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峰葡萄果穗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88809阅读:88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葡萄栽培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巨峰葡萄果穗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巨峰葡萄,属中熟类、四倍体品种,欧美杂交种,原产日本。大井上康于1937年用石原早生为母本,森田尼为父本杂交培育。1959年引入中国,并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推广,成为深受果农欢迎的主栽品种。

巨峰葡萄的四倍体结构造成了败花严重,坐果率低,果穗松散,果粒大小不一。现有技术多在花前修剪花序,坐果后修剪果穗,将巨峰葡萄果穗成熟后控制在20cm左右。同时,在果穗处理过程中使用调节剂,预防巨峰葡萄落花落果。

现有技术处理果穗,主要有三个缺点:1、需要修剪花序和果穗,操作复杂,劳动力成本较高;2、通过物理方式控制穗长,但是没有解决果穗松散的问题;3、修剪过程中产生伤口,增加病害发生几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巨峰葡萄处理方法的不足,降低果穗处理方法难度,降低果穗处理劳动成本,提高果穗紧密程度,降低果穗处理过程中病害的发生几率,提供一种巨峰葡萄果穗处理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巨峰葡萄果穗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1:对葡萄果穗进行预处理,葡萄的每个结果枝只保留1穗葡萄,结果枝间距为20-25cm;

步骤2:葡萄开花前3-7天,使用浓度为20-500ppm三唑类杀菌剂和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处理果穗;

步骤3:葡萄谢花期时,使用浓度为50ppm赤霉酸和8ppm氯吡脲的混合溶液处理果穗;

步骤4:葡萄幼果膨大期时,使用浓度为50ppm赤霉酸和8ppm氯吡脲的混合溶液处理果穗。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三唑类杀菌剂为三唑酮、氟菌唑、腈菌唑、睛苯唑、三环唑、丙环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粉唑醇、环丙唑醇、氟硅唑、丙硫菌唑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多效唑和/或烯效唑。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三唑类杀菌剂与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比例为0.5-1: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4中,处理果穗是根据葡萄处理时间不同,药剂随配随用,并将配好的药剂盛放于容器中浸蘸果穗2-3秒,果穗蘸好后轻轻抖动果穗,避免药剂集中于果粒的底部灼伤果皮。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化学药物对巨峰葡萄果穗分开进行3次处理,在解决巨峰葡萄落花落果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巨峰葡萄果穗处理劳动成本、病害发生几率,经过本发明方法培育的葡萄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葡萄nyt428-2000的相关规定,并葡萄的亩产量得到极大的提高,葡萄果实98%达到绿色食品鲜食葡萄感官要求,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果穗处理方法难度高、劳动成本高、常规果穗修剪容易发生病害的问题,提供一种巨峰葡萄果穗处理方法。

实施例1:

一种巨峰葡萄果穗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1:对葡萄果穗进行预处理,葡萄的每个结果枝只保留1穗葡萄,结果枝间距为25cm;

步骤2:葡萄开花前3-7天,使用浓度为20ppm氟菌唑和多效唑以0.5:1混合处理果穗;

步骤3:葡萄谢花期时,使用浓度为50ppm赤霉酸和8ppm氯吡脲的混合溶液处理果穗;

步骤4:葡萄幼果膨大期时,使用浓度为50ppm赤霉酸和8ppm氯吡脲的混合溶液处理果穗。

实施例2:

一种巨峰葡萄果穗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1:对葡萄果穗进行预处理,葡萄的每个结果枝只保留1穗葡萄,结果枝间距为22cm;

步骤2:葡萄开花前3-7天,使用浓度为100ppm三唑酮、氟环唑和多效唑、烯效唑以1:1:1:1混合处理果穗;

步骤3:葡萄谢花期时,使用浓度为50ppm赤霉酸和8ppm氯吡脲的混合溶液处理果穗;

步骤4:葡萄幼果膨大期时,使用浓度为50ppm赤霉酸和8ppm氯吡脲的混合溶液处理果穗。

实施例3:

一种巨峰葡萄果穗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1:对葡萄果穗进行预处理,葡萄的每个结果枝只保留1穗葡萄,结果枝间距为20cm;

步骤2:葡萄开花前3-7天,使用浓度为500ppm丙硫菌唑和多效唑、烯效唑以0.8:1:1混合处理果穗;

步骤3:葡萄谢花期时,使用浓度为50ppm赤霉酸和8ppm氯吡脲的混合溶液处理果穗;

步骤4:葡萄幼果膨大期时,使用浓度为50ppm赤霉酸和8ppm氯吡脲的混合溶液处理果穗。

实施例4

一种巨峰葡萄果穗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1:对葡萄果穗进行预处理,葡萄的每个结果枝只保留1穗葡萄,结果枝间距为22cm;

步骤2:葡萄开花前3-7天,使用浓度为20ppm氟硅唑和烯效唑以0.6:1混合处理果穗;

步骤3:葡萄谢花期时,使用浓度为50ppm赤霉酸和8ppm氯吡脲的混合溶液处理果穗;

步骤4:葡萄幼果膨大期时,使用浓度为50ppm赤霉酸和8ppm氯吡脲的混合溶液处理果穗。

实施例5

一种巨峰葡萄果穗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1:对葡萄果穗进行预处理,葡萄的每个结果枝只保留1穗葡萄,结果枝间距为21cm;

步骤2:葡萄开花前3-7天,使用浓度为20ppm氟菌唑、腈菌唑和烯效唑以0.3:0.5:1混合处理果穗;

步骤3:葡萄谢花期时,使用浓度为50ppm赤霉酸和8ppm氯吡脲的混合溶液处理果穗;

步骤4:葡萄幼果膨大期时,使用浓度为50ppm赤霉酸和8ppm氯吡脲的混合溶液处理果穗。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仅以最优实施例2为例,构建相关的对比例。

对比例1:

该对比例与实施例2相比,不经过步骤2处理果穗,其他步骤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

对比例2:

该对比例与实施例2相比,采用物理处理方法,步骤2在开花前修剪花序,坐果后修剪果穗。

对比例3

该对比例与实施例2相比,不经过步骤3处理,其他步骤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

对比例4

该对比例与实施例2相比,不经过步骤4处理,其他步骤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

对比例5:

该对比例在步骤2中,仅使用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氟环唑)处理,其他步骤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

对比例6:

该对比例在步骤2中,仅使用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烯效唑)处理,其他步骤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

根据绿色食品标准-葡萄nyt428-2000标准,测定实施例及对比例的相关性能指标,结果见表1。

表1

注: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要求20%以上,病虫果率小于3%才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葡萄的标准。

由实施例1-5与对比例1-6相比可知,经过本发明方法培育的葡萄,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葡萄nyt428-2000的相关规定,并且葡萄的亩产量得到极大的提高,葡萄果实98%达到绿色食品鲜食葡萄感官要求。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