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96746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铃薯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别名土豆、山药蛋、洋芋。马铃薯粮菜兼用,营养丰富,适宜性广,用途广泛,产业链条长,栽培方式多样,可以周年供应。但栽培技术还处在粗放型管理,需进一步精细化管理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马铃薯种植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马铃薯种植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选地:选择土壤耕作层深厚、疏松、沙质的土地作为种植地,种植地的前茬不能是马铃薯,使用石灰、硫酸铝、硫酸亚铁或带酸性、碱性的有机肥对土壤酸碱度进行调整以达到5-6的ph值;种植地经过深耕,深耕深度为25-30cm,并曝晒2~3天;

(2)育苗:选用高产、早熟的优质品种作为种薯,将种薯切块获得种薯块,每块30-40g,切块后将所述种薯块浸泡在生根液中,待所述种薯块发芽长至3-4cm时可种植;

(3)整地:在深耕并曝晒后的土地上做畦,畦宽1.2-1.5m,畦高15-20cm,在每畦上整理出两条种植沟,所述种植沟深15-20cm,一畦上的两条所述种植沟相距0.6-0.8m;做好所述种植沟后在所述种植沟上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4000kg、氮磷钾复合肥80-100kg、草木灰150-180kg,然后向种植沟回填3-5cm细土;

(4)定植:将芽长3-4cm的所述种薯块放入种植沟中,所述种薯块的芽朝上,放入所述种薯块后回填泥土,填平所述种植沟,然后向畦上喷洒90%乙草胺1800-2000倍液加72%杜尔1200-1500倍液以预防杂草生长,再在畦上盖上地膜;

(5)引苗:待有所述种薯块的芽顶土后在地膜上搓直径为1-1.5cm的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之间亮亮相距20-30cm,待70-80%的所述种薯块的芽顶土3-5d后揭地膜;

(6)追肥浇水:待幼苗长至10-15cm时追肥一次,亩施粪水10-15担,其中所述粪水中加有5-10kg钾肥和5-10kg氮肥;在生长期要及时补水以保持土壤湿度,生育过程和收获前5-7d不浇水;

(7)病虫害防治:在发病高峰期采用70%丙森锌800倍液和35%吡虫啉1000倍液交替喷洒,每5-7d喷洒一次,发现病叶、病株要及时去除;

(8)收获:当马铃薯叶子变黄时即可收获,收获时避免曝晒、雨淋,收获后应尽快进行马铃薯的后续加工或者将马铃薯置于干燥、阴凉处。

优选的是,步骤(2)育苗中,所述种薯的品种为郑薯5号、郑薯6号、丽薯7号或荷兰15号。

优选的是,步骤(2)育苗中,所述种薯块在使用生根液浸泡前,放于阳光下晾晒1-2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选择适宜马铃薯生长的土地及土地环境,为马铃薯的高产提供基本保障;

2、合理的种薯块既保证种薯块的正常生长,又能避免因种薯块过大而造成的营养损耗;

3、所施肥料基本为农家肥或草木灰,保证马铃薯的绿色、自然、无公害;

4、前期的土地曝晒、乙草胺和杜尔的喷洒配合后期的病虫害防治,能减少农药用药,尽量做到无公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铃薯种植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选地:选择土壤耕作层深厚、疏松、沙质的土地作为种植地,种植地的前茬不能是马铃薯,使用石灰、硫酸铝、硫酸亚铁或带酸性、碱性的有机肥对土壤酸碱度进行调整以达到6的ph值;种植地经过深耕,深耕深度为30cm,并曝晒2~3天;

(2)育苗:选用高产、早熟的郑薯6号作为种薯,将种薯切块获得种薯块,每块35g,切块后将所述种薯块放于阳光下晾晒2h,再将所述种薯块浸泡在生根液中,待所述种薯块发芽长至4cm时可种植;

(3)整地:在深耕并曝晒后的土地上做畦,畦宽1.5m,畦高20cm,在每畦上整理出两条种植沟,所述种植沟深18cm,一畦上的两条所述种植沟相距0.8m;做好所述种植沟后在所述种植沟上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kg、氮磷钾复合肥100kg、草木灰150kg,然后向种植沟回填5cm细土;

(4)定植:将芽长4cm的所述种薯块放入种植沟中,所述种薯块的芽朝上,放入所述种薯块后回填泥土,填平所述种植沟,然后向畦上喷洒90%乙草胺1800倍液加72%杜尔1200倍液以预防杂草生长,再在畦上盖上地膜;

(5)引苗:待有所述种薯块的芽顶土后在地膜上搓直径为1.5cm的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之间亮亮相距30cm,待80%的所述种薯块的芽顶土5d后揭地膜;

(6)追肥浇水:待幼苗长至10-15cm时追肥一次,亩施粪水15担,其中所述粪水中加有5kg钾肥和5kg氮肥;在生长期要及时补水以保持土壤湿度,生育过程和收获前7d不浇水;

(7)病虫害防治:在发病高峰期采用70%丙森锌800倍液和35%吡虫啉1000倍液交替喷洒,每7d喷洒一次,发现病叶、病株要及时去除;

(8)收获:当马铃薯叶子变黄时即可收获,收获时避免曝晒、雨淋,收获后应尽快进行马铃薯的后续加工或者将马铃薯置于干燥、阴凉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种植方法,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主要包括选地、育苗、整地、定植、引苗、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步骤。本发明选择适宜马铃薯生长的土地及土地环境,为马铃薯的高产提供基本保障;合理的种薯块既保证种薯块的正常生长,又能避免因种薯块过大而造成的营养损耗;所施肥料基本为农家肥或草木灰,保证马铃薯的绿色、自然、无公害;前期的土地曝晒、乙草胺和杜尔的喷洒配合后期的病虫害防治,能减少农药用药,尽量做到无公害。

技术研发人员:农德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农德志
技术研发日:2017.04.10
技术公布日:2017.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