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桃树胚培苗当年大田定植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55757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桃树胚培苗当年大田定植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桃树育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桃树胚培苗当年大田定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胚挽救技术是通过对因营养和/或生理因素造成难以播种成苗或在发育过程中出现败育或退化胚进行的早期离体培育,核果类果树的早熟品种,胚通常发育不全,采用常规播种不能出苗或萌芽率很低。目前桃育种工作者在早熟桃胚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的早熟品种,但是胚培育的成苗率较低,胚培苗移栽技术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早熟桃的育种效率。

通常情况下,桃树胚挽救苗在移栽后2个月左右会进入二次休眠,生长点不再生长,树体矮小,至第二年3~4月份才会再次萌发生长,但是生长速度缓慢,导致移栽到大田时幼苗瘦弱,移栽成活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桃树胚培苗当年大田定植的方法,移栽当年即可定植大田并且移栽成活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桃树胚培苗当年大田定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桃树胚培苗移栽至第一混合基质中,将第一混合基质中的水分含量控制在29~40%直至缓苗;

(2)缓苗后,使用高氮水溶性肥每隔7~12天对步骤(1)所述移栽后的桃树胚培苗浇灌;

所述高氮水溶性肥中含有质量百分比为25~40%氮;

(3)培育至桃树胚培苗出现休眠状况时,叶面喷施100~250mg/l的赤霉素溶液;

(4)继续培养至所述桃树胚培苗长至20~30cm高时,将桃树胚培苗第二次移栽至育苗培养基继续生长中;

所述育苗培养基包括第二混合基质和缓释肥;

(5)当所述桃树胚培苗长至70~100cm高时,将长成的桃树胚培苗定植到大田中;

所述第一混合基质或第二混合基质独立地选自珍珠岩、蛭石、草炭和椰糠中的任意三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移栽采用幼胚萌发7~12天、展开2~3片真叶、根系5~20根的桃树胚培苗。

优选的,步骤(1)所述的第一混合基质中椰糠、草炭、珍珠岩和蛭石的质量比为0~1.2:0~1.2:0.9~1.5:0.5~1.2。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控制第一混合基质中的水分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移栽至第一混合基质的桃树胚培苗浇透水;

②待第一混合基质和桃树胚培苗的总质量相对于前次浇水时失重60~70%再浇透水;

③重复步骤②的操作直至缓苗。

优选的,所述步骤①浇透水后,还包括将每株桃树胚培苗单独用塑料容器罩住,移栽3~4天后将塑料容器掀开部分,移栽7~8天后将塑料容器移除。

优选的,所述高氮水溶性肥包括质量百分比为28~35%氮、8~12%磷、8~12%钾、0.02~0.06%镁、0.0050~0.0080%硼、0.04~0.07%铁、0.020~0.035%锰、0.0005~0.0012%钼和0.015~0.030%锌。

优选的,所述缓释肥包括质量百分比为25~30%氮、25~30%磷和25~30%钾。

优选的,所述步骤(3)喷施赤霉素溶液的次数为2~3次,相邻两次的时间间隔为7~12天。

优选的,步骤(3)所述的育苗培养基中第二混合基质的体积和缓释肥的质量比为0.8~1.2m3:1~2g;所述第二混合基质中椰糠:草炭:珍珠岩:蛭石的质量比为0~1.5:0~1.8:0.3~0.6:0.8~1.2。

优选的,所述步骤(1)桃树胚培苗的大田定植时期在4~5月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桃树胚培苗当年大田定植的方法,将桃树胚培苗移栽至混合基质后控制基质中的含水量,待缓苗后用使用高氮水溶性肥进行浇灌,当桃树胚培苗出现休眠状况时叶面喷施100~250mg/l赤霉素打破休眠状况,当桃树胚培苗长至20~30cm高时进行第二次移栽,将桃树胚培苗转入包含缓释肥的混合基质中,待桃树胚培苗长至70~100cm高时定植到大田种植。本发明通过移栽后控制移栽基质中含水量在29~40%之间以达到缓苗效果、缓苗后施用高氮水溶性肥、第二次移栽施用缓释肥进行壮苗,并结合休眠后叶面喷施100~250mg/l赤霉素打破休眠状况,使得桃树胚培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培育当年即可达到桃树幼苗定植到大田种植,克服了常规方法培育桃树胚培苗需要两年才能进行大田种植的问题,并提高了定植至大田时的桃树胚培苗成活率。

桃树喜干怕涝,移栽的幼苗脱离培养基后根毛还没有产生,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较弱,移栽基质中水分含量过高容易烂根,水分含量过少根系吸收水分困难。本发明通过控制第一混合基质的水分,将第一混合基质中含水量控制在29~40%,既可以满足生根的需要又能够避免烂根,有效的提高了缓苗时的移栽成活率。

本发明提供的桃树胚培苗当年大田定植的方法中对叶面喷施赤霉素可以有效打破桃树胚培苗的二次休眠,为当年大田定植提供了生长基础,克服了桃树胚培苗二次休眠导致的第二年才能正常生长的问题。同时,现有技术公开的方案中,即使休眠的桃树胚培苗第二年恢复生长,幼苗发育也较为迟缓,第二年移栽大田种植时幼苗较瘦弱,导致定植大田的成活率降低。本发明提供的桃树胚培苗不仅通过喷施赤霉素打破了二次休眠状况,还通过移栽后控制水分缓苗、缓苗后施用高氮水溶性肥、第二次移栽施用缓释肥进行壮苗,移栽前的桃树胚培苗长势旺盛、植株健壮,有效的提高了定植大田后的成活率,成活率可以达到100%。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通过灭菌的基质、控制水分以及控制水分后用恶霉灵灌根,能够有效的预防苗期立枯病,使发病率控制在2%以下,而常规育苗方法中桃树胚培苗发生苗期立枯病的几率在10%左右,本发明能够显著降低桃树胚培苗的立枯病发病率,提高幼苗成活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第一混合基质水分时采用的塑料容器;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底部带有透气孔的栽培盆;

图3为本发明进行第二次移栽前后的对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喷施2周、3周后的桃树胚培苗;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对照组2和试验例7方法培育的桃树胚培苗定植到大田前的生长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桃树胚培苗当年大田定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桃树胚培苗移栽至第一混合基质中,将第一混合基质中的水分含量控制在29~40%直至缓苗;

(2)缓苗后,使用高氮水溶性肥每隔7~12天对步骤(1)所述移栽后的桃树胚培苗浇灌;

所述高氮水溶性肥中含有质量百分比为25~40%氮;

(3)培育至桃树胚培苗出现休眠状况时,叶面喷施100~250mg/l的赤霉素溶液;

(4)继续培养至所述桃树胚培苗长至20~30cm高时,将桃树胚培苗第二次移栽至育苗培养基继续生长中;

所述育苗培养基包括第二混合基质和缓释肥;

(5)当所述桃树胚培苗长至70~100cm高时,将长成的桃树胚培苗定植到大田中;

所述第一混合基质或第二混合基质独立地选自珍珠岩、蛭石、草炭和椰糠中的任意三种。

本发明将桃树胚培苗移栽至第一混合基质中。本发明优选采用幼胚萌发7~12天、展开2~3片真叶、根系5~20根的桃树胚培苗进行移栽;更优选的,选择幼胚萌发10天的桃树胚培苗。在本发明中,所述桃树胚培苗优选的来源于杂交果实;更优选为中油9号*沪油018的杂交果实、沪油018*中油9号的杂交果实、沪蟠1号*苹果桃的杂交果实、玉露蟠桃*锦绣黄桃的杂交果实或沪青715*锦绣黄桃的杂交果实,上述杂交果实的先后顺序依次表示为杂交的母本和父本。相对于现有技术选择萌发15~20天的桃树胚培苗而言,本发明采用萌发7~12天的桃树胚培苗作为移栽对象,不但能够缩短桃树苗的整体育苗周期,还能够显著提高桃树胚培苗的株粗、叶绿素含量以及移栽成活率等。

在本发明中,所述用于培育桃树胚培苗的杂交果实是指,在母本桃花的春蕾期时进行连被去雄,用父本花粉涂抹于去雄后的柱头上,待长出果实即为杂交果实。

本发明所述移栽成活率均指测定成活率时成活的桃树胚培苗数量占移栽前选用的桃树胚培苗数量的百分比。本发明所述株粗均指桃树胚培苗主干的直径。

在本发明中,所述桃树胚培苗的培养方法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

a)桃树果实成熟前一周,采集果实,依次采用体积分数70~7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18~25%的次氯酸钠分别消毒8~12min;

b)取出所述消毒后果实中的种胚,剥去种皮,接种到wpm培养基中,得到接种胚;

c)将步骤b)得到的接种胚在-3~-6℃下暗培养8~12周,再在15~23℃下光照培养7~12天,得到桃树胚培苗。

本发明所述步骤a)中,所述成熟前一周的桃树果实为七成熟。本发明将桃树果实进行消毒,所述消毒用酒精的体积浓度优选为70%;所述消毒用次氯酸钠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优选20%;所述消毒的时间优选为10min。

本发明所述步骤b)中,所述wpm培养基是指本领域常用的木本植物用培养基woodyplantmedium(wpm);本发明对wpm培养基的来源无任何限定,采用市售培养基或按照常规配方自行配制即可。优选的,所述用于接种的wpm培养基盛装于试管中。本发明所述接种到wpm培养基,每个wpm培养基中接种2~4个种胚。

本发明所述步骤c)中,优选的,将接种胚在-4℃下暗培养10周。优选的,所述放置8~12周后的接种胚进行光照培养时间为10天。低温对胚挽救培育过程中的胚萌发有促进作用,桃树的接种胚如不进行低温处理,常导致胚活力不强,萌芽力不高,易形成畸形苗。

在本发明中,桃树胚培苗移栽后,将所述第一混合基质的水分含量控制在29~40%进行缓苗,既可以满足桃树胚培苗移栽后的生长需求又可以防止水分过多导致的烂根。

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控制第一混合基质中的水分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移栽至第一混合基质的桃树胚培苗浇透水;

②待第一混合基质和桃树胚培苗的总质量相对于前次浇水时失重60~70%再浇透水;

③重复步骤②的操作直至缓苗。

本发明通过对浇水时机的量化控制,有效的将基质中含水量控制在29~40%之间。

为了进一步提高缓苗效果,本发明在控制第一混合基质中的水分含量的方法步骤①浇透水后,还包括将每株桃树胚培苗单独用塑料容器罩住,移栽3~4天后将塑料容器掀开部分,移栽7~8天后将塑料容器移除。

由于移栽前的桃树胚培苗通常培养在试管中,叶片在试管内培养时湿度大,而移栽后如果湿度变小则容易发生萎蔫、如果湿度过大则通风不良的叶片和顶芽容易腐烂发霉。本发明采用塑料容器将移栽后的幼苗罩住能够有效的为桃树胚培苗地上部分进行保湿,使其逐步适应移栽后的环境,相对于常规的塑料薄膜包裹,塑料容器具有更优的透气性和保湿性,能够有效的提高移栽成活率,移栽成活率可以达到80%以上,而采用塑料薄膜包裹培育的桃树胚培苗成活率仅为50~70%。进一步来说,本发明采用塑料容器对每一个桃树胚培苗分别遮罩还能够防止植株间的病害传播和扩散。因而本发明通过塑料容器既能达到控制桃树胚培苗移栽后空气湿度的效果,又能控制病虫害传播,从而提高桃树胚培苗缓苗时的成活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塑料容器优选为塑料杯,如图1所示,塑料杯底部直径4.5cm、口端直径6.4cm、高7.1cm,容量为150ml。采用塑料杯罩住移栽后的桃树胚培苗,能够有效的保持地上部分湿度,逐步揭开给予桃树胚培苗适应外界环境的缓冲时间,达到炼苗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防治桃树胚培苗的其他病虫害,在整个培育过程中,当叶面发现蚜虫时使用800~1000倍吡虫啉进行叶面喷施,当发现白粉病时采用露娜森和乙醚酚两种药剂交替喷施,当发现红蜘蛛时采用螨危和炔螨特两种药剂交替使用。上述药剂的使用方法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法进行使用,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混合基质选自草炭、椰糠、珍珠岩和蛭石中的任意三种。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合基质包括草炭、珍珠岩和蛭石三种或椰糠、珍珠岩和蛭石三种。

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合基质中椰糠、草炭、珍珠岩和蛭石的质量比为0~1.2:0~1.2:0.9~1.5:0.5~1.2;更优选的,质量比为0:0.5~1.2:0.9~1.1:0.8~1.2或0.5~1.2:0:0.9~1.1:0.8~1.2;最优选为0:1:1:1。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第一混合基质在使用前进行灭菌;本发明对灭菌方法无任何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的基质灭菌方法即可,包括但不限于高温蒸汽灭菌、高温高压灭菌。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第一混合基质作为桃树胚培苗移栽基质能够有效的提高叶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株高以及移栽成活率,移栽30天后成活率可达到86.8%~100.0%,移栽90天后成活率可达到73.3~86.7%。

在本发明中,优选采用移栽盆盛装第一混合基质,所述移栽盆的底部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面积优选占移栽盆底部总面积的10~30%,更优选为20~25%。将桃树胚培苗移栽至含有第一混合基质的移栽盆中。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移栽盆优选如图2所示,移栽盆为塑料材质,透气性较好,盆底直径4.9cm、高8.0cm、盆口直径7.0cm,底部空隙大且空隙分散均匀,有利于透水透气。

在本发明中,在桃树胚培苗移栽控制水分后,用恶霉灵水溶液浇根。优选恶霉灵水溶液使用时的稀释倍数为800~1000倍,更优选为850~900倍。在桃树胚培苗缓苗后,优选使用恶霉灵水溶液浇根2~3次。本发明对恶霉灵的来源无任何限定,采用市售商品即可。

桃树胚培苗较常规经过沙藏层积处理后萌发的杂交苗抗病性差,移栽后1~2个月易发生立枯病,换盆后也容易发生立枯病,由于立枯病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因而容易导致幼苗死亡。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发明通过底部透气孔面积大的移栽盆、灭菌后的第一混合基质、控制第一混合基质中水分以及恶霉灵水溶液浇根相结合,能够有效的将桃树胚培苗苗期立枯病发病率降低至2%以内,相对于常规的培育方法苗期立枯病发病率10%左右,显著降低了立枯病的发病率。

所述步骤(2)中,当移栽的桃树胚培苗通过控制第一混合培养基中含水量方法实现缓苗后,本发明使用高氮水溶性肥每7~12天对桃树胚培苗浇灌;优选的,每隔7天对桃树胚培苗进行浇灌。在本发明中,所述高氮水溶性肥优选的包括质量百分比25~40%氮;更优选的,包括质量百分比为28~35%氮、8~12%磷、8~12%钾、0.02~0.06%镁、0.0050~0.0080%硼、0.04~0.07%铁、0.020~0.035%锰、0.0005~0.0012%钼、0.015~0.030%锌。

在本发明中,所述高氮水溶性肥浇灌时优选稀释600~1000倍;更优选为700~900倍;最优选的稀释800倍。本发明对高氮水溶性肥的来源无任何限定,只要肥料中的营养元素含量符合上述要求即可,可以采用市售的高氮水溶性肥,如花多多10号。

在本发明中,所述高氮水溶性肥一直浇灌至桃树胚培苗定植大田为止。

本发明在缓苗后采用高氮水溶性肥进行浇灌,桃树胚培苗吸收快、叶色浓绿、生长迅速。采用常规配方的营养液会造成幼苗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等现象,如果单独追施氮肥容易造成烧苗并且因为缺乏其他元素而导致幼苗生长不良。本发明采用高氮的水溶性肥料进行浇灌,即含氮量是常规营养液的1.5倍左右,并且平衡了其他营养元素的比例,如相对于常规营养液降低了磷、钾元素的含量等,营养物质配制更合理,更适合桃树胚培苗生长的需要。除克服了常规营养液易使幼苗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等现象外,本发明采用高氮水溶性肥浇灌还具有壮苗作用,相对于常规的胚培苗营养液株高可以提高51%以上、株粗与叶绿素含量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当桃树胚培苗培养至出现休眠状况时,本发明对进入休眠的桃树胚培苗进行叶片喷施100~250mg/l的赤霉素溶液。优选的,所述赤霉素溶液浓度为150~230mg/l;更优选为200mg/l。优选的,所述赤霉素溶液喷施2~3次;更优选的,喷施2次。进一步优选的,每两次喷施赤霉素的间隔为7~12天;更进一步优选的,间隔10天。在本发明中,所述叶面喷施赤霉素时一直喷施至有药液沿叶片滴落。

本发明所述休眠状况的主要标志为生长点停止生长、不再有嫩叶长出,植株不再长高,桃树胚培苗通常在移栽后两个月左右出现休眠状况。常规培育方法只能在桃树胚培苗休眠后种植在育苗盘中等待第二年再次生长,即使第二年3~4月休眠的桃树胚培苗开始再次生长,但其长势较缓,树体矮小,移栽到大田后成活率较低。本发明通过叶面喷施赤霉素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打破桃树胚培苗的休眠状态,而且克服了桃树胚培苗休眠后再次萌发生长缓慢的问题。

所述步骤(3)中打破休眠后,桃树胚培苗的长势旺盛,茎尖不断伸长,当桃树胚培苗长至20~30cm高时,本发明将其第二次移栽至育苗培养基中,所述育苗培养基包括第二混合基质和缓释肥。在本发明中,优选的将桃树胚培苗培养至24~26cm高时进行第二次移栽。优选的,所述育苗培养基中第二混合基质和缓释肥的体积质量比为0.8~1.2m3:1~2g;更优选为1m3:1.5g,所述第二混合基质的体积按照未压实时体积计算。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混合基质选自草炭、椰糠、珍珠岩和蛭石;优选的,所述第二混合基质为草炭、蛭石和珍珠岩的组合。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混合基质中椰糠:草炭:珍珠岩:蛭石的质量比为0~1.5:0~1.8:0.3~0.6:0.8~1.2;更进一步优选的,质量比为0:1.5:0.5:1。

在本发明中,所述缓释肥中富含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以及硫、镁、锰、钼、铜、锌等微量元素;优选的,所述缓释肥中含有质量百分比为氮总量12.00~15.00%,磷酸(p2o5)12.00~15.00%,氯化钾12.00~15.00%,镁0.20~0.60%,硫4.00~5.00%,铜0.02~0.07%,铁1.00~2.00%,锰0.02~0.06%,锌0.02~0.08%,钼0.001~0.010%;更优选为氮总量14.00%,磷酸(p2o5)14.00%,氯化钾14.00%镁0.50%,硫4.25%,铜0.05%,铁1.25%,锰0.05%,锌0.50%,钼0.005%。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缓释肥中的尿素氮质量占总氮质量的12~15%;更优选为14%。

本发明对所述缓释肥的来源无任何限定,只要符合上述要求的缓释肥均可,可以采用市售的缓释型肥料,如爱贝施控释肥。

本发明采用第二混合基质与缓释肥组成的育苗培养基对第二次移栽后的桃树胚培苗培育,随着桃树胚培苗的生长,叶片数量逐渐增多,蒸腾作用增强,根系吸水作用增强。为了满足幼苗快速生长的需求,第二混合基质相对于第一混合基质降低了珍珠岩的用量;优选的,当第二混合基质相对于第一混合基质中珍珠岩的用量降低45~55%时,能够有效的提高混合基质的保水性能,减少过度蒸腾作用对幼苗生长的限制。同时,为了提高壮苗效果,本发明所述第二混合基质相对于第一混合基质提高了蛭石的用量;优选的,当第二混合基质相对于第一混合基质中蛭石用量提高45~60%时,能够有效的提高第二混合基质的透气性和含水率,减少浇水次数的同时促进幼苗生长发育。本发明在使用水溶性肥浇灌的同时育苗基质中添加缓释肥,更有利于打破休眠状况后的桃树胚培苗生长发育,从而进一步对桃树胚培苗进行壮苗,达到当年大田定植的效果。

如图3所示,图左为第二次移栽前的桃树胚培苗,图右为第二次移栽至育苗培养基后的桃树胚培苗。图3显示的是第二次移栽前后的桃树胚培苗生长状况,第二次移栽后能够为桃树胚培苗的根系生长提供更大的空间。

当所述移栽至育苗培养基的桃树胚培苗生长至70~100cm高度时,本发明将桃树胚培苗定植到大田中。优选的,所述桃树胚培苗定植到大田时选择露地温度高于10℃且桃树胚培苗生长至75~90cm时,进行大田定植。

在本发明中,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对桃树胚培苗进行培育,当年4~5月即可定植到大田,有效的缩短了桃树胚培苗的培育时间,加快了桃树育种效率。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桃树胚培苗的培育

春季对大蕾期的桃花进行连被去雄,再将父本花粉涂抹到母本花的柱头上,待果实绿熟期(成熟前一周)采摘果实。在超净工作中依次采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和质量分数20%的次氯酸钠对果实消毒10min,接种到装有wpm培养基的试管中,得到接种胚。

将接种胚置于-4℃的黑暗环境下10周,再在15~23℃下自然光照培养至萌发,即得桃树胚培苗。

实施例2

按照草炭、珍珠岩和蛭石的质量比为1:1:1制备第一混合基质,121℃高压灭菌30min,即得。将第一混合基质装入底部透气孔面积占其底部总面积25%的栽培盆中。

育苗培养基的制备:按照草炭:珍珠岩:蛭石质量比为1.5:0.5:1制备第二混合基质,121℃高压灭菌30min,即得;按照第二混合基质与缓释肥体积质量比1m3:5kg混合,即得育苗培养基。

所述缓释肥为:爱贝施控释肥(园林用肥),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氮总量14.00%,磷酸(p2o5)14.00%,氯化钾14.00%镁0.50%,硫4.25%,铜0.05%,铁1.25%,锰0.05%,锌0.50%,钼0.005%;其中尿素氮质量占总氮质量的14%。

取实施例1中萌发10天、展开2~3片真叶、根系5~20根的桃树胚培苗移栽至含有第一混合基质的栽培盆中,移栽后先将桃树胚培苗浇透,待栽培盆内第一混合基质和桃树胚培苗的总质量相对于前次浇水失重60~65%时再次浇水,缓苗期间浇水重复前述过程。在缓苗的同时,将第一次浇透水后的桃树胚培苗地上部分用塑料杯将桃树胚培苗地上部分罩住,移栽3天后将塑料杯掀开部分,移栽7天后将塑料杯移除,移栽7天内除开始浇透的一次外不再浇水。移栽7天后采用900倍恶霉灵水溶液浇根2次,2次之间间隔7天。

缓苗后,采用高氮水溶性肥进行浇灌,每两次浇灌之间间隔5~7日。所述高氮水溶液肥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28~35%氮、8~12%磷、8~12%钾、0.02~0.06%镁、0.0050~0.0080%硼、0.04~0.07%铁、0.020~0.035%锰、0.0005~0.0012%钼、0.015~0.030%锌。

当桃树胚培苗出现休眠状况时,叶面喷施200mg/l的赤霉素溶液2次,两次之间间隔10天。培养至桃树胚培苗长至20~30cm后,将桃树胚培苗第二次移栽至育苗培养基中,培育至70~100cm高后将桃树胚培苗定植到大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控制第一混合基质中含水量的同时采用塑料杯将每个桃树胚培苗单独罩住,在保持地上部分湿度的基础上,还能够防止各个桃树胚培苗之间的病菌相互传染,有利于控制病情,提高缓苗效果。

如图2所示,所述用于盛装第一混合基质的栽培盆底部带有较大面积的透气孔,不但能够有效的透气还能够与控制水分的方法以及恶霉灵结合,实现降低苗期立枯病的作用。

本次培育过程中,桃树胚培苗的立枯病患病率为1~2%。

实施例3

按照椰糠、珍珠岩和蛭石的质量比为0.8:0.6:0.9:1制备第一混合基质,121℃高压灭菌,即得。将第一混合基质装入底部透气孔面积占其底部总面积20%的栽培盆中。

育苗培养基的制备:按照椰糠:珍珠岩:蛭石质量比为1.2:0.5:1制备第二混合基质,高温蒸汽灭菌,即得;按照第二混合基质与缓释肥体积质量比1m3:4kg混合,即得育苗培养基。

所述缓释肥为: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氮总量12.00%,磷酸(p2o5)12.00%,氯化钾12.00%镁0.20%,硫4.00%,铜0.02%,铁1%,锰0.02%,锌0.30%,钼0.003%;其中尿素氮质量占总氮质量的13%。

取实施例1中萌发12天、展开2~3片真叶、根系5~10根的桃树胚培苗移栽至含有第一混合基质的栽培盆中,移栽后先将桃树胚培苗浇透,,待栽培盆内第一混合基质和桃树胚培苗的总质量相对于前次浇水失重66~70%时再次浇水,缓苗期间浇水重复前述过程。在缓苗的同时,将第一次浇透水后的桃树胚培苗地上部分用塑料杯将桃树胚培苗地上部分罩住,移栽4天后将塑料杯掀开部分,移栽7天后将塑料杯移除,移栽7天内除开始浇透的一次外不再浇水。移栽7天后采用1000倍恶霉灵水溶液浇根2次,2次之间间隔6天。

缓苗后,采用高氮水溶性肥进行浇灌,每两次浇灌之间间隔8日。所述含氮水溶液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28~35%氮、8~12%磷、8~12%钾、0.02~0.06%镁、0.0050~0.0080%硼、0.04~0.07%铁、0.020~0.035%锰、0.0005~0.0012%钼、0.015~0.030%锌。

当桃树胚培苗出现休眠状况时,叶面喷施250mg/l的赤霉素溶液3次,两次之间间隔7天。培养至桃树胚培苗23~25cm高后,将桃树胚培苗第二次移栽至育苗培养基中,培育至80~85cm高后将桃树胚培苗定植到大田。

在培育过程中,当桃树胚培苗叶面发现蚜虫时使用800~1000倍吡虫啉进行叶面喷施,当发现白粉病时采用露娜森和乙醚酚两种药剂交替喷施,当发现红蜘蛛时采用螨危和炔螨特两种药剂交替使用。

实施例4

按照椰糠、草炭、珍珠岩和蛭石的质量比为制备第一混合基质,121℃高压灭菌,即得。将第一混合基质装入底部透气孔面积占其底部总面积25%的栽培盆中。

育苗培养基的制备:按照草炭:珍珠岩:蛭石质量比为1.5:0.5:1制备第一混合基质,121℃高压灭菌,即得;按照第二混合基质与缓释肥体积质量比1m3:5kg混合,即得育苗培养基。

所述缓释肥为: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氮总量15.00%,磷酸(p2o5)15.00%,氯化钾15.00%,镁0.60%,硫5.00%,铜0.07%,铁2.00%,锰0.06%,锌0.08%,钼0.010%;其中尿素氮质量占总氮质量的15%。

取实施例1中萌发10天、展开2~3片真叶、根系5~20根的桃树胚培苗移栽至含有第一混合基质的栽培盆中,移栽后先将桃树胚培苗浇透,待栽培盆内第一混合基质和桃树胚培苗的总质量相对于前次浇水失重60~65%时再次浇水,缓苗期间浇水重复前述过程。在缓苗的同时,将第一次浇透水后的桃树胚培苗地上部分用塑料杯将桃树胚培苗地上部分罩住,移栽3天后将塑料杯掀开部分,移栽7天后将塑料杯移除,移栽7天内除开始浇透的一次外不再浇水。移栽7天后采用900倍恶霉灵水溶液浇根2次,2次之间间隔7天。

缓苗后,采用高氮水溶性肥进行浇灌,每两次浇灌之间间隔9日。所述含氮水溶液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28~35%氮、8~12%磷、8~12%钾、0.02~0.06%镁、0.0050~0.0080%硼、0.04~0.07%铁、0.020~0.035%锰、0.0005~0.0012%钼、0.015~0.030%锌。

当桃树胚培苗出现休眠状况时,叶面喷施200mg/l的赤霉素溶液2次,两次之间间隔12天。培养至桃树胚培苗长至25~27cm高后,将桃树胚培苗第二次移栽至育苗培养基中,培育至78~80cm高且露地温度高于10℃,当年5月将桃树胚培苗定植到大田。

实施例5

本次试验采用不同萌发时间的桃树胚培苗(苗龄)进行移栽。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培育待移栽的桃树胚培苗,分别萌发10天、15天以及20天的桃树胚培苗作为试验组1~3,每个试验组各30株,除采用的桃树胚培苗外其他步骤均依照实施例2的方法进行培育。移栽30天后测定试验组1~3的株高、叶片数和移栽成活率,移栽90天后测定试验组1~3的株高、株粗、移栽成活率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每组数据计算平均值。具体结果见表1:

所述叶绿素的测定方法为:采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叶绿素对待测植株进行测定,选择新梢顶部向下数第4~6片成熟叶片中的任意一片进行测定,每树测定3个新梢的成熟叶片,测定10株树,求平均值。

表1不同苗龄桃树胚培苗的生长状况和移栽成活率

注:字母不同表示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根据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移栽30天后试验组1的桃树胚培苗株高、叶片数以及移栽成活率均高于试验组2、3,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与移栽90天后相比,株高、叶片和移栽成活率均呈下降趋势,移栽90天后试验组1的株高、株粗、叶绿素含量以及移栽成活率也均高于试验组2、3。

由此可见,采用萌发10天的桃树胚培苗作为培养对象,相对于常规培养方法采用萌发15~20天的桃树胚培苗为培养对象,不但能够节省桃树苗育种时间,桃树胚培苗生长状况也显著优于萌发15~20天的桃树胚培苗,还能够有效的提高移栽成活率。

试验例1

按照草炭、珍珠岩和蛭石的质量比为1:1:1制备第一混合基质,121℃高压灭菌,即得。将第一混合基质装入底部透气孔面积占其底部总面积28%的栽培盆中。

取实施例1中萌发9天、展开2~3片真叶、根系5~20根的桃树胚培苗移栽至含有第一混合基质的栽培盆中,移栽后先将桃树胚培苗浇透,用塑料杯将桃树胚培苗地上部分罩住,移栽3天后将塑料杯掀开部分,移栽7天后将塑料杯移除,移栽7天内除开始浇透的一次外不再浇水。移栽7天后采用800倍恶霉灵水溶液浇根2次,2次之间间隔10天。

缓苗后,采用高氮水溶性肥进行浇灌,每两次浇灌之间间隔7日。所述高氮水溶性肥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28~35%氮、8~12%磷、8~12%钾、0.02~0.06%镁、0.0050~0.0080%硼、0.04~0.07%铁、0.020~0.035%锰、0.0005~0.0012%钼、0.015~0.030%锌。

对比例1

按照草炭、珍珠岩和蛭石的质量比为1:1:1制备第一混合基质,121℃高压灭菌,即得。将第一混合基质装入底部透气孔面积占其底部总面积28%的栽培盆中。

取实施例1中萌发9天、展开2~3片真叶、根系5~20根的桃树胚培苗移栽至含有第一混合基质的栽培盆中,移栽后先将桃树胚培苗浇透,用塑料杯将桃树胚培苗地上部分罩住,移栽3天后将塑料杯掀开部分,移栽7天后将塑料杯移除,移栽7天内除开始浇透的一次外不再浇水。移栽7天后采用800倍恶霉灵水溶液浇根2次,2次之间间隔10天。

缓苗后,采用荷格伦特营养液进行浇灌,每两次浇灌之间间隔7天。所述荷格伦特营养液的配方为:0.14g/lkh2po4、0.51g/lkno3、1.18g/lca(no3)2·4h2o、0.49g/lmgso4·4h2o、2.86mg/lh3bo3、1.81mg/lmncl2·4h2o、0.22mg/lznso4·7h2o、0.08mg/lcuso4·5h2o、0.02mg/lh2moo4·h2o。

对比例2

移栽培养基的制备:(1)按照草炭、珍珠岩和蛭石的质量比为1:1:1制备第一混合基质,121℃高压灭菌,即得第一混合基质。(2)按照体积质量比为1m3:5kg将第一混合基质与缓释肥(所述缓释肥同实施例2所述育苗培养基中混合的缓释肥)拌匀。

将移栽培养基装入底部透气孔面积占其底部总面积28%的栽培盆中。

取实施例1中萌发9天、展开2~3片真叶、根系5~20根的桃树胚培苗移栽至含有移栽培养基的栽培盆中,移栽后先将桃树胚培苗浇透,用塑料杯将桃树胚培苗地上部分罩住,移栽3天后将塑料杯掀开部分,移栽7天后将塑料杯移除,移栽7天内除开始浇透的一次外不再浇水。移栽7天后采用800倍恶霉灵水溶液浇根2次,2次之间间隔10天。缓苗后,每隔7天浇水。

实施例6

本次试验验证缓苗后施加不同肥料对桃树胚培苗的生长发育和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试验组4~6依次为以试验例1、对比例1~2的方式培育桃树胚培苗;

对照组1为除缓苗后浇灌的高氮水溶性肥替换为水外,其他步骤按照试验例1的方法进行培育的桃树胚培苗。缓苗后30天,测定桃树胚培苗的株高、株粗、叶绿素含量以及移栽成活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同实施例5。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不同肥料浇灌的桃树胚培苗生长状况和移栽成活率

注:字母不同表示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根据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试验组4培育的桃树胚培苗的株高、株粗显著高于其他组别,移栽成活率显著高于试验组6。

试验例1(试验组4)中,稀释后的高氮水溶性肥含有0.3g/l氮、0.1g/l磷、0.1g/l钾;而对比例1(试验组5)中,稀释后的荷格伦特营养液中含有0.2g/l氮、0.3g/l磷、0.2g/l钾。可以看出,本发明采用的高氮水溶性肥中大量元素的含量与胚培苗常用的营养液(荷格伦特营养液)存在显著差异,本发明采用的高氮水溶性肥的氮元素含量是常规营养液的1.5倍,并且降低了磷元素和钾元素含量。

试验例2(试验组6)采用缓释肥与第一混合基质作为移栽苗的基质,其成活率仅为90%,反而低于对照组,可见,在移栽育苗前期施入缓释肥反而会对桃树胚培苗有所损伤,降低移栽成活率。

结合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采用的高氮水溶性肥更符合桃树胚培苗的前期生长需求,并且能够提高移栽成活率。

实施例7

试验对象:按照实施例2记载的方法培育桃树胚培苗,作为试验组7;试验组8、9除了将实施例2记载的方法中200mg/l赤霉素替换为200mg/liaa、200mg/l6-ba外,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2相同;对照组2除了将实施例2记载的方法中200mg/l赤霉素替换为水外,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2相同。

测量试验例7~9以及对照组2移栽至大田的桃树胚培苗的株高、株粗、叶绿素含量以及移栽至大田时的成活率。叶绿素的测定方法与实施例5相同。具体数据见表3。

表3休眠期不同喷施处理的桃树胚培苗生长状况和移栽成活率

注:字母不同表示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由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试验例8和9与对照组2相比桃树胚培苗的株高、株粗等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喷施200mg/l的iaa或6-ba无法打破桃树胚培苗的休眠状态,无法使其恢复生长。而试验例7相对于对照组2的株粗、株高均有显著差异,表明喷施200mg/l赤霉素能够打破休眠状态,促使已经休眠的桃树胚培苗再次生长。

由表3还可以看出,试验例8采用200mg/liaa对休眠后桃树胚培苗进行喷施后,株高、株粗以及移栽成活率均相对于对照组和其他组别有所降低,也就是说在培育桃树胚培苗时喷施iaa反而会抑制幼苗生长。试验例8培育的桃树胚培苗经过iaa处理后叶片发黄,有些甚至出现死亡,降低了幼苗的移栽成活率。

本次试验选取的赤霉素、iaa和6-ba均能够打破成年桃树的休眠状态,但是根据表3的数据可知,iaa和6-ba并不能够打破桃树胚培苗的休眠状态,可见桃树胚培苗的休眠可能与成年桃树的常规休眠之间存在差异。本发明通过喷施赤霉素能够有效的打破桃树胚培苗休眠状态,促使其继续生长,为当年定植到大田提供实现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如图4所示,图中a为对照组2喷施水后2周的桃树胚培苗,b为实施例7喷施第2次赤霉素后两周的桃树胚培苗,c为实施例7喷施2次赤霉素后三周的桃树胚培苗。由图4可以看出,植株b的长势明显优于植株a,表明喷施赤霉素后能够打破桃树胚培苗的休眠状态,促使其继续生长。植株c与植株b相比株高和叶片数量、长度等均有明显增长,表明喷施赤霉素后不但能够打破桃树胚培苗的休眠状态,还能够克服常规的休眠后生长缓慢的问题。

如图5所示,图中e为试验例7中桃树胚培苗定植到大田前的生长状态,图中d为对照组2相应时间的桃树胚培苗生长状态。由图5可以看出,对照组2中未打破休眠的植株矮小,不能当年定植到大田,需要培养至第二年桃树胚培苗自行破除休眠状态后继续生长才能够定植到大田。而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的试验例7的株高当年即可生长至70~100cm,长势旺盛,当年即可定植到大田,有效的节约了育种时间。

对比例3

培育基质:按照草炭:珍珠岩质量比为1:3进行混合即得。

常规桃树胚培苗培育方法: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培育用于移栽的桃树胚培苗,选取萌发15~20天、叶片7~10片且根系较长的桃树胚培苗在室温光照条件下放置3~5天进行炼苗,炼苗后移栽至培育基质中,移栽后用塑料薄膜覆盖。

使用荷格伦特营养液结合尿素对移栽后的桃树胚培苗进行浇灌,其中尿素与荷格伦特营养液的质量比为14:100。第二年春节期间换至较大的营养钵中培养,培育基质不变,待桃树胚培苗生长至70~100cm高时移栽至大田定植。

试验例8

本次试验在2016年分别采用中油9号*沪油018的杂交果实、沪油018*中油9号的杂交果实、沪蟠1号*苹果桃的杂交果实、玉露蟠桃*锦绣黄桃的杂交果实、沪青715*锦绣黄桃的杂交果实、沪油005*中油9号的杂交果实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培育成桃树胚培苗。上述杂交果实中,*前面的品种表示为杂交母本、*后面的品种表示为杂交父本。

以中油9号*沪油018的杂交果实、沪油018*中油9号的杂交果实、沪蟠1号*苹果桃的杂交果实、玉露蟠桃*锦绣黄桃的杂交果实、沪青715*锦绣黄桃的杂交果实培育成的桃树胚培苗为移栽对象,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进行培育,作为试验例10~14。以沪油018*中油9号的杂交果实和沪油005*中油9号的杂交果实培育成的桃树胚培苗为移栽对象,按照对比例3的方法进行培育,作为对比例。

记录并测定各组的移栽数量、移栽至大田的成活数量、移栽至大田前的株高和株粗、移栽成活率。具体数据见表4。

表4不同来源的桃树胚培苗生长状况和移栽成活率

由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方法的试验例10~14的桃树胚培苗株高、株粗以及移栽成活率均显著高于采用对比例3方法培育的试验例15~16,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培育方法不但能够实现桃树胚培苗的当年大田定植,还能够实现对桃树胚培苗的壮苗以及提高移栽大田成活率的效果。

试验例11、试验例15均以沪油018*中油9号的杂交果实培育的桃树胚培苗为移栽对象,从表4的结果来看,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的试验例11在株高、株粗以及移栽成活率方面均显著高于试验例15,同样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培育方法不但能够实现当年大田定植,还能够对桃树胚培苗进行壮苗并提高其移栽成活率,进一步为桃树胚培苗后续的生长发育提供有力的条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