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角梅的扦插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4958阅读:7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三角梅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角梅的扦插工艺。



背景技术:

三角梅,别名:九重葛、三叶梅、毛宝巾、簕杜鹃、三角花、叶子花、叶子梅、纸花、南美紫茉莉等。为常绿攀援状灌木。紫茉莉科,叶子花属。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喜充足光照。茎粗壮,枝下垂,无毛或疏生柔毛;叶片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顶生枝端的3个苞片内,花梗与苞片中脉贴生,每个苞片上生一朵花;苞片叶状,紫色或洋红色,长圆形或椭圆形,花柱侧生,线形,边缘扩展成薄片状,柱头尖;花盘基部合生呈环状,上部撕裂状。花期冬春间(广州、海南、昆明),北方温室栽培3-7月开花。三角花苞片大,色彩鲜艳如花,且持续时间长,宜庭园种植或盆栽观赏。还可作盆景、绿篱及修剪造型。三角梅观赏价值很高,在中国南方用作围墙的攀援花卉栽培。一年能开两次,在华南地区可以采用花架,供门或高墙覆盖,形成立体花卉,北方作为盆花主要用于冬季观花。每逢新春佳节,绿叶衬托着鲜红色片,仿佛孔雀开屏,格外璀璨夺目。北方盆栽,置于门廊、庭院和厅堂入口处,十分醒目。

三角梅培育时多采用扦插,扦插季节一般在3-6月份进行,现有技术中,三角梅的扦插成活率较低,实施起来繁琐,扦插中枝条选择、保湿、移植等较为困难。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三角梅的扦插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三角梅的扦插工艺,其工艺简单、容易实施,不需要投入基础设施,投资少、效果显著。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三角梅的扦插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扦插条采集:采集长势良好的三角梅枝条,将三角梅枝条的下半部分修剪,修剪后的三角梅枝条的长度为12-16cm,得到扦插条;

s2,扦插条处理:将扦插条的下端削成锥形,并将叶片剪去3/4,保留顶部1-2片叶,将前插条的下端浸泡在含有生根液的冷开水中,扦插条浸泡的长度为4-6cm,持续浸泡2-3h;

s3,基质准备:准备深层泥土、花泥、生物有机肥、活性炭粉,将上述原料充分混合均匀,制成基质,将基质放置在高压灭菌锅中灭菌10-20min,取出后放置在营养盆中,将营养盆中的基质用水浇透静置10-20min后,再用0.5-1%的双氧水溶液浇透;

s4,扦插:在基质上开一个10-14cm深的孔,将扦插条插入孔中,并在基质的上方铺设活性炭粉;

s5,管理:每天中午对扦插条浇水,浇水时持续喷施15-20s,持续浇水10-25天,当扦插条新根长度为1-2cm时,每隔2-3天浇一次水,每次浇水时持续喷施20-25s;

s6,移栽:当扦插条新根长度为3-4cm时,去掉营养盆,取出扦插条连同基质整体移栽。

优选地,所述s3中,深层泥土、花泥、生物有机肥、活性炭粉的重量比为4-5:3-4:1-2:0.5-0.1。

优选地,所述s3中,深层泥土、花泥、生物有机肥、活性炭粉的重量比为4.5:3.5:1.5:0.75。

优选地,所述s4中,在基质上开一个12cm深的孔,将扦插条插入孔中,并在基质的上方铺设活性炭粉。

优选地,所述s4中,扦插条在扦插前用流水冲洗3-4min。

优选地,所述s5中,每天中午对扦插条浇水,浇水时持续喷施18s,持续浇水18天,当扦插条新根长度为1.5cm时,每隔2.5天浇一次水,每次浇水时持续喷施22s。

优选地,所述s6中,取出扦插条和基质时通过薄膜盛放,并立即移栽。

本发明中,先将基质放置在高压灭菌锅中灭菌,确保三角梅在繁殖过程中不受到感染,在扦插条的选择上,选取长势良好的三角梅枝条,提高成活几率,将扦插条下部削成锥形,利于生根,并严格管理浇水时间,根据扦插条的生根情况实时调整,保证扦插条快速成活,本发明构思新颖、措施独特,工艺简单、容易实施,不需要投入基础设施,投资少、效果显著,可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三角梅的扦插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扦插条采集:采集长势良好的三角梅枝条,将三角梅枝条的下半部分修剪,修剪后的三角梅枝条的长度为12cm,得到扦插条;

s2,扦插条处理:将扦插条的下端削成锥形,并将叶片剪去3/4,保留顶部2片叶,将前插条的下端浸泡在含有生根液的冷开水中,扦插条浸泡的长度为4cm,持续浸泡2h;

s3,基质准备:准备深层泥土、花泥、生物有机肥、活性炭粉,将上述原料充分混合均匀,制成基质,将基质放置在高压灭菌锅中灭菌10min,取出后放置在营养盆中,将营养盆中的基质用水浇透静置10min后,再用0.5%的双氧水溶液浇透;

s4,扦插:在基质上开一个10cm深的孔,将扦插条插入孔中,并在基质的上方铺设活性炭粉;

s5,管理:每天中午对扦插条浇水,浇水时持续喷施15s,持续浇水10天,当扦插条新根长度为1cm时,每隔2天浇一次水,每次浇水时持续喷施20s;

s6,移栽:当扦插条新根长度为3cm时,去掉营养盆,取出扦插条连同基质整体移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三角梅的扦插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扦插条采集:采集长势良好的三角梅枝条,将三角梅枝条的下半部分修剪,修剪后的三角梅枝条的长度为13cm,得到扦插条;

s2,扦插条处理:将扦插条的下端削成锥形,并将叶片剪去3/4,保留顶部2片叶,将前插条的下端浸泡在含有生根液的冷开水中,扦插条浸泡的长度为4.5cm,持续浸泡2.2h;

s3,基质准备:准备深层泥土、花泥、生物有机肥、活性炭粉,将上述原料充分混合均匀,制成基质,将基质放置在高压灭菌锅中灭菌12min,取出后放置在营养盆中,将营养盆中的基质用水浇透静置12min后,再用0.6%的双氧水溶液浇透;

s4,扦插:在基质上开一个11cm深的孔,将扦插条插入孔中,并在基质的上方铺设活性炭粉;

s5,管理:每天中午对扦插条浇水,浇水时持续喷施16s,持续浇水14天,当扦插条新根长度为1.2cm时,每隔2天浇一次水,每次浇水时持续喷施21s;

s6,移栽:当扦插条新根长度为3.2cm时,去掉营养盆,取出扦插条连同基质整体移栽。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三角梅的扦插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扦插条采集:采集长势良好的三角梅枝条,将三角梅枝条的下半部分修剪,修剪后的三角梅枝条的长度为14cm,得到扦插条;

s2,扦插条处理:将扦插条的下端削成锥形,并将叶片剪去3/4,保留顶部2片叶,将前插条的下端浸泡在含有生根液的冷开水中,扦插条浸泡的长度为5cm,持续浸泡2.5h;

s3,基质准备:准备深层泥土、花泥、生物有机肥、活性炭粉,将上述原料充分混合均匀,制成基质,将基质放置在高压灭菌锅中灭菌15min,取出后放置在营养盆中,将营养盆中的基质用水浇透静置15min后,再用0.7%的双氧水溶液浇透;

s4,扦插:在基质上开一个12cm深的孔,将扦插条插入孔中,并在基质的上方铺设活性炭粉;

s5,管理:每天中午对扦插条浇水,浇水时持续喷施17s,持续浇水18天,当扦插条新根长度为1.5cm时,每隔2.5天浇一次水,每次浇水时持续喷施22s;

s6,移栽:当扦插条新根长度为3.5cm时,去掉营养盆,取出扦插条连同基质整体移栽。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三角梅的扦插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扦插条采集:采集长势良好的三角梅枝条,将三角梅枝条的下半部分修剪,修剪后的三角梅枝条的长度为15cm,得到扦插条;

s2,扦插条处理:将扦插条的下端削成锥形,并将叶片剪去3/4,保留顶部1片叶,将前插条的下端浸泡在含有生根液的冷开水中,扦插条浸泡的长度为5.5cm,持续浸泡2.8h;

s3,基质准备:准备深层泥土、花泥、生物有机肥、活性炭粉,将上述原料充分混合均匀,制成基质,将基质放置在高压灭菌锅中灭菌18min,取出后放置在营养盆中,将营养盆中的基质用水浇透静置18min后,再用0.8%的双氧水溶液浇透;

s4,扦插:在基质上开一个13cm深的孔,将扦插条插入孔中,并在基质的上方铺设活性炭粉;

s5,管理:每天中午对扦插条浇水,浇水时持续喷施19s,持续浇水23天,当扦插条新根长度为1.8cm时,每隔3天浇一次水,每次浇水时持续喷施24s;

s6,移栽:当扦插条新根长度为3.8cm时,去掉营养盆,取出扦插条连同基质整体移栽。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三角梅的扦插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扦插条采集:采集长势良好的三角梅枝条,将三角梅枝条的下半部分修剪,修剪后的三角梅枝条的长度为15cm,得到扦插条;

s2,扦插条处理:将扦插条的下端削成锥形,并将叶片剪去3/4,保留顶部2片叶,将前插条的下端浸泡在含有生根液的冷开水中,扦插条浸泡的长度为6cm,持续浸泡3h;

s3,基质准备:准备深层泥土、花泥、生物有机肥、活性炭粉,将上述原料充分混合均匀,制成基质,将基质放置在高压灭菌锅中灭菌20min,取出后放置在营养盆中,将营养盆中的基质用水浇透静置20min后,再用1%的双氧水溶液浇透;

s4,扦插:在基质上开一个14cm深的孔,将扦插条插入孔中,并在基质的上方铺设活性炭粉;

s5,管理:每天中午对扦插条浇水,浇水时持续喷施20s,持续浇水25天,当扦插条新根长度为2cm时,每隔3天浇一次水,每次浇水时持续喷施25s;

s6,移栽:当扦插条新根长度为4cm时,去掉营养盆,取出扦插条连同基质整体移栽。

所述s4中,扦插条在扦插前用流水冲洗3-4min。所述s6中,取出扦插条和基质时通过薄膜盛放,并立即移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