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57162阅读:11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何首乌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何首乌是一种常见贵细中药材,其以块根入药,具有解毒消肿、滑肠通便等功能。传统的何首乌产出主要来源于野生,但随着中药业的发展,何首乌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野生何首乌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市场上已经大面积人工种植。

传统的何首乌种植方法包括选地整地、扦插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等;选地时一般选择排水良好、较疏松肥沃的土壤或者砂壤土栽培,整地前先施肥,再用犁耙平整、打碎泥土;扦插时一般选择生长粗壮的藤蔓作插条,剪成带有2~3个节的插穗插入沟中,待长出新根后移摘定植地;田间管理包括浇水、施肥、上架等、病虫防治、除草等步骤,定植初期定期浇水,待苗高略大后,施以尿素等肥料促进幼苗生长;移栽大约一个月后,进行搭架,即在两颗何首乌苗之间,搭建成“人”或“品”字形竹架,上端用绳子捆绑固定,使何首乌藤蔓能够缠绕于竹架上;同时施以其他田间管理。

为提高种植何首乌的块根产量,在何首乌块根的生长过程中,即田间管理期间需要明确何首乌块根的生长过程,从而有针对地实施田间管理措施,但是由于何首乌块根是生长在地下土壤中,这使得观测何首乌块根生长存在一定的困难,传统的做法是,定期在田间随机挖下10~15株何首乌块根,带到室内称重,测量体积。这种观测方法每次取样都要破坏大量何首乌植株,而且,每次观测的何首乌不是同一植株块根的生长情况,何首乌的个体间差异也只能通过增大样本量来减少误差,这种方法不但占用土地多,而且取样成本高,无法准确反映何首乌块根的膨大生长过程。

CN102523901A公开了一种无损观测何首乌块根生长过程的方法及装置,在何首乌块根刚要膨大时,挖开土壤,选择需要定期观测的块根,将选择好的何首乌块根用敞口的盒体从顶部罩住,使该何首乌块根块的底部与土壤接触;然后回填土壤,使该何首乌块根块的顶部与土壤之间被盒体分隔开,从而确保在定期挖开土壤进行观测的过程中,不会损伤何首乌块根。该发明利用敞口的盒体将何首乌块根罩住,可以避免在挖开土壤观测何首乌块根时对其造成损伤,可以动态观测何首乌块根生长状况。

但是上述方案中被定期观测的何首乌块根只有其底部和土壤接触,即何首乌的顶部和侧面均与土壤分离,这不仅会影响被定期观测的何首乌块根的生长,而且使得被定期观测的何首乌块根的实际生长环境和其他自然生长的何首乌块根生子环境有差异,导致最终得到的何首乌块根平均生长状况也和实际的大部分的何首乌块根生长状况有差异,误导后续的田间管理实施措施,影响何首乌块根的质量和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何首乌的种植方法,能准确观测何首乌块根的实际生长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田间管理,提高何首乌块根的质量和产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何首乌的种植方法,包括选地整地、扦插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步骤,扦插育苗包括选择扦插条、用于得到插穗的剪枝、在插穗下端沾染浆液的扦插条处理步骤,田间管理步骤使用一种何首乌块根生长过程观测装置,包括上盖、下盖和能将土壤输送到上盖内的通道,上盖内固定连接有齿条和固定部,上盖内还设有用于取放何首乌块根的通孔,下盖内固定连接有延伸至上盖的固定轴,固定轴上固定连接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齿轮同轴设置有第一伞齿轮,第一伞齿轮上啮合有第二伞齿轮,第二伞齿轮固定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上固定连接有贯穿通道的螺旋叶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先选地整地,在扦插育苗前先选择扦插条,然后剪枝得到插穗,并对插穗进行浆液处理,然后再进行扦插育苗,待幼苗出齐之后,准备移栽,在将何首乌幼苗移栽到定植地的时候,选择需要定期观测的何首乌实验位置,并在对应的位置下方放入何首乌块根生长过程观测装置的下盖,再将下盖填满泥土,然后将何首乌幼苗根部通过通孔插入上盖内,并通过固定部将何首乌幼苗根部和上盖固定住,扣合上盖和下盖;经过一段时间待何首乌长出块根后,定期观测何首乌块根的生长过程,并有针对的实施田间管理步骤,从而改善何首乌块根的生长环境,提高何首乌块根的质量和产量。

具体的观测何首乌块根的方法如下:用手向上拉何首乌块根生长过程观测装置的上盖,齿条和齿轮逐渐分离,从而分离上盖和下盖,由于何首乌块根通过固定部与上盖连接在一起,所以这时候何首乌块根也跟着上盖与下盖分离,从而实现观测何首乌块根的目的;观测完毕之后,用手对准下盖向下推何首乌块根生长过程观测装置的上盖,盖合上盖和下盖,在这个过程中,齿条会向下移动,带动齿轮运动,由于第一伞齿轮和齿轮是同轴设置的,所以第一伞齿轮也会跟着齿轮转动,再带动第二伞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再带动驱动轴转动,从而带动螺旋叶片转动,螺旋叶片旋转会搅拌其周围的土壤进入与之连通的通道内,土壤在通道内聚集,而从通道内挤出落入上盖内。

和现有技术中使得被观测何首乌块根只有底部有土壤的观测方法相比,本技术方案通过螺旋叶片的转动将土壤覆盖到何首乌块根的顶部和周围,保证了何首乌块根在观测完后再放回土壤,其顶部和周围仍然有土壤,使得何首乌块根的实际生长过程不因为观测而发生变化,即和其余的没有被观测的何首乌块根生长环境是一致的,因此能准确地得到何首乌块根的平均生长情况,从而有针对地施以田间管理,改善何首乌生长环境,提高何首乌质量和产量。

进一步,插穗上端平切,下端斜剪,浆液由吲哚丁酸钾、草木灰、黄泥土和水配制而成。通过对插穗上端平切,下端斜剪的扦插条处理方式,不仅使得扦插时更加容易,且能很容易就区分插穗的生物下端,防止倒插而不能生根;吲哚丁酸钾可以促进插穗快速生根,草木灰可以在插穗下端的伤口处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水分、养分的散失。

进一步,扦插步骤结束后采用聚乙烯薄膜对苗床进行覆盖。扦插结束的何首乌插穗生存能力较弱,应用聚乙烯薄膜可以保温保湿,促进插穗发根长苗。

进一步,下盖的底部呈凹腔形。当螺旋叶片底部的土壤被搅拌进入通道后,下盖周围的泥土能够继续聚集到下盖底部的凹腔位置,从而继续为螺旋叶片提供土壤进入通道,从而进入上盖内,充分保证何首乌块根的顶部有足够多的土壤。

进一步,上盖顶部透明。可以不用打开上盖就观测何首乌块根的顶部,在打开上盖取出何首乌块根的时候还能观测到何首乌块根的所有位置,提高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进一步,何首乌块根生长过程观测装置旁设有标签。可以方便对同一何首乌块根进行周期性的定期观察。

进一步,固定部由环保降解地膜制成。在何首乌块根生长过程的前期,环保降解地膜降解缓慢,能固定住何首乌的块根,以方便观测,等到定期观测结束,何首乌块根生长稳定后,环保降解地膜可以降解为肥料供何首乌块根吸收,促进何首乌块根的生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何首乌块根生长过程观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盖1、下盖2、何首乌块根3、齿条10、第一伞齿轮100、连接轴101、第二伞齿轮102、驱动轴103、固定轴104、螺旋叶片20、齿轮15、通道22、出口23、地膜12、通孔30 。

何首乌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地、整地、扦插育苗、移栽、田间管理,其中,选地整地时应尽量选择肥沃、疏松、保水保肥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在移栽前还要深翻土地,施入充分腐熟的厩肥或堆肥作基肥,耙平,为何首乌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在扦插育苗的时候,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健壮的扦插条,用剪刀剪截得到插穗,并保证所得插穗生物上端平齐,下端斜切,得到插穗后,用由吲哚丁酸钾、草木灰、黄泥土和水配制而成的泥浆沾染插穗的下端,等到泥浆干后再立刻扦插,扦插完毕后的幼苗床用聚乙烯薄膜覆盖保温;等到幼苗生根后,准备移栽定植地,在定植地栽种的时候,均匀地在定植地选择想要观测的何首乌对象,并在对应位置旁边插入标签,对这种需要观测的何首乌幼苗,移栽时需要将其置于何首乌块根3生长过程观测装置中,实施方式为在对应位置的下方放入下盖2,然后将下盖2填满沙土,再将何首乌幼苗根部通过通孔30插入透明的上盖1内,并通过地膜12将何首乌幼苗块根3与上盖1固定连接,再扣合上盖1和下盖2即可,在何首乌生长过程中,可以通过透明的上盖1观察何首乌块根3顶部的生长状况;当何首乌长出块根后,要定期观测何首乌块根3的生长过程,并有针对地实施田间管理步骤,例如,若块根整体瘦小,则应适当增加施肥或者改善施肥种类,若块根有虫害倾向,则应当喷施驱虫药物,以改善何首乌的生长环境,提高何首乌块根3的质量和产量。

田间管理步骤中使用的一种何首乌块根生长过程观测装置,包括透明的上盖1和呈凹腔状的下盖2,上盖1内固定连接有齿条10,上盖1的侧壁上还设有用于放入何首乌幼苗根部的通孔30,上盖1靠近通孔30的顶部还固定连接有可缓慢降解变为肥料的地膜12,用于固定连接何首乌块根3和上盖1,与齿条10啮合的有齿轮15,齿轮15通过固定轴104与下盖2固定连接,齿轮15通过连接轴101同轴连接有第一伞齿轮100,第一伞齿轮100与第二伞齿轮102啮合,与第二伞齿轮102固定连接有驱动轴103,驱动轴103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20,用于搅拌沙土,使聚集在下盖2凹腔内的沙土进入通道22,将通道22的出口23连通至上盖1的顶部位置,从而使上盖1内保有沙土。

当需要观测何首乌块根3的时候,用手向上拉上盖1,使得齿条10向上运动而与齿轮15分离,由于何首乌块根3通过地膜12与上盖1连接在一起,所以这时候何首乌块根3也跟着上盖1与下盖2分离,观察员这时候可以观测何首乌块根3的底部生长状况;

当观测结束后,用手对准下盖2向下推上盖1,使上盖1和下盖2盖合,在这个过程中,齿条10会向下移动,并带动齿轮15做顺时针运动,由于第一伞齿轮100和齿轮15是通过连接轴101同轴设置的,所以第一伞齿轮100也会跟着齿轮15转动,再通过啮合带动第二伞齿轮102转动,第二齿轮102再带动驱动轴103转动,从而带动螺旋叶片20转动,螺旋叶片20旋转会搅拌其周围的沙土进入与之连通的通道22内,沙土在通道22内聚集,而由于通道22是设在螺旋叶片20靠近上盖1的一端的,所以随着聚集在通道22内的沙土增多,沙土能从通道22内挤出而落入上盖1内,从而保证观测后的何首乌块根3周围都有沙土。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发明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