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动物福利的新型养猪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00682发布日期:2018-11-02 21:25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畜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提高动物福利的新型养猪方法。

背景技术

在提倡生态建设、低碳环保、重视食品安全及人类健康的大背景之下,农畜产品中药物和饲料添剂残留等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生态、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高端消费者青睐的今天,反观常规养猪业,其主要弊端是,自从“现代工业技术”引入常规养猪业后,部分养殖者已经将有生命的猪当作无生命的机器看待。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人们往往忽略了动物福利和生命的最基本权利。很多养猪户将猪固定饲养在十分狭小的空间里,饲喂着高能量、高添加剂的饲料,猪舍通常做成石灰、水泥地面。这种做法在北方冬季里,经常会使猪只出现蹄裂、受凉、拉稀、咳喘等病症,同时也限制了猪只的自由运动和自由拱土的特性,违背了猪只的正常生活习性。更有甚者,为了微乎其微的经济效益,有些养殖户对仔猪采取了断尾和剪掉獠牙的措施,让仔猪出生后就承受痛苦,导致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损坏猪只的健康和导致疾病的频发。猪肉产品中大量的兽药残留必然会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猪菜同生棚舍技术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高端目标,利用该技术生态棚舍养猪种菜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动物福利,关注人类健康的集中体现,是对传统养猪业的一次革命,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北方的冬季,为了抵御寒冷、提高温度,蔬菜大棚和猪舍都尽可能采取密封措施,还增加了棉被等保温措施。但在保温的同时却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蔬菜大棚中缺少进行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猪舍内缺少维持呼吸的氧气。在最寒冷的季节,如果过早地或过长时间地放风,会降低棚舍内温度,不利于蔬菜的健康成长;猪舍内也因为温度不稳定也导致猪的发病率升高,呼吸道疾病增多。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养殖户们通常的做法是在蔬菜大棚内人为地增加二氧化碳,在猪舍内也增加了许多通风取暖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动物福利的新型养猪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提高动物福利的新型养猪方法,其是将棚舍划分成南北两部分,中间为过道,北面空间建成益生菌发酵床用于养猪,南面空间种植蔬菜。这是一项在同一个暖棚内既养猪又种菜、种养结合的新型技术。种植蔬菜的主要目的是为猪只提供青绿饲料和提高动物福利,使猪只少发病甚至不发病,不用兽药,不用饲料添加剂,从而生产出无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的高品质猪肉。

本发明所述发酵床的南北跨度为5-12米,深度为60-120厘米(优选约90厘米)。

在发酵床与过道之间可设有1.2-1.5米宽的采料台。根据实际情况,所述过道的宽度可设为1.0-1.5米。

本发明的棚舍为密闭空间,棚舍内温度控制在20℃~30℃,棚舍内通风量控制在1.5~2.0m/s,棚舍内保证充足的光照,棚舍内配备有自动饮水器为猪提供饮水。根据实际情况,可在棚舍顶部设置卷帘。

本发明发酵床所用垫料为农林废弃物,包括锯末、稻壳、玉米芯、玉米秸秆、豆秸秆、豆荚、高粱秸秆、高粱帽子、谷秸秆、谷糠、黍秸秆等。发酵床的温度保持在26±10℃。

用农副产物做垫料与锯末、稻壳做垫料的区别是:用玉米秸秆等农副产物做垫料制作的发酵床使用寿命相对较短,只能用1年左右;而用锯末、稻壳做垫料制作的发酵床的使用寿命大约在2~3年。一般来说,大型养猪户和猪场比较适合用锯末、稻壳做垫料来制作发酵床,发酵床的使用寿命长,节省劳力,也节省了垫料资源和菌苗费用。对于农村大多数散养猪户来说,他们更喜欢用玉米秸秆等农副产物做垫料,一方面是因为农户有大量的玉米秸秆等农副产物,不用花钱买垫料,由于他们多数自己制作发酵床,劳力也不计入成本;另一方面是他们还存在着养猪为种田的思想,发酵床一年的使用寿命正好符合他们积累肥料的需求。秋收后,新的玉米秸秆等农副产物收获,他们可以重新做发酵床,清理出的垫料留作第二年种田的肥料。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床的垫料为玉米秸秆,铺设方法如下:在空发酵池底部放置成捆的玉米秸秆一层,厚度为20±2厘米,再放铡短为2~3厘米长的玉米秸秆,厚度为10±2厘米,混合后喷水,达到30±10%湿度,再添洒益生菌,益生菌添加量为每立方米发酵床垫料添加0.5公斤,即0.5kg/m3,第一层垫料铺设完成;第二层全部放2~3厘米长的玉米秸秆,达到30±2厘米厚,喷水至30±10%湿度,再添洒益生菌0.5kg/m3,第二层垫料铺设完成;第三层按照第二层方法铺设垫料,直至发酵床填满为止,添洒益生菌0.5kg/m3后,再铺设干玉米秸秆作为最后一层垫料,厚度5±2厘米。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床的垫料为玉米秸秆、锯末和稻壳,其中玉米秸秆占垫料总重的80±5%,铺设方法如下:在空发酵池底部放成捆的玉米秸秆一层,厚度为20±2厘米,再放铡短为2~3厘米长的玉米秸秆,厚度为6±2厘米,洒入适量水,将秸秆表面湿润,再铺4±2厘米厚的锯末和稻壳,喷水至30±10%湿度,再添洒益生菌0.5kg/m3,第一层垫料铺设完成;第二层放25±2厘米厚的玉米秸秆,喷水至30±10%湿度,再铺5±2厘米厚的锯末和稻壳,喷水至30±10%湿度,再添洒益生菌0.5kg/m3,第二层垫料铺设完成;第三层按照第二层方法铺设垫料,直至发酵床填满为止,添洒益生菌0.5kg/m3后,再铺设5±2厘米厚的锯末作为最后一层垫料。

本发明所述益生菌由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各菌种构成,每克有效活菌数为200亿:

发酵床单位面积饲养猪的头数为:体重50公斤以内的小猪占发酵床面积平均按1.0平方米/头计,体重100公斤的育肥猪占发酵床面积平均按2.0平方米/头计。

采用本发明的猪菜同生棚舍技术饲养的猪几乎无拉稀症状,未发现患传染性口疮病的病例。在冬季发酵床养猪的效果更为明显,由于发酵床能够产生热量,使棚舍内温度更适宜猪的生长,减少了维持体能的需要,节约了能源,从而提高了养猪效益。每头猪比传统猪舍养猪纯增加经济效益200多元。本发明提供一种零排放、无污染、无异味的养殖新技术,在养猪的棚舍内种植蔬菜,蔬菜也不会被污染。

该棚舍在冬季效果最为明显,猪的饲养条件和福利待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真正达到了零排放、无污染健康养猪,这是进入猪场的第一感觉,也是养猪人最开心的事。该技术棚舍中发酵床温度常年保持26℃左右,棚内温度在20℃~30℃之间,棚舍内有充足的光照,蔬菜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猪呼吸,猪呼出的二氧化碳又被蔬菜进行光合作用,猪体本身产生的热量和发酵床产生的热量提高了蔬菜生长需要的温度。在冬暖夏凉的棚舍内,小猪从一出生就健康快乐地成长,它们悠然地拱土,自由地运动,体现了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猪的粪便被发酵床的微生物分解成非常细的粉末,3天内粪便彻底消失,大大地减少了猪舍内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猪舍里不再臭气熏天和蝇蛆滋生。过去长期困扰人们的猪的粪便处理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在制作发酵床垫料时,锯末、稻壳、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均可作为垫料加以使用,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这些农副产物变废为宝,为全国禁烧秸秆、美化城乡生态环境提供了一条较好的解决途径,既低碳环保又经济实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一)蔬菜因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和猪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棚舍内循环利用。在冬季北方地区,猪舍内常常因为密封过严而缺少氧气;相反,蔬菜大棚内往往缺少二氧化碳。采用此技术后,不仅保证了猪有充足的氧气、蔬菜有充足的二氧化碳,而且每日至少可减少棚舍放风时间1~2小时,以保持舍内较高的温度。

(二)猪维持体温产生的热量、发酵床产生的热量和棚膜吸收光能产生的热能叠加增效,即使在北方最寒冷季节也能保证猪和蔬菜的健康生长。

(三)微生物(发酵床益生菌)、植物(蔬菜)和动物(猪)在棚内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生物链,不仅是氧气与二氧化碳循环利用,还有猪的粪尿被微生物及时分解,减少了舍内氨气和硫化氢的浓度,猪舍内无异味,零排放,无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猪菜同生棚舍侧面示意图;其中,a为猪菜同生1号样棚,b为猪菜同生2号样棚。

图2为本发明1号、2号棚舍施工照片;其中,a为1号棚舍(采料台、走廊在北侧),b为2号棚舍(采料台、走廊在中间),c为建成的2号棚舍。

图3为本发明发酵床的建设标准(左侧为北面)。

图4所示本发明发酵床每隔5米设计两个桩子。

图5为本发明发酵床第一层用成捆的玉米秸秆作为垫料。

图6为本发明所示操作人员向干玉米秸秆上洒水。

图7所示操作人员洒水后简单混合玉米秸秆。

图8所示操作人员向垫料表面喷洒益生菌。

图9为本发明发酵床的垫料中增加了锯末和稻壳。

图10为本发明冬季饲养在发酵床上的猪。

图11为本发明夏季饲养在发酵床上的猪。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所用原料均为市售商品。

实施例1提高动物福利的新型养猪方法

1、猪菜同生棚舍的建立

猪菜同生棚舍划分成南北两部分,中间为过道(走廊),北面空间建成益生菌发酵床用于养猪,南面空间种植蔬菜。

猪菜同生1号、猪菜同生2号样棚侧面示意图见图1。1号、2号棚舍施工照片见图2。可以看出,2号棚舍更容易推广。

2、发酵床的制作及管理

(1)发酵床的建设标准

发酵床的深度可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以60~120厘米为宜。在赤峰地区,发酵床最适合的深度是90厘米。发酵床的四壁用水泥和砖砌起,底面不用处理,可直接用沙土地面(图3)。切忌用水泥处理底面,否则,靠近底部的垫料常常发酵不完全。发酵床猪舍的南北跨度建议在8米以上,东西长度可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论圈舍多长,发酵床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床,中间不应该有隔墙,发酵床越大,发酵效果越好。在具体制作时,可在床面上每隔5米设计两个桩子(图4),用来挂靠移动栅栏,这样可根据猪只多少随时移动栅栏,形成大小随意的栅栏舍。

发酵床北侧应该留有宽度为1.0米的走廊,挨着走廊再留出1.2~1.5米作为供猪采食饲料用的硬化平台,硬化平台最好采取砖铺地面,一方面可以防止垫料对饲料的污染,另一方面可以为猪只提供休息的场地,尤其在夏季高温时对猪只休息乘凉更为有利。

(2)发酵床的具体制作过程

完全以玉米秸秆作为垫料的实例:首先在空发酵池底部放置成捆的玉米秸秆一层,厚度大约为20厘米(图5),再放铡短为2~3厘米长的玉米秸秆,厚度约为10厘米,均匀地喷洒地下水(图6),简单混合(图7),达到30%的湿度,再均匀添洒发酵床菌苗一小层(图8),第一层做完。第二层全部放铡短的玉米秸秆,要达到30厘米厚,均匀喷洒地下水,简单混合,达到30%的湿度,再均匀添洒发酵床菌苗一小层,第二层做完。第三层重复第二层的做法,直至发酵池基本填满为止,洒完最后一层菌苗后,再洒干玉米秸秆作为最后一层垫料,厚度5厘米左右,不用加水。

以玉米秸秆(约占垫料总重80%)、锯末和稻壳为垫料的实例:首先在空发酵池底部放成捆的玉米秸秆一层,厚度大约为20厘米,再放铡短为2~3厘米长的玉米秸秆,厚度大约为6厘米,洒入适量的地下水,将秸秆表面湿润即可,再铺4厘米左右锯末和稻壳(图9),均匀喷洒地下水,达到30%湿度,简单混合,再均匀添洒发酵床菌苗一小层,第一层做完。第二层可以放置25厘米玉米秸秆,均匀喷洒地下水,达到30%湿度,再均匀铺洒5厘米左右的锯末和稻壳,均匀喷洒地下水,达到30%湿度,简单混合,再均匀添洒发酵床菌苗一小层,第二层做完。第三层重复第二层,直至微生物发酵床基本填满为止,洒完最后一层菌苗后,再洒锯末5厘米左右作为最后一层垫料,不用加水。

(3)发酵床的日常维护

发酵床做完到第3~10天时,床面下20厘米处温度会上升到50~80℃,到第7~10天的时候发酵床温度会逐渐趋向正常,即35℃左右。第7~10天就可以进猪了。猪只进入发酵床一段时间后,发酵床床面会下沉,要注意及时补充垫料。注意发酵床床面不能过于干燥,如过于干燥会导致猪患肺炎,其最低含水量以不起飞尘,不影响猪的呼吸为宜,如果夏季发酵床太干可以经常在床面洒水,同时也起到降温的作用;如果发酵床太湿,应及时加入一些干燥的垫料或加强圈舍通风,并及时检查饮水器是否漏水。最合理的垫料水份含量是30%左右,其中上层最干,含水量大约在25%左右,下层含水量为40%左右。平时多注意表面层的水分变化,要保证不干不湿的状态,目测有湿的感觉,但又不太湿,较松散不板结的样子。

为了保证猪只的健康成长和维持发酵床的正常使用,发酵床猪舍内的饲养密度要适宜。体重50公斤以内的小猪占发酵床面积平均按1.0平方米/头计算,体重在100公斤的育肥猪占发酵床面积平均按2.0平方米/头计算。单位面积饲养猪的头数过多,垫料的发酵状态就会降低,不能迅速降解和消化猪的粪尿。

(4)发酵床的日常管理应注意事项

根据发明人近9年的观察,在发酵床上饲养的猪还没有发生过传染性口疮的(即使同村其它猪有很多发生传染性口疮,发酵床上饲养的猪也没有发生),几乎没有发生细菌性或病毒性拉稀的,由于发酵床温湿度比较适合养猪,其它病也很少发生。所以说发酵床养猪很少用抗生素,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用抗生素处理,也不会对垫料中的有益生菌造成影响,可以正常用药。同时防疫驱虫都正常进行。

由于发酵床垫料是采用益生菌制作的,所以有的养猪户担心消毒会把益生菌杀死。其实局部消毒不影响全局,消毒只是将表面的少量益生菌杀死,消毒剂很快会失去功效。由于垫料里面有大量的益生菌,加上猪只不断地翻动,益生菌会很快扩散开来,又会很快地繁殖,因此消毒不会对微生物造成影响。

(5)发酵床的夏季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夏季气温相对较高,发酵床温度可达40℃左右,有很多养猪户担心温度太高,猪受不了,甚至担心在高温季节能否用发酵床养猪。其实养猪户完全没必要担心,这些问题都已经解决。首先应该了解的是发酵床中益生菌产生的热量与繁殖的速度有关,繁殖速度又与垫料的活动有关。发酵床的床面温度常年保持在35℃左右,床面下温度相对高些,在冬季当猪拱土活动时,猪越拱土越感觉温暖,所以很多猪越拱土越深,甚至拱一个坑把自己埋进去,冷天猪需要热量,因此它们不停地拱垫料,垫料活动加强,繁殖速度加快,产生热量增多(图10),如果发酵床面积比较大,应该人为地帮助翻动垫料,增加益生菌的繁殖速度,产生更多的热量;相反,如果在夏季高温季节,尽量让发酵床中益生菌处于静止状态,要少活动,减少繁殖速度,减少热量,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夏季高温季节猪很少往深处拱发酵床垫料,即是拱垫料,也只是在发酵床表面,动物体本身也有识别能力,它感觉垫料太热的时候就不拱了(图11),所以夏季高温季节尽量不人为地翻动发酵床垫料,如果粪便太多采取局部挖坑埋粪便,这样做可以杀死粪便中的细菌和害虫,如果发现发酵床内有蛆,应及时把有蛆的粪便翻埋30~40厘米,蛆在高温发酵半天至一天时间内就会消失。

同时还应该注意夏季由于温度高,猪的饮水量大增,保证充足的饮水对于缓解热应激十分重要,所以要保持猪时常有水喝,最好是有自动饮水器,饮水的温度尽量保持凉快,直接来自地下深井的水最好。防止水管、水箱在太阳下晒,避免饮水太热或水中有细菌寄生,另外要强化采料平台凉亭子效应,充分利用地窗和天窗,使空气对流加快,使猪只感觉凉爽,太热的天气可以在猪体和发酵床表面同时洒水降温。

(6)发酵床的后续管理和维护

发酵床建设完成,猪只进入发酵床一段时间后,发酵床床面会下沉,要注意及时补充垫料。注意发酵床床面不能过于干燥,如过于干燥会导致猪患肺炎,其最低含水量以不起飞尘,不影响猪的呼吸为宜;最高含水量以没有明显的湿感,不影响垫料透气性、不让猪有受潮着凉感为宜。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关键在于发酵床垫料的管理,垫料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养猪的经济效益。发酵床发酵的规律是:发酵垫料湿度与含水量一般从上到下递增,即越往上层越干燥,水分含量越少,而越往下层越湿,水分越高。发酵床垫料层的湿度及含水量从猪固定排便处到猪固定睡觉处是依次递减的,通常是大小便处最湿,睡觉处最干。水分及含水量是影响发酵及发酵速度的关键因素,在其他条件(如发酵菌剂、通气性、营养物、酸碱度等)具备的情况下,有水分处先发酵,暂时缺水处后发酵,水分多者快发酵,水分少者慢发酵。所以饲养员应该隔1~2天就及时分散猪的粪尿。

要经常注意观察垫料含水量是否适宜:最合理的垫料水份含量是30%左右,其中上层最干,含水量大约在25%左右,下层含水量为40%左右。平时多注意表面层的水分变化,要保证不干不湿的状态,目测有湿的感觉,但又不太湿,较松散不板结的样子。如果太干,则需要洒上点水;如果阴雨天气,表层垫料过于湿润,则需要用耙子和铲子适当地松料,即把耙或铲插入料中约30cm左右,抖动几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垫料中进入更多空气,以加速发酵产热,蒸发更多的水分,也便于水分从垫料中挥发出来,同时加强通风。太湿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掺入新鲜的含水量少的垫料进行中和。

注意延长垫料的使用寿命:在正常的发酵床维护过程中,如果在补充菌种的情况下,还感觉到发酵床的氨味、臭味无法得到根除,即使补充新的垫料也保持不了多久,而且垫料的吸水性不好,很少的水便很潮湿,垫料粉状化,这就是垫料慢慢退化了,需要重新更换垫料。如果想用得久,除了做好正常的发酵床维护工作、补充菌剂等外,还可以把上层垫料进行曝晒后再应用,但这种曝晒后的旧垫料不能超过50%,新垫料要占50%以上。如果需要用猪粪做肥料,也可以有选择性地从猪栏中把当天排泄在表面上可见的猪粪铲出来,用于堆肥或做田间肥料,这样也能延长发酵床的使用寿命。

利用猪菜同生棚舍养猪,实验于2008年冬季进行。当时猪舍外温度为-30℃,猪舍内温度20℃,距离发酵床面10cm深处温度为36℃。通过两组实验比较可知:第一组,饲养周期都是4个月,发酵床上饲养的育肥猪比普通猪平均每头多增重15公斤,如果每公斤按15元计算,那么一头发酵床上饲养的猪比普通猪要多赚225元。第二组,饲养到相同体重出栏,即110公斤,发酵床上养的育肥猪要比传统养猪提前15天出栏,在育肥后期,每头猪每天采食量按4公斤计算,15天节省饲料60公斤,如果每公斤饲料按3.0元计算,节省饲料180元,还节省了半个月的人工饲养费。另外,如果养普通猪,每个饲养员只能饲养200头育肥猪,在发酵床上饲养的育肥猪,由于不用清理粪便,减少劳动量,每个饲养员可饲养500头育肥猪,同时由于发酵床养猪不用冲圈舍,还节约了大量养猪用水。

以下对比试验进一步证明了利用本发明提供的猪菜同生棚舍养猪,成效显著。

对照组采用传统养猪技术,在2号棚舍南边500米处建设一栋传统石灰水泥地面猪舍。

一、对比试验1

1、基本情况:时间为冬季,日龄在45~56天,育肥期120天,饲料配方见表1:

表1

2、增长情况见表2:

表2

3、发病情况:试验组的猪发病比较轻微,用药时间2天基本治愈,对照组最多用药7天,多数用药4天左右(表3)。

表3

二、对比试验2

1、基本情况:时间为春夏季,日龄在40~50天,育肥期体重到大约110公斤,饲料配方见表4:

表4

2、增长情况见表5:

表5

3、发病情况:试验组的猪发病比较轻微,用药时间2天基本治愈,对照组最多用药7天,多数用药4天左右(表6)。

表6

三、对比试验31、基本情况:时间为春夏季,日龄在100天左右后备种母猪,饲养期45天,饲料配方见表7:

2、增长情况见表8:

表8

3、发病情况:考虑到经济效益,试验进行到45天停止。对照组猪移到试验舍,7天后全部治愈(表9)。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