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陆地农作物的生态种植模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79907发布日期:2018-10-02 17:41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或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包括用于陆地农作物如玉米、大豆、小麦、高粱、杂粮、陆地果菜、果树及茶园等的一种陆地农作物的生态种植模式。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陆地农作物通常包括玉米、大豆、小麦、高粱、杂粮、陆地果菜、果树及茶园等。目前,我国陆地农作物种植面积近9亿亩,陆地蔬菜种植面积近3亿亩,果树种植面积1.8亿亩,茶园种植面积4000余万亩,均位于世界第一。耕地占用问题十分严峻,规划占用、圈地占用、荒芜占用等占耕地面积多达20%,耕地只有14.4亿亩,粮田不到其中的60%,我国陆地农作物种植模式用工量大、劳动强度大、种植成本高、技术环节复杂、耕种环境差、农药残留、土壤板结、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种植产量低,土壤板结,浪费水源、人力及物力,特别是陆地农作物还以传统种植方式为主,现有农田缺少规范化道路和供排水渠,多数现有水渠渗漏问题严重,排灌方式落后,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和水土流失;化肥、农药大量使用,造成江河污染和农作物残留超标等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及栽培模式急需改善。因此,解决包括道路与晒场及人行道路一体、管道供排水喷淋系统和循环泵系统一体,监控追溯、物理驱虫灭虫和田间土水气风测定监控一体,降解膜灭草、增地温、节水、精准播种、精准施用生物有机肥和改良土壤一体的一种陆地农作物的生态种植模式是现阶段解决食品安全、土壤改良、节水保肥、省工节资和持续高产稳产等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如何解决食品安全和土壤改良、节水保肥、省工节资、农田建设现代化、农业种植生态化、栽培技术精准化、简单化,解决持续高产稳产和改善耕作环境等问题,提供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方法或模式,即提供可以重点解决包括道路与晒场及人行道路一体、管道供排水喷淋系统和循环泵系统一体,监控追溯、物理驱虫灭虫和田间土水气风测定监控一体,降解膜灭草、增地温、节水、精准播种、精准施用生物有机肥和改良土壤一体的一种陆地农作物的生态种植模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陆地农作物的生态种植模式,其特征是:包括主辅路兼作晒场,供排水管道喷淋,监测监控驱灭虫,种肥降解膜种植四部分,具体是:

1)、在一定面积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选择靠近地势较高处建有供水支渠3和地势较低处建有排水支渠18的位置四周纵横方向分别设置建有两两平行并且垂直的两条主路1和两条辅路2并形成通行车辆兼晒场的环路,其中,路边建有供水支渠3的主路1选择建在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的地势较高处,路边建有排水支渠18的主路选择建在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的地势较低处,在供水支渠3和排水支渠18两侧为主路1,在路边没有供水支渠3和排水支渠18且与主路1垂直相连的为辅路2,如图1-9所示。

2)、在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地势较高和较低处分别建有主路1的供水支渠3和建有辅路2的排水支渠18兼做蓄水池,并且,供水支渠3与水源相连,在两条主路1和两条辅路2相互连接形成环路的四个角位置与供水支渠3和排水支渠18交接处设置桥涵24和桥涵闸门13,农作物生长季节可存储雨水供农田使用,水资源匮乏地区采用地下机井抽水,直接由高压抽水水泵打入供水主管道并与水源相连,如图1-9所示。

3)、在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与两条主路1和两条辅路2相互连接形成环路的四个角位置设置进出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的机耕坡道12,在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中间位置设有连接左右两侧辅路2的人行通道10,即两条主路1和两条辅路2相互连接位置分别与种植区的四个角位置的机耕坡道12相互连通,以及两条辅路2中间位置与位于整个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中间位置的人行通道10相互连通以便于通畅耕种作业,如图1-9所示。

4)、主路1和辅路2可以兼作晒场,主路1和辅路2及与辅路2相互连通的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中间位置的人行通道10采用泥土固化剂喷浆固化,主路1和辅路2四个角位置设置的有桥涵闸门13的桥涵及机耕坡道12,主路1和辅路2两侧路肩及供水支渠3和排水支渠18渠面采用泥土固化剂喷浆固化,完成全天候道路通畅耕种和秋季兼作晒场作业,如图1-9所示。

5)、在主路1和辅路2相互连接形成环路内的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内设置供排水管道喷淋部分,包括在主路1和辅路2内侧与供水支渠3和排水支渠18之间地下分别埋设的供排水管道喷淋部分的供水主管道6和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中间位置的人行通道10下面埋设的供水支管道11,循环泵装置5,回水管14,喷淋装置8,以及深水井装置23,其中,供水支渠3与排水支渠18间通过管道及循环泵装置5连通,排水支渠18内存水通过循环泵装置5抽回供水主管道6循环喷淋使用,回水管14和供水支管道11连通,如图1-9所示。

6)、在主路1和辅路2另一侧设置监测监控驱灭虫部分,包括在主路1和辅路2另一侧地下埋设有监测监控驱灭虫部分的通电电缆光纤29和地上一定距离均布设置的包括监测立杆25及安装的监测监控追溯装置7,其中,监测监控追溯装置7包括监控器34,黑光灯26,水土温度传感器27,虫情测报仪28,频振仪30,监控屏幕31,空气温湿度传感器32,风向及风力测量仪33,如图1-9所示。

7)、在供水支渠3和排水支渠18之间由整个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分成若干小块农作物田块9内设置种肥降解膜种植部分,即在每个小块农作物田块9内全覆盖铺设可降解的种肥膜带19,其中,采用两层的种肥膜带19并通过固定胶36将种子35和肥料38固定在种肥膜带19上,在种肥膜带19上种子38出苗处留有出苗口37,如图1-9所示。

在供水支渠3和排水支渠18四周的主路1和辅路2及与辅路2相互连通的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中间位置的人行通道10的整个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被分成若干小块农作物田块9中,在某个小块农作物田块9中的若干低洼田块15位置设置排水管道16和抽水口17,并且,排水管道16与排水支渠18相连,在有多个若干低洼田块15的位置将它们由高到低通过排水管道16连通,然后将排水管道16与排水支渠18相连以排出多余积水循环使用,如图1-9所示。

所述的在主路1和辅路2内侧与供水支渠3和排水支渠18之间地下分别埋设的供排水管道喷淋部分的供水主管道6和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中间位置的人行通道10下面埋设的供水支管道11,即在供水主管道6和供水支管道11间隔一定距离设有喷淋立管22,在地面上的喷淋立管22上设置喷淋装置8并且形成对向喷淋覆盖田间的网格形状的喷水网,喷淋装置8由喷淋立管22,高压喷头21,电磁阀20组成,如图1-9所示。

监测监控驱灭虫部分的监测监控追溯装置7,是在监测立杆25的顶部和上部依次为风向及风力测量仪33和监控器34,在监测立杆25的之间位置设置黑光灯26,在监测立杆25的下部左侧依次为空气温湿度传感器32,驱虫频振仪30,以及通过通电电缆及光纤29连接的监控屏幕31,在监测立杆25的下部右侧依次为虫情测报仪28,水土温度传感器27,上述各个装置仪器分别与监控屏幕31相连,并且,上述各个装置仪器在水稻田间种植生长成熟全过程的各种监测监控数据在监控屏幕31上形成不同动态曲线、图表和画面存储,做为科学种植管理的决策依据和溯源查询,具有驱虫灭虫作用的驱虫频振仪30和黑光灯26可按仪器覆盖面积需求数量组装在监测立杆25上并与监控屏幕31相连,如图1-9所示。

种肥降解膜种植部分的种子35按种植株行间距要求的尺寸和数量固定在可降解的种肥膜带19上,肥料38按作物不同需要量采用多种栽培方式等距离分布固定在可降解的种肥膜带19上,种子和肥料按三角形或z字型、条线型或园型,以及其它分散型等栽培方式,并且,用配有测距装置专用覆膜机将两层的种肥膜带19分层一次性铺设到小块农作物田块9上,实现播种深度相符和种子38对齐出苗口37的精准播种和施肥,可降解的种肥膜带19采用塑料膜、纸膜、合成膜制造,如图1-9所示。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本技术是一种陆地农作物的生态种植模式,包括主辅路兼作晒场,供排水管道喷淋,监测监控驱灭虫,种肥降解膜种植四部分,构成四位一体全方位陆地农作物生态种植模式,具体方法是在一定面积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选择靠近地势较高处建有供水支渠3和地势较低处建有排水支渠18的位置四周纵横方向分别设置建有两两平行并且垂直的两条主路1和两条辅路2并形成通行车辆兼晒场的环路,其中,路边建有供水支渠3的主路1选择建在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的地势较高处,路边建有排水支渠18的主路选择建在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的地势较低处,在供水支渠3和排水支渠18两侧为主路1,在路边没有供水支渠3和排水支渠18且与主路1垂直相连的为辅路2;在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地势较高和较低处分别建有主路1的供水支渠3和建有辅路2的排水支渠18兼做蓄水池,并且,供水支渠3与水源相连,在两条主路1和两条辅路2相互连接形成环路的四个角位置与供水支渠3和排水支渠18交接处设置桥涵24和桥涵闸门13,农作物生长季节可存储雨水供农田使用,水资源匮乏地区采用地下机井抽水,直接由高压抽水水泵打入供水主管道并与水源相连;在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与两条主路1和两条辅路2相互连接形成环路的四个角位置设置进出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的机耕坡道12,在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中间位置设有连接左右两侧辅路2的人行通道10,即两条主路1和两条辅路2相互连接位置分别与种植区的四个角位置的机耕坡道12相互连通,以及两条辅路2中间位置与位于整个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中间位置的人行通道10相互连通以便于通畅耕种作业;主路1和辅路2可以兼作晒场,主路1和辅路2及与辅路2相互连通的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中间位置的人行通道10采用泥土固化剂喷浆固化,主路1和辅路2四个角位置设置的有桥涵闸门13的桥涵及机耕坡道12,主路1和辅路2两侧路肩及供水支渠3和排水支渠18渠面采用泥土固化剂喷浆固化,完成全天候道路通畅耕种和秋季兼作晒场作业。由于本技术采用泥土固化剂建设主、辅路1和2和田间人行道,15-20年后可以恢复回土壤,不污染耕地环境,这里,泥土固化剂硬化路面又可以凉晒水稻,解决了晒场问题,不仅使用年限达到15年以上,又解决了农作物种植全天候作业问题,泥土固化剂硬化道路15-20年可以恢复土壤结构,不污染耕种环境。根据我国统计局公布数据,粮食收获后损失率为8-12%,主要是农村缺少晒场,存贮粮食水份达不到安全水标准,易发热和造成霉变。农村没有晒场,晾晒场地不足,劳动力缺乏,导致不能及时晾晒粮食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严重。粮食种植利润低,加上缺少晾晒场所和存贮条件,这也是造成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积极性低的原因之一。路道兼晒场不仅能够解决晒场不足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农民全天候做业问题。特别是春播季节丰产期短,连续阴雨天造成传统泥土路和沙土路无法通行,影响耕种作业进度,错过丰产期,对粮食产量影响较大,收获期遭遇连雨天时,因道路泥泞无法及时采收,造成丰产不丰收,采用现代技术解决农村田间道路问题,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选择,首先解决农村田间道路硬化又不对田间土地造成污染是本发明的特征之一。

监测监控驱灭虫部分设有监控器和监测田间水土气温湿度、风力和虫情测报及通电电缆光纤与室内拼接电视幕墙相连,监控、追溯种植全过程及查看水渠、田间病虫、作物长势,监管开闭供排水泵阀门,在主辅路侧面每隔一定距离设有360度全覆盖高清监控器头,每个监控器立杆上安装有灭虫黑光灯,通常是每200亩设有驱虫频振仪和虫情测报仪各一台,适量配置水土气温湿度测报仪。这里,监测监控追溯部分的黑光灯、频振仪物理驱灭虫,降解膜灭草,不用除草剂和剧毒农药,实现生态种植现代农业模式;如检测监控及除虫灭虫一体系统包括:田间水、土、气温湿度、虫情和风力风向监测系统,田间监控和追溯系统,物理驱虫灭虫系统,三个系统集中一体。特征是构成根据田间监控数据形成科学种田管理体系,生产全程监控和农产品溯源体系,物理除虫灭虫体系,以上三个体系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形成现代生态农作物科学管理及科学种植形成了体系化发展模式,为现代生态农业模式落地提供了可行方案。根据风力风向测量仪、虫情测报仪和水、土温度传感器及空气温湿度传感器数据,制定科学管理实施方案。田间水、土、气温湿度、虫情和风力风向监测系统特征是,在田间建立水、土温度测试点,空气温湿度测试点,风力风向监测点,分别将田块中水温、低温、土壤湿度,采用感应探头设定在各测试点的水渠和土壤中;将空气温湿度感应器分别安装在农田各试验点,将风力风向监测仪安装在各选定的试验点上,为方便信息传递采集各监测点将数据通过光纤或无线、有线传输方式传输到监控屏幕上,并储存在信息存储器上,经过计算机专业软件处理,在屏幕上形成不同动态曲线或图表。

种子和肥料按三角形或z字型、条线型或园型,以及其它分散型等栽培方式,并且,用配有测距装置专用覆膜机将两层的种肥膜带19分层一次性铺设到小块农作物田块9上,实现播种深度相符和种子38对齐出苗口37的精准播种和施肥,可降解的种肥膜带19采用塑料膜、纸膜、合成膜制造。如三角形栽培方法,是将种子35按三角形(宽窄行)排列,用胶粘到薄膜上,种子粘胶位置提前割出同方向平行割口称为出苗口37,将种子35粘到两个划口之间的膜上,当种子35发芽后能够从划口即出苗口37处伸出,种子35是呈三角形分布的,种子35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肥料38粘在在三角形(宽窄行)的中心处。种植方式采用现代生态栽培方式,由降解膜19、种子35、生物肥料38一体工业化制作成膜带19,由专用覆膜机铺到每个块9中,节肥增温,强化使用生物有机肥,生物菌在水稻根部形成堆土状,改良土壤,改善品质;实现精准播种、施肥,实现工业化生态种植模式。由于薄膜是黑色的,有效遮挡阳光的作用,种苗通过预留孔出来,而杂草不见阳光无法生长,结合釆用频振仪、黑光灯、性诱剂棒等物理杀虫、驱虫方式,不用剧毒农药,省去除草和人工喷洒除草剂和杀虫剂等费用;种植全程节省人工20%以上,降低劳动强度30%,比现有节水40%以上,提高效率2-5倍,现代生态植模式降低种植综合成本20%以上。另外,通过强化使用生物有机肥可实现土壤疏松,降解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化肥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特别是强化施用生物有机肥能够直观判断与施用化肥的区别,一般施用化肥土壤板结,施用生物有机肥两年以上,植株根部会形成堆土状,植株间土壤形成垄起,通过监控画面可明显看到施用不同肥料的区别,为生态、有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了直观判断,重塑消费者信心。生物有机肥连续施用两年,可有效改善土壤板结,恢复土壤团粒结构,在解决生态陆地农作物增产问题的基础上,同步解决了环境土壤改良及农残降解问题。

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提供用于陆地农作物包括玉米、大豆、小麦、高粱、杂粮、陆地果菜、果树及茶园等的生态种植模式,具有节水保肥、省工节资、农田建设现代化、农业种植生态化、栽培技术精准化、简单化,解决持续高产稳产和改善耕作环境等,以及无环境污染,节约农田,节省水资源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正面剖视图。

图3是图1侧面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监测监控驱灭虫部分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种肥降解膜种植部分的种子膜带的三角形栽培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种肥膜带种植部分的三角形及星型肥料膜带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种肥膜带种植部分的条线型种子膜带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种肥膜带种植部分的条线型肥料膜带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种肥膜带种植部分的z字型种子膜带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路,2辅路,3供水支渠,4检查井,5循环泵装置,6供水主管道,7监测监控追溯装置,8喷淋装置,9小块农作物田块,10人行通道(或称田间人行路),11供水支管道,12机耕坡道,13桥涵闸门,14回水管,15低洼地块,16排水管,17抽水口,18排水支渠,19种肥膜带(或称膜带),20电磁阀,21高压喷头,22喷淋立管(或称出水喷淋立管),23深水井装置,24桥涵,25监测立杆,26黑光灯,27水土温度传感器,28虫情测报仪,29通电电缆光纤,30频振仪,31监控屏幕,32空气温湿度传感器,33风向及风力测量仪,34监控器(或称360度监控器),35种子,36固定胶,37出苗口,38肥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9所示,一种陆地农作物的生态种植模式,其特征是:包括主辅路兼作晒场,供排水管道喷淋,监测监控驱灭虫,种肥降解膜种植四部分,具体是:

1)、在一定面积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选择靠近地势较高处建有供水支渠3和地势较低处建有排水支渠18的位置四周纵横方向分别设置建有两两平行并且垂直的两条主路1和两条辅路2并形成通行车辆兼晒场的环路,其中,路边建有供水支渠3的主路1选择建在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的地势较高处,路边建有排水支渠18的主路选择建在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的地势较低处,在供水支渠3和排水支渠18两侧为主路1,在路边没有供水支渠3和排水支渠18且与主路1垂直相连的为辅路2,如图1-9所示。

2)、在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地势较高和较低处分别建有主路1的供水支渠3和建有辅路2的排水支渠18兼做蓄水池,并且,供水支渠3与水源相连,在两条主路1和两条辅路2相互连接形成环路的四个角位置与供水支渠3和排水支渠18交接处设置桥涵24和桥涵闸门13,农作物生长季节可存储雨水供农田使用,水资源匮乏地区采用地下机井抽水,直接由高压抽水水泵打入供水主管道并与水源相连,如图1-9所示。

3)、在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与两条主路1和两条辅路2相互连接形成环路的四个角位置设置进出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的机耕坡道12,在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中间位置设有连接左右两侧辅路2的人行通道10,即两条主路1和两条辅路2相互连接位置分别与种植区的四个角位置的机耕坡道12相互连通,以及两条辅路2中间位置与位于整个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中间位置的人行通道10相互连通以便于通畅耕种作业,如图1-9所示。

4)、主路1和辅路2可以兼作晒场,主路1和辅路2及与辅路2相互连通的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中间位置的人行通道10采用泥土固化剂喷浆固化,主路1和辅路2四个角位置设置的有桥涵闸门13的桥涵及机耕坡道12,主路1和辅路2两侧路肩及供水支渠3和排水支渠18渠面采用泥土固化剂喷浆固化,完成全天候道路通畅耕种和秋季兼作晒场作业,如图1-9所示。

5)、在主路1和辅路2相互连接形成环路内的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内设置供排水管道喷淋部分,包括在主路1和辅路2内侧与供水支渠3和排水支渠18之间地下分别埋设的供排水管道喷淋部分的供水主管道6和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中间位置的人行通道10下面埋设的供水支管道11,循环泵装置5,回水管14,喷淋装置8,以及深水井装置23,其中,供水支渠3与排水支渠18间通过管道及循环泵装置5连通,排水支渠18内存水通过循环泵装置5抽回供水主管道6循环喷淋使用,回水管14和供水支管道11连通,如图1-9所示。

6)、在主路1和辅路2另一侧设置监测监控驱灭虫部分,包括在主路1和辅路2另一侧地下埋设有监测监控驱灭虫部分的通电电缆光纤29和地上一定距离均布设置的包括监测立杆25及安装的监测监控追溯装置7,其中,监测监控追溯装置7包括监控器34,黑光灯26,水土温度传感器27,虫情测报仪28,频振仪30,监控屏幕31,空气温湿度传感器32,风向及风力测量仪33,如图1-9所示。

7)、在供水支渠3和排水支渠18之间由整个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分成若干小块农作物田块9内设置种肥降解膜种植部分,即在每个小块农作物田块9内全覆盖铺设可降解的种肥膜带19,其中,采用两层的种肥膜带19并通过固定胶36将种子35和肥料38固定在种肥膜带19上,在种肥膜带19上种子38出苗处留有出苗口37,如图1-9所示。

在供水支渠3和排水支渠18四周的主路1和辅路2及与辅路2相互连通的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中间位置的人行通道10的整个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被分成若干小块农作物田块9中,在某个小块农作物田块9中的若干低洼田块15位置设置排水管道16和抽水口17,并且,排水管道16与排水支渠18相连,在有多个若干低洼田块15的位置将它们由高到低通过排水管道16连通,然后将排水管道16与排水支渠18相连以排出多余积水循环使用,如图1-9所示。

所述的在主路1和辅路2内侧与供水支渠3和排水支渠18之间地下分别埋设的供排水管道喷淋部分的供水主管道6和陆地农作物种植区田块中间位置的人行通道10下面埋设的供水支管道11,即在供水主管道6和供水支管道11间隔一定距离设有喷淋立管22,在地面上的喷淋立管22上设置喷淋装置8并且形成对向喷淋覆盖田间的网格形状的喷水网,喷淋装置8由喷淋立管22,高压喷头21,电磁阀20组成,如图1-9所示。

监测监控驱灭虫部分的监测监控追溯装置7,是在监测立杆25的顶部和上部依次为风向及风力测量仪33和监控器34,在监测立杆25的之间位置设置黑光灯26,在监测立杆25的下部左侧依次为空气温湿度传感器32,驱虫频振仪30,以及通过通电电缆及光纤29连接的监控屏幕31,在监测立杆25的下部右侧依次为虫情测报仪28,水土温度传感器27,上述各个装置仪器分别与监控屏幕31相连,并且,上述各个装置仪器在水稻田间种植生长成熟全过程的各种监测监控数据在监控屏幕31上形成不同动态曲线、图表和画面存储,做为科学种植管理的决策依据和溯源查询,具有驱虫灭虫作用的驱虫频振仪30和黑光灯26可按仪器覆盖面积需求数量组装在监测立杆25上并与监控屏幕31相连,如图1-9所示。

种肥降解膜种植部分的种子35按种植行间距要求的尺寸和数量固定在可降解的种肥膜带19上,肥料38按作物不同需要量采用多种栽培方式等距离分布固定在可降解的种肥膜带19上,种子和肥料按三角形或z字型、条线型或园型,以及其它分散型等栽培方式,并且,用配有测距装置专用覆膜机将两层的种肥膜带19分层一次性铺设到小块农作物田块9上,实现播种深度相符和种子38对齐出苗口37的精准播种和施肥,可降解的种肥膜带19采用塑料膜、纸膜、合成膜制造,如图1-9所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