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多次实验的旷场实验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5162阅读:7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多次实验的旷场实验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动物实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多次实验的旷场实验箱。



背景技术:

大小鼠是动物实验中最常使用的动物种类,旷场实验是评价啮齿类实验动物运动能力和情绪状态(焦虑、抑郁等)的经典行为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老年医学、精神病学、神经科学和药理学等的基础研究。该实验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测试大小鼠的运动路程穿越格子数、休息时间、中央格运动百分比、直立次数、修饰次数、粪便颗粒数等来反映其运动能力和情绪状态。一般一组实验会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减小实验误差,但是由于小鼠排便等活动,每次实验后都需要清洗干燥旷场,使实验速度缓慢,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多次实验的旷场实验箱,该实验箱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以供多次实验使用,缩短了实验所花费的不必要的时间。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多次实验的旷场实验箱,包括箱体装置和旋转支撑装置,所述箱体装置包括箱体框架和挡板,所述箱体框架上位置相对的左面和右面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密封板,在所述箱体框架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中任选三个面分别铰接所述挡板;所述密封板上设有旋转凸体,所述旋转凸体可转动地安装在旋转支撑装置上;所述挡板厚度方向的侧面上设有凸体,所述框架上设有与所述凸体配合的卡槽。

该箱体装置在每次实验完成后需要清洁旷场的时候,从旷场实验箱中取出小鼠,然后旋转箱体框架到合适位置用手按压挡板,使挡板上的凸体脱离卡槽,方便对使用过的挡板进行清洁;清洁完成后继续旋转箱体框架到实验位置,在所述箱体框架内翻转调整挡板,使箱体框架上新的挡板作为旷场继续进行实验,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旋转支撑装置包括支架、支撑托、手轮、卡块、弹簧,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支撑托配合的圆弧槽,所述支撑托上在与所述圆弧槽配合的面上设有传动齿,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传动齿配合的蜗杆;所述支撑托的一侧面上设有手轮旋转槽,所述手轮旋转槽内安装有所述手轮,所述支撑托的另一侧面上设有与所述手轮旋转槽同轴的箱体旋转槽;所述支撑托上在所述手轮旋转槽和所述箱体旋转槽的内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卡块配合的凹槽,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凹槽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卡块连接;所述手轮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卡块配合的凹槽a,所述旋转凸体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卡块配合的凹槽b。

需要旋转箱体框架的时候,转动手轮使卡块脱离凹槽a,向支撑托上的凹槽内滑动去压缩弹簧,与此同时卡块也脱离了旋转凸体上的凹槽b,因此旋转凸体便可以在所述支撑托上的箱体旋转槽内转动;转动到需要位置之后,再次旋转手轮使卡块在被压缩的弹簧作用下滑入凹槽a内,与此同时卡块也滑入旋转凸体上的凹槽b内,因此旋转凸体与支撑托通过卡块而连接,又由于支撑托上的传动齿与支架上的蜗杆的配合,进而间接地将旋转凸体位置固定在支架上;另外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手动转动蜗杆,对整个旷场实验箱进行相应的微调。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托上在与所述圆弧槽配合的面上设有定位凸体,所述圆弧槽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凸体配合的定位滑槽;该设置通过定位凸体与定位滑槽的配合,支撑托能够稳定地在所述支架上的圆弧槽内做旋转运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的底部安装有调节垫;设置调节垫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调节垫的高度,进而使整个旷场实验箱处于最佳的实验状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b为四个,且位置与所述箱体框架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分别对应;该设置方便箱体框架位置的调整和稳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框架为正方体结构,所述挡板为正方形。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箱体框架上设置可翻转的挡板便于实验后可立即对实验用过的挡板进行清洁,且不影响下一次实验的继续进行;

(2)设置旋转结构,可以以旋转方式切换底面,操作简便,稳定性好;

(3)通过蜗杆与支撑托上的传动齿配合,可以对旋转后的旷场实验箱进行微调矫正,以减小对实验不必要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一种便于多次实验的旷场实验箱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一种便于多次实验的旷场实验箱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箱体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支撑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手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旷场实验箱工作状态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中旷场实验箱工作状态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各个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是:1.箱体框架;2.挡板;3.密封板;4.旋转凸体;5.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7.第三挡板;8.支架;9.支撑托;10.手轮;11.卡块;12.弹簧;13.蜗杆;14.调节垫;101.卡槽;102.边线a;103.边线b;104.边线c;201.凸体;401.凹槽b;501.面a;502.面b;601.面c;602.面d;701.面e;702.面f;801.圆弧槽;802.定位滑槽;901.传动齿;902.手轮旋转槽;903.箱体旋转槽;904.凹槽;905.定位凸体;1001.凹槽a。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多次实验的旷场实验箱,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装置和旋转支撑装置,所述箱体装置包括正方体结构的箱体框架1和正方形的挡板2,如图3所示,所述箱体框架1上位置相对的左面和右面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密封板3,在所述箱体框架1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中任选三个面分别铰接所述挡板2;所述密封板3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旋转凸体4,所述旋转凸体4可转动地安装在旋转支撑装置上;所述挡板2厚度方向的侧面上设有凸体201,所述框架1上设有与所述凸体201配合的卡槽101。

该箱体装置在每次实验完成后需要清洁旷场的时候,从旷场实验箱中取出小鼠,然后旋转箱体框架1到合适位置用手按压挡板2,使挡板2上的凸体201脱离箱体框架1上的卡槽101,进而方便对使用过的挡板2进行清洁;清洁完成后继续旋转箱体框架1到实验位置,在所述箱体框架1内翻转调整挡板2,使箱体框架1上新的挡板2作为旷场继续进行实验,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这里列举其中一个具体操作方式:所述第一挡板5与箱体框架1铰接于边线a102,第一挡板5包括面a501和面b502,所述第二挡板6与箱体框架1铰接于边线b103,第二挡板6包括面c601和面d602,所述第三挡板7与箱体框架1铰接于边线c104,第三挡板7包括面e701和面f702;如图6所示为旷场实验箱工作状态一,其中第二挡板6的面d602为旷场实验箱底面,第一挡板5的面b502和第三挡板7的面f702为旷场实验箱的侧面;实验完成之后需要清洁使用过的面d602,为了不影响继续实验通过90度逆时针旋转箱体框架1和翻转第一挡板5、第二挡板6、第三挡板7,调整到如图7所示为旷场实验箱新的工作状态二,其中第二挡板6的面c601为旷场实验箱底面,第一挡板5的面a501和第三挡板7的面e701为旷场实验箱的侧面,进而方便继续旷场实验。

所述旋转支撑装置包括支架8、支撑托9、手轮10、卡块11、弹簧12,所述支架8上设有与所述支撑托9配合的圆弧槽801,所述支撑托9上在与所述圆弧槽801配合的面上设有传动齿901,所述支架8上设有与所述传动齿901配合的蜗杆13;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托9的一侧面上设有手轮旋转槽902,所述手轮旋转槽902内安装有所述手轮10,所述支撑托9的另一侧面上设有与所述手轮旋转槽902同轴的箱体旋转槽903;所述支撑托9上在所述手轮旋转槽902和所述箱体旋转槽903的内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卡块11配合的凹槽904,所述弹簧12一端与所述凹槽90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卡块11连接;如图5所示,所述手轮10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卡块11配合的凹槽a1001,所述旋转凸体4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卡块11配合的凹槽b401,这里为了方便箱体框架1位置的调整和稳固,所述凹槽b401为四个,且位置与所述箱体框架1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分别对应。

需要旋转箱体框架1的时候,转动手轮10使卡块11脱离凹槽a1001,向支撑托9上的凹槽904内滑动去压缩弹簧12,与此同时卡块11也脱离了旋转凸体4上的凹槽b401,因此旋转凸体4便可以在所述支撑托9上的箱体旋转槽903内转动;转动到需要位置之后,再次旋转手轮10使卡块11在被压缩的弹簧12作用下滑入凹槽a1001内,与此同时卡块11也滑入旋转凸体4上的凹槽b401内,因此旋转凸体4与支撑托9通过卡块11而连接,又由于支撑托9上的传动齿901与支架8上的蜗杆13的配合,进而间接地将旋转凸体4的位置固定在支架8上;另外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手动转动蜗杆13,对整个旷场实验箱进行相应的微调。

所述支撑托9上在与所述圆弧槽801配合的面上设有定位凸体905,所述圆弧槽801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凸体905配合的定位滑槽802;该设置通过定位凸体905与定位滑槽802的配合,支撑托9能够稳定地在所述支架8上的圆弧槽801内做旋转运动。

如图2所示,所述支架8的底部安装有调节垫14;设置调节垫14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调节垫14的高度,进而使整个旷场实验箱处于最佳的实验状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