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积可调的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1984阅读:853来源:国知局
容积可调的大棚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塑料大棚折叠骨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容积可调的大棚。



背景技术:

大棚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吃到反季节蔬菜。普通的大棚,首先用竹木杆、玻璃纤维杆、轻型钢管等材料做成骨架,然后在骨架上覆盖塑料薄膜而形成拱圆形的大棚。大棚的保温一般都是采用塑料薄膜加盖稻草杆或麦秆覆盖构成,由于稻草杆或麦秆的隔热性能不佳,影响农田的温度控制,对大棚农田农作物的生长不利,同时稻草杆或麦秆覆盖施工成本高,使用寿命短。

现有技术中的普通大棚内的种植大都采用底面种植,这样的底面种植使得棚内的有限空间不能充分的利用,导致利用率下降。现有普通大棚虽然对于蔬菜等农作物可以增产增收,还能够种植反季节蔬菜,但对于多年生的农作物,不一定需要常年在大棚里生长,例如猕猴桃,平时需要充足的阳光,仅仅冬天寒冷季节需要用大棚防寒防冻,因此,春夏秋季,大棚反而成了遮挡,影响光照,而且,田间作业时,大棚的设施也成为障碍,影响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现有固定式温室骨架不能折叠的问题,以及现在有折叠式温室骨架的结构复杂和强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化和具有高强度支撑性能的温室折叠框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容积可调的大棚,包括大棚骨架和塑料薄膜以及固定绳,所述大棚骨架包括下滑梁、中滑梁和上滑梁,包括下梁、中梁和上梁,以及固定柱和固定顶件,并分别安装有滑件;下滑梁和中滑梁分别包括固定杆、连扳和滑杆,其中固定杆和滑杆平行,连扳连接固定杆和滑杆;固定柱固定在中滑梁的固定杆与下滑梁的固定杆之间;所述固定顶件为对称三角形状,各顶角分别固定在上滑梁的端部和两侧中滑梁的固定杆的端部;从而形成主体固定骨架;上滑件套装于上滑梁外侧,中滑件套装于中滑梁的滑杆外侧,下滑件套装于下滑梁的滑杆外侧;所述上滑件包括上滑套、上连片和上销轴,两个上连片对称固定在上滑套下方,并分别在两个上连片上设置轴孔并安装有上销轴;所述中滑件包括中滑套、中连片一、中销轴一、中连片二和中销轴二,一个中连片一固定在中滑套上侧,中连片一设置轴孔并安装中销轴一,中滑套下侧固定有一个中连片二,中连片二上设置轴孔并各安装有中销轴二;所述下滑件包括下滑套、下连片和下销轴,下滑套的上方固定有下连片,下连片设置轴孔并安装有下销轴;所述上滑件的两个上连片分别通过上销轴各铰接一个外套管,所述中连片一通过中销轴一同时铰接两个内套杆;位置对应的外套管与内套杆套装在一起;所述中滑件的中连片二通过中销轴二铰接活动柱顶端,所述下滑件的下连片通过下销轴铰接活动柱的底端。所述塑料薄膜的两侧边分别固定在下连片底部及下滑杆外侧;在位于所述下滑杆的外侧设置有固定于地面的地梁,地梁固定于地面,在地梁上铰接分布有压板,各压板的上端设置连通为一体的密封层,固定绳的端部从压板底部引出并缠绕在压板和塑料薄膜表面。

还设置有活动顶件,所述活动顶件为等腰三角形结构,各顶角位置固定有套件,各顶角套件依次安装于上滑梁外侧和两侧中滑梁的滑杆上。

在所述外套管与内套杆之间设置有锁紧顶丝。各固定柱的下端超出下滑梁的部分固定于地层内。两侧对称中滑梁的端部之间通过连杆固定连接在一起。

有益效果:本发明首先设置固定的支撑骨架,然后再固定支撑骨架上设置能够滑动折叠的骨架,利用能够滑动的上滑套、中滑套和下滑套分别与上滑梁、中滑梁和下滑梁相结合实现一种能够折叠收缩的大棚骨架,这种骨架结构不是简单的滑动收缩,而是在每个上滑梁和中滑梁之间设置了相互组成三角形结构的伸缩骨架,这种三角形伸缩骨架具有强支撑性能,可以节约大量辅助横杆,在无需辅助横杆的情况下更加容易实现收缩运动。中滑梁和下滑梁上分别设置了辅助支撑的活动柱,从而在整个骨架收缩一定程度后仍然具有对骨架的支撑关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容积可调的大棚外观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整体骨架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压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下滑梁,2为中滑梁,3为上滑件,4为中滑件,5为下滑件,6为固定柱,7为活动柱,8为固定顶件,91为外套管,92为内套杆,10为上滑梁,11为下固定杆,12为下连扳,13为下滑杆,14为压板,15为固定绳,16为密封层,17为地梁,18为锚固段,19为塑料薄膜,21为中固定杆,22为中连扳,23为中滑杆,31为上滑套,32为上连片,33为上销轴,41为中滑套,42为中连片一,43为中销轴一,44为中连片二,45为中销轴二,51为下滑套,52为下连片,53为下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容积可调的大棚,包括大棚骨架和塑料薄膜19以及固定绳15。参见图2,大棚骨架包括下滑梁1、中滑梁2和上滑梁10。下滑梁1、中滑梁2和上滑梁10上并分别一系列下滑件5、中滑件4和上滑件3。

参见图3,塑料薄膜19的两侧边分别固定在下连片底部及下滑杆外侧;在位于所述下滑杆的外侧设置有固定于地面的地梁17,地梁17固定于地面,在地梁17上铰接分布有压板14,各压板14的上端设置连通为一体的密封层16,固定绳15的端部从压板14底部引出并缠绕在压板14和塑料薄膜19表面。

下滑梁1包括下固定杆、下连扳和下滑杆,其中下固定杆和下滑杆平行,下连扳连接下固定杆和下滑杆;中滑梁2包括中固定杆、中连扳和中滑杆,其中中固定杆和中滑杆平行,中连扳连接中固定杆和中滑杆。

固定柱6固定在中滑梁2的固定杆与下滑梁1的固定杆之间。固定顶件8为对称三角形状,各顶角分别固定在上滑梁10的端部和两侧中滑梁2的固定杆的端部。两侧对称中滑梁2的端部之间通过连杆固定连接在一起。各固定柱6的下端超出下滑梁1的部分固定于地层内。从而组成了主体固定骨架结构。

分别参见图4-图6,上滑件3套装于上滑梁10外侧,中滑件4套装于中滑梁2的滑杆外侧,下滑件5套装于下滑梁1的滑杆外侧。上滑件3包括上滑套、上连片和上销轴,两个上连片对称固定在上滑套下方,并分别在两个上连片上设置轴孔并安装有上销轴。中滑件4包括中滑套、中连片一、中销轴一、中连片二和中销轴二,一个中连片一固定在中滑套上侧,中连片一设置轴孔并安装中销轴一,中滑套下侧固定有一个中连片二,中连片二上设置轴孔并各安装有中销轴二。下滑件5包括下滑套、下连片和下销轴,下滑套的上方固定有下连片,下连片设置轴孔并安装有下销轴。上滑件3的两个上连片分别通过上销轴各铰接一个外套管91,所述中连片一通过中销轴一同时铰接两个内套杆92。位置对应的外套管91与内套杆92套装在一起。中滑件4的中连片二通过中销轴二铰接活动柱7顶端,所述下滑件5的下连片通过下销轴铰接活动柱7的底端。可以在各外套管91与内套杆92之间设置有锁紧顶丝。通过对部分顶丝固定或对全部顶丝固定来提高整体支撑强度。

实施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还设置有活动顶件,所述活动顶件为等腰三角形结构,各顶角位置固定有套件,各顶角套件依次安装于上滑梁外侧和两侧中滑梁的滑杆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