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鱼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5798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仿生鱼饵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仿生鱼饵。
背景技术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采用路亚钓法,路亚钓法又叫仿生饵钓法,也叫做拟饵钓法,是模仿弱小生物引发大鱼攻击的一种方法,采用的鱼饵为仿生鱼饵,有别于传统的真饵。仿生鱼饵现在在钓鱼中使用十分广泛,以其耐久性、稳定性受到很大的欢迎,可目前市售的一些仿生鱼饵仅仅由塑料壳体和鱼钩组成,质量轻易漂浮且垂钓效果不好,仿生鱼饵虽然稳定性高,但是,仿生鱼饵由于没有生物活性,对鱼的引诱力不够,造成钓鱼时鱼上钩的可能性降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仿生鱼饵。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仿生鱼饵,包括鱼线环、鱼体、背钩、鱼身腔、led闪烁灯、背盖、连接纽、鱼尾、小马达、叶轮、电池组、导线、翻盖、通孔、腹钩、8字环、海绵球、鱼头腔、密闭腔、隔板;所述鱼头腔、鱼身腔和鱼尾依次设置在鱼体内,鱼头腔设置在鱼身腔左侧,鱼尾设置在鱼身腔右侧,所述鱼尾通过连接纽连接到鱼尾,所述连接纽扣为球形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鱼头腔与鱼身腔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鱼线环设置在鱼头腔顶部,所述背钩设置在鱼身腔顶部,所述8字环设置在鱼身腔底部,所述腹钩连接到8字钩上,所述翻盖设置在鱼身腔侧面,所述翻盖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鱼身腔内设置有多个海绵球,所述海绵球经过诱鱼剂浸泡处理;所述密闭腔设置在鱼身腔内部右侧,密闭腔与鱼身腔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密闭腔顶部设置有背盖,所述小马达设置在密闭腔内部,小马达左侧边连接到电池组,所述鱼身腔外部设置有叶轮,所述叶轮连接到小马达上,所述led闪烁灯设置在鱼身腔内并固定在鱼身腔与密闭腔之间的隔板上,led灯通过导线连接到电池组。进一步的,所述小马达功率为60-80w。进一步的,所述海绵球直径大于通孔直径。进一步的,所述诱鱼剂由鱼皮制备液、氧化三甲胺按10-15:0.11-0.15质量比例混合而成,具体制备方法为:(1)鱼皮制备液:选用新鲜鱼皮、葎草为制备原料,将新鲜鱼皮、葎草混合粉碎,过120目,然后添加到发酵罐内在72-76℃下恒温发酵1-2小时,得到发酵物料;向发酵物料中添加其质量8-10倍水,以550r/min转速搅拌35min,得到发酵溶液;向发酵溶液中加入其质量2.2%的氯化钠,在组织匀浆器中高速匀浆3-5分钟后,在35-40℃下加热6-8分钟,然后添加发酵液中性蛋白酶,添加量为400-600u/g,然后保温静置2-3小时,得到分解混合物,然后向分解混合物中添加其质量40%的无水乙醇,搅拌20min后,采用超声波处理140s,再静置2小时,然后用分离设备进行固液分离,过滤并收集上清液,回收乙醇,即得所需鱼皮制备液;(2)按质量比例向鱼皮制备液中添加氧化三甲胺,加热至40℃,以200r/min转速搅拌2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进一步的,所述鱼皮为海水鱼鱼皮。进一步的,所述海绵球经过诱鱼剂浸泡处理具体为:将诱鱼剂预热10-15min,预热温度为40-45℃,然后将海绵球压入诱鱼剂底部,浸泡1小时,然后取出,烘干后,再压入诱鱼剂底部,浸泡1小时,然后取出,自然晾干,即可。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通过将鱼线栓在鱼饵的鱼线环上,通过在鱼身腔内安装小马达,通过小马达来带动叶轮,通过叶轮的旋转,能够使得鱼饵能够自由移动,通过鱼线可以使得钓鱼者能够控制鱼饵的游向,在鱼饵游动的同时,鱼尾还能跟随摆动,使得仿生鱼饵与真鱼游动更相似,同时通过为小马达提供电力的电池组为led闪光灯提供电力,在鱼饵游动的同时鱼身腔内的led闪烁灯同时一闪一闪的发光,采用闪烁灯能够比一直亮的led灯对鱼更具有吸引力,同时鱼身腔内还有经过诱鱼剂处理过的海绵球,通过海绵球能够散发诱食作用,鱼类的嗅觉是人类嗅觉的500倍,通过本发明制备的鱼皮制备液,能够产生附带有鱼本身的气味,同时还能够影响到鱼的择食行为,使得鱼对本发明制备的鱼饵具有择食倾向性,同时通过在诱鱼剂中添加氧化三甲胺,其与鱼皮制备液的协同作用,不仅对鱼具有诱食性,同时,还能够在鱼吃鱼饵的时候刺激鱼发出摄食声,吸引其它鱼类的,极大的提高了仿生鱼饵的捕鱼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仿生鱼饵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仿生鱼饵,包括鱼线环1、鱼体2、背钩3、鱼身腔4、led闪烁灯5、背盖6、连接纽7、鱼尾8、小马达9、叶轮10、电池组11、导线12、翻盖13、通孔14、腹钩15、8字环16、海绵球17、鱼头腔18、密闭腔19、隔板20;所述鱼头腔18、鱼身腔4和鱼尾8依次设置在鱼体2内,鱼头腔18设置在鱼身腔4左侧,鱼尾8设置在鱼身腔4右侧,所述鱼尾8通过连接纽7连接到鱼尾8,所述连接纽7扣为球形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鱼头腔18与鱼身腔4之间设置有隔板20,所述鱼线环1设置在鱼头腔18顶部,所述背钩3设置在鱼身腔4顶部,所述8字环16设置在鱼身腔4底部,所述腹钩15连接到8字钩上,所述翻盖13设置在鱼身腔4侧面,所述翻盖13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4,所述鱼身腔4内设置有多个海绵球17,所述海绵球17经过诱鱼剂浸泡处理;所述密闭腔19设置在鱼身腔4内部右侧,密闭腔19与鱼身腔4之间设置有隔板20,所述密闭腔19顶部设置有背盖6,所述小马达9设置在密闭腔19内部,小马达9左侧边连接到电池组11,所述鱼身腔4外部设置有叶轮10,所述叶轮10连接到小马达9上,所述led闪烁灯5设置在鱼身腔4内并固定在鱼身腔4与密闭腔19之间的隔板20上,led灯通过导线12连接到电池组11。所述小马达功率为60w。所述海绵球直径大于通孔直径。所述诱鱼剂由鱼皮制备液、氧化三甲胺按10:0.11质量比例混合而成,具体制备方法为:(1)鱼皮制备液:选用新鲜鱼皮、葎草为制备原料,将新鲜鱼皮、葎草混合粉碎,过120目,然后添加到发酵罐内在72℃下恒温发酵1小时,得到发酵物料;向发酵物料中添加其质量8倍水,以550r/min转速搅拌35min,得到发酵溶液;向发酵溶液中加入其质量2.2%的氯化钠,在组织匀浆器中高速匀浆3分钟后,在35℃下加热6-8分钟,然后添加发酵液中性蛋白酶,添加量为400u/g,然后保温静置2小时,得到分解混合物,然后向分解混合物中添加其质量40%的无水乙醇,搅拌20min后,采用超声波处理140s,再静置2小时,然后用分离设备进行固液分离,过滤并收集上清液,回收乙醇,即得所需鱼皮制备液;(2)按质量比例向鱼皮制备液中添加氧化三甲胺,加热至40℃,以200r/min转速搅拌2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所述鱼皮为海水鱼鱼皮。所述海绵球经过诱鱼剂浸泡处理具体为:将诱鱼剂预热10min,预热温度为40℃,然后将海绵球压入诱鱼剂底部,浸泡1小时,然后取出,烘干后,再压入诱鱼剂底部,浸泡1小时,然后取出,自然晾干,即可。实施例2: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小马达功率为80w。所述海绵球直径大于通孔直径。所述诱鱼剂由鱼皮制备液、氧化三甲胺按15:0.15质量比例混合而成,具体制备方法为:(1)鱼皮制备液:选用新鲜鱼皮、葎草为制备原料,将新鲜鱼皮、葎草混合粉碎,过120目,然后添加到发酵罐内在76℃下恒温发酵2小时,得到发酵物料;向发酵物料中添加其质量10倍水,以550r/min转速搅拌35min,得到发酵溶液;向发酵溶液中加入其质量2.2%的氯化钠,在组织匀浆器中高速匀浆5分钟后,在40℃下加热8分钟,然后添加发酵液中性蛋白酶,添加量为600u/g,然后保温静置3小时,得到分解混合物,然后向分解混合物中添加其质量40%的无水乙醇,搅拌20min后,采用超声波处理140s,再静置2小时,然后用分离设备进行固液分离,过滤并收集上清液,回收乙醇,即得所需鱼皮制备液;(2)按质量比例向鱼皮制备液中添加氧化三甲胺,加热至40℃,以200r/min转速搅拌2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所述鱼皮为海水鱼鱼皮。所述海绵球经过诱鱼剂浸泡处理具体为:将诱鱼剂预热15min,预热温度为45℃,然后将海绵球压入诱鱼剂底部,浸泡1小时,然后取出,烘干后,再压入诱鱼剂底部,浸泡1小时,然后取出,自然晾干,即可。实施例3,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小马达功率为70w。所述海绵球直径大于通孔直径。所述诱鱼剂由鱼皮制备液、氧化三甲胺按12:0.13质量比例混合而成,具体制备方法为:(1)鱼皮制备液:选用新鲜鱼皮、葎草为制备原料,将新鲜鱼皮、葎草混合粉碎,过120目,然后添加到发酵罐内在74℃下恒温发酵1小时,得到发酵物料;向发酵物料中添加其质量9倍水,以550r/min转速搅拌35min,得到发酵溶液;向发酵溶液中加入其质量2.2%的氯化钠,在组织匀浆器中高速匀浆4分钟后,在38℃下加热7分钟,然后添加发酵液中性蛋白酶,添加量为500u/g,然后保温静置2小时,得到分解混合物,然后向分解混合物中添加其质量40%的无水乙醇,搅拌20min后,采用超声波处理140s,再静置2小时,然后用分离设备进行固液分离,过滤并收集上清液,回收乙醇,即得所需鱼皮制备液;(2)按质量比例向鱼皮制备液中添加氧化三甲胺,加热至40℃,以200r/min转速搅拌2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所述鱼皮为海水鱼鱼皮。所述海绵球经过诱鱼剂浸泡处理具体为:将诱鱼剂预热12min,预热温度为42℃,然后将海绵球压入诱鱼剂底部,浸泡1小时,然后取出,烘干后,再压入诱鱼剂底部,浸泡1小时,然后取出,自然晾干,即可。对比例1: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叶轮不连接到马达。对比例2: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采用常亮的led灯。对比例3: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诱鱼剂制备中不添加氧化三甲胺。对比例4: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诱鱼剂制备中不添加葎草。试验:在人工养殖池中放入40条鲈鱼、20条黑鱼,分别采用实施例与对比例仿生鱼饵进行钓鱼试验,当一种仿生鱼饵将人工养殖池中的鱼都钓上来后,再放入相同的40条鲈鱼、20条黑鱼,进行另一种仿生鱼饵钓鱼试验,对比2小时内,钓鱼效率:表1钓鱼数钓鱼效率%实施例15998.33实施例260100实施例35896.67对比例15286.67对比例25693.33对比例33151.67对比例43761.67钓鱼效率=2小时内钓上来的鱼/60;由表1可以看出,采用无动力叶轮,钓鱼效率会一定程度降低,采用常亮的led灯会略有降低钓鱼效率,诱鱼剂中不添加氧化三甲胺或葎草,会极大的降低钓鱼效率,可见氧化三甲胺或葎草能够显著提高诱鱼效率。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