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鱼移动养鱼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63983阅读:1038来源:国知局
胭脂鱼移动养鱼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养鱼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胭脂鱼移动养鱼方法。



背景技术:

胭脂鱼,又名黄排、血排、粉排、火烧鳊、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火排、中国帆鳍吸鱼等,生长于中国长江水系、卵生动物,在水族箱环境中还没有过成功的繁育。其体型奇特,色彩鲜明,尤其幼鱼体形别致,色彩绚丽,游动文静,被人们荣称为“一帆风顺”,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是中国特有的淡水珍稀物种。

胭脂鱼在每年2月中旬(雨水节前后),性腺接近成熟的亲鱼均要上溯到上游,于3-5月在急流中繁殖。长江的产卵场在金沙江、岷江、嘉陵江等地。亲鱼产卵后仍在产卵场附近逗留,直到秋后退水时期,才回归到干流深水处越冬。胭脂鱼一般6龄可达性成熟,体重约10公斤左右。

胭脂鱼早期分布十分广泛,长江流域大多地区都可见到,是著名的高级食用鱼类,由于人为滥捕导致数量下降。

为了弥补野生胭脂鱼数量下降的缺口,开始人工养殖胭脂鱼。现在一般将胭脂鱼养殖在人工开凿的池塘里,但是这样养殖出来的胭脂鱼相比于野生胭脂鱼不仅是产卵较低,养大的胭脂鱼肉质还不够不鲜嫩。胭脂鱼是一种习惯随着季节变化而在河流不同的位置进行生活的鱼类,将胭脂鱼圈养在一个地方,只会使胭脂鱼自然产卵量降低而且逐渐丧失自身的特点,使鱼肉逐渐失去鲜嫩美味的味道。然而,如果将胭脂鱼放置到野生环境中喂养,则存在无法跟踪和捕捞喂养的胭脂鱼的问题,失去人工养殖的经济价值。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在野外移动喂养,且便于跟踪和捕捞的胭脂鱼移动养鱼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胭脂鱼移动养鱼方法,以解决现有的胭脂鱼养殖不能根据胭脂鱼的生长习性在野生环境中移动喂养的问题。

方案一:本方案中的胭脂鱼移动养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一对胭脂鱼放置在移动养鱼装置的外壳中,启动外壳上设置的定位装置和为定位装置供能的电源模块;

步骤二,将移动养鱼装置连同胭脂鱼一起放入到河流中;

步骤三,胭脂鱼在水中游动带动移动养鱼装置移动,设置在外壳上的第一螺旋桨、第二螺旋桨和第三螺旋桨转动;

步骤四,第二螺旋桨和第三螺旋桨在转动过程中搅碎移动养鱼装置附近的水草,移动养鱼装置在移动过程中通过设置在外壳两端的筛网将搅碎的水草随水流传送到外壳内供胭脂鱼食用;同时,分别设置在第二螺旋桨和第三螺旋桨上的导线回路切割磁感线产生通向电源模块的感应电流;

步骤五,第一螺旋桨将外壳内胭脂鱼产生的排泄物和食物残渣排出外壳;

步骤六,养鱼人通过移动终端接收定位装置发射的位置信号并在胭脂鱼成熟期前往移动养鱼装置所在位置捕捞胭脂鱼;

步骤七,到达位置信号所指示的位置时,养鱼人通过移动终端远程启动设置在移动养鱼装置外壳上的电磁铁;

步骤八,用铁网将移动养鱼装置吸附过来,将移动养鱼装置连同里面的胭脂鱼一起打捞起来。

名词解释:

一对鱼:指一条公鱼和一条母鱼。

原理及效果:

本发明直接将一条公鱼和一条母鱼养在一个移动养鱼装置中,可以将这对鱼与河流里的其他生物隔离开来,起到保护养殖中的胭脂鱼的作用,同时又不会影响胭脂鱼之间的交配繁殖。通过移动养鱼装置,直接将移动养鱼装置连同胭脂鱼一起放入到自然河流中进行天然喂养。移动养鱼装置不会阻碍胭脂鱼的自由游动。通过定位装置,可以实时查找到该移动装置中的鱼的位置。养鱼人通过诸如手机之类的移动终端,接收定位装置发射的位置信号,并远程控制设置在外壳上的电磁铁连通,产生较大的磁性。在养鱼人达到移动养鱼装置后直接用铁网,利用磁性的吸附作用,用铁网将移动养鱼装置吸附过来并打捞上上来。而第二螺旋桨和第三螺旋桨在转动过程中,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为电源模块充电。使移动养鱼装置中的定位装置和电磁铁不会因为没有电而不能工作。通过一直工作的定位装置,实时为养鱼人提供移动养鱼装置的位置,方便养鱼人跟踪、捕捞。

移动养鱼可以使胭脂鱼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性在河流中自由生长,又不影响胭脂鱼的打捞。

一般的电磁铁本身就是被线圈缠绕的磁铁片组成,使线圈连通,启动电磁铁,使磁铁片的磁性被大大加强,使外壳在能够产生较大磁性,捕鱼时能够通过移动养鱼装置与铁网之间的磁性吸附作用快速吸附住移动装置并进行捕捞。

第二螺旋桨和第三螺旋桨转动,使设置在上面的导线回路切割磁铁片产生的磁感线,为蓄电池充电。同时,因为第二螺旋桨和第三螺旋桨的锋利边缘,切割周围的水草、浮游动植物,为鱼提供食物;同时,阻碍其他动物袭击养鱼装置,起到保护作用。

电源模块为定位装置提供一直工作的能量,方便捕捞前寻找养鱼装置的位置。

因为外壳空间较大,鱼在里面朝着一个方向游动时会推着外壳一起移动,鱼的运动提供原始动力,使移动养鱼装置能够移动,为第二螺旋桨和第三螺旋桨的转动提供动力。

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在的养鱼方法不能够按照胭脂鱼的习性喂养的问题。

进一步,在步骤一之前,将胭脂鱼在池塘中养大长度大于10厘米后再放入移动养鱼装置中。

胭脂鱼的鱼苗相较于长大的鱼,环境适应能力更弱。因此,只将长度大于10厘米的胭脂鱼放入自然河流中喂养。

进一步,在步骤二中,在三月至五月时间段内将移动养鱼装置连同胭脂鱼放入河流中。

三月至五月正是春天时候,水温适当,水草丰茂,生长环境较好,能够为刚进入自然河流中的胭脂鱼提供足够的适应时间。

进一步,移动养鱼装置的外壳上开有多个供外壳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网格;胭脂鱼在游动过程中挤压推动向内伸出的凸起推动滑动连接在外壳上的刮板沿着外壳滑动;刮板在滑动的过程中清扫网格上沉积的附着物。

胭脂鱼在外壳内游动时,难免为触碰挤压刮板上的凸起,使刮板在胭脂鱼的推动下沿着外壳滑动,使刮板将网格上附着的杂物刮下来。通过胭脂鱼的运动,为刮板提供动力,清扫外壳上的网格,使外壳保持清洁,避免因为网格上的杂物封堵而影响胭脂鱼的生长。

进一步,外壳的底面设置有排泄口,第一螺旋桨设置在排泄口中;在步骤三中,第一螺旋桨转动过程中将外壳内的排泄物通过排泄口排出。

网格的孔径较小,不利于大量的排泄物的排出。排泄口位于外壳的底端,方便胭脂鱼的排泄物以及被刮板刮下来的杂物在排泄口集聚。第一螺旋桨随着外壳的移动而转动,将集聚在排泄口的排泄物和杂物排出外壳。而外壳随着胭脂鱼的移动而经常移动,方便第一螺旋桨能够及时将集聚的排泄物和杂物排出外壳。

进一步,外壳上设置有光伏板,在移动装置暴露在太阳光下时,光伏板为电源模块供电。

光伏板能够进行光电转换,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进一步为电源模块提供电能储备。

进一步,外壳上安装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的位置处安装有封堵外壳的筛网;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均与筛网一体成型;在步骤八后,通过打开筛网将胭脂鱼从外壳中取出。

在捕捞上移动养鱼装置后,直接将第一螺旋桨和筛网或者第二螺旋桨和筛网一起取下。便于捕捞后将胭脂鱼取出来。通过筛网,便于将螺旋桨搅碎的食物随着水流传送进外壳内,供胭脂鱼食用。

进一步,在步骤一和步骤二之间,将装好胭脂鱼的移动养鱼装置的底端连接幼苗箱,幼苗箱的开口与移动养鱼装置的排泄口连通;在步骤五中,第一螺旋桨将胭脂鱼产的卵和排泄物与食物残渣一起排到幼苗箱中。

幼苗箱将胭脂鱼的卵收集起来,避免胭脂鱼的卵遗漏到河流中而造成经济损失。将卵和胭脂鱼的排泄物和食物残渣一起排到幼苗箱中,可以为孵化成后的鱼苗提供食物,同时幼苗箱能够防止鱼苗收到其他动物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移动养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外壳1、定位装置2、电磁铁3、第一螺旋桨4、第二螺旋桨5、第三螺旋桨6、刮板7、光伏板8、筛网9、幼苗箱10、支撑柱11、连接柱12。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用于胭脂鱼的移动养鱼装置,包括用来装一对鱼的外壳1,外壳1上设置有定位装置2、远程控制通断的电磁铁3以及为定位装置2和电磁铁3提供能量的电源模块;电磁铁3包括线圈以及被线圈缠绕的永磁铁;外壳1上设置有可随着外壳1移动而转动的第一螺旋桨4、第二螺旋桨5和第三螺旋桨6;其中,第二螺旋桨5和第三螺旋桨6在转动的过程中分别设置在第二螺旋桨5和第三螺旋桨6上的与电源模块连接的导线回路切割永磁铁产生的磁感线形成感应电流,第二螺旋桨5和第三螺旋桨6通过感应电流为电源模块充电。

外壳1为梭形外壳1,第二螺旋桨5和第三螺旋桨6分别设置在外壳1的两端。

梭形外壳1,两端比较小,在水中移动的时候阻力比较小,便于外壳1随着胭脂鱼的移动而移动。将第二螺旋桨5和第三螺旋桨6分别设置在外壳1的两端,使第二螺旋桨5和第三螺旋桨6都处在外壳1的移动路径上,便于第二螺旋桨5和第三螺旋桨6被推动转动。此外,第二螺旋桨5和第三螺旋桨6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将外壳1周围的水草等杂物搅碎,为外壳1内的胭脂鱼提供食物,同时转动着的第二螺旋桨5和第三螺旋桨6能够起到威吓作用,吓跑企图伤害胭脂鱼的其他动物。而两个螺旋桨彼此转动,像是潜水艇的螺旋桨一样,为整个外壳1提供动力,使外壳1能够在胭脂鱼的推动下尽可能不阻碍胭脂鱼的自由运动。

外壳1上开有多个供外壳1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网格;外壳1上滑动连接有用来清扫网格的刮板7;刮板7上设有向内伸出的凸起。

外壳采用轻质材料,具有一定的漂浮性。外壳不会将鱼固定在某一位置上,限定鱼的移动。将移动养鱼装置连通里面的鱼一起放入到自然河流中,进行天然喂养。外壳中有较大的空间,鱼在游动的时候能够带动移动养鱼装置与鱼一起移动。

胭脂鱼在外壳1内游动时,难免为触碰挤压刮板7上的凸起,使刮板7在胭脂鱼的推动下沿着外壳1滑动,使刮板7将网格上附着的杂物刮下来。通过胭脂鱼的运动,为刮板7提供动力,清扫外壳1上的网格,使外壳1保持清洁,避免因为网格上的杂物封堵而影响胭脂鱼的生长。

外壳1的底面设置有供排泄物排出的排泄口,第一螺旋桨4设置在排泄口中;排泄口的孔径大于网格的孔径。

网格的孔径较小,不利于大量的排泄物的排出。排泄口位于外壳1的底端,方便胭脂鱼的排泄物以及被刮板7刮下来的杂物在排泄口集聚。第一螺旋桨4随着外壳1的移动而转动,将集聚在排泄口的排泄物和杂物排出外壳1。而外壳1随着胭脂鱼的移动而经常移动,方便第一螺旋桨4能够及时将集聚的排泄物和杂物排出外壳1。

外壳1上设置有光伏板8,光伏板8为电源模块供电。

光伏板8能够进行光电转换,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进一步为电源模块提供电能储备。

养鱼装置能够被清洁、定位和增强磁性,方便捕捞和持续养鱼。

外壳1上安装第一螺旋桨4和第二螺旋桨5的位置处安装有封堵外壳1的筛网9;第一螺旋桨4和第二螺旋桨5均与筛网9一体成型。

在捕捞上移动养鱼装置后,直接将第一螺旋桨4和筛网9或者第二螺旋桨5和筛网9一起取下。便于捕捞后将胭脂鱼取出来。通过筛网9,便于将螺旋桨搅碎的食物随着水流传送进外壳1内,供胭脂鱼食用。

在外壳1的底面,在排泄口的四周通过螺栓连接有幼苗箱10。幼苗箱10用来装载从排泄口中拍出来的胭脂鱼卵、胭脂鱼排泄物以及食物残渣。幼苗箱10上开有细密的小孔,小孔的孔径小于网格的孔径,不会使鱼卵从幼苗箱10中漏出。整个幼苗箱10内设置有与第一螺旋桨4同轴的支撑柱11,支撑柱11上径向设置有用来撑起幼苗箱10的连接柱12。支撑柱11转动连接在外壳1的顶面上。支撑柱11被第一螺旋桨带动一起转动,支撑柱11带动连接柱12以及被连接柱12固定连接和支撑的幼苗箱10一起转动。整个幼苗箱10随着第一螺旋桨4的转动而转动,避免杂物附着在小孔上堵塞小孔。而且,幼苗箱10内的排泄物和食物残渣在被连接柱和支撑柱带起的水流搅碎后,不仅更利于育苗食用,还更利于将这些被搅碎的排泄物通过小孔排出幼苗箱10。

胭脂鱼移动养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一对长度大于10厘米的胭脂鱼(一只公鱼、一只母鱼)放置在移动养鱼装置的外壳1中,启动外壳1上设置的定位装置2和为定位装置2供能的电源模块;将装好胭脂鱼的移动养鱼装置的底端连接幼苗箱10,幼苗箱10的开口与移动养鱼装置的排泄口连通;对于小于10厘米的鱼苗,其在野外生长的能力较弱,因此只将长度大于10厘米的胭脂鱼放入移动养鱼装置中进行野外喂养。

步骤二,在三月至五月时间段内将移动养鱼装置连同胭脂鱼放入河流中。

三月至五月这个时间段,正是春天,是水温适当,水草丰满的时间,能够给才放入自然河流中的胭脂鱼适应野外环境的过程。

步骤三,胭脂鱼在水中游动带动移动养鱼装置移动,设置在外壳1上的第一螺旋桨4、第二螺旋桨5和第三螺旋桨6被水流推动而转动;

步骤四,第二螺旋桨5和第三螺旋桨6在转动过程中搅碎移动养鱼装置附近的水草和浮游植物,移动养鱼装置在移动过程中通过设置在外壳1两端的筛网9将搅碎的水草随水流传送到外壳1内供胭脂鱼食用;同时,分别设置在第二螺旋桨5和第三螺旋桨6上的导线回路切割磁感线产生通向电源模块的感应电流;

步骤五,第一螺旋桨4将外壳1内胭脂鱼产生的卵、排泄物和食物残渣排出外壳1,排到幼苗箱10中。

幼苗箱10的开口与移动养鱼装置的排泄口连通,幼苗箱10将胭脂鱼的卵收集起来,避免胭脂鱼的卵遗漏到河流中而造成经济损失。将卵和胭脂鱼的排泄物和食物残渣一起排到幼苗箱10中,可以为孵化成后的鱼苗提供食物,同时幼苗箱10能够防止鱼苗收到其他动物的伤害。

步骤六,养鱼人通过移动终端接收定位装置2发射的位置信号并在胭脂鱼成熟期前往移动养鱼装置所在位置捕捞胭脂鱼;定位装置2一般可采用现在市面上销售的gps定位模块,诸如手机之类的移动终端能够接收gps定位模块发送的位置信号进行移动养鱼装置定位。

步骤七,到达位置信号所指示的位置时,养鱼人通过移动终端远程启动设置在移动养鱼装置外壳1上的电磁铁3;外壳1上连接有控制电磁铁3上线圈通断的微控制器,手机之类的移动终端直接通过向微控制器发送远程信号来控制电磁铁3的通断。而这种远程信号可以是蓝牙信号或者其它无线信号。微控制器上连接有用来接收这种蓝牙信号或者无线信号的蓝牙收发模块或者无线收发模块,而这些模块均为现在市面上能够采购到的在售模块。微控制器采用具有简单控制功能的单片机即可,如stm32。

步骤八,用铁网将移动养鱼装置吸附过来,将移动养鱼装置连同里面的胭脂鱼一起打捞起来。

外壳1上开有多个供外壳1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网格;胭脂鱼在游动过程中挤压推动向内伸出的凸起推动滑动连接在外壳1上的刮板7沿着外壳1滑动;刮板7在滑动的过程中清扫网格上沉积的附着物。

胭脂鱼在外壳1内游动时,难免为触碰挤压刮板7上的凸起,使刮板7在胭脂鱼的推动下沿着外壳1滑动,使刮板7将网格上附着的杂物刮下来。通过胭脂鱼的运动,为刮板7提供动力,清扫外壳1上的网格,使外壳1保持清洁,避免因为网格上的杂物封堵而影响胭脂鱼的生长。

外壳1上设置有光伏板8,在移动装置暴露在太阳光下时,光伏板8为电源模块供电。

光伏板8能够进行光电转换,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进一步为电源模块提供电能储备。

外壳1上安装第一螺旋桨4和第二螺旋桨5的位置处安装有封堵外壳1的筛网9;第一螺旋桨4和第二螺旋桨5均与筛网9一体成型;在步骤八后,通过打开筛网9将胭脂鱼从外壳1中取出。

在捕捞上移动养鱼装置后,直接将第一螺旋桨4和筛网9或者第二螺旋桨5和筛网9一起取下。便于捕捞后将胭脂鱼取出来。通过筛网9,便于将螺旋桨搅碎的食物随着水流传送进外壳1内,供胭脂鱼食用。

本实施例直接将一条公鱼和一条母鱼养在一个移动养鱼装置中,可以将这对鱼与河流里的其他生物隔离开来,起到保护养殖中的胭脂鱼的作用,同时又不会影响胭脂鱼之间的交配繁殖。通过移动养鱼装置,直接将移动养鱼装置连同胭脂鱼一起放入到自然河流中进行天然喂养。移动养鱼装置不会阻碍胭脂鱼的自由游动。通过定位装置2,可以实时查找到该移动装置中的鱼的位置。养鱼人通过诸如手机之类的移动终端,接收定位装置2发射的位置信号,并远程控制设置在外壳1上的电磁铁3连通,产生较大的磁性。在养鱼人达到移动养鱼装置后直接用铁网,利用磁性的吸附作用,用铁网将移动养鱼装置吸附过来并打捞上上来。而第二螺旋桨5和第三螺旋桨6在转动过程中,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为电源模块充电。使移动养鱼装置中的定位装置2和电磁铁3不会因为没有电而不能工作。通过一直工作的定位装置2,实时为养鱼人提供移动养鱼装置的位置,方便养鱼人跟踪、捕捞。

移动养鱼可以使胭脂鱼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性在河流中自由生长,又不影响胭脂鱼的打捞。

一般的电磁铁3本身就是被线圈缠绕的磁铁片组成,使线圈连通,启动电磁铁3,使磁铁片的磁性被大大加强,使外壳1在能够产生较大磁性,捕鱼时能够通过移动养鱼装置与铁网之间的磁性吸附作用快速吸附住移动装置并进行捕捞。

第二螺旋桨5和第三螺旋桨6转动,使闭合线圈切割磁铁片产生的磁感线,为蓄电池充电。同时,因为第二螺旋桨5和第三螺旋桨6的锋利边缘,切割周围的水草、浮游动植物,为鱼提供食物;同时,阻碍其他动物袭击养鱼装置,起到保护作用。

电源模块为定位装置2提供一直工作的能量,方便捕捞前寻找养鱼装置的位置。

鱼的运动提供原始动力,使移动养鱼装置能够移动,为第二螺旋桨5和第三螺旋桨6的转动提供动力。

本实施例有效解决了现在的养鱼方法不能够按照胭脂鱼的习性喂养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