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0825阅读:6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天然甜味剂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



背景技术: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thylaminoabamectinbenzoate简称甲维盐),是由阿维菌素经半化学合成而得的大环内酯双糖类化合物。与阿维菌素相比,该化合物毒性为其三分之一,活性提高了10-1000倍,具有高效、广谱、低毒、无残留、与其他杀虫驱虫药无交叉抗性等优点,被认为是高毒杀虫剂的理想替代产品。目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虫剂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害虫的作用机制是增强神经递质的作用,从而使大量氯离子进入神经细胞,使其丧失正常功能;表现为害虫几小时内停止进食,麻痹,直至死亡。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作用方式以胃毒为主,兼有触杀作用。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很多害虫具有高活性,尤其对鳞翅目、双翅目、同翅目、鞘翅目和缨翅目害虫超高效,如红带卷叶蛾、烟芽夜蛾、甜菜夜蛾、旱地贪夜蛾、粉纹夜蛾、甘蓝银纹夜蛾、烟草天蛾、小菜蛾、柑橘潜叶蛾、斜纹夜蛾、番茄天蛾、马铃薯瓢虫、菜心螟、水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棉铃虫、梨木虱、桃小食心虫和蚜虫等具有极高的活性;

另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螨类害虫具有高活性,如柑橘红蜘蛛、苹果红蜘蛛、棉花红蜘蛛、苹果二斑叶螨等。由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虫的广谱性,并且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对其他农药已经产生抗性的害虫仍然有效,因而在国内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目前,国内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制剂以乳油和微乳剂为主,制剂中含有大量甲苯、二甲苯、甲醇的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影响的有机溶剂。乳油与微乳剂制剂不仅对环境不友好,而且由于石油涨价增加生产原材料成本。另外,乳油与微乳剂制剂为液态不便于包装、贮藏和运输,所以开发新型制剂以替代乳油和微乳剂制剂已是大势所趋。

水分散粒剂(waterdispersiblegranule,简称wdg)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可湿性粉剂和悬浮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农药新剂型。

水分散粒剂主要由农药有效成分、分散剂、润湿剂、粘结剂、崩解剂和载体组成,粒径200μm-5mm,入水后能迅速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分散体系。

目前市场上的产品配方做出来的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产品不稳定,主要表现在见光容易分解,热储和冷储有效成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降解比较大,影响杀虫效果的发挥。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该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通过加入71.1~73.4%的生物蛋白kz-088,利用kz-088再创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生产环境,使生物农药甲氨基阿维菌素能够在新配方下更稳定,使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更高,更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对光更稳定,有利于减少或延缓害虫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对环境更安全、更环保、更高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该分散粒剂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7%

分散剂kz-008:5.6~6.5%

润湿剂kz-016:2~3%

木质素萘磺酸盐类分散剂kz-021:4~6%

生物蛋白kz-088:71.1~73.4%

稳定剂kz-031:0.5~1.5%

乳糖:1.5~3%

玉米淀粉:3~6%。

进一步,该分散粒剂具体重量份为: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7%

分散剂kz-008:6.20%

润湿剂kz-016:2.87%

木质素萘磺酸盐类分散剂kz-021:5.60%

生物蛋白kz-088:71.1%

稳定剂kz-031:1.2%

乳糖:2.5%

玉米淀粉:4.33%。

进一步,该分散粒剂具体重量份为: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7%

分散剂kz-008:6.3%

润湿剂kz-016:2.88%

木质素萘磺酸盐类分散剂kz-021:5.50%

生物蛋白kz-088:71.85%

稳定剂kz-031:1.3%

乳糖:1.98%

玉米淀粉:4.49%。

进一步,该分散粒剂具体重量份为: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7%

分散剂kz-008:6.28%

润湿剂kz-016:2.92%

木质素萘磺酸盐类分散剂kz-021:5.85%

生物蛋白kz-088:72.17%

稳定剂kz-031:0.95%

乳糖:2.3%

玉米淀粉:3.83%。

进一步,所述分散剂设置为进口索尔维的聚羧酸盐类的分散剂。

进一步,所述润湿剂设置为进口陶氏益农的润湿剂。

进一步,所述木质素萘磺酸盐类分散剂设置为进口陶氏益农的木质素萘磺酸盐类分散剂。

进一步,所述稳定剂设置为进口德国朗盛的稳定剂。

进一步,所述乳糖和玉米淀粉设置为山东西王集团的乳糖和玉米淀粉。

进一步,所述生物蛋白kz-088设置为伴孢晶体蛋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通过加入71.1~73.4%的生物蛋白kz-088,利用kz-088再创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生产环境,使生物农药甲氨基阿维菌素能够在新配方下更稳定,使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更高,更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对光更稳定,有利于减少或延缓害虫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对环境更安全、更环保、更高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制备步骤如下:

其配方如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7%;分散剂kz-008:6.20%;润湿剂kz-016:2.87%;木质素萘磺酸盐类分散剂kz-021:5.60%;生物蛋白kz-088:71.1%;稳定剂kz-031:1.2%;乳糖:2.5%;玉米淀粉:4.33%。

其中所述分散剂设置为进口索尔维的聚羧酸盐类的分散剂;所述润湿剂设置为进口陶氏益农的润湿剂;所述木质素萘磺酸盐类分散剂设置为进口陶氏益农的木质素萘磺酸盐类分散剂;所述稳定剂设置为进口德国朗盛的稳定剂;所述乳糖和玉米淀粉设置为山东西王集团的乳糖和玉米淀粉;所述生物蛋白kz-088设置为伴孢晶体蛋白。

操作步骤:

按上述配方依次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分散剂kz-008、润湿剂kz-016、木质素萘磺酸盐类分散剂kz-021、生物蛋白kz-088;稳定剂kz-031;乳糖和玉米淀粉放在容器中,再倒入搅拌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在气流粉碎机中粉碎均匀;粉碎过的粉加入15%的水,在搅拌器中捏合,使物料团聚成块;捏合好的物料用挤压造粒机挤压造粒。把挤出的颗粒放于烘箱内干燥,控制烘箱温度为54℃干燥;干燥后进行整形和筛分,筛分后得到合格的产品,进行冷藏处理。

实施例二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制备步骤如下:

其配方如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7%;分散剂kz-008:6.3%;润湿剂kz-016:2.88%;木质素萘磺酸盐类分散剂kz-021:5.50%;生物蛋白kz-088:71.85%;稳定剂kz-031:1.3%;乳糖:1.98%;玉米淀粉:4.49%。

其中所述分散剂设置为进口索尔维的聚羧酸盐类的分散剂;所述润湿剂设置为进口陶氏益农的润湿剂;所述木质素萘磺酸盐类分散剂设置为进口陶氏益农的木质素萘磺酸盐类分散剂;所述稳定剂设置为进口德国朗盛的稳定剂;所述乳糖和玉米淀粉设置为山东西王集团的乳糖和玉米淀粉;所述生物蛋白kz-088设置为伴孢晶体蛋白。

操作步骤:

按上述配方依次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分散剂kz-008、润湿剂kz-016、木质素萘磺酸盐类分散剂kz-021、生物蛋白kz-088;稳定剂kz-031;乳糖和玉米淀粉放在容器中,再倒入搅拌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在气流粉碎机中粉碎均匀;粉碎过的粉加入15%的水,在搅拌器中捏合,使物料团聚成块;捏合好的物料用挤压造粒机挤压造粒。把挤出的颗粒放于烘箱内干燥,控制烘箱温度为54℃干燥;干燥后进行整形和筛分,筛分后得到合格的产品,进行冷藏处理。

实施例三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制备步骤如下:

其配方如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7%;分散剂kz-008:6.28%;润湿剂kz-016:2.92%;木质素萘磺酸盐类分散剂kz-021:5.85%;生物蛋白kz-088:72.17%;稳定剂kz-031:0.95%;乳糖:2.3%;玉米淀粉:3.83%。

其中所述分散剂设置为进口索尔维的聚羧酸盐类的分散剂;所述润湿剂设置为进口陶氏益农的润湿剂;所述木质素萘磺酸盐类分散剂设置为进口陶氏益农的木质素萘磺酸盐类分散剂;所述稳定剂设置为进口德国朗盛的稳定剂;所述乳糖和玉米淀粉设置为山东西王集团的乳糖和玉米淀粉;所述生物蛋白kz-088设置为伴孢晶体蛋白。

操作步骤:

按上述配方依次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分散剂kz-008、润湿剂kz-016、木质素萘磺酸盐类分散剂kz-021、生物蛋白kz-088;稳定剂kz-031;乳糖和玉米淀粉放在容器中,再倒入搅拌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在气流粉碎机中粉碎均匀;粉碎过的粉加入15%的水,在搅拌器中捏合,使物料团聚成块;捏合好的物料用挤压造粒机挤压造粒。把挤出的颗粒放于烘箱内干燥,控制烘箱温度为54℃干燥;干燥后进行整形和筛分,筛分后得到合格的产品,进行冷藏处理。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