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验室杀菌的消毒液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8894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验室杀菌的消毒液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检验科作为医院检验化验的科室,经常会对一些患者提取标本进行检验,检验工作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止细菌、真菌以及病毒等混入检验标本,影响检验效果,使检验结果不精确,而化验所使用的杀菌消炎药物如碘酒、酒精、碘伏等大多对人体伤口以及皮肤有刺激性,有的甚至会引起过敏反应,甚至会发生皮炎和湿疹。

为此,医疗机构进行医学检验时,检验系统的细菌群系应减少到最低限度,这便对检验人员的皮肤以及检验所需的检验用具进行全方位的彻底的消毒,消除一系列的细菌以及病原菌等,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沙门菌,绿脓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等。理想的消毒剂应具备杀菌谱广、杀菌能力强、作用速度快、稳定性好、毒性低、腐蚀性、刺激性小、易溶于水、对人和动物安全及价廉易得、对环境污染程度低等特点,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菌危害极大,不容小觑,因此必须采取预防与消毒剂相结合,才能解决检验科室的环境。

目前用于处理检验科室的消毒剂有很多,但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检验人员不易长期处于科室内,严重时影响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因而用于检验科室消毒的药物必须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而中药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作用强、见效快、药效持久等优点,且没有依赖性、耐药性以及毒副作用,因此选择一种中药制剂用于检验科用消毒中药制剂,对于检验科室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检验室杀菌的消毒液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消毒液采用中西医药结合的治疗方法比一般单纯的用中药、西药的治疗效果更佳,以清热解毒、凉血除湿、杀菌消毒、消炎杀虫为治疗原则,可以最大效率的提高中药成分与西药功效,发挥互补和提升作用,提高药用效果,直接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能够破环细胞壁的通透性,对细菌繁殖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真菌、病毒也有明显的杀菌作用,效果良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用于检验室杀菌的消毒液,所述消毒液由中药和西药成分组成,制成所述中药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委陵菜63~93份,三颗针60~90份,鸡冠花58~88份,黄芩56~86份,蒲公英53~83份,竹叶蕉48~78份,抱树莲45~75份,桉叶43~73份,地骨皮41~71份,卤地菊38~68份,远志36~66份,杉叶34~64份,蒟酱叶32~62份;制成所述西药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奥昔康唑0.3~1.7份,三氯生0.2~1.6份,二溴海因0.1~1.5份。

所述消毒液由中药和西药成分组成,制成所述中药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委陵菜85份,三颗针82份,鸡冠花80份,黄芩78份,蒲公英75份,竹叶蕉70份,抱树莲68份,桉叶65份,地骨皮64份,卤地菊60份,远志58份,杉叶56份,蒟酱叶55份;制成所述西药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奥昔康唑1.2份,三氯生1.1份,二溴海因1.0份。

所述消毒液由中药和西药成分组成,制成所述中药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委陵菜77份,三颗针75份,鸡冠花73份,黄芩71份,蒲公英68份,竹叶蕉63份,抱树莲59份,桉叶58份,地骨皮57份,卤地菊53份,远志49份,杉叶49份,蒟酱叶48份;制成所述西药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奥昔康唑0.8份,三氯生0.7份,二溴海因0.6份。

所述消毒液由中药和西药成分组成,制成所述中药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委陵菜70份,三颗针67份,鸡冠花66份,黄芩64份,蒲公英61份,

竹叶蕉56份,抱树莲53份,桉叶51份,地骨皮49份,卤地菊46份,远志44份,杉叶42份,蒟酱叶40份;制成所述西药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奥昔康唑0.4份,三氯生0.3份,二溴海因0.2份。

一种用于检验室杀菌的消毒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委陵菜、竹叶蕉、抱树莲、桉叶、地骨皮和远志放入容器中,加入相对混合物质量6~8倍量的蒸馏水浸泡2~3天后,加入3~4倍量的质量浓度为45%~55%的乙醇,加热回流4小时,过滤,得提取液;将过滤后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药渣质量4~6倍量的蒸馏水与1~2倍量的质量浓度为45%~55%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过滤,得提取液;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备用;

(2)将三颗针的茎枝刮去外皮,剥取深黄色的内皮,阴干,置于研钵内研末,得到过160目的细粉,备用;

(3)将鸡冠花去除杂质,洗净,置于锅内文火炒至焦黑色,取出晾凉,置于研钵内研末,得到过140目的细粉,备用;

(4)将黄芩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置于研钵内研末,得到过160目的细粉,备用;

(5)将蒲公英、杉叶和蒟酱叶晒干,筛除灰屑,置于研钵内研末,得到过160目的细粉,备用;

(6)将新鲜的卤地菊洗净,置于榨汁机内榨出汁液,冷藏4小时,过滤,除去杂质与沉淀物,经活性炭吸附进行脱色处理,得滤液,备用;

(7)将步骤(1)~步骤(6)所得的滤液和细粉混合,加入奥昔康唑、三氯生、二溴海因和10~12倍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后,静置3小时,过滤,得滤液,将滤液灌装封存,121℃热压灭菌30分钟,包装,即为所述的用于检验室杀菌的消毒液。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效如下:

委陵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疮出血,痈肿

疮毒。《贵阳民间药草》载:“清热解毒,治赤白痢下,风湿疼痛,瘫痪。”

三颗针:清热,利湿,散瘀。用于赤痢黄疸,咽痛目赤,跌打损伤。《四川中药志》载:“清热解毒,消炎抗菌,治目赤,赤痢,吐血劳伤,咽喉肿痛,腹泻,齿痛,耳心痛,跌打损伤红肿。”

鸡冠花:凉血止血。用于痔漏下血,赤白下痢,吐血咳血,血淋,妇女崩中,赤白带下。《玉楸药解》载:“清风退热,止衄敛营。治吐血,血崩,血淋诸失血证。”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黄芩有较广的抗菌谱,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以及脑膜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煎剂作喉头喷雾,对脑膜炎带菌者亦有效,即使对青霉素等抗菌素已产生抗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芩仍属敏感。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本草衍义补遗》载:“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解食毒,散滞气。”

竹叶蕉:清热解毒,止咳定喘,消炎杀菌。用于肺结核,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高热,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感冒发热,各种皮肤病。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竹叶蕉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等具有抑制作用,抗菌谱亦较广。

抱树莲: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用于黄疸,淋巴结结核,腮腺炎,肺结核咯血,血崩,乳腺癌,跌打损伤。《生草药性备要》载:“治疥癞,杀虫。”

桉叶: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化痰理气,杀虫止痒。用于感冒,高热喘咳,百日咳,脘腹胀痛,腹泻痢疾,丝虫病,风湿痛。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桉叶对绿脓杆菌感染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地骨皮:清热凉血。用于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

高血压,痈肿恶疮。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地骨皮煎剂对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与弗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病毒株有抑制其细胞病变作用;对结核杆菌为低效抑菌药物。

卤地菊:清热解毒。用于喉蛾喉痹,白喉,百日咳,肺热喘咳,鼻衄痈肿,疔疮。《泉州本草》载:“清热解毒。”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卤地菊煎剂对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远志:安神益智,祛痰解郁。用于惊悸健忘,梦遗失眠,咳嗽多痰,痈疽疮肿。《滇南本草》载:“养心血,镇惊,宁心,散痰涎,疗五痫角弓反张,惊搐,口吐痰涎,手足战摇,不省人事,缩小便,治赤白浊,膏淋,滑精不禁。”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远志对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远志乙醇浸液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菌及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人型结核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杉叶:祛风化痰,活血解毒。用于半身不遂初起,风疹咳嗽,牙痛,天疱疮,脓疱疮,鹅掌风,跌打损伤,毒虫咬伤。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杉叶的甲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

蒟酱叶: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用于风寒咳嗽,胃痛,风毒脚气,子肿疥癞,湿疹脚癣,烫伤。《陆川本草》载:“驱虫,消肿,止痒,去腐生肌,治疳疔,溃疡,虫牙痛。”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蒟酱叶具有抗菌作用,其提取物及酒精浸膏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枯草杆菌及某些真菌有明显抑菌作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消毒液采用中西医药结合的治疗方法比一般单纯的用中药、西药的治疗效果更佳,以清热解毒、凉血除湿、杀菌消毒、消炎杀虫为治疗原则,可以最大效率的提高中药成分与西药功效,发挥互补和提升作用,提高药用效果,直接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能够破环细胞壁的通透性,对细菌繁殖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真菌、病毒也有明显的杀菌作用,效果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消毒液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委陵菜92份,三颗针89份,鸡冠花87份,黄芩85份,蒲公英82份,竹叶蕉77份,抱树莲74份,桉叶72份,地骨皮70份,卤地菊67份,远志65份,杉叶63份,蒟酱叶61份,奥昔康唑1.6份,三氯生1.5份,二溴海因1.4份。

本发明消毒液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1)将委陵菜、竹叶蕉、抱树莲、桉叶、地骨皮和远志放入容器中,加入相对混合物质量6~8倍量的蒸馏水浸泡2~3天后,加入3~4倍量的质量浓度为45%~55%的乙醇,加热回流4小时,过滤,得提取液;将过滤后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药渣质量4~6倍量的蒸馏水与1~2倍量的质量浓度为45%~55%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过滤,得提取液;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备用;

(2)将三颗针的茎枝刮去外皮,剥取深黄色的内皮,阴干,置于研钵内研末,得到过160目的细粉,备用;

(3)将鸡冠花去除杂质,洗净,置于锅内文火炒至焦黑色,取出晾凉,置于研钵内研末,得到过140目的细粉,备用;

(4)将黄芩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置于研钵内研末,得到过160目的细粉,备用;

(5)将蒲公英、杉叶和蒟酱叶晒干,筛除灰屑,置于研钵内研末,得到过160目的细粉,备用;

(6)将新鲜的卤地菊洗净,置于榨汁机内榨出汁液,冷藏4小时,过滤,除去杂质与沉淀物,经活性炭吸附进行脱色处理,得滤液,备用;

(7)将步骤(1)~步骤(6)所得的滤液和细粉混合,加入奥昔康唑、三氯生、二溴海因和10~12倍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后,静置3小时,过滤,得滤液,将滤液灌装封存,121℃热压灭菌30分钟,包装,即为所述的用于检验室

杀菌的消毒液。

实施例2

本发明消毒液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委陵菜85份,三颗针82份,鸡冠花80份,黄芩78份,蒲公英75份,竹叶蕉70份,抱树莲68份,桉叶65份,地骨皮64份,卤地菊60份,远志58份,杉叶56份,蒟酱叶55份,奥昔康唑1.2份,三氯生1.1份,二溴海因1.0份。

本实施例的消毒液制备方法工艺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消毒液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委陵菜77份,三颗针75份,鸡冠花73份,黄芩71份,蒲公英68份,竹叶蕉63份,抱树莲59份,桉叶58份,地骨皮57份,卤地菊53份,远志49份,杉叶49份,蒟酱叶48份,奥昔康唑0.8份,三氯生0.7份,二溴海因0.6份。

本实施例的消毒液制备方法工艺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发明消毒液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委陵菜70份,三颗针67份,鸡冠花66份,黄芩64份,蒲公英61份,竹叶蕉56份,抱树莲53份,桉叶51份,地骨皮49份,卤地菊46份,远志44份,杉叶42份,蒟酱叶40份,奥昔康唑0.4份,三氯生0.3份,二溴海因0.2份。

本实施例的消毒液制备方法工艺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验部分

下面将选用本发明消毒液进行相应的试验,进一步证明本发明消毒液的功效。

一、抑菌试验

1、实验菌种:

挑选实验室具有代表性的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

2、菌种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和营养肉汤培养基。

3、实验分类:

抑菌实验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选用本发明消毒液,对照组选用来苏水。

4、具体实验步骤:

(1)菌液的制备:将上述四种菌种分别接种于四个琼脂培养基上,在37℃下培养24小时,分别从上述琼脂培养基中挑取典型菌落分别接种于四个新鲜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同温度下,培养24小时,备用;

(2)取本发明消毒液和来苏水各30ml,分别置于稀释容器中,对其分别稀释25倍,将上述两种稀释液溶液分别分置容器内,置于无菌条件下,备用;

(3)将上述步骤(1)中经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的实验菌种用无菌的营养肉汤分别稀释50倍,每种菌种分装于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标记对照组和实验组;

(4)将上述步骤(2)所得的本发明消毒液的稀释溶液分别滴入实验组培养皿,来苏水稀释溶液分别滴入对照组培养皿。

5、试验观察测量:

对上述实验进行观察,观察两组菌种并测量菌种残留面积具体结果。

6、观测测量完毕后,将上述培养皿均置于无菌条件下静置两天,待液体完全挥发后,跟踪观察发现,对照组菌落继续繁殖,而实验组菌落无变化。

7、实验结果:

实验组本发明消毒液的杀菌能力远大于对照组来苏水的杀菌能力,并且能够抑制各类菌种继续繁殖。

二、水溶性试验

1、取本发明消毒液10ml放入容器中,然后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后,过滤。

2、过滤完成后,观察滤纸,滤纸上无明显残留物残留。

3、结论:本发明消毒液极易溶于水,使用后无残留杂质出现。

三、皮肤刺激性试验

1、选用健康白色家兔8只,体重为3~3.50kg,将家兔背部脊柱两侧脱毛分别为3.0cm×3.0cm,不损伤表皮,24小时后,将0.2ml本发明消毒液均匀涂抹在裸露皮肤的左侧,右侧作为对照不涂抹,6小时后,将皮肤擦拭干净,观察皮肤反应,进行刺激评分。

2、结果:家兔裸露皮肤未见有红斑和水肿反应,皮肤刺激反应积分值为0,对照侧皮肤未见异常,按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反应积分均值为0,本发明消毒液对皮肤无刺激性。

四、稳定性试验

取本发明消毒液50ml,在37℃条件下放置90天后,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进行杀菌,其杀菌效果和储存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五、毒性试验

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选取体重为24~28g的健康小鼠28只,雌雄各半,将本发明消毒液经口灌胃给药,给药观察30天,每天记录小鼠各种表现和死亡情况,计算ld.值。

2、蓄积毒性试验:选取体重为200~240g的健康大鼠28只,雌雄各半,将本发明消毒液经口灌胃给药,给药量根据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得出的ld.值,第1~5天,每次给药0.1ld.,以后每四小时递增1.5倍剂量,给药30天,且每四小时称重一次,计算蓄积系数。

3、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小鼠灌药后未见异常反应,未出现死亡,对其进行相应解剖后,组织或内脏未见明显的异常改变。

蓄积毒性试验给药30天后,雌雄小鼠均无死亡情况发生,小鼠蓄积系数5,位弱蓄积毒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