鼠在自然界洞穴中的生活环境,暗室为竹鼠提供其喜欢的阴暗环境,竹鼠可以在玩耍区的孔洞中玩耍生活,使得竹鼠生活舒适、愉悦,防止室内饲养竹鼠导致的野性退化,为饲养高品质竹鼠创造条件;设置的敞口箱体和暗室顶上的收集池十分方便,在打扫卫生时只需将竹鼠放入敞口箱体或者收集池中即可对饲养池进行打扫,收集竹鼠也十分方便,该饲养池适合于竹鼠群养,减少养殖成本。每个饲养池可以养殖多只幼鼠,使幼鼠在池内习惯群居生活,防止后续配种或者在更大面积的敞开式厂房饲养时打架。该饲养方法中的饲养池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方便建造、建造成本低,建造的原料来源广,适合于大规模养殖使用,实用性很强。该方法中公鼠和母鼠分开饲养,防止部分性早熟的竹鼠在不合适的时期交配产生体弱的幼崽。利用本发明的群居饲养池使得幼鼠在饲养池内能够模仿野外生活,可以在该饲养池内大量饲养幼鼠,使得幼鼠逐渐适应群居生活,防止后续配种或者在更大面积的敞开式厂房饲养时打架造成死伤,为工厂规模化人工养殖打下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群居饲养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构建群居饲养池

在室内建造如图1所示的群居饲养池,该饲养池由顶部敞开、周向封闭的外框1围成,外框1内设置有中央活动区2、多个暗室3和多个敞口箱体4,暗室3和敞口箱体4布置在中央活动区2的左右两侧,外框1、中央活动区2、暗室3、敞口箱体4由若干围板拼接而成。暗室3仅能通过正对中央活动区2的开口与中央活动区2相通,敞口箱体4为顶部敞开的筒状箱体,暗室3的上方设置有收集池6,收集池6也为顶部敞开的筒状箱体。饲养池为长方形,暗室3和敞口箱体4沿长方形的长边间隔设置,整齐美观,使得饲养池内的设置更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暗室满足竹鼠喜暗的习性,敞口箱体可以在打扫卫生或者竹鼠出厂时将其收集在箱体中,十分方便。适合在厂房内建造多组饲养池进行大量人工饲养,饲养人员可以从长方形的短边跨入即可进入饲养池内对饲养池打扫卫生或者捕捉竹鼠。

中央活动区2顶部敞开,在中央活动区2内设置有玩耍区5,玩耍区5由若干水泥管或者水泥空心砖摆放而成。水泥空心砖具有两个孔洞,竖立或者横向摆放或者叠放,水泥管平放或者横向叠放,为竹鼠的生活提供更多的趣味,满足其喜欢洞穴的习性,水泥空心砖和水泥管是常见建筑材料,容易得到。

饲养池的面积为8~12平方米,每个饲养池可以养殖多只幼鼠,使幼鼠在饲养池内习惯群居生活,防止后续配种或者在更大面积的敞开式厂房饲养时打架。实施例2驯养竹鼠幼鼠适应群居生活

在实施例1中构建的群居饲养池中饲养幼鼠,每个饲养池的面积为9平米,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1)将1.5-3月龄的幼鼠放入群居饲养池内,每个饲养池放50只幼鼠,公鼠和母鼠分开在不同饲养池内饲养。

(2)用粗纤维料和精饲料对幼鼠进行饲养,粗纤维料为皇竹草或者竹子,精饲料由皇竹草碎或者竹子碎、玉米粉、大米饭、麦麸混合而成;用粉碎机将新鲜的皇竹草或者竹子打碎即可得到皇竹草碎或者竹子碎。精饲料喂养量为20-30g/只竹鼠,每天投放一次,在投放精饲料前可以采用吹口哨的方式提醒竹鼠取食精饲料,使得竹鼠从小养成听到口哨就到固定的饲料投放点采食的习惯,使得竹鼠在成年后也可以保持该习惯;粗纤维料可以过量投放,将皇竹草杆或者竹子杆折成小段投入饲养池即可,一方面可供竹鼠食用另一方面可满足竹鼠磨牙玩耍用。在南方地区不用单独给竹鼠提供饮用水,其饲料中的水分足够满足其水分需求,也减少竹鼠尿量、减小饲养池的臭味、减少打扫频率。如此,在饲养池内饲养3-4个月,使得竹鼠逐渐适应群居生活。

(3)在群居饲养池饲养3-4个月后,即可对竹鼠进行分选投放到其它养殖场所进行饲养。可根据竹鼠的体形、奶头、生殖器的大小形状等进行选择,强壮、适宜做种鼠的可以放置到配种场所进行饲养,其余的可做商品肉鼠进行饲养。

根据体形、生殖器外形和大小选择强壮、生育潜能大的公鼠和母鼠进行配对投放到室外的仿生态养殖单元中进行饲养(具体饲养方法参照申请人之前的专利申请CN201510385187.6进行),每对种鼠单独放在一个养殖池内饲养,将剩下的其余竹鼠作为肉鼠饲养;均采用粗纤维料和精饲料进行饲养,每次投放精饲料前也吹口哨提醒竹鼠进食;肉鼠饲养达到销售体重后即可出售。

肉鼠饲养的方法为将挑选完种鼠剩下的竹鼠投放到树林中进行散养。饲养的粗纤维饲料为皇竹草或者竹子;饲养的精饲料为皇竹草碎或者竹子碎、玉米粉、大米饭、麦麸混合而成,精饲料隔天饲喂一次,饲喂量为30~40g/只,精饲料在傍晚的时候投放,每次饲喂精饲料时也通过吹口哨提醒竹鼠,使得竹鼠从树林各处到固定的精饲料投放地点取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