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鼠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7700阅读:9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鼠剂,具体是利用餐厨垃圾加工为杀鼠剂基料,可以在卫生防疫、城市灭鼠、农村灭鼠、农田及草原鼠害防治等领域中应用。



背景技术:

鼠类是哺乳动物中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种类最多、数量最大一类哺乳动物。全世界已知哺乳动物有4500种左右,其中鼠类占整个哺乳动物的1/3。通常鼠类是指中小型啮齿动物,属于哺乳纲(Mammalia)啮齿目(Rodentia)。鼠类适应性很强,分布极广。家栖鼠类多栖居于住宅、仓库、厨房、下水道等处。野栖鼠类多栖居于野外不同环境中。

鼠类的食性决定了个体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鼠类虽然食性广泛,但从本质上讲,鼠类是植食性动物,但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甚至在相同环境中,不同鼠种食性也有不同。按照食性特化程度,鼠类可狭食性和广食性两种类型,褐家鼠,生活在居民区的家栖鼠由于食性复杂,基本上是杂食,但也有分化,褐家鼠偏于动物性食物,小家鼠偏于植物性,而黄胸鼠介乎二者之间。[1]

掌握和了解鼠类的食性和食量,对提高杀鼠剂的适口性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由于鼠类活动频繁,能量消耗大;躯体较小而相对表面积较大,维持体温需要较大热量;鼠类主要取食植物,包括营养成分较低的纤维部分,故鼠类的食量按体重比通常较大型兽类多。

当鼠类遇到从未取食过的食物,为了自身的安全,总是试探性地尝试一点。这就是新物回避反应,一般要等几个小时后,如果身体没有反应,才会大量取食。如果身体稍感不适,则对该食物产生回避,以后再次遇到则会拒食。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杀鼠剂为杀鼠毒饵,从剂型上可分为原粮毒饵、蜡块毒饵两大类。毒饵中除少量有毒原药以外,其余成份为基饵,也是原药的载体,基饵的适口性决定着鼠药灭鼠效果的优劣。原粮毒饵中的基饵全部为粮食,而蜡块毒饵中约70%重量为粮食。由于鼠类嗅觉灵敏,鼠药中的粮食基本采用新鲜的优质粮食,如小麦、稻谷、玉米、面粉等,因此在鼠药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粮食,这也无形提高了杀鼠剂的成本。科研人员一直在积极寻找粮食的替代品,但由于鼠类嗅觉味觉发达,对于替代品中淀粉、蛋白质等含量要求较高,甚至不新鲜的粮食会被鼠类拒食。

鼠害防制过程中,使用杀鼠毒饵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蜡块毒饵具有长效、不易霉变、不易被非靶标动物误食等优点,越来越被广泛使用,但目前国内生产的蜡块毒饵适口性较差,防治效果不理想,进而制约其发展。国外生产等的蜡块毒饵杀灭效果较好,但价格较贵,是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3-5倍。杀鼠毒饵中基饵是蜡块毒饵中原药的载体,是由若干食物加入石蜡、引诱剂、警戒色、防腐剂、苦味剂等配比、加工而成,其组成及加工工艺是影响毒饵适口性的关键因素。但是在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杀鼠剂中存在杀鼠毒饵的适口性差、易腐败、成本高、制备而得杀鼠毒饵性能不稳定等缺陷。[2][3]

本发明中餐厨垃圾是指宾馆、饭店、餐馆、机关、部队、院校、企事业单位在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餐厨垃圾、残液和废弃油脂等废弃物。餐厨垃圾存在处理难度大,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腐烂变质速度快,从产生到处理时间长,同时回收利用价值低。随着居民生活提高、餐厨垃圾逐渐增多,当对餐厨垃圾的处理不当会产生环境污染、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浪费资源等不利影响。然而将餐厨垃圾与传统的其他垃圾一起处理,会导致资源利用率低。目前,一般餐厨垃圾的综合是将其转化为优质蛋白饲料、生物柴油、制造肥料或厌氧消化产沼气。上述各种处理方法中对于优质的蛋白饲料生产需要严格的灭菌处理、以避免大区域的人畜疾病传播,这样也无形提高了转化成本,同时国家政府也不提倡这种做法;将餐厨垃圾转化为生物柴油对工业技术要求高,产出率低;将餐厨垃圾制造成肥料,也需要餐厨垃圾对发酵及严格控制垃圾中盐含量,以避免对土壤的盐化影响;然而将餐厨垃圾转化为沼气也存在投入成本高、而产出沼气量低的问题。对餐厨垃圾进行统一规范化的处理,可以减少甚至杜绝随意倾倒和填埋等问题,遏制了细菌、病菌、苍蝇等引起疾病传播的源头,又改善城市卫生环境,进而对降低城市污染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餐厨垃圾一般表现为油腻、湿淋淋,不容易处理,同时量多;具有显著的废物和资源的二重性。餐厨垃圾富含淀粉、脂肪、蛋白、纤维素等有机物,氮、磷、钾、钙以及各种微量元素,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少,是制作动物饲料和有机肥的丰富资源。将这些丰富的有机物充分利用以实现资源的综合使用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啮齿动物学,郑智民、姜志宽、陈安国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492-503页,506-508页。

[2]鼠类的生态与治理,汪诚信,北京,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1997年,14-19页,112-141页,148-154页。

[3]病媒生物防制实用指南,王陇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6月,322-326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成本低、适口性好、易保存、杀鼠效果显著的杀鼠剂。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其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杀鼠剂组成为基料、杀鼠活性成分、辅料。

具体地,杀鼠剂各组分重量份组成为:基料10~80份、杀鼠剂活性成分0.002~0.5份和辅料2~40份。

进一步,杀鼠剂各组分重量份组成为:基料20~70份、杀鼠剂活性成分0.005~0.2份和辅料5~40份。

进一步地,杀鼠剂中各组分的重量份组成为:基料35~60份、杀鼠剂活性成分0.01份和辅料10~35份。

优选的,杀鼠剂中各组分的重量份组成为:基料70份、杀鼠剂活性成分0.01份和辅料20份。

优选的,杀鼠剂中各组分的重量份组成为:基料50份、杀鼠剂活性成分0.005份和辅料35份。

具体地,上述基料为餐厨垃圾经固液分离、破碎、分选、制浆、干燥、粉碎加工而得,其中破碎处理后垃圾粒径≤3mm,所得基料中蛋白质含量≥20%、淀粉含量≥45%、油脂含量<7%、水分含量<10%。

优选的,上述基料中蛋白质含量为25%、淀粉含量为45%、油脂含量为5%、水分为7%。

优选的,上述基料中蛋白质含量为20%、淀粉含量为50%、油脂含量为4%、水分为6%。

具体地,上述餐厨垃圾加工成基料包括固液分离、破碎、分选、制浆、干燥、粉碎。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中固液分离是将餐厨垃圾中大部分水分和油脂分离出,保留有机物固形物。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中破碎处理后垃圾粒径≤3mm,上述分选步骤是将餐厨垃圾粒径≤3mm有机物质分选出、除去无机物等杂质,上述制浆步骤是将分选出餐厨垃圾物质加水制成浆液。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中干燥是将浆液干燥使得水分含量≤10%,上述粉碎是将经干燥的物质粉碎成粉末。

具体地,上述杀鼠活性成分为敌鼠钠盐、氯敌鼠、杀鼠灵、杀鼠醚、溴敌隆、溴鼠灵、氟鼠灵、D型肉毒素或胆钙化醇(VD3)中一种或几种。

具体地,上述辅料为农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具体为赋形剂、粘着剂、吸水剂、表面活性剂、防腐剂、着色剂、矫味剂和溶剂。

进一步地,上述赋形剂为工业石蜡、麦芽糖糊精或海藻糖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上述粘着剂为工业石蜡、聚乙烯醇、糊精、阿拉伯树胶、骨胶、鱼胶、酪蛋白、海藻酸钠或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上述吸水剂为碱石灰、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镁、无水硫酸钠或无水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上述表面活性剂为木质素磺酸钠、烷基磺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山梨醇酯、甲基纤维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单硬脂酸甘油酯、脂肪酸聚氧乙烯酯或蔗糖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上述防腐剂为苯甲酸、山梨酸钾、脱氢乙酸、脱氢醋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双乙酸钠或丙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上述着色剂为甜菜红、紫胶红、越桔红、红米红、靛蓝、亮蓝、柠檬黄或日落黄中的一种或几种。

具体地,上述靛蓝,又名食品蓝1号、食用青色2号、食用蓝、酸性靛蓝、硬化靛蓝,为水溶性非偶氮类着色剂。化学名称3,3′-二氧-2,2′-联吲哚基-5,5′-二磺酸二钠盐,分子式C16H8N2Na2O8S2,相对分子质量466.36。

具体地,上述亮蓝,又名食用蓝色1号(日本)、食用蓝色2号,属水溶性非偶氮类着色剂;分子式C37H34N2Na2O9S3,相对分子质量792.86。亮蓝为食用蓝色色素,属于人工合成色素,是由苯甲醛邻磺酸与N-乙基-N- (3-磺基苄基)-苯胺经缩合、氧化而制得的。属于偶氮类化合物。

优选的,上述着色剂为靛蓝或亮蓝。

进一步地,上述矫味剂为蔗糖、食盐、单糖浆、橙皮糖浆、枸橼酸哌嗪糖浆、樱桃糖浆、甜菊苷、甘油、山梨醇、甘露醇或谷氨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上述溶剂为将基料、杀鼠活性成分与辅料充分混合在一起的溶剂,其具体为水、苯、甲醇、乙醇、乙二醇或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溶剂为乙二醇。

在实际操作时可以采用物理化学方法杀灭餐厨垃圾中全部微生物,包括治病或非治病微生物以及芽孢,使之达到无菌条件;灭菌可采用化学试剂灭菌、射线灭菌、干热灭菌或湿热灭菌。在具体生产杀鼠剂过程中,杀鼠剂的基料无需达到无菌条件,因为杀鼠剂的使用不存在疾病传播的危害。也可以在餐厨垃圾制备基料过程中加入酶处理,具体地加入淀粉酶部分水解淀粉成麦芽糖以提高基料的适口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杀鼠剂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重量份比的基料、杀鼠活性成分和辅料充分混合,干燥、最后造粒,制成不同形状的杀鼠剂。

具体地,杀鼠剂的粒径为1~2cm、颜色为灰色、棕色、白色、黄色,蓝色,优选为蓝色。

蓝色在生物界中是一种预警色,而鼠类是色盲动物不能识别蓝色,而对于其他动物或人类有提醒、警戒作用,将杀鼠剂制成蓝色能大大降低误食鼠药而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如果出现误服现象,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维生素K1来解毒。

本发明的杀鼠剂为椭球状、圆柱体状、桃核状等形状且具有一定硬度,同时在杀鼠剂中添加适量的食盐或糖,这样使得杀鼠剂更加适合鼠类的饮食习性,也进一步提高杀鼠剂的适口性。在自然界中鼠类的食物都属于缺盐食物,本发明在杀鼠剂中增加食盐也进一步提高杀鼠剂的适口性。鼠类对杀鼠剂无拒食现象,完全提高了杀鼠的效率。

本发明的杀鼠剂在灭鼠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对于城市、农田等常见环境类型的鼠类均适用,如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等。

本发明将餐厨垃圾加工成杀鼠剂的基料,这样代替小麦、玉米、大米等谷粮食作物,降低杀鼠剂对粮食的使用。这样大大缓解了对原本紧张的粮食的需求,也降低杀鼠剂的成本。

发明人针对于现有技术中,餐厨垃圾的综合利用效率低、转化成本高、社会危害影响大等缺陷。经过大量实践和努力,将餐厨垃圾加工成干燥的粉末。然而这些干燥粉末中蛋白质、淀粉、油脂、水分含量完全能制备成鼠类食用食物,进而将这些食物加以杀鼠活性成分、辅料以达到杀鼠的目的。

将餐厨垃圾制成杀鼠剂的基料的成本低,工序也易、无污染;同时经过基料、杀鼠活性成分与辅料的精确配比,最后出乎意料地发现制备获得的基料以及将基料混合制成的杀鼠剂具有很好的适口性,这样大大提高了杀鼠剂的杀鼠效果。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餐厨垃圾综合治理或杀鼠剂的制备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同时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推广性。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餐厨垃圾作为杀鼠剂基料的原料,这样减少粮食使用、大大降低成本;同时也实现餐厨垃圾的综合利用,降低环境压力。此外,通过对餐厨垃圾加工,使其营养配比及口感味道更符合鼠类的饮食习性,也进一步提高杀鼠剂的适口性。

本发明中杀鼠剂含量低,同时采用第二代杀鼠活性成分,达到安全杀鼠的效果。使用第二次杀鼠活性成分不会造成鼠类食用杀鼠剂后立即死亡,这样也提高杀鼠剂的大面积的杀鼠效果。使用第二代杀鼠活性成分不会造成二次中毒、进而不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

本发明通过调整基料、杀鼠活性成分以及辅料中各组分含量使得最后制备得到的杀鼠剂对于鼠类有很好的适口性,甚至超过新鲜的物。同时制备得到的杀鼠剂具有耐储存,杀鼠效果不减退的优点。

本发明对餐厨垃圾深加工,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可实施性强,具有很好的推广性,同时为餐厨垃圾综合利用开辟新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杀鼠剂适口性的测定方法

适口性一般以摄食系数来衡量,实验选用wistar品系雄性大白鼠(100g±5g)70只,试验前,先给鼠喂食对照饵料(玉米粉)直到所有鼠取食为止。然后进行选食试验,试验时把分别盛有30克试验饵料(本发明杀鼠剂)和30克对照饵料的食盒放在笼内,正常供水,试验期为7天。每日称量试验饵料和对照饵料取食量,并补足至30克试验饵料和30克对照饵料。摄食期结束后,清除试验饵料改换试验饵料正常饲养。记录死亡时间,计算摄食系数和死亡率。

其中:

适口性良好:摄食系数≥0.3

适口性中等:摄食系数=0.1—0.3

适口性差:摄食系数<0.1

一般杀鼠剂的摄食系数标准为大于0.3,而本发明的杀鼠剂摄食系数为0.8~1.05、远超过而普通谷物的摄食系数(0.4~0.6)。

杀鼠剂药效的测定方法

试验前第1天用粉迹法测密度,第2天检查鼠迹数,记录阳性数,计算阳性率(%),阳性率应≥30%。试验时,每3-5米投放杀鼠剂一堆,每堆30克,沿墙根连续投放7天,同时检查杀鼠剂摄食情况并及时补充杀鼠剂消耗,吃光处加倍补放。试验持续观察7天。然后再次采用用粉迹法测定灭鼠后密度。计算密度下降率。

实施例1

基料3kg(其中蛋白质含量21%、淀粉含量45%、油脂含量5%、水分8%)、溴敌隆0.2g、辅料1360g(工业石蜡600g、麦芽糖糊精110g、聚乙烯醇80g、鱼胶40g、无水氯化钙100g、山梨醇酯70g、苯甲酸85g、柠檬黄1g、靛蓝5g、蔗糖20g、食盐4g、乙二醇230g、水15g)。

上述重量份原料充分混合,干燥、最后造粒,制成蓝色、粒径1~2cm的圆柱体状。

在实验室内进行适口性试验,4天后摄食系数0.87,适口性好;5日后所有试鼠全部死亡。(具体方法参见上述杀鼠剂适口性测定方法)。

实施例2

基料4kg(其中蛋白质含量22%、淀粉含量47%、油脂含量5%、水分7%)、杀鼠灵0.2g、辅料1655g(工业石蜡800g、海藻糖80g、羧甲基纤维素80g、聚乙烯醇80g、无水氯化钙130g、山梨醇酯80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0g、双乙酸钠30g、对羟基苯甲酸乙酯20g、苯甲酸35g、山梨酸钾10g、靛蓝3g、蔗糖20g、食盐7g、乙二醇140g、水70g)。

上述重量份原料充分混合,干燥、最后造粒,制成蓝色、粒径1~2cm的小颗粒。

在实验室内进行适口性试验,4天后摄食系数0.85,适口性良好;5日后全部死亡。

实施例3

基料5kg(其中蛋白质含量25%、淀粉含量50%、油脂含量5%、水分6%)、杀鼠醚0.2g、辅料1580g(工业石蜡900g、麦芽糖糊精80g、聚乙烯醇80g、阿拉伯树胶30g、无水硫酸铜80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75g、对羟基苯甲酸乙酯45g、亮蓝3g、甜菊苷30g、食盐5g、谷氨酸钠2g、乙二醇170g、水80g)。

上述重量份原料充分混合,干燥、最后造粒,制成蓝色、粒径1~4cm的核桃状。

在实验室内进行适口性试验,4天后摄食系数1.05,适口性良好;5日后全部死亡。

实施例4

基料10kg(其中蛋白质含量22.5%、淀粉含量44%、油脂含量5.1%、水分6.5%)、敌鼠钠盐0.2g、1900g(工业石蜡1kg、麦芽糖糊精100g、海藻糖20g、聚乙烯醇80g、无水硫酸镁140g、山梨醇酯70g、脱氢乙酸30g、单硬脂酸甘油酯15g、双乙酸钠30g、对羟基苯甲酸丁酯10g、柠檬黄1g、靛蓝4g、樱桃糖浆5g、食盐5g、谷氨酸钠10g、乙二醇280g、水100g)。

上述重量份原料充分混合,干燥、最后造粒,制成蓝色、粒径1~2cm的小颗粒。

在实验室内进行适口性试验,4天后摄食系数1.03,适口性良好;4日后全部死亡。

实施例5

基料5kg(其中蛋白质含量22.5%、淀粉含量44%、油脂含量5.1%、水分6.5%)、溴鼠灵0.2g、辅料2150g(工业石蜡1.2kg、麦芽糖糊精150g、海藻糖20g、聚乙烯醇80g、海藻酸钠50g、羧甲基纤维素70g、无水硫酸镁140g、山梨醇酯70g、蔗糖酯30g、苯甲酸15g、苯甲酸丁酯50g、靛蓝6g、甘露醇25g、食盐4g、谷氨酸钠10g、乙二醇130g、水100g)。

上述重量份原料充分混合,干燥、最后造粒,制成蓝色、粒径1~2cm的小颗粒。

在实验室内进行适口性试验,4天后摄食系数0.95,适口性良好;5日后全部死亡。

实施例6

基料3000g(其中蛋白质含量22.5%、淀粉含量44%、油脂含量5.1%、水分6.5%)、氯敌鼠0.2g、1460g(工业石蜡700g、麦芽糖糊精80g、聚乙烯醇80g、海藻酸钠20g、鱼胶20g、无水氯化钙70g、木质素磺酸50g、山梨醇酯70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0g、对羟基苯甲酸甲酯40g、靛蓝5g、山梨醇20g、食盐5g、乙二醇80g、水150g)。

上述重量份原料充分混合,干燥、最后造粒,制成蓝色、粒径1~2cm的小颗粒。

在实验室内进行适口性试验,4天后摄食系数0.91,适口性良好;4日后全部死亡。

实施例7

在北京市怀柔区某养猪场进行现场试验,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共计投放实施例1制成的杀鼠剂50堆,实施例2制成的杀鼠剂67堆,7日后鼠密度下降率99.1%。(具体方法参见上述杀鼠剂药效测定方法)。

实施例8

在北京市延庆县某养猪场进行现场试验,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共计投放实施例3制成的杀鼠剂40堆、实施例4制成的杀鼠剂70堆,7日后鼠密度下降率97.4%。

实施例9

在北京市平谷区某养猪场进行现场试验,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共计投放实施例5制成的杀鼠剂60堆、实施例6制成的杀鼠剂55堆,7日后鼠密度下降率99.5%。

当鼠类食用本发明杀鼠剂观察发现当鼠类食用本发明杀鼠剂后活动减少、精神萎靡随之出现呼吸急促、抽搐振颤、运动失调、生态习性改变、甚至死亡,杀鼠剂投放2~5天陆续死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