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鸭稻同养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38992发布日期:2019-03-30 08:2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鸭稻同养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原产中国,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为饲料。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水稻属于直接经济作物,还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也是北方人民的主要有机食品。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为了给稻苗提供充足的营养同时避免病虫害,需要施加大量的化肥、农药、除草剂,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容易在水稻中残留,影响水稻的品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环保越来越重视,因此无公害水稻受到广泛的欢迎,如何种植无公害水稻成为当今农业研究的热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鸭稻同养的培育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鸭稻同养的培育方法,步骤如下:

1)鸭子品种选择及预饲养:选择抗逆性强的火鸭,将鸭苗预先在家采用精饲料喂养18-22天;

2)田间预处理:在稻田施加有机肥作为基肥,进行插秧,并将稻田池埂采用细网眼尼龙网围起来形成封闭培育场,在封闭培育场内的池埂或空地上搭建小型鸭舍,每亩稻田搭建一个小型鸭舍;

3)鸭子放养时间及数量:在插秧10-15天后,选择晴天上午放鸭,每亩稻田放养18-22只鸭子;

4)鸭子田间喂养:鸭子田间喂养的时间为两个月;

5)收鸭时间:在水稻出穗后收鸭;

6)水稻田间管理:灌水管理以浅水为主,在鸭子田间喂养期间,无需施加除草剂和杀虫剂,在收鸭后,若稻田无杂草及病虫害,则无需施加除草剂和杀虫剂,若稻田有杂草或病虫害,则杂草或病虫害情况进行施加除草剂或杀虫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中,在对鸭苗进行精饲料喂养期间,对鸭苗进行游泳训练。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中,在对鸭苗进行精饲料喂养期间,对鸭苗进行防疫处理。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有机肥的施加量比常规施肥量减少10-20%。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插秧时的秧苗间隙为9×6寸以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所述细网眼尼龙网的高度为50-80cm。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小型鸭舍的门口朝向背风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小型鸭舍的长度为1m,宽度为2m。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4)中,在田间喂养初期,对鸭子充分供应饲料,在田间喂养中期,减少饲料供应量,在田间喂养后期,喂养菜和精饲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鸭稻同养的培育方法,将鸭子和水稻一起培养,提高水稻有机化程度,减少化肥、农药的公害,实现水稻纯绿色生产,实现了鸭稻双丰收,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和不间断的活动,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按摩、疏松土壤,刺激水稻植株分蘖,产生浑水肥田的效果,生产出无公害水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鸭稻同养的培育方法,步骤如下:

1)鸭子品种选择及预饲养:选择抗逆性强的火鸭,不但适应性好,而且价格便宜,将鸭苗预先在家采用精饲料喂养18天,在此期间,对鸭苗进行游泳训练,以提高其在稻田里的生存能力,同时,对鸭苗进行防疫处理,降低患病率;

2)田间预处理:在稻田施加有机肥作为基肥,有机肥的施加量比常规施肥量减少10%,进行插秧,插秧时的秧苗间隙为9×6寸以上,并将稻田池埂采用细网眼尼龙网围起来形成封闭培育场,避免鸭子走失,所述细网眼尼龙网的高度为50cm,在封闭培育场内的池埂或空地上搭建小型鸭舍,每亩稻田搭建一个小型鸭舍,小型鸭舍的门口朝向背风侧,小型鸭舍的长度为1m,宽度为2m,每个小型鸭舍养殖18只鸭子;

3)鸭子放养时间及数量:在插秧10天后,水稻返青生长茂盛时,选择晴天上午放鸭,每亩稻田放养18只鸭子;

4)鸭子田间喂养:通常,鸭子田间喂养的时间为两个月,在田间喂养初期,对鸭子充分供应饲料,在田间喂养中期,减少饲料供应量,在田间喂养后期,喂养菜和精饲料,如,在刚放进稻田的前五天内应充分供给饲料,五天后至第四十天每天不易喂太多(若喂碎米,以每天每只20g标准为宜,并随着鸭子的长势恰当进行调节,否则影响鸭子吃杂草、吃害虫),由于在田间喂养后期(四十天后),田间杂草和虫害较少,鸭子吃不饱,因此需要恰当喂一些菜和精饲料,加快鸭子的成长速度;

5)收鸭时间:在水稻出穗后收鸭;

6)水稻田间管理:灌水管理以浅水为主,在鸭子田间喂养期间,无需施加除草剂和杀虫剂,在收鸭后,若稻田无杂草及病虫害,则无需施加除草剂和杀虫剂,若稻田有杂草或病虫害,则杂草或病虫害情况进行施加除草剂或杀虫剂。

实施例2

一种鸭稻同养的培育方法,步骤如下:

1)鸭子品种选择及预饲养:选择抗逆性强的火鸭,不但适应性好,而且价格便宜,将鸭苗预先在家采用精饲料喂养20天,在此期间,对鸭苗进行游泳训练,以提高其在稻田里的生存能力,同时,对鸭苗进行防疫处理,降低患病率;

2)田间预处理:在稻田施加有机肥作为基肥,有机肥的施加量比常规施肥量减少15%,进行插秧,插秧时的秧苗间隙为9×6寸以上,并将稻田池埂采用细网眼尼龙网围起来形成封闭培育场,避免鸭子走失,所述细网眼尼龙网的高度为50cm,在封闭培育场内的池埂或空地上搭建小型鸭舍,每亩稻田搭建一个小型鸭舍,小型鸭舍的门口朝向背风侧,小型鸭舍的长度为1m,宽度为2m,每个小型鸭舍养殖20只鸭子;

3)鸭子放养时间及数量:在插秧10天后,水稻返青生长茂盛时,选择晴天上午放鸭,每亩稻田放养20只鸭子;

4)鸭子田间喂养:通常,鸭子田间喂养的时间为两个月,在田间喂养初期,对鸭子充分供应饲料,在田间喂养中期,减少饲料供应量,在田间喂养后期,喂养菜和精饲料,如,在刚放进稻田的前五天内应充分供给饲料,五天后至第四十天每天不易喂太多(若喂碎米,以每天每只20g标准为宜,并随着鸭子的长势恰当进行调节,否则影响鸭子吃杂草、吃害虫),由于在田间喂养后期(四十天后),田间杂草和虫害较少,鸭子吃不饱,因此需要恰当喂一些菜和精饲料,加快鸭子的成长速度;

5)收鸭时间:在水稻出穗后收鸭;

6)水稻田间管理:灌水管理以浅水为主,在鸭子田间喂养期间,无需施加除草剂和杀虫剂,在收鸭后,若稻田无杂草及病虫害,则无需施加除草剂和杀虫剂,若稻田有杂草或病虫害,则杂草或病虫害情况进行施加除草剂或杀虫剂。

实施例3

一种鸭稻同养的培育方法,步骤如下:

1)鸭子品种选择及预饲养:选择抗逆性强的火鸭,不但适应性好,而且价格便宜,将鸭苗预先在家采用精饲料喂养19天,在此期间,对鸭苗进行游泳训练,以提高其在稻田里的生存能力,同时,对鸭苗进行防疫处理,降低患病率;

2)田间预处理:在稻田施加有机肥作为基肥,有机肥的施加量比常规施肥量减少13%,进行插秧,插秧时的秧苗间隙为9×6寸以上,并将稻田池埂采用细网眼尼龙网围起来形成封闭培育场,避免鸭子走失,所述细网眼尼龙网的高度为60cm,在封闭培育场内的池埂或空地上搭建小型鸭舍,每亩稻田搭建一个小型鸭舍,小型鸭舍的门口朝向背风侧,小型鸭舍的长度为1m,宽度为2m,每个小型鸭舍养殖20只鸭子;

3)鸭子放养时间及数量:在插秧11天后,水稻返青生长茂盛时,选择晴天上午放鸭,每亩稻田放养20只鸭子;

4)鸭子田间喂养:通常,鸭子田间喂养的时间为两个月,在田间喂养初期,对鸭子充分供应饲料,在田间喂养中期,减少饲料供应量,在田间喂养后期,喂养菜和精饲料,如,在刚放进稻田的前五天内应充分供给饲料,五天后至第四十天每天不易喂太多(若喂碎米,以每天每只20g标准为宜,并随着鸭子的长势恰当进行调节,否则影响鸭子吃杂草、吃害虫),由于在田间喂养后期(四十天后),田间杂草和虫害较少,鸭子吃不饱,因此需要恰当喂一些菜和精饲料,加快鸭子的成长速度;

5)收鸭时间:在水稻出穗后收鸭;

6)水稻田间管理:灌水管理以浅水为主,在鸭子田间喂养期间,无需施加除草剂和杀虫剂,在收鸭后,若稻田无杂草及病虫害,则无需施加除草剂和杀虫剂,若稻田有杂草或病虫害,则杂草或病虫害情况进行施加除草剂或杀虫剂。

实施例4

一种鸭稻同养的培育方法,步骤如下:

1)鸭子品种选择及预饲养:选择抗逆性强的火鸭,不但适应性好,而且价格便宜,将鸭苗预先在家采用精饲料喂养22天,在此期间,对鸭苗进行游泳训练,以提高其在稻田里的生存能力,同时,对鸭苗进行防疫处理,降低患病率;

2)田间预处理:在稻田施加有机肥作为基肥,有机肥的施加量比常规施肥量减少18%,进行插秧,插秧时的秧苗间隙为9×6寸以上,并将稻田池埂采用细网眼尼龙网围起来形成封闭培育场,避免鸭子走失,所述细网眼尼龙网的高度为70cm,在封闭培育场内的池埂或空地上搭建小型鸭舍,每亩稻田搭建一个小型鸭舍,小型鸭舍的门口朝向背风侧,小型鸭舍的长度为1m,宽度为2m,每个小型鸭舍养殖19只鸭子;

3)鸭子放养时间及数量:在插秧13天后,水稻返青生长茂盛时,选择晴天上午放鸭,每亩稻田放养19只鸭子;

4)鸭子田间喂养:通常,鸭子田间喂养的时间为两个月,在田间喂养初期,对鸭子充分供应饲料,在田间喂养中期,减少饲料供应量,在田间喂养后期,喂养菜和精饲料,如,在刚放进稻田的前五天内应充分供给饲料,五天后至第四十天每天不易喂太多(若喂碎米,以每天每只20g标准为宜,并随着鸭子的长势恰当进行调节,否则影响鸭子吃杂草、吃害虫),由于在田间喂养后期(四十天后),田间杂草和虫害较少,鸭子吃不饱,因此需要恰当喂一些菜和精饲料,加快鸭子的成长速度;

5)收鸭时间:在水稻出穗后收鸭;

6)水稻田间管理:灌水管理以浅水为主,在鸭子田间喂养期间,无需施加除草剂和杀虫剂,在收鸭后,若稻田无杂草及病虫害,则无需施加除草剂和杀虫剂,若稻田有杂草或病虫害,则杂草或病虫害情况进行施加除草剂或杀虫剂。

实施例5

一种鸭稻同养的培育方法,步骤如下:

1)鸭子品种选择及预饲养:选择抗逆性强的火鸭,不但适应性好,而且价格便宜,将鸭苗预先在家采用精饲料喂养22天,在此期间,对鸭苗进行游泳训练,以提高其在稻田里的生存能力,同时,对鸭苗进行防疫处理,降低患病率;

2)田间预处理:在稻田施加有机肥作为基肥,有机肥的施加量比常规施肥量减少20%,进行插秧,插秧时的秧苗间隙为9×6寸以上,并将稻田池埂采用细网眼尼龙网围起来形成封闭培育场,避免鸭子走失,所述细网眼尼龙网的高度为80cm,在封闭培育场内的池埂或空地上搭建小型鸭舍,每亩稻田搭建一个小型鸭舍,小型鸭舍的门口朝向背风侧,小型鸭舍的长度为1m,宽度为2m,每个小型鸭舍养殖22只鸭子;

3)鸭子放养时间及数量:在插秧15天后,水稻返青生长茂盛时,选择晴天上午放鸭,每亩稻田放养22只鸭子;

4)鸭子田间喂养:通常,鸭子田间喂养的时间为两个月,在田间喂养初期,对鸭子充分供应饲料,在田间喂养中期,减少饲料供应量,在田间喂养后期,喂养菜和精饲料,如,在刚放进稻田的前五天内应充分供给饲料,五天后至第四十天每天不易喂太多(若喂碎米,以每天每只20g标准为宜,并随着鸭子的长势恰当进行调节,否则影响鸭子吃杂草、吃害虫),由于在田间喂养后期(四十天后),田间杂草和虫害较少,鸭子吃不饱,因此需要恰当喂一些菜和精饲料,加快鸭子的成长速度;

5)收鸭时间:在水稻出穗后收鸭;

6)水稻田间管理:灌水管理以浅水为主,在鸭子田间喂养期间,无需施加除草剂和杀虫剂,在收鸭后,若稻田无杂草及病虫害,则无需施加除草剂和杀虫剂,若稻田有杂草或病虫害,则杂草或病虫害情况进行施加除草剂或杀虫剂。

在鸭子田间喂养期间,鸭子在稻田里发挥“解毒禽”、“杀虫禽”、“除草禽”的作用。具体效果如下:

1、在虫害防治效果:没放进鸭子的稻田稻水象甲、潜叶蝇、负泥虫损害较大,稻水象甲损害严重的地块甚至有水稻漂秧景象,传统的水稻种植只能喷施一些高毒农药,但是放进鸭子的稻田无害虫损害,害虫反而成了鸭子的盘中餐。因为鸭子经常刺激植株,增进了株硬,减少了无效分蘖,通风透光好减少了稻瘟病、纹枯病的发生,同时用生物防治、以虫治虫来减少病害的发生。

2、除草效果:鸭子的除草效果在插秧后十天放进效果十分明显,鸭子既吃掉了长出来的杂草,又把埋在地里的稗草等杂草的草种吃掉,同时中耕下降了泥水的太阳光透明度,妨碍了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了杂草的生长。比施除草剂的地块除草效果好。

3、养分供给效果:鸭子经过吃杂草和害虫所排出粪便是水稻生长所需要的难得的养分。每只鸭子排泄在稻田里的粪便在10公斤以上,每亩按20只鸭子盘算,每亩增长干鸭粪在20公斤左右,增长纯氮、纯磷各0.4公斤左右,增长钾肥0.2公斤左右。

本发明所公开的鸭稻同养的培育方法,其效益情况如下:

1、养鸭效益:鸭雏每只按3元,育雏和大田喂养成本在10元,合计成本为13元,一只成鸭市场售价为11-12元/斤,体重5-6斤/只,售价平均大概60多元,扣除成本每只鸭子可获利50元;每亩按放养20只,丧失率按10%计算,每亩养鸭纯收入900元,鸭蛋:280个/每鸭/年×0.3元每个=84元。84元×20只/亩=1680/亩鸭蛋纯利。

2、水稻综合效益:

1)对照田每亩水稻产量按1200斤/年(两季)最低数据盘算,养鸭田水稻价钱比常规田水稻价钱最低高出3倍,养鸭田水稻价钱按每斤10元盘算,每亩综合年纯收入4500元。

2)每亩节俭施药成本、施肥成本合计23元。

3)每亩设置护栏和简易鸭舍等费用100元,可用三年,平均每年投入成本33元。

4)每亩的租金600元/年,每亩稻田的投入成本费大概800元。

总经济综合效益:稻田养鸭每亩水稻4500+鸭子900+鸭蛋1680+节约农药化肥23共综合纯收入7100元/年亩。若总共种1000亩,7100元/年亩×1000亩,每年累计总综合纯收入7100000元。

本发明鸭稻同养的培育方法,将鸭子和水稻一起培养,提高水稻有机化程度,减少化肥、农药的公害,实现水稻纯绿色生产,实现了鸭稻双丰收,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和不间断的活动,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按摩、疏松土壤,刺激水稻植株分蘖,产生浑水肥田的效果,生产出无公害水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