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态环保的白菜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4095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生态环保的白菜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白菜,二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常全株无毛,有时叶下面中脉上有少数刺毛。原产于中国北方,是十字花科芸薹属叶用蔬菜,白菜以柔嫩的叶球、莲座叶或花茎供食用。而目前生产的白菜,农药含量高、口感不好、产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生态环保的白菜栽培方法,降低白菜的农药含量,提高白菜的种植产量。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生态环保的白菜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光照充足的区域,搭建大棚,控制大棚内温度在20~25℃,并每隔2~3天对土壤进行检测,控制土壤湿度在60~70%,控制土壤中氮磷钾的比例为10:5:7,且氮磷钾的比例值浮动不超过2,控制土壤的ph值在5.5~6.5;

s2:在白菜种植前对土壤进行耕种,并每亩施加有机肥、复合肥和蔬菜专用肥共1500~2000公斤,其中有机肥、复合肥和蔬菜专用肥的混合比例为3:1:1;

s3:施肥后进行开沟作垄,垄高控制在20~30公分,沟的深度控制在25~30公分,并在开沟作垄后采用50%辛硫磷乳油与40%甲基异柳磷的混合物进行喷洒;

s4:在开沟作垄之后进行白菜种植,种植密度控制在每亩1500~2000株,相互距离控制在50~70公分;

s5:在白菜种植后一天后进行定期浇水,每天一次,每次的浇灌量为250~350公斤/亩,持续半个月;

s6:在白菜种植的中后期进行病虫害人工检测,并进行药剂喷洒,所述药剂包括甲基内吸磷、氯苯酚、氯氰菊酯、抗氧化剂、胺菊酯的混合物;

s7:对白菜种植的后期进行病株检测,挖除病株、坏株,并进行分期采摘,采摘后迅速转入储藏室进行储藏,保证储藏室的温度在5~10℃。

进一步地,所述s1步骤中大棚内部边缘均布有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成分检测仪、土壤酸碱度检测仪。

进一步地,所述s2步骤中有机肥、复合肥和蔬菜专用肥的混合比例为2:1:3。

进一步地,所述s3步骤中辛硫磷乳油与甲基异柳磷的混合比例为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有效减少了种植过程中白菜表面的农药含量,提高了白菜的种植产量,收获的白菜叶子宽大、农药含量低、口感好、产量高,生态环保,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与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基于生态环保的白菜栽培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光照充足的区域,搭建大棚,控制大棚内温度在23℃,并每隔2天对土壤进行检测,控制土壤湿度在65%,控制土壤中氮磷钾的比例为10:5:7,且氮磷钾的比例值浮动不超过2,控制土壤的ph值在6,大棚内部边缘均布有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成分检测仪、土壤酸碱度检测仪;

s2:在白菜种植前对土壤进行耕种,并每亩施加有机肥、复合肥和蔬菜专用肥共1800公斤,其中有机肥、复合肥和蔬菜专用肥的混合比例为3:1:1,有机肥、复合肥和蔬菜专用肥的混合比例为2:1:3;

s3:施肥后进行开沟作垄,垄高控制在20~30公分,沟的深度控制在28公分,并在开沟作垄后采用50%辛硫磷乳油与40%甲基异柳磷的混合物进行喷洒,辛硫磷乳油与甲基异柳磷的混合比例为1:1;

s4:在开沟作垄之后进行白菜种植,种植密度控制在每亩1800株,相互距离控制在60公分;

s5:在白菜种植后一天后进行定期浇水,每天一次,每次的浇灌量为300公斤/亩,持续半个月;

s6:在白菜种植的中后期进行病虫害人工检测,并进行药剂喷洒,药剂包括甲基内吸磷、氯苯酚、氯氰菊酯、抗氧化剂、胺菊酯的混合物;

s7:对白菜种植的后期进行病株检测,挖除病株、坏株,并进行分期采摘,采摘后迅速转入储藏室进行储藏,保证储藏室的温度在8℃。

实施例2:

一种基于生态环保的白菜栽培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光照充足的区域,搭建大棚,控制大棚内温度在20℃,并每隔2天对土壤进行检测,控制土壤湿度在60%,控制土壤中氮磷钾的比例为10:5:7,且氮磷钾的比例值浮动不超过2,控制土壤的ph值在5.5~6.5,大棚内部边缘均布有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成分检测仪、土壤酸碱度检测仪;

s2:在白菜种植前对土壤进行耕种,并每亩施加有机肥、复合肥和蔬菜专用肥共1500公斤,其中有机肥、复合肥和蔬菜专用肥的混合比例为3:1:1,有机肥、复合肥和蔬菜专用肥的混合比例为2:1:3;

s3:施肥后进行开沟作垄,垄高控制在20公分,沟的深度控制在25公分,并在开沟作垄后采用50%辛硫磷乳油与40%甲基异柳磷的混合物进行喷洒,辛硫磷乳油与甲基异柳磷的混合比例为1:1;

s4:在开沟作垄之后进行白菜种植,种植密度控制在每亩1500株,相互距离控制在50公分;

s5:在白菜种植后一天后进行定期浇水,每天一次,每次的浇灌量为250公斤/亩,持续半个月;

s6:在白菜种植的中后期进行病虫害人工检测,并进行药剂喷洒,药剂包括甲基内吸磷、氯苯酚、氯氰菊酯、抗氧化剂、胺菊酯的混合物;

s7:对白菜种植的后期进行病株检测,挖除病株、坏株,并进行分期采摘,采摘后迅速转入储藏室进行储藏,保证储藏室的温度在5℃。

实施例3:

一种基于生态环保的白菜栽培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光照充足的区域,搭建大棚,控制大棚内温度在25℃,并每隔3天对土壤进行检测,控制土壤湿度在70%,控制土壤中氮磷钾的比例为10:5:7,且氮磷钾的比例值浮动不超过2,控制土壤的ph值在6.5,大棚内部边缘均布有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成分检测仪、土壤酸碱度检测仪;

s2:在白菜种植前对土壤进行耕种,并每亩施加有机肥、复合肥和蔬菜专用肥共2000公斤,其中有机肥、复合肥和蔬菜专用肥的混合比例为3:1:1,有机肥、复合肥和蔬菜专用肥的混合比例为2:1:3;

s3:施肥后进行开沟作垄,垄高控制在30公分,沟的深度控制在30公分,并在开沟作垄后采用50%辛硫磷乳油与40%甲基异柳磷的混合物进行喷洒,辛硫磷乳油与甲基异柳磷的混合比例为1:1;

s4:在开沟作垄之后进行白菜种植,种植密度控制在每亩2000株,相互距离控制在70公分;

s5:在白菜种植后一天后进行定期浇水,每天一次,每次的浇灌量为350公斤/亩,持续半个月;

s6:在白菜种植的中后期进行病虫害人工检测,并进行药剂喷洒,药剂包括甲基内吸磷、氯苯酚、氯氰菊酯、抗氧化剂、胺菊酯的混合物;

s7:对白菜种植的后期进行病株检测,挖除病株、坏株,并进行分期采摘,采摘后迅速转入储藏室进行储藏,保证储藏室的温度在1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