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造林地的生态景观提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63489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环保景观培育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难造林地的生态景观提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在闲暇时间去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欣赏美景,放松身心,这种新的生活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大家欢迎。这也使得人们对造林绿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生态林的建设质量,要求做到彩化香化,满足人们休闲、观光、度假等多种需求。因此,在城郊、城乡结合部区域以及市中心区域的山体营造兼顾景观价值和生态效益的景观生态林,已经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以成都市为例,龙门山脉、龙泉山脉是成都市的生态屏障,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具有涵养水分、改善生态的重要作用。其中龙泉山脉是位于成都东部,生态区位十分重要。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密切关注下,龙泉山脉地区已基本达到绿化要求,森林覆盖率为51%,成为满目青翠、气候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尽管如此,龙泉山脉造林区仍有29.378万亩未得到有效绿化,需要进一步进行生态景观提升改造,其中难造林地2.3万亩,占龙泉山脉需绿化土地面积的7.83%。

难造林地大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土壤瘠薄,小地形复杂且多变,裸露岩石多的林间空隙地块,道路及水利建设毁损地等,属造林难度极大的地段。难造林地绿化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项艰巨任务,而在难造林地营造兼顾景观价值和生态效益的景观生态林难度更大,传统造林技术的小班图式施工设计及粗放管护根本无法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难造林地的生态景观提升方法,能够明显提升难造林地的生态景观,还能改善难造林地的土壤地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难造林地的生态景观提升方法,包括树种选择、配植模式、整地栽植以及抚育管护,其具体步骤包括:

a.树种选择: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需要栽植的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择适应性强、观赏效果突出的引进树种,速生和慢生树种混交、常绿树与落叶树搭配、乔木灌木树种结合,重点地区加大观花、观叶、观果植物比例;

b.配植模式:充分考虑步骤a所选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地形、土壤、水分等立地条件,因地制宜,详细规划设计,采用自然式组团、补天窗、点缀等配植模式,在不破坏原有生态景观本底基础上,使得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丛状自然分布,乔木、灌木、地被高低错落,多样树种混交搭配;

c.整地栽植:充分考虑步骤a所选树种的最佳栽植时节,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整地方法,特殊地段采取特殊措施进行整地,岩石裸地段充分利用岩石缝隙整地,必要时可利用爆破挖坑客土回填的方式进行整地;栽植苗木以带标准土球的苗木或者容器苗为主,栽时保证根深苗直,土培紧,水浇足;

d.抚育管护:根据步骤a所选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群落演替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抚育管护措施,根据立地条件,在灌溉困难的地段建设浇灌设施配套,在种间竞争突出的斑块定期疏伐、抹芽、修枝、施肥除草,清理林内枯落枝,防止生物入侵,适时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并做好记录,同时做好防火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b对无林地进行新建营造景观生态林,对植被情况较好的森林充分利用林间隙地进行补天窗、点缀改建。

作为优选,步骤b中所述生态景观提升地块内的现有道路、沟谷、山脊、河溪处,要尽量保持原有野生花卉、小灌木及地被植物所形成的自然景观,同时适当进行人工点缀,增加乔木、灌木种类。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b中的各类树种配植比例:大乔木不少于30%,中小乔木、灌木、竹类及地被植物为60%-70%。

作为优选,步骤c中所述爆破挖坑客土回填措施具体如下:用风钻钻取0.4m-1m深的炮眼,装入0.25kg硝酸铵炸药,雷管一发,导火线适度长,通过爆破及扩挖坑口形成种植塘坑,然后回填入适宜植物生长的熟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不仅能明显提升难造林地的生态景观,还能改善难造林地的土壤地力,达到森林密度合理、群落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兼顾森林景观质量和生态效益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树种配植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树种选择: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需要栽植的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择适应性强、观赏效果突出的引进树种。速生和慢生树种混交、常绿树与落叶树搭配、乔木灌木树种结合,重点地区加大观花、观叶、观果植物比例,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栽植合适的树种不仅能明显提升难造林地的生态景观,还能改善难造林地的土壤地力。

配植模式:充分考虑所选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地形、土壤、水分等立地条件,因地制宜,详细规划设计,采用自然式组团、补天窗、点缀等配植模式,在不破坏原有生态景观本底基础上,使得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丛状自然分布,乔木、灌木、地被高低错落,多样树种混交搭配,色彩和季相丰富,达到层次分明、疏密有致、色彩多样的景观效果。

整地栽植:充分考虑所选树种的最佳栽植时节;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整地方法,特殊地段采取特殊措施进行整地,岩石裸地段充分利用岩石缝隙整地,必要时可利用爆破挖坑客土回填的方式进行整地;栽植苗木以带标准土球的苗木或者容器苗为主,栽时保证根深苗直,土培紧,水浇足,造林中根据不同树种,灵活运用造林技术措施,确保景观生态林造林质量。

抚育管护:根据所选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群落演替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抚育管护措施。根据立地条件,在灌溉困难的地段建设浇灌设施配套,在种间竞争突出的斑块定期疏伐、抹芽、修枝、施肥除草,清理林内枯落枝,防止生物入侵,适时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并做好记录,同时做好防火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实施例1:

(1)树种选择: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银杏、栾树、香樟、桉树、桂花、紫叶李、千层金、桃花、红梅、樱花、垂丝海棠、美国红叶紫薇、黄花槐、红花檵木、美国红枫、美国红橡树、火棘、盐肤木、八角枫、灯台树、朴树、黄连木、南酸枣、女贞、水杉、合欢、柏木、慈竹、刺楸、迎春、三角梅、映山红、南蛇藤、阔叶山麦冬、野棉花、紫菀、波斯菊、虞美人、毛苕子等种类的种苗进行栽培,明显提升森林景观质量和生态效益。此外,固氮树种如豆科植物黄花槐、毛苕子能有效改善难造林地土壤肥力。

(2)配植模式:充分考虑所选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地形、土壤、水分等立地条件,因地制宜,详细规划设计,采用自然式组团栽植、补天窗、点缀等配植模式,在不破坏原有生态景观本底基础上,使得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丛状自然分布,乔木、灌木、地被高低错落,多样树种混交搭配,色彩和季相丰富,达到层次分明、疏密有致、色彩多样的景观效果;配植比例:大乔木不少于30%,中小乔木、灌木、竹类及地被植物约为70%;在无林地进行新建营造景观生态林,对植被情况较好的森林充分利用林间隙地进行补天窗、点缀改建提升生态景观;生态景观提升地块内的现有道路、沟谷、山脊、河溪处,要尽量保持原有野生花卉、小灌木及地被植物所形成的自然景观,同时适当进行人工点缀,增加乔木、灌木种类,使原有生态景观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参见图1,图中树木株行距横向为2米,纵向为3米;

最大的黑色圆圈表示大乔木,如银杏、栾树、香樟、彩叶桉、美国红枫、美国红橡树、朴树、南酸枣、水杉、合欢、柏木、刺楸等树种;

中号的灰色圆圈表示中小乔木及灌木,如桂花、紫叶李、千层金、桃花、红梅、樱花、垂丝海棠、美国红叶紫薇、木槿、火棘、盐肤木、八角枫、灯台树、女贞等树种;

小号空白圆圈表示竹类及地被植物,如慈竹、迎春、三角梅、映山红、南蛇藤、阔叶山麦冬、野棉花、紫菀、波斯菊、虞美人、毛苕子等。

(3)整地栽植:充分考虑所选树种的最佳栽植时节;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整地方法,特殊地段采取特殊措施进行整地,岩石裸地段充分利用岩石缝隙整地,必要时可利用爆破挖坑客土回填的方式进行整地;栽植苗木以带标准土球的苗木或者容器苗为主,栽时保证根深苗直,土培紧,水浇足,造林中根据不同树种,灵活运用造林技术措施,确保景观生态林造林质量。

(4)抚育管护:根据所选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群落演替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抚育管护措施。根据立地条件,在灌溉困难的地段建设浇灌设施配套,在种间竞争突出的斑块定期疏伐、抹芽、修枝、施肥除草,清理林内枯落枝,防止生物入侵,适时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并做好记录,同时做好防火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措施,不仅能明显提升难造林地的生态景观,还能改善难造林地的土壤地力,达到森林密度合理、群落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兼顾森林景观质量和生态效益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