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茭白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加单季茭种苗出苗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单季茭一年两收种植模式是浙江省缙云县一带应用较为普遍的种植模式,该模式运用单季茭品种,通过提前栽植、微肥、生长剂调节等措施,将单季茭采收时间从传统种植模式的9月上旬提早至6月中旬至7月上旬,在茭白采收后,不需重新翻种,经常规管理,利用再生苗在9月下旬10月上旬采收第二茬茭白。
但是由于该栽培模式主要利用、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进行促早栽培,一定程度地改变了本田单季茭种苗性状。若直接利用上一年进行促早栽培的单季茭作为种苗,不利于来年促早,同时茭白品质也会下降。只有上一年未使用微肥和生长调节剂的单季茭才能为单季一茬两收模式提供优质种苗,所以,茭农需要在周边地区寻找未施用微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单季茭进行种苗繁育。但是单季茭一年二收模式由于效益好,栽培范围不断扩大,未施用微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单季茭优质种苗的供应越来越紧张,若远距离购进种苗则又增加较大的运输成本,种苗供应已成为制约单季茭一年两收种植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单季茭育苗都采用分墩(每墩含1个以上苔管)、或苔管平铺寄秧方式进行育苗,尤其是单季茭一年两收种植模式,基本采用苔管平铺寄秧方式进行育苗。
茭白的茎有地上茎和地下茎之分,地上茎呈短缩状,其上部各节在植株孕茭前拔节伸长形成苔管,下部有几节埋入土里,在其基部有部分芽会在泥土中横向抽生形成地下茎(也称匍匐茎),每丛茭白植株有地下茎若干,少则2~3根,多则十几根,每根地下茎平均具5、6个节,节上芽可发育成为新的植株。本发明所述内容就是在采用单季茭苔管进行育苗的基础上,同时利用地下茎进行育苗,大幅度提高繁育系数,增加单季茭种苗出苗量,解决单季茭一年两收种植模式的种苗供应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增加单季茭种苗出苗量的方法,解决目前单季茭种苗不足的问题,满足茭农的需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增加单季茭种苗出苗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种苗田品种选取,品种选择美人茭等单季茭品种;
第二步,前期种植,按照传统单季茭栽培技术进行管理种植,生长过程不使用微肥、生长调节剂,在10月上旬完成茭白采收,茭白采收完成后,将大田水全部排干,保持茭白田土壤干燥;
第三步,苔管育苗,10月中旬,在天气晴朗时期,将茭白植株苔管全部收割,除去苔管老叶,将苔管平铺于秧田,保持秧田湿润,至11月上中旬,苔管节上新苗抽生高度25cm,按1苗1穴移栽定植至本田;
第四步,茭白地下茎育苗,待苔管收割后,挖掘植株地下茎作为育苗部位,将挖出的地下茎在阳光下暴晒1天后,平铺于秧田,至11月上中旬,地下茎节上新苗抽生高度25cm,按1苗1穴移栽定植至本田。
进一步的,第四步中本田定植同时,种苗田也用苔管和地下茎所育苗进行定植。
本发明的增加单季茭种苗出苗量的方法,第一步选择美人茭等单季茭品种,第二步按照传统单季茭栽培技术管理进行种植,生长过程不使用微肥、生长调节剂,在10月上旬可完成茭白采收,茭白采收完成后,将大田水全部排干,保持茭白田土壤干燥,减少茭白采收后伤口造成苔管在田间腐烂,同时有利于茭白苔管组织老化,提高出苗率,第三步进行苔管育苗,10月中旬,在天气晴朗时期,将茭白植株苔管全部收割,除去苔管老叶,将苔管平铺于秧田,保持秧田湿润,至11月上中旬,苔管节上新苗抽生高度24cm~26cm,按1苗1穴移栽定植至本田;每亩苔管可育苗约3万株,为10亩大田提供种苗,第四步进行茭白地下茎育苗,待苔管收割后,挖掘植株地下茎作为育苗部位,将挖出的地下茎在阳光下暴晒1天后,平铺于秧田,至11月上中旬,地下茎节上新苗抽生高度24cm~26cm,按1苗1穴移栽定植至本田。每丛茭白植株平均可挖掘地下茎4或5根,每根地下茎平均有5~6个节,节上芽可发育成为新的植株。每亩茭白地下茎可育苗约6万株,为20亩本田提供种苗,通过该步骤能够提高单季茭种苗出苗量,第四步本田定植同时,种苗田也用苔管和地下茎所育苗进行定植。种苗基地单季茭采用传统栽培方法只收一茬茭白,无需使用微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促早,主要用于提高单季茭种苗出苗量。
本发明有益的效果是:本发明的增加单季茭种苗出苗量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利用茭白苔管和地下茎进行育苗,提高单季茭种苗基地出苗量,使单季茭种苗出苗量翻倍增长,缓解单季茭一茬两收模式带来的种苗需求压力,使用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这种增加单季茭种苗出苗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种苗田品种选取,品种选择美人茭等单季茭品种;
第二步,前期种植,按照传统单季茭栽培技术管理进行种植,生长过程不使用微肥、生长调节剂,在10月上旬完成茭白采收,茭白采收完成后,将大田水全部排干,保持茭白田土壤干燥;
第三步,苔管育苗,10月中旬,在天气晴朗时期,将茭白植株苔管全部收割,除去苔管老叶,将苔管平铺于秧田,保持秧田湿润,至11月上旬,苔管节上新苗抽生高度24cm,按1苗1穴移栽定植至本田;
第四步,茭白地下茎育苗,待苔管收割后,挖掘植株地下茎作为育苗部位,将挖出的地下茎在阳光下暴晒1天后,平铺于秧田,至11月上旬,地下茎节上新苗抽生高度24cm,按1苗1穴移栽定植至本田。
进一步的,上述的增加单季茭种苗出苗量的方法,第四步本田定植同时,种苗田也用苔管和地下茎所育苗进行定植。
实施例二:
这种增加单季茭种苗出苗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种苗田品种选取,品种选择美人茭等单季茭品种;
第二步,前期种植,按照传统单季茭栽培技术管理进行种植,生长过程不使用微肥、生长调节剂,在10月上旬完成茭白采收,茭白采收完成后,将大田水全部排干,保持茭白田土壤干燥;
第三步,苔管育苗,10月中旬,在天气晴朗时期,将茭白植株苔管全部收割,除去苔管老叶,将苔管平铺于秧田,保持秧田湿润,至11月中旬,苔管节上新苗抽生高度25cm,按1苗1穴移栽定植至本田;
第四步,茭白地下茎育苗,待苔管收割后,挖掘植株地下茎作为育苗部位,将挖出的地下茎在阳光下暴晒1天后,平铺于秧田,至11月中旬,地下茎节上新苗抽生高度25cm,按1苗1穴移栽定植至本田。
进一步的,上述的增加单季茭种苗出苗量的方法,第四步本田定植同时,种苗田也用苔管和地下茎所育苗进行定植。
实施例三:
这种增加单季茭种苗出苗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种苗田品种选取,品种选择美人茭等单季茭品种;
第二步,前期种植,按照传统单季茭栽培技术管理进行种植,生长过程不使用微肥、生长调节剂,在10月上旬完成茭白采收,茭白采收完成后,将大田水全部排干,保持茭白田土壤干燥;
第三步,苔管育苗,10月中旬,在天气晴朗时期,将茭白植株苔管部分全部收割,除去苔管老叶,将苔管平铺于秧田,保持秧田湿润,至11月上旬,苔管节上新苗抽生高度26cm,按1苗1穴移栽定植至本田;
第四步,茭白地下茎育苗,待苔管收割后,挖掘植株地下茎作为育苗部位,将挖出的地下茎在阳光下暴晒1天后,平铺于秧田,至11月中旬,地下茎节上新苗抽生高度26cm,按1苗1穴移栽定植至本田。
进一步的,上述的增加单季茭种苗出苗量的方法,第四步本田定植同时,种苗田也用苔管和地下茎所育苗进行定植。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栽培的种苗,与常规栽培的种苗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栽培的种苗数量远高于常规栽培的种苗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是:操作简单方便,利用茭白苔管和地下茎进行育苗,提高单季茭种苗基地出苗量,使单季茭种苗出苗量翻倍增长,缓解单季茭一年两收模式带来的种苗需求压力,使用效果好。
虽然本发明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