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旱区杏树间作金盏菊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69378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旱区杏树间作金盏菊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金盏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杏树树下种植金盏菊的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新疆是全国杏栽培大省,新疆杏的主产区在南疆干旱地区。杏营养丰富,富含钙、磷、维生素、蛋白质等多种营养元素,对身体有益,也是受人们普遍喜爱的水果之一。除鲜食和制干外,杏主要被用来加工成杏汁、杏酒、杏脯等杏产品,对于杏需求市场很大。由于其高大的树冠,种植需要比较大株行距,因此,杏树林下有很大空地,充分利用林下空地种植牧草。在南疆地区杏树间作小麦、玉米和苜蓿等农作物,但没有一种种植方式是杏-花卉间作的,通过杏树下种植金盏菊,发展杏产品和金盏菊的综合开发利用,可同时带动观光旅游经济,解决南疆干旱地区农牧民收入低的问题。同时,杏树间作金盏菊,不仅可以培肥土壤、提高营养,提高果品品质;也有利于保水保湿,防风固沙,增加生态效益;同时,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牧民收入。

金盏菊又名大金盏菊、水涨菊、山金菊,在植物分类系统中属菊科,金盏菊属。金盏菊是一种常见的观赏花卉,同时又是一种中草药,其干花亦可以作为花茶。原产于埃及和欧洲南部,但由于适应性较强,现已广植于世界各地,我国各地均有栽培。金盏菊不仅在食品和化妆品行业被广泛应用,而且在欧洲的医学、药学和植物学史上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欧洲中世纪,金盏菊就被用于治疗静脉曲张、褥疮和皮肤病,长期以来以药膏的形式用于各种急救处理。在我国,金盏菊作为一种民间药用于中耳炎、月经不调等疾病的治疗。有研究表明,金盏菊含有类黄酮、三萜皂苷等活性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炎、抗氧化、镇痛、保肝等作用。金盏菊花富含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二者不仅是药用成分,而且是两类重要的天然色素,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国外已将它们应用到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美国每年都要从东南亚进口大量的金盏菊花,以满足美国市场的需求。金盏菊花中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每100g干花含蛋白质9.5g,脂肪13.1g,还原糖10.2g,粗纤维10.4,钾2920mg,镁200mg,铁90mg,锶0.65mg,以及多种氨基酸、抗坏血酸、叶绿素等。故金盏菊花不仅可以药用,而且有望在花卉入肴、制茶等方面得到开发和利用。目前,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迄今为止,中国专利(cn102047799a)一种金盏菊的高产栽培方法,一种金盏菊规范化种植方法,涉及金盏菊种植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播种科学合理,方法简单易行的金盏菊的种植技术方法;中国专利(cn105009925a)一种麦冬和金盏菊套种的种植技术方法,一种麦冬和金盏菊规范化种植方法,涉及金盏菊种植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播种科学合理,方法简单易行的麦冬和金盏菊套种种植技术方法。而本发明主要在已经成林的杏树下种植,在极端干旱的南疆地区种植,种植地域不同,间作的果树不同,因此,管理和播种的方法也有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旱区杏树间作金盏菊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和采收步骤完成。本发明所述方法充分利用杏树林下空地种植金盏菊,提高土地、水分,光热的利用效率;间作金盏菊可以保水保湿,固定地表起沙,带来了生态效益;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给农牧民增加了收入。为当地农牧民提供了一种新的林下种植的经济作物,而且产量很高,同时,也发展当地观光旅游农业。和当地农牧民在树下种植小麦和玉米相比,种植金盏菊的收入是小麦和玉米的2倍。种植相对技术要求低,管理成本低,收益要高于种植粮食作物。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干旱区杏树下种植金盏菊的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a、整地:杏树一般种植行间距12-15m,杏树成行排列,杏树定植成一条直线,每行杏树两旁起垄,垄宽2m,高20cm,垄间树下空地耕深20cm,然后耙平整;

b、施肥:结合整地,每亩必施羊粪1t,磷酸二铵20-30kg,钾肥6.7kg,要做到1次施足底肥;

c、种子处理:精选种子,剔除杂质和秕籽,确保种子饱满,对选出的种子进行晒种,播种前将种子在温度35-40℃温水中浸泡3-4h,然后捞出用清水滤一遍,晾干水分,再用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锰锌药剂进行拌种,即可播种;

d、播种:播种时间为春季3月底或4月初,采用人工条播,宽窄行种植,宽行60cm,窄行30cm,株距20cm,播种深度在1.0-1.5cm,播种量为出苗后,金盏菊密度为每亩保苗5500-6000株;

e、灌溉:播种后即刻浇水,之后每周浇灌1次,一个月后,小苗长到10cm后,每个月灌溉2次,灌溉方法与当地农牧民灌溉方法一样,水刚好漫过所有地表面即可;

f、管理:种植后管理,金盏菊苗期长势较弱,中耕作业要以除草为主,防止地块板结,当种苗的株高为20-25cm时,起垄培土,培土高度要以不埋种苗的第一分枝顶心为宜,在每次摘花后喷洒1次磷酸二氢钾,共喷3次,每亩追施磷酸二氢钾5-10公斤;

g、采收:8月中旬进行采摘金盏菊,以花瓣完全展开,花心未完全开放,达8-9成熟时早晨或旁晚采摘,采收时间为在开花前1天-2天。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干旱区杏树下种植金盏菊的方法,该方法的经济与生态效益:选择杏、金盏菊间作,杏树林下有很大空地,充分利用杏树林下空地种植金盏菊,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了杏树的有机化种植,间作金盏菊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湿,防风固沙,起到很好的生态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

本发明在2015-2016年,在策勒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策勒站进行完成本试验,在种植了10年的杏树下种植金盏菊,测产达到了每亩80公斤干金盏菊,按照每公斤干金盏菊30元/千克计算,每亩增加收入2400元,除去成本每亩500元,农牧民纯收入1900元。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南疆观光旅游产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杏树下清耕地图片;

图2为本发明杏树下种植金盏菊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a、整地:杏树一般种植行间距12m,杏树成行排列,杏树定植成一条直线,每行杏树两旁起垄,垄宽2m,高20cm,垄间树下空地耕深20cm,然后耙平整;

b、施肥:结合整地,每亩必施羊粪1t,磷酸二铵20kg,钾肥6.7kg,要做到1次施足底肥;

c、种子处理:精选种子,剔除杂质和秕籽,确保种子饱满,对选出的种子进行晒种,以杀伤病菌,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播种前将种子在温度35℃温水中浸泡3h,然后捞出用清水滤一遍,晾干水分,为防出苗期鼠害或病虫害,再用甲基托布津药剂进行拌种,即可播种;

d、播种:播种时间为春季3月底,采用人工条播,宽窄行种植,宽行60cm,窄行30cm,株距20cm,播种深度在1.0cm,播种量为出苗后,金盏菊密度为每亩保苗5500株;

e、灌溉:播种后即刻浇水,之后每周浇灌1次,一个月后,小苗长到10cm后,每个月灌溉2次,灌溉方法与当地农牧民灌溉方法一样,水刚好漫过所有地表面即可;

f、管理:种植后管理,金盏菊苗期长势较弱,中耕作业要以除草为主,防止地块板结,当种苗的株高为20cm时,要及时起垄培土,培土高度要以不埋种苗的第一分枝顶心为宜,在每次摘花后喷洒1次磷酸二氢钾,共喷3次,每亩追施磷酸二氢钾5公斤,病虫害防治:在南疆夏季干旱、少雨季节,病虫害很少发生或发生不严重,可以不进行农业防治;

g、采收:8月中旬进行采摘金盏菊,以花瓣完全展开,花心未完全开放,达8-9成熟时早晨或旁晚采摘(温度低、湿度相对大),采收时间为在开花前1天-2天。

实施例2

a、整地:杏树一般种植行间距15m,杏树成行排列,杏树定植成一条直线,每行杏树两旁起垄,垄宽2m,高20cm,垄间树下空地耕深20cm,然后耙平整;

b、施肥:结合整地,每亩必施羊粪1t,磷酸二铵30kg,钾肥6.7kg,要做到1次施足底肥;

c、种子处理:精选种子,剔除杂质和秕籽,确保种子饱满,对选出的种子进行晒种,以杀伤病菌,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播种前将种子在温度40℃温水中浸泡4h,然后捞出用清水滤一遍,晾干水分,为防出苗期鼠害或病虫害,再用代森锰锌药剂进行拌种,即可播种;

d、播种:播种时间为春季4月初,采用人工条播,宽窄行种植,宽行60cm,窄行30cm,株距20cm,播种深度在1.5cm,播种量为出苗后,金盏菊密度为每亩保苗6000株;

e、灌溉:播种后即刻浇水,之后每周浇灌1次,一个月后,小苗长到10cm后,每个月灌溉2次,灌溉方法与当地农牧民灌溉方法一样,水刚好漫过所有地表面即可;

f、管理:种植后管理,金盏菊苗期长势较弱,中耕作业要以除草为主,防止地块板结,当种苗的株高为25cm时,要及时起垄培土,培土高度要以不埋种苗的第一分枝顶心为宜,在每次摘花后喷洒1次磷酸二氢钾,共喷3次,每亩追施磷酸二氢钾10公斤,病虫害防治:在南疆夏季干旱、少雨季节,病虫害很少发生或发生不严重,可以不进行农业防治;

g、采收:8月中旬进行采摘金盏菊,以花瓣完全展开,花心未完全开放,达8-9成熟时早晨或旁晚采摘(温度低、湿度相对大),采收时间为在开花前1天-2天。

实施例3

a、整地:杏树一般种植行间距13m,杏树成行排列,杏树定植成一条直线,每行杏树两旁起垄,垄宽2m,高20cm,垄间树下空地耕深20cm,然后耙平整;

b、施肥:结合整地,每亩必施羊粪1t,磷酸二铵25kg,钾肥6.7kg,要做到1次施足底肥;

c、种子处理:精选种子,剔除杂质和秕籽,确保种子饱满,对选出的种子进行晒种,播种前将种子在温度38℃温水中浸泡3h,然后捞出用清水滤一遍,晾干水分,为防出苗期鼠害或病虫害,再用甲基托布津药剂进行拌种,即可播种;

d、播种:播种时间为春季3月底,采用人工条播,宽窄行种植,宽行60cm,窄行30cm,株距20cm,播种深度在1.2cm,播种量为出苗后,金盏菊密度为每亩保苗58000株;

e、灌溉:播种后即刻浇水,之后每周浇灌1次,一个月后,小苗长到10cm后,每个月灌溉2次,灌溉方法与当地农牧民灌溉方法一样,水刚好漫过所有地表面即可;

f、管理:种植后管理,金盏菊苗期长势较弱,中耕作业要以除草为主,防止地块板结,当种苗的株高为23cm时,要及时起垄培土,培土高度要以不埋种苗的第一分枝顶心为宜,在每次摘花后喷洒1次磷酸二氢钾,共喷3次,每亩追施磷酸二氢钾8公斤,病虫害防治:在南疆夏季干旱、少雨季节,病虫害很少发生或发生不严重,可以不进行农业防治;

g、采收:8月中旬进行采摘金盏菊,以花瓣完全展开,花心未完全开放,达8-9成熟时早晨或旁晚采摘(温度低、湿度相对大),采收时间为在开花前1天-2天。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干旱区杏树间作金盏菊的方法,在杏树林下有很大空地,充分利用杏树林下空地种植金盏菊,提高土地,水分,光热的利用效率;间作金盏菊可以保水保湿,固定地表起沙,带来了生态效益;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给农牧民增加了收入。本发明所述方法已经应用于在和田策勒县杏树林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现在已经发挥了其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