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葡萄栽培方法。属于农业种植领域。
背景技术:
在葡萄栽培管理技术中,株距过近,土层整理不合理,灌溉施肥效率低,葡萄产量不高,在秋季初霜叶片受伤后,必须得强制休眠,否则影响出芽,土壤的基质非常重要,保证合理的温度对苗的生长有利。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产红葡萄栽培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红葡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葡萄苗的主干固定在支撑柱上,在距离支撑柱的底部0.8~1.0米的位置处设置可供葡萄株的主蔓攀爬的连接线;
b、采用营养基质种植葡萄苗,当苗高于0.7米后,室外温度小于10℃时,需搭建大棚,白天将草帘盖上,晚上打开通风窗,低温黑暗环境可促进休眠;
c、将每一葡萄苗保留两条主蔓,将每一主蔓保留5~6条次蔓;
d、采取催芽措施,地面覆盖地膜,在大棚内放置大棚升温发酵剂,刺激芽的萌发;
e、萌芽到开花前,保持大棚内通风,每周2-3次喷洒农药,花期时,修剪掉一些未开花的旁枝。
采用的营养基质是以草炭、有机肥和植物秸秆。
d步骤采取催芽措施的同时,需要向大棚内喷洒水。
本发明的优点是:葡萄苗的主干固定在支撑柱上,有利于葡萄苗的生长稳固,可供葡萄株攀爬,采用营养基质种植葡萄苗,营养丰富,采取催芽措施,地面覆盖地膜,刺激芽的萌发,萌芽到开花前,保持大棚内通风,花期时,修剪掉一些未开花的旁枝,可以将营养转移到开花的主枝,提高结果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并不能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红葡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葡萄苗的主干固定在支撑柱上,在距离支撑柱的底部0.8米的位置处设置可供葡萄株的主蔓攀爬的连接线;
b、采用营养基质种植葡萄苗,当苗高于0.7米后,室外温度小于10℃时,需搭建大棚,白天将草帘盖上,晚上打开通风窗,低温黑暗环境可促进休眠;
c、将每一葡萄苗保留两条主蔓,将每一主蔓保留5~6条次蔓;
d、采取催芽措施,地面覆盖地膜,在大棚内放置大棚升温发酵剂,刺激芽的萌发;
e、萌芽到开花前,保持大棚内通风,每周2次喷洒农药,花期时,修剪掉一些未开花的旁枝。
采用的营养基质是以草炭、有机肥和植物秸秆。
d步骤采取催芽措施的同时,需要向大棚内喷洒水。
实施例2
红葡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葡萄苗的主干固定在支撑柱上,在距离支撑柱的底部0.9米的位置处设置可供葡萄株的主蔓攀爬的连接线;
b、采用营养基质种植葡萄苗,当苗高于0.7米后,室外温度小于10℃时,需搭建大棚,白天将草帘盖上,晚上打开通风窗,低温黑暗环境可促进休眠;
c、将每一葡萄苗保留两条主蔓,将每一主蔓保留6条次蔓;
d、采取催芽措施,地面覆盖地膜,在大棚内放置大棚升温发酵剂,刺激芽的萌发;
e、萌芽到开花前,保持大棚内通风,每周2次喷洒农药,花期时,修剪掉一些未开花的旁枝。
采用的营养基质是以草炭、有机肥和植物秸秆。
d步骤采取催芽措施的同时,需要向大棚内喷洒水。
实施例3
红葡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葡萄苗的主干固定在支撑柱上,在距离支撑柱的底部1.0米的位置处设置可供葡萄株的主蔓攀爬的连接线;
b、采用营养基质种植葡萄苗,当苗高于0.7米后,室外温度小于10℃时,需搭建大棚,白天将草帘盖上,晚上打开通风窗,低温黑暗环境可促进休眠;
c、将每一葡萄苗保留两条主蔓,将每一主蔓保留6条次蔓;
d、采取催芽措施,地面覆盖地膜,在大棚内放置大棚升温发酵剂,刺激芽的萌发;
e、萌芽到开花前,保持大棚内通风,每周3次喷洒农药,花期时,修剪掉一些未开花的旁枝。
采用的营养基质是以草炭、有机肥和植物秸秆。
d步骤采取催芽措施的同时,需要向大棚内喷洒水。
葡萄苗的主干固定在支撑柱上,有利于葡萄苗的生长稳固,可供葡萄株攀爬,采用营养基质种植葡萄苗,营养丰富,采取催芽措施,地面覆盖地膜,刺激芽的萌发,萌芽到开花前,保持大棚内通风,花期时,修剪掉一些未开花的旁枝,可以将营养转移到开花的主枝,提高结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