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黄土丘陵区枣园行间间作饲料油菜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黄土丘陵区是典型的半干旱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在400-600mm之间,地下水埋深超过50m。降雨是作物生长的主要来源。枣树作为黄土丘陵区的主要退耕经济林,其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目前,枣园的土壤管理方式主要是传统的清耕模式,而这种模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降低,进而影响枣树产量和品质。为了维持枣园果实产量,每年必须增加枣树施肥量,而低效率的雨水资源利用和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导致土壤水分含量低,同样限制着枣树的生长,清耕模式的土壤管理方式,不利于枣园的健康长期发展。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有利于枣园可持续发展的土壤管理模式,实现黄土丘陵区旱作枣园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枣园行间引进饲料油菜,形成枣农间作系统。很多的研究已经表明,适宜的农林复合系统,能够改变果园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果园水分,降低土地温度,显著降低果园病虫害,全面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双低(低芥酸,低硫苷)饲料油菜的在我国近年来不断推广和种植,不仅生长速度快,营养体产量高,植株可以用作青饲料、绿肥和青贮等,在饲草轮作和可持续农业中有重要作用。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生长迅速、生物产量高。饲料油菜耐寒性较强,出苗两个月即形成足够大的营养体,产量高于其他饲草(毛苕子)和谷草。
(2)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粗脂肪含量高、粗纤维含量较低,提高动物采食率和消化率。
(3)喂养效果好。饲料油菜茎叶粗、无辛辣味,鲜喂、风干或者青贮等效果良好。
(4)投资少,效益高。饲料油菜种植劳力投入较少,栽培管理技术简单,效益高,农户容易接受。
(5)提高土地利用率。对于改善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土壤水分是限制半干旱、干旱地区农林间作系统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在黄土丘陵区旱作枣园行间裸露区域种植饲料油菜,是否会减少枣树土壤水分?饲料油菜是否增加行间土壤水分的消耗?长期种植饲料油菜是否影响枣园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是将饲料油菜引入到黄土丘陵区旱作枣园需要明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土丘陵区枣园行间间作饲料油菜的种植方法,该方法选育的无分枝油菜,成熟时没有分枝,只有主花序结角果,植株矮,一般株高80-100cm,开花期7-10天,单株角果数40个左右,千粒重3.8-5.9g,种植密度可达10万株/亩以上,不易倒伏,利于机械化播种和收获。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黄土丘陵区枣园行间间作饲料油菜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根据枣树行距确定饲料油菜的种植区域;
步骤s102:一般选择饲料油菜中等播种量11.5kg/hm2,播种方式采用条播,行间距为50cm,播种深度为2cm左右,在每年的5-6初进行播种,播种选择在较大次降雨之后,此时土壤含水率较高,保证饲料油菜的出苗成活率;
步骤s103:适当的进行行间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管理措施,播种密度不均匀可适当进行间苗和移苗;本区域农作物及经济作物均为旱作农业,不进行任何灌水;
步骤s104:在9月中旬到10月初饲料油菜花期(75%的开花率)进行收割,从油菜根部贴近地表的高度刈割。
本试验地选择在坡度为15-18°的红枣林,坡面为隔坡梯田。枣树种植在梯田行,枣树株距为2.5m,行距为6m,枣树品种为8年骏枣。间作饲料油菜品种选择饲油1号(双低油菜)。
播种时间在每年的5月中旬到6月初。由于是旱作农业,为保证饲料油菜的出苗率和成活率,播种时间选择在此期间次降雨量大于10mm的降雨后1-3天。播种前对行间土壤耙松,耙松深度为25-30cm,并清除杂草。行间上下各预留枣树行1.5m的保护地宽度,播种方式采用条播,行间距为50cm,饲料油菜播种密度选择中等播种量0.75kg/亩,播种时亩施肥尿素1kg作为基肥,播种深度为2cm,用松土覆盖。
饲料油菜出苗后,拔除田间自生杂草,并适当间苗。每亩苗种控制在10-12万株。
禁止使用对家畜有毒害作用的农药和高残留农药。主要防治菜青虫和蚜虫,具体措施为:对于青菜虫,可用16%菜虫一次净2000倍液或者50%农哈哈1000倍液喷雾防治,连喷2-3次;蚜虫发生初期可用大功臣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连喷2-3次。
在9月中旬到10月初饲料油菜花期(75%开花率以上)进行收割。收割前10天之内不喷洒农药,保证家畜鲜食饲料油菜的安全。收割时从油菜根部贴近地表的高度刈割,将根部以下保留在土壤中,以改善土壤结构。收割后的饲料油菜可堆放在顺墙背阴面,避免阳光直射,对其进行青冻贮藏。饲喂前将饲用油菜切割成5cm左右的小节,解冻后与干草混合(混合比例1:1饲喂效果最佳)或者直接饲喂牛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旱作枣园间作饲料油菜的种植技术对于黄土丘陵地区清耕枣园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用于没有灌溉条件的枣园土壤水分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于气候、立地条件相似地区生产也有一定借鉴意义;该方法实现枣园经济效应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具有改变果园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果园水分,降低土地温度,显著降低果园病虫害的作用,全面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且成本低廉、技术简单易操作、效果好易掌握,因此在我国半干旱干旱果业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黄土丘陵区旱作枣园行间间作饲料油菜的种植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以来枣-饲料油菜和清耕枣园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
图3是本发明实施以来饲料油菜收割时单株鲜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黄土丘陵区旱作枣园行间间作饲料油菜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根据枣树行距确定饲料油菜的种植区域。
步骤s102:一般选择饲料油菜中等播种量11.5kg/hm2,播种方式采用条播,行间距为50cm,播种深度为2cm左右,在每年的5-6初进行播种,播种选择在较大次降雨之后,此时土壤含水率较高,保证饲料油菜的出苗成活率。
步骤s103:适当的进行行间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管理措施,播种密度不均匀可适当进行间苗和移苗。本区域农作物及经济作物均为旱作农业,不进行任何灌水。
步骤s104:在9月中旬到10月初饲料油菜初花期(75%的开花率)进行收割,从油菜根部贴近地表的高度刈割。
本发明在旱作枣园中种植饲料油菜,在保证间作饲料油菜不减少枣树可利用土壤水分的情况下,利用行间裸露地面,种植饲料油菜。该模式显著提高了枣树在平水年和干旱年的土壤水分含量,并且增加了行间的土壤水分,从而提高降雨入渗,减少地表径流,实现枣园土壤水分环境的良性循环;行间每年可收割一定产量的饲料油菜可作为家畜(牛、羊)的冬季青饲料,这对于缺乏冬季饲料的黄土丘陵区而言同样意义重大。枣树行间间作种植饲料油菜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本方法自2008年实施以来,效果显著,现结合图2和图3中的数据进行说明。
在清耕枣园行间种植饲料油菜后,0-180cm土层平水年(2014)和干旱年(2015)间作系统枣树分别较对照处理枣树提高6.2%和12%。饲料油菜行间土壤水分较对照无作物行间土壤水分在0-60cm土层提高4%和3%。土壤水分作为土壤养分流动的载体,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保证了枣树对养分的高效吸收和降低干旱对枣树产生的危害,保证了枣树结果质量和产量。
每年的饲料油菜在初花期开始收割,此时的饲料油菜植株饲喂价值高。每年的播种量为11.25kg/hm2,以生长密度30万株/hm2计算,2014年饲料油菜鲜重产量为70299kg/hm2。2015年饲料油菜鲜重产量为57210kg/hm2。年饲料油菜平均产量为63754kg/hm2。目前黄土高原枣树种植面积达到100万公顷(hm2),如果其中一半的枣园推广种植饲料油菜。以1公顷载畜量一头羊计算,可供50万头羊/年量。
清耕枣园间作饲料油菜后,充分利用了裸露地面的光、热、水、土资源。特别是在黄土丘陵区7-10月是降雨集中期,饲料油菜覆盖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生态效益显著,同时饲料油菜腐烂的根系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的多样性,实现果园良性循环发展,促进果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