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朱蕉组培繁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64774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的繁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朱蕉组培繁育方法,属于植物繁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朱蕉为龙舌兰科,属直立灌木植物。生长高度范围为1~3m,茎粗范围1~2cm。因朱蕉喜高温多湿气候,所以在中国多分布于南部热带地区。常用于园林景观小品、庭院栽培,为观叶植物。朱蕉外表美观,色彩华丽高雅,具有较好的观赏性。花期一般为6月~7月。

目前,朱蕉常采用常规繁殖方式,如压条、扦插等,但是以上繁殖方式均繁殖较慢,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且不利于朱蕉种质的保存、繁殖系数太低,推广速度缓慢。而且,现今采用的组培方法大多都只是停留在实验室,很难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导致无法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培养快、成活率高、成本低的朱蕉组培繁育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朱蕉组培繁育方法,包括:

步骤一:培养瓶消毒

首先将培养瓶进行消毒。将培养瓶用0.5%浓度洗洁精溶液浸洗两次,用自来水冲洗6~8次,除去泡沫,用废旧报纸包裹,置于80℃烘箱中烘24h,之后取出,在无菌环境下放于75%酒精中浸泡30s,然后用0.1%升汞溶液浸泡5min,接着用无菌水冲洗5次,备用。

步骤二:接种材料的选择

在智能温室大棚内,选择生长健壮的朱蕉成熟单株,进行外植体预处理。预处理方法:淋杀菌剂,每天一次,持续20天。

步骤三:外植体的构建

待上述步骤完成后,采集外植体。剪取带顶芽的茎段或无顶芽的茎段,去除叶片,用自来水冲洗约30min,在75%酒精中浸泡30s,之后转入1g/l的升汞溶液中浸泡5min后取出,用无菌水洗3次,再转入1g/l的升汞溶液中浸泡3min后取出,用无菌水洗6次。在无菌环境下将消毒后的材料切成3~5cm的小段,备用。

步骤四:培养基的配置

本方法中所用的培养基包括:a、初始培养基;b、继代增殖培养基;c、壮苗培养基;d、生根诱导培养基

初始培养基配方为:ms+6-ba3.0mg/l+naa0.01mg/l

继代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6-ba3.5mg/l+naa5mg/l

壮苗培养基配方为:3/4ms+6-ba0.5mg/l+naa0.01mg/l

生根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iba0.5mg/l

以上培养基中均加入红糖30g/l和卡拉胶4g/l,且ph值在5.8~6.0之间。

步骤五:组培步骤

a、丛生芽诱导:将步骤四中初始培养基放于步骤一中消毒后的培养瓶中,之后将步骤三中所述消毒后切成3~5cm的小段接种到所述加了初始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并将培养瓶放置于光照强度为1000lx的组培架上,每天光照时间为8-10h,持续28~30d,得到大量的丛生芽。其中,放置组培架的组培室温度在25~26℃之间。

b、继代增殖培养:切取步骤a中经丛生芽诱导培养的芽作为材料,进行继代增殖培养。将丛生芽切成长1.0~1.5cm、带单个腋芽的茎段,转入放置继代增殖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将培养瓶放置于光照强度1000lx的组培架上,每天光照时间为8~10h,持续25d,可得到不具根的幼苗。其中,放置组培架的组培室温度在25~26℃之间。

c、壮苗培养:将增殖后的不具根的幼苗接种到放置壮苗培养基上的培养瓶上,然后将培养瓶放于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的组培架上,每天光照8h,持续30d,得到不具根的小苗。其中,放置组培架的组培室温度为25~27℃之间。

d、生根培养:取壮苗培养至2cm以上,4片叶子以上的芽单个切下接种至放置生根培养基的培养瓶中,然后将培养瓶防御光照强度为2000~2500lx的培养架上,每天光照12h,持续15~20d,可得到生根的小苗。待根长至1~3cm时进行移栽。

步骤六:瓶苗移栽

将生根培养的根长1~3cm的完整苗取出,洗尽根部的培养基,用1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或多菌灵溶液浸泡30min后移栽至温室大棚的苗床中,并用遮光网覆盖温室大棚。其中,苗床土壤选择泥炭土、椰糠和珍珠岩混合基质;温室大棚温度控制在22~28℃。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杀菌剂为百菌清,100倍液。

本方法的优点在于:

1、适用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2、降低生产成本10%以上;

3、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朱蕉组培繁育方法,包括:

步骤一:培养瓶消毒

首先将培养瓶进行消毒。将培养瓶用0.5%浓度洗洁精溶液浸洗两次,用自来水冲洗6~8次,除去泡沫,用废旧报纸包裹,置于80℃烘箱中烘24h,之后取出,在无菌环境下放于75%酒精中浸泡30s,然后用0.1%升汞溶液浸泡5min,接着用无菌水冲洗5次,备用。

步骤二:接种材料的选择

在智能温室大棚内,选择生长健壮的朱蕉成熟单株,进行外植体预处理。预处理方法:淋杀菌剂,其中杀菌剂为百菌清(可选用其它杀菌剂),100倍液,每天一次,持续20天。

步骤三:外植体的构建

待上述步骤完成后,采集外植体。剪取带顶芽的茎段或无顶芽的茎段,去除叶片,用自来水冲洗约30min,在75%酒精中浸泡30s,之后转入1g/l的升汞溶液中浸泡5min后取出,用无菌水洗3次,再转入1g/l的升汞溶液中浸泡3min后取出,用无菌水洗6次。在无菌环境下将消毒后的材料切成3~5cm的小段,备用。

步骤四:培养基的配置

本方法中所用的培养基包括:a、初始培养基;b、继代增殖培养基;c、壮苗培养基;d、生根诱导培养基

初始培养基配方为:ms+6-ba3.0mg/l+naa0.01mg/l

继代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6-ba3.5mg/l+naa5mg/l

壮苗培养基配方为:3/4ms+6-ba0.5mg/l+naa0.01mg/l

生根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iba0.5mg/l

以上培养基中均加入红糖30g/l和卡拉胶4g/l,且ph值在5.8~6.0之间。

步骤五:组培步骤

a、丛生芽诱导:将步骤四中初始培养基放于步骤一中消毒后的培养瓶中,之后将步骤三中所述消毒后切成3~5cm的小段接种到所述加了初始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并将培养瓶放置于光照强度为1000lx的组培架上,每天光照时间为8-10h,持续28~30d,得到大量的丛生芽。其中,放置组培架的组培室温度在25~26℃之间。

b、继代增殖培养:切取步骤a中经丛生芽诱导培养的芽作为材料,进行继代增殖培养。将丛生芽切成长1.0~1.5cm、带单个腋芽的茎段,转入放置继代增殖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将培养瓶放置于光照强度1000lx的组培架上,每天光照时间为8~10h,持续25d,可得到不具根的幼苗。其中,放置组培架的组培室温度在25~26℃之间。

c、壮苗培养:将增殖后的不具根的幼苗接种到放置壮苗培养基上的培养瓶上,然后将培养瓶放于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的组培架上,每天光照8h,持续30d,得到不具根的小苗。其中,放置组培架的组培室温度为25~27℃之间。

d、生根培养:取壮苗培养至2cm以上,4片叶子以上的芽单个切下接种至放置生根培养基的培养瓶中,然后将培养瓶防御光照强度为2000~2500lx的培养架上,每天光照12h,持续15~20d,可得到生根的小苗。待根长至1~3cm时进行移栽。

步骤六:瓶苗移栽

将生根培养的根长1~3cm的完整苗取出,洗尽根部的培养基,用1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或多菌灵溶液浸泡30min后移栽至温室大棚的苗床中,并用遮光网覆盖温室大棚。其中,苗床土壤选择泥炭土、椰糠和珍珠岩混合基质;温室大棚温度控制在22~28℃。

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