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灌浆期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许多国家粮食的主要来源之一,水稻灌浆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水稻籽粒灌浆是指光合产物向子粒运输的过程,影响着水稻的结实率、粒重、产量以及稻米的品质,水稻灌浆期是病害高发期,且容易产生倒伏、贪青、早衰的现象,在水稻灌浆期合理管理对提高水稻产量以及品质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灌浆期管理方法。本发明的方案如下:一种水稻灌浆期管理方法,具体的:(1)水稻进入乳熟期前18-20天,根施尿素、磷酸二氢钾、腐熟鸡粪,每亩施尿素2.5-2.7公斤,每亩施磷酸二氢钾1.8-2公斤,每亩施鸡粪50-60公斤;在灌浆前施加尿素、磷酸二氢钾、腐熟鸡粪,为灌浆期提供充足养分,保证灌浆期营养充足;(2)水稻进入乳熟期后至蜡熟期前,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3600-3800lux,光照时间为60-65分钟,同时在补光灯具上方1-1.5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水稻进入乳熟期后至蜡熟期前,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3600-3800lux,能够提高茎秆营养传输性,保证灌充充分,降低空粒率和秕粒率,同时适当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避免发生剑叶枯黄、叶尖枯死的现象,降低早衰发生,在补光灯具上方1-1.5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对灌浆期飞虫类进行粘附,降低灌浆期虫害发生;(3)水稻进入蜡熟期后至完熟期前,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5000-5500lux,光照时间为20-22分钟,同时在补光灯具上方1-1.5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水稻进入蜡熟期后至完熟期前,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5000-5500lux,能促进生长过嫩、叶片肥大的植株快速老熟,防止贪青现象发生,在补光灯具上方1-1.5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对灌浆期飞虫类进行粘附,降低灌浆期虫害发生;(4)水稻进入完熟期后,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10000-10500lux,光照时间为8-10分钟,同时在补光灯具上方1-1.5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水稻进入完熟期后,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10000-10500lux,光照时间为8-10分钟,能够抑制穗下节伸长,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降低倒伏发生率,在补光灯具上方1-1.5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对灌浆期飞虫类进行粘附,降低灌浆期虫害发生;优选的,水稻进入乳熟期前18-20天,根施尿素、磷酸二氢钾、腐熟鸡粪,每亩施尿素2.65公斤,每亩施磷酸二氢钾1.8公斤,每亩施鸡粪60公斤。优选的,水稻进入乳熟期后至蜡熟期前,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3700lux,光照时间为60分钟,同时在补光灯具上方1.2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优选的,水稻进入蜡熟期后至完熟期前,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5200lux,光照时间为22分钟,同时在补光灯具上方1.2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优选的,水稻进入完熟期后,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10000lux,光照时间为9分钟,同时在补光灯具上方1.2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光照法对水稻灌浆期进行管理,能够实现灌浆期水稻灌浆充分,降低空粒率和秕粒率,避免早衰、贪青现象发生,同时结合在补光灯具上设置粘虫板,能显著降低灌浆期虫害发生,综合处理对实现高产有积极意义。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水稻灌浆期管理方法,具体的:(1)水稻进入乳熟期前18-20天,根施尿素、磷酸二氢钾、腐熟鸡粪,每亩施尿素2.5公斤,每亩施磷酸二氢钾1.8公斤,每亩施鸡粪50公斤;(2)水稻进入乳熟期后至蜡熟期前,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3600lux,光照时间为60分钟,同时在补光灯具上方1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3)水稻进入蜡熟期后至完熟期前,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5000lux,光照时间为20分钟,同时在补光灯具上方1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4)水稻进入完熟期后,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10000lux,光照时间为8分钟,同时在补光灯具上方1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实施例2、一种水稻灌浆期管理方法,具体的:(1)水稻进入乳熟期前18-20天,根施尿素、磷酸二氢钾、腐熟鸡粪,每亩施尿素2.7公斤,每亩施磷酸二氢钾2公斤,每亩施鸡粪60公斤;(2)水稻进入乳熟期后至蜡熟期前,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3800lux,光照时间为65分钟,同时在补光灯具上方1.5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3)水稻进入蜡熟期后至完熟期前,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5500lux,光照时间为22分钟,同时在补光灯具上方1.5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4)水稻进入完熟期后,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10500lux,光照时间为10分钟,同时在补光灯具上方1.5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实施例3、一种水稻灌浆期管理方法,具体的:(1)水稻进入乳熟期前18-20天,根施尿素、磷酸二氢钾、腐熟鸡粪,每亩施尿素2.6公斤,每亩施磷酸二氢钾1.9公斤,每亩施鸡粪55公斤;(2)水稻进入乳熟期后至蜡熟期前,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3700lux,光照时间为62分钟,同时在补光灯具上方1.3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3)水稻进入蜡熟期后至完熟期前,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5200lux,光照时间为21分钟,同时在补光灯具上方1.3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4)水稻进入完熟期后,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10300lux,光照时间为9分钟,同时在补光灯具上方1.3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以下结合对比试验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从同一农场挑选2亩水稻种植田块,其中一亩作为实验组,另外一亩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稻田在进入试验前,采用相同方式进行管理,当两组水稻进入乳熟期前18-20天,两组均根施尿素、磷酸二氢钾、腐熟鸡粪,每亩施尿素2.7公斤,每亩施磷酸二氢钾1.8公斤,每亩施鸡粪60公斤;此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不根施任何肥料以及喷施任何叶面肥,同样不进行防虫害处理,两组按相同方式灌溉、除草;然后,实验组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管理,对照组仍然按照常规方式进行管理;实验组管理方式为:(1)水稻进入乳熟期后至蜡熟期前,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3800lux,光照时间为60分钟,同时在补光灯具上方1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2)水稻进入蜡熟期后至完熟期前,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5000lux,光照时间为22分钟,同时在补光灯具上方1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3)水稻进入完熟期后,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10500lux,光照时间为8分钟,同时在补光灯具上方1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两组水稻刚进入蜡熟期时,随机抽检检测两组水稻空粒率、秕粒率、早衰率、以及统计水稻进入乳熟期后至蜡熟期前虫害发生率,结果见下表1:组别空粒率(%)秕粒率(%)早衰率(%)虫害发生率(%)实验组0.31.50.22.2对照组5.810.43.58.2由表1可知,水稻进入乳熟期后至蜡熟期前,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3600-3800lux,能够降低空粒率、秕粒率、早衰发生,在补光灯具上方1-1.5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对灌浆期飞虫类进行粘附,降低灌浆期虫害发生;两组水稻刚进入完熟时,随机抽检检测两组水稻贪青率、以及统计水稻进入蜡熟期后至完熟期前虫害发生率,结果见下表2:组别贪青率(%)虫害发生率(%)实验组0.81.4对照组4.56.4由表2可知,水稻进入蜡熟期后至完熟期前,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5000-5500lux,能防止贪青现象发生,在补光灯具上方1-1.5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对灌浆期飞虫类进行粘附,降低灌浆期虫害发生;两组水稻完全成熟后,随机抽检检测两组水稻倒伏率、以及统计水稻进入完熟期后虫害发生率,结果见下表3:组别倒伏率(%)虫害发生率(%)实验组0.190.3对照组8.42.2由表3可知,水稻进入完熟期后,夜间10-12点间对稻田进行补光处理,光照强度为10000-10500lux,光照时间为8-10分钟,能够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在补光灯具上方1-1.5cm范围内设置沾虫板,对灌浆期飞虫类进行粘附,降低灌浆期虫害发生。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