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原原种营养土育苗移栽高效生产原种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44214发布日期:2018-07-17 20:39阅读:14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马铃薯原原种营养土育苗移栽高效生产原种,加快脱毒马铃薯推广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新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高产经济作物之一,在粮食、蔬菜、饲料和加工业生产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015年,中国正式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对于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解决中国粮食安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马铃薯是常规品种,常年种植易导致种薯种性退化,生产力明显下降,减产达到30%以上,严重影响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就是推广使用脱毒良种,可以大幅度的增加产量,因此脱毒种薯是马铃薯高产的重要保障。脱毒马铃薯从组培脱毒种苗到原原种,再到生产用种,生产周期太长,繁殖系数低,一般需要5-6代左右的繁育,才能够正式投入生产,生产周期的加长,增加了种薯再次感病退化的可能,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推广的难度。另外由于原原种母体营养小(一般在2-5g/粒),抗逆能力弱,出苗率低,成苗质量差,为了提高产量,而用种量在10000-12000粒/亩,但原种生产水平目前仍然停留在500kg-1000kg/亩,从原原种到原种的成本十分高昂。目前推动原种繁育的动力主要靠政府的补贴。如果没了政府补贴,加上生产中老百姓为节约种子钱,不习惯换用脱毒种薯,脱毒良种的推广,脱毒马铃薯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将会大打折扣。为了推动马铃薯良繁体系市场化发展,摆脱依靠国家扶持的现状,必须突破从原原种到原种的技术瓶颈,提高原种的生产效率,大大降低原种生产成本,既使企业有效益,又使种植户能承担种薯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铃薯原原种通过营养土育苗移栽高效生产原种的栽培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集中培育壮苗,降低密度带土移栽,克服原原种营养体小,出苗困难且弱小,用种量大等难题,达到降低原原种用量,提高原种产量,扩大繁殖系数,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可加快脱毒马铃薯的推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铃薯原原种育苗营养土移栽高效生产原种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种马铃薯原原种育苗移栽高效生产原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配制利于培育壮苗的营养土。按照自然土∶有机营养土∶复合肥体积比80∶18∶2的比例,充分混匀后,堆放7-10天;第二,营养钵提前播种。生产上正常播种前20-30天,用直径5cm营养钵,装营养土到三分之二处,放入2-5g解除休眠期的马铃薯原原种,顶芽向上,然后覆土至满钵。第三,培育壮苗。将营养钵依次放在平地上,统一浇水至湿润,然后覆膜,待出苗。出苗后揭开薄膜炼苗,培育壮苗。第四起苗移栽。待苗长至5cm苗时,进行移栽,移栽前1-2天,叶面喷施液态有机肥和杀菌剂,然后选择壮苗进行移栽。移栽时剥去营养钵进行带土移栽,移栽规格60-70cm×15-20cm,保持密度5500-6500穴/亩。

发明优点:

1、培育壮苗,解决由于原原种营养体小,直播出苗困难,苗子弱小,出苗成苗率低的难题。

2、壮苗带土移栽,有效生长时间长,前期田间长势旺,封行早,产量高,比直播增产30-50%。

3、育苗移栽,密度在5500-6500粒原原种,比直播节约原原种2000-3000粒左右,节约用种成本1000-1500元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营养土育苗移栽及种植密度对原原种繁原种的影响

1试验设计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因素a种植密度:a1-4000粒/亩,a2-6000粒/亩,a3-8000粒/亩;因素b播种方式:b1-营养土育苗,b2-一般土育苗,b3-直播。三次重复,共27个小区,每个小区20平方米,小区按照4×5米布局,区组之间用保扩行隔开,以减少试验误差。

2013年在成都市温江区公平镇农场实施。营养土育苗处理先按照自然土∶有机营养土∶复合肥体积比80∶18∶2的比例,配制利于培育壮苗的营养土,充分混匀后,堆放7-10天;育苗时间比正常直播提前25天,育苗的处理用直径5cm营养钵,装营养土至三分之二处,放入2-5g解除休眠期的马铃薯原原种,顶芽向上,然后覆土至满钵,待出苗培育成壮苗后按照设计密度进行移栽。移栽前1-2天,叶面喷施液态有机肥和杀菌剂。移栽时剥去营养钵进行带土移栽,浇水施肥等生产管理各处理一致,均按大田栽培要求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栽植方式及密度对原原种繁原种产量的影响

分析结果显示(表1),不同栽植方式(因素b)及栽植密度(因素a)对繁育原种产量影响达到极显著差异(pa=0.0001,pb=0.0095),二者互作也达到极显著差异(pa×b=0.0061)。lsd多重比较显示营养土育苗移栽处理产量最高,平均达到1737.94kg/亩,显著高于直播的1466.25kg/亩,高出18.53%,而直播和非营养土移栽差异不显著。在试验密度范围内,以8000粒/亩的产量最高,达到1793.41kg/亩,显著高于低密度4000粒/亩1245.44kg/亩的产量,高出44.0%。

表1:不同处理原种产量的差异

备注:小写字母表示在5%水平显著差异,大写字母表示在1%水平上极显著差异。

各组合处理的结果如表2所示,产量最高的为高密度营养土育苗移栽(a3b1),达到每亩2042.69kg,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密度下,营养土育苗移栽的产量均高于直播处理和非营养土育苗移栽处理,营养土育苗处理在4000粒/亩时产量大致达到非营养土移栽和直播栽培6000粒/亩的产量,可节约大约2000粒/亩的原原种用种量;营养土育苗处理在6000粒/亩时产量达到甚至高于非营养土移栽和直播栽培在8000粒/亩的产量,同样可节约大约2000粒/亩的原原种用种量。可见营养土育苗移栽节约了用种量,增加了原种产量,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表2:营养土育苗移栽对繁原种产量的影响

备注:小写字母表示在5%水平显著差异,大写字母表示在1%水平上极显著差异。

2.2不同栽植方式及密度对原原种繁原种生长指标的影响

从表3可见,通过营养土育苗移栽可显著增加地上部茎、叶的生物产量,为地下块茎生长提供强大的营养支撑。营养土育苗移栽单株茎的生物产量平均为244.74g,比非营养土育苗移栽和直播的168.75g、137.84g高出45.03%和77.55%;单株叶的生物产量平均分别为242.90g,比非营养土育苗移栽和直播的183.54g、140.69g高出32.37%和72.64%。分析还发现,营养土育苗移栽可使植株长势健壮,茎变粗,平均分别为8.14mm,比直播的7.72mm高出5.44%。株高、叶片厚度,营养土育苗移栽比非营养土育苗移栽和直播没有明显优势,根长、根体积及根重直播比育苗移栽有一定优势。可见通过营养土育苗移栽主要是通过增加地上部的生物产量,为块茎形成和膨大提供了较充足的营养物质,奠定了高产基础。

表3:营养土育苗移栽对原原种繁原种生长指标的影响

实例2:原原种营养土育苗移栽生产原种示范

原原种营养土育苗移栽生产原种示范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一种马铃薯原原种营养土育苗移栽高效生产原种的栽培方法,2014年在成都市温江区公平镇农场进行了原原种育苗扩繁原种的春季和秋季生产示范,示范面积3.5亩和2.6亩;2015年在雅安汉源进行了原原种育苗扩繁原种的春季生产示范,示范面积6.4亩。以直播为对照,栽植规格为(行株距)60cm×18cm,种植密度为6172株/亩,生产管理与大田高产要求一致。2014年温江春季示范在2013年11月20日提前采用营养钵育苗,2014年1月10日移栽,同时进行对照直播;2014年温江秋季示范在2014年8月12日提前采用营养钵育苗,2014年9月10日移栽,同时进行对照直播;2015年汉源春季生产示范在2014年11月15日采用营养钵提前育苗,2014年1月7日移栽,同时进行对照直播。

选择旺盛生长盛花期连续取样20株测定生长指标,收获期实收测定产量指标。

结果显示不管是春季还是秋季,不论是平原(温江),还是山区(汉源),通过营养土育苗移栽的产量均显著高于直播产量,温江春季营养土育苗移栽比原原种直播增产48.94%,温江秋季增产22.27%,汉源春季增产35.83%。从生长指标分析来看,通过营养土育苗移栽能够取得显著增产的原因是由于培育了壮苗,其在田间早期涨势快,后期能保持较大的群体,单株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都超过原原种直播,因此单株结薯数多,单株结薯产量及群体产量高。从由表4可见,温江春季、秋季以及汉源春季三季平均,营养土育苗移栽在盛花期的单株结薯数、单株块茎产量、单株干物质产量及单株叶面积指数均比原原种直播分别提高了22.19%、42.06%、41.63%和39.38%,增量十分显著。从不同季节看,光热条件较好的春季增幅高于光热条件较弱的秋季,在春季用原原种育苗移栽繁殖原种,增产效果会更好一些。

可见通过营养土育苗移栽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克服了原原种直播出苗弱,前期生长慢,后期光热水与生长不同步的难题,通过充分发挥前期生长快,地上营养生长旺,为后期中后期块茎形成和膨大奠定了充足的营养基础,充分发挥了单株生产潜力,从而获得较高繁殖系数和群体产量,达到增产增收、节本增效的目的。

表4:原原种营养土育苗移栽的优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体现了有别于生产上传统用原原种扩繁原种的生产方式和思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