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夜捕蝉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3374发布日期:2019-03-05 19:24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夜捕蝉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夜捕蝉杆,属于昆虫捕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蝉又叫知了,居亚纲、同翅目、蝉科。蝉咸甘,寒。入手太阴、足厥阴经。清热,熄风,镇惊。治小儿惊风,癫痫,夜啼。蝉具有飞行能力,在白天捕捉较困难,众所周知蝉的趋光性很强,一般的土办法是在漆黑的树林中烧一推柴火,将蝉引至火堆,再予以捕捉,但引至火堆时,蝉还处于活动飞行状态,捕捉亦有一定难度,捕捉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黑夜捕蝉杆。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一种黑夜捕蝉杆,包括杆体及及捕蝉罩,所述的杆体为管状可伸缩结构,所述的捕蝉罩设置在杆体末节顶端且与杆体末节顶端圆弧连接,所述杆体首节下侧设有盛蝉袋。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杆体首节内设有电动机及其叶片,所述的电动机采用隔离网隔开。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杆体首节下侧向外突出,突出处设有漏蝉口,漏蝉口处手拉封盖。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的盛蝉袋开口与漏蝉口对接,盛蝉袋采用塑胶网制作,袋底设为收紧口。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的杆体末节内径及漏蝉口直径大于蝉体最大长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的捕蝉罩为球体结构,其在与杆体连接处的正对面设有圆形开口,开口的直径小于捕蝉罩内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的捕蝉罩开口边缘设有4个规则分布的led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黑夜捕蝉杆是利用蝉的趋光性及其本体特征设计,操作方便,手动步骤少,捕获效率高,捕捉过程对蝉无任何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黑夜捕蝉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黑夜捕蝉杆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黑夜捕蝉杆的末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黑夜捕蝉杆,包括杆体1及及捕蝉罩2,所述的杆体1为管状可伸缩结构,所述的捕蝉罩2设置在杆体末节11顶端且与杆体末节11顶端圆弧连接,所述杆体首节12下侧设有盛蝉袋3。

所述杆体首节12内设有电动机4及其叶片41,所述的电动机4采用隔离网5隔开,所述杆体首节12下侧向外突出,突出处设有漏蝉口6,漏蝉口6处手拉封盖7,所述的盛蝉袋3开口与漏蝉口6对接,盛蝉袋3采用塑胶网制作,袋底设为收紧口31;所述的杆体末节11内径及漏蝉口6直径大于蝉体最大长度;所述的捕蝉罩2为球体结构,其在与杆体1连接处的正对面设有圆形开口21,开口21的直径小于捕蝉罩2内径,所述的捕蝉罩开口12边缘设有4个规则分布的led灯8。

使用时,将杆体拉长,打开捕蝉罩边缘的led灯,伸到树上寻找蝉,由于蝉具有趋光性,会飞进捕蝉罩内,当蝉飞进捕蝉罩时,即打开电动机,利用电动机产生的吸力将蝉吸进杆体首节内,再拉开漏蝉口的手拉封盖即可将蝉收进盛蝉袋内;蝉飞进捕蝉罩时,由于捕蝉罩的开口比捕蝉罩内径小,蝉飞进去后不容易飞出,同时此结构可增强捕蝉开口的吸力,提高了蝉的捕捉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夜捕蝉杆,包括杆体及及捕蝉罩,所述的杆体为管状可伸缩结构,所述的捕蝉罩设置在杆体的末节顶端且与杆体末节顶端圆弧连接,所述杆体首节下侧设有盛蝉袋。本发明的黑夜捕蝉杆是利用蝉的趋光性及其本体特征设计,操作方便,手动步骤少,捕获效率高,捕捉过程对蝉无任何伤害。

技术研发人员:劳加斌;符绩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宁市黑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01
技术公布日:2019.03.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