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浮力调节功能和发光功能的鱼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3332发布日期:2019-03-05 19:24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具有浮力调节功能和发光功能的鱼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浮力调节功能和发光功能的鱼漂,即涉及一种通过调节对上部主体的压力来容易分阶段地调节浮力,并且能够有效控制用于提高夜间钓鱼时的可视性的发光功能的具有浮力调节功能和发光功能的鱼漂。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鱼漂具有可识别的各种尺寸和颜色,通过具备浮力的主体的下部形成有压载物,使鱼漂在水中垂立,并且,中心部形成有上下贯通的通孔,从通孔上部贯穿鱼线,在贯穿鱼漂的鱼线端部捆绑鱼钩。

并且,鱼漂大致分为半流动和全流动,半流动鱼漂通过打结和铅坠来攻略既定水层,全流动鱼漂无需打结而攻略各种水层,并且,主体内可以配置用于设置化学灯等发光体的空间,以在夜间也能够享受钓鱼。

当鱼吸入挂在鱼钩的鱼饵时,因鱼线的拉动,基本上所有这种带孔的鱼漂潜入水中,并由此感知鱼上钩并起竿。

但是,根据鱼的种类或大小,鱼上钩的强度不同,并且,即使是大小相同的同种鱼,随着钓鱼当天的浪潮的流动或水色以及季节等周围环境,上钩的强度不同,因此,当上钩强度微弱时,即使垂钓者集中精神注视着鱼漂,也难以确认是否上钩,并且,当起浪时,更难以确认是否上钩,并且,即使上钩的强度大,当带孔的鱼钩随着浪潮移动并远离垂钓者时,无法立即识别是否上钩而起空竿,因此,不仅减少了捕鱼量,而且由于体验钓鱼的手感的机会减少,降低钓鱼的兴趣。

因此,目前公开的有韩国授权专利第10-1125560号(钓鱼用带孔的鱼漂)以及韩国授权专利第10-1003742号(鱼漂),但是,在使用如上所述的现有的带孔的鱼漂或鱼漂来钓鱼时,为了应对由潮汐现象引起的水深、浪潮速度、风速等变化,需要将半圆珠、带孔的鱼漂、缓冲橡胶、压载物(铅坠)等从主线拆分,以适应变化的现场情况,并选择符合现场情况的带孔的鱼漂和压载物,与部件一起捆绑于主线,因此,需要长时间操作并使用不方便,并且,还存在需要购买多个带孔的鱼漂和压载物(铅坠)的负担。

另外,在夜间使用鱼漂钓鱼时,通常将通过化学反应发光的化学光(chemicallight)插入鱼漂来使用,以容易掌握鱼漂的动作,但是,就所述化学光而言,由于光的亮度或光量不足,在较远处可视性下降,而且使用寿命非常短,仅为8~10小时。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浮力调节功能和发光功能的鱼漂,上部主体通过设置在下部主体内部的弹簧弹性支撑,上部主体形成浮力调节突起并与以彼此不同的高度形成在中部主体的多个浮力调节槽选择性地结合,以能够通过上部主体的旋转操作,分阶段地调节内部浮力,并通过分阶段地调节内部浮力,可适当地应对鱼池的环境的同时,在将上部主体旋转调节到特定位置之后进行施压时,能够容易控制设置在上部主体的内部的发光部的启动和关闭。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具有浮力调节功能和发光功能的鱼漂包括:下部主体,其为上部开放型,穿出主线的穿主线突出部以圆筒型状向中央突出预定高度,并形成在内侧下端部中央,在内侧中空部中,内部下侧设有弹簧以及在下侧支撑弹簧的环形弹簧托架;

中部主体,其为上下部开放型,下部与所述下部主体的上部内侧螺纹结合,在上部侧内周周围形成以预定的间隔隔开且彼此具有不同高度的多个浮力变换槽;

上部主体,其为下部开放型,在内侧中央形成有延伸至下部的突出管,以使主线通过中央,并设置在所述中部主体的上部内侧的同时,其下端通过所述弹簧支撑,在下部外侧面上形成有浮力变换突起,以通过对上部施压而旋转,并选择性地与各浮力变换槽结合,从而能够分阶段地改变内部浮力;

发光部,设置于所述上部主体的内侧,在将所述上部主体旋转至固定位置之后,对上部施压时,下端通过形成在下部主体的内一侧下部的开关托板受压而发光或熄灭;

连接管,上端设在所述上部主体的突出管的下端,下端内插于穿主线突出部的中央。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仅通过上部主体的简单的旋转操作,就能够容易分阶段地调节所需要的内部浮力,因此,可以仅使用一个鱼漂应对各种水层和环境的鱼池,从而不需要大量的鱼漂和铅坠,而且能够解决替换部件所带来的麻烦的同时,能够通过将上部主体旋转调节至特定位置之后进行施压等简单操作来启动或关闭发光部,从而在夜间钓鱼时,不需要为了点灯或熄灯而使电池结合及分离,因此,给垂钓者带来了方便,只在需要时简单地启动发光部,以延长电池的寿命。

并且,一个鱼漂均具有浮力调节功能和发光功能,从而能够方便地用于昼夜钓鱼,因此,能够节省购买鱼漂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有浮力调节功能和发光功能的鱼漂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有浮力调节功能和发光功能的鱼漂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浮力调节功能和发光功能的鱼漂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具体浮力调节功能和发光功能的鱼漂的下部主体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具体浮力调节功能和发光功能的鱼漂的下部主体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具体浮力调节功能和发光功能的鱼漂的中部主体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具体浮力调节功能和发光功能的鱼漂的上部主体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下部主体;

11:弹簧;

12:弹簧托架;

100:穿主线突出部;

20:中部主体;

21:浮力变换槽;

30:上部主体;

31:浮力变换突起;

32:突出管;

40:发光部;

41:发光部壳体;

42a:第一led灯;

42b:第二led灯;

43:on/off开关片;

44a:第一电池;

44b:第二电池;

50: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可以具有各种实施例,并将特定的实施例图示在附图中,在说明书中进行详细说明。但是,这并不将本发明限定于特定的实施方式,应理解为包含本发明的思想和技术范围中包含的所有变更、等同物以及替换物。

说明书附图中,对相似的组件使用了相似的附图标记。本说明书中,当判断有关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会混淆本发明的主旨时,省略其详细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有浮力调节功能和发光功能的鱼漂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具有浮力调节功能和发光功能的鱼漂的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浮力调节功能和发光功能的鱼漂的爆炸图,图4是本发明的具体浮力调节功能和发光功能的鱼漂的下部主体的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具体浮力调节功能和发光功能的鱼漂的下部主体的俯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具体浮力调节功能和发光功能的鱼漂的中部主体的剖视图,图7是本发明的具体浮力调节功能和发光功能的鱼漂的上部主体的剖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具有浮力调节功能和发光功能的鱼漂包括:下部主体10,其为上部开放型,穿出主线的穿主线突出部100以圆筒型状向中央突出预定高度,并形成在内侧下端部中央,在内侧中空部中,内部下侧设有弹簧11以及在下侧支撑弹簧11的环形弹簧托架12;

中部主体20,其为上下部开放型,下部与所述下部主体10的上部内侧螺纹结合,在上部侧内周周围形成以预定的间隔隔开且彼此具有不同高度的多个浮力变换槽21;

上部主体30,其为下部开放型,在内侧中央形成有延伸至下部的突出管32,以使主线通过中央,并设置在所述中部主体20的上部内侧的同时,其下端通过所述弹簧11支撑,在下部外侧面上形成有浮力变换突起31,以通过对上部施压而旋转,并选择性地与各浮力变换槽21结合,从而能够分阶段地改变内部浮力;

发光部40,设置于所述上部主体30的内侧,在将所述上部主体旋转至固定位置之后,对上部施压时,下端通过形成在下部主体10的内一侧下部的开关托板104受压而发光或熄灭;

连接管50,上端设在所述上部主体30的突出管32的下端,下端内插于穿主线突出部100的中央。

所述下部主体10为上部开放且沿内侧具有中空部空间的半球形,所述下部主体10的中央被贯通,并且穿主线突出部100以圆筒形状突出预定高度并形成在下部主体10的内侧下端部中央,以贯穿主线。

沿所述下部主体10的内侧容纳有弹簧11,以弹性支撑上部主体30,在下部主体10的内周下部侧,具有环形状的弹簧支架12以预定间隔隔开并设置于突出的多个支撑突起102上部,以向上侧支撑弹簧11。

为了防止设置于上部的弹簧11的脱离,所述弹簧支架12的上部面形成有向上端突出预定高度的弹簧防脱突起122,并且弹簧11的下端设置在从弹簧支架12的上端至弹簧防脱突起122的内侧。

并且,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下部主体10的内部中,在下端部一侧且所述穿主线突出部100的外侧的预定区间固定设置有用于启动或关闭发光部40的开关托板104。

所述中部主体20是上下部开放的圆筒形状,并且下部与所述下部主体10的上部内侧螺纹结合。

此时,所述中部主体20与下部主体10的上部内侧螺纹结合的同时,设置在下部主体10的内侧的弹簧容纳在中部主体的下部内侧。

为了提高所述下部主体10与中部主体20之间的结合部位的密封性并防止水流向内部,形成在下部主体10的上端内侧的下部主体o型圈槽105中设置o型圈15。

如图6所示,在所述中部主体20的上部侧,向内侧突出形成直径缩小的中部主体内侧端突起200,中部主体内侧端突起200中,沿上部侧内周周围形成有以预定间隔(相同角度)隔开且彼此具有不同高度的多个浮力变换槽21。

此时,多个浮力变换槽21彼此设置为不同的高度,而相互面向的浮力变换槽21优选设置为具有相同的高度。

所述上部主体30为下部开放型,并且是内侧具有中空部空间的半球形,下部以插入所述中空部主体20的上部内侧的方式设置的同时,下端通过容纳在所述中部主体20的内侧的弹簧11弹性支撑。

如图7所示,所述上部主体30中,下部形成与所述中部主体内侧端突起200对应的法兰部302,从而防止与中部主体20结合的上部主体30的上部脱离,在对弹簧11施压以及解除施压时,为了防止弹簧的位置脱离,在所述法兰部302的下端,弹簧防脱突起303向下部突出形成,弹簧11的上端设置在上部主体30的下端至弹簧防脱突起303的内侧,并且弹簧11的上端可以通过弹簧防脱突起303固定位置。

此时,为了提高密封性并防止水流入鱼漂内部,所述法兰部302的外周面中央形成o型圈容纳槽306,并且通过在o型圈容纳槽306设置o型圈来有效密封内部空间。

所述上部主体30的下部侧外周以及所述法兰部302的上侧端突出形成能够选择性地与各浮力变换槽21结合的浮力变换突起31,以能够通过对上部施压并旋转,分阶段地调节鱼漂内部的浮力,并且,设置浮力变换突起31的上端高度对应于彼此具有不同的高度的多个浮力变换槽21中上端高度最高的浮力变换槽21,从而浮力变换突起31与多个浮力变换槽21的高度均对应并结合。

因此,从上部对下端通过弹簧11弹性支撑的上部主体30施压并使上部主体30下降时,与任一浮力变换槽21结合的浮力变换突起31从浮力变换槽21下降而分离,因此,上部主体30成为自由旋转调节的状态,此时,旋转上部主体30预定角度之后,在需要的位置上解除上部的施压时,上部主体30上升,并且浮力变换突起31与形成在对应的位置的浮力变换槽21结合,因此,根据与浮力变换突起31结合的浮力变换槽21的高度,与中部主体20结合的上部主体30的结合高度发生变化,从而能够分阶段地改变鱼漂内部的浮力。

此时,所述浮力变换突起31可以向上部主体的外侧面一侧形成一个,或者向与上部主体的外侧面一侧相对的方向的另一侧形成两个。

另外,在向外部暴露的上部主体30的上部外侧面上,在于所述浮力变换突起31相同的垂直线上,印刷形成“▼”形状的位置显示部310,以使用户能够在外部确认,并且方便调节浮力,在中部主体20的外侧面周围,在与浮力变换槽相同角度的位置上印刷形成多个浮力显示文字210,以与各浮力变换槽21对应。

例如,所述多个浮力显示文字210可以以g2、g3、g4、0°、3b、5b等文字显示在于各浮力变换槽21相同角度的位置,从而能够使用户根据位置显示部310的位置,调节位置显示部310至需要的浮力显示文字210的位置,因此,用户能够容易改变鱼漂的浮力成所需要的浮力。

所述上部主体30的内侧中央形成有延伸至下部的内部中空型突出管32,以使主线贯穿内部。

所述发光部40包括:发光部壳体41,从上部主体30的内侧穿出所述突出管32而设置,以通过对上部主体30的上部施压启动或关闭发光部40;第一led灯42a和第二led灯42b,设置在发光壳体41的上端;打开(on)/关闭(off)开关片43,贯穿至所述发光部壳体41的内一侧,与所述第一led灯42a和所述第二led灯42b电连接,使所述第一led灯42a和第二led灯42b发光或熄灭;第一电池44a和第二电池44b,可替换地容纳在所述发光部壳体41内,与所述on/off开关片43和第一led灯42a及第二led灯42b电连接,并供应电源。

所述on/off开关片43的下部比所述发光部壳体41向下突出设置,从而当启动或关闭发光部40时,旋转所述上部主体20,使on/off开关片43位于设置在下部主体10内部的开关托架104的上侧之后,对上部主体20施压时,上部主体20下降的同时,on/off开关片43的下部通过开关托架104的上端受压,从而发光部的电源处于启动状态,开启所述第一led灯42a和第二led灯42b,在开启第一led灯42a和第二led灯43b的状态下,再次对上部主体20施压时,on/off开关片43的下部受到开关托架104上端的压力,从而电源处于关闭状态,并关闭第一led灯42a和第二led灯42b。

另外,在上部主体30的下部外侧面中,在与on/off开关片43处于相同的水平线且与on/off开关片43相邻的上部主体30的外侧面的位置上,印刷并形成“●”或“★”等形状的发光显示部300,以使用户能够将控制所述发光部40的启动或关闭的on/off开关片43移动到与所述开关托板104相同的垂直线上,所述中部主体20形成通孔22,所述通孔22形成在与所述开关托板104相同的垂直线上且与所述发光显示部300相同的水平线上。

即,所述发光显示部300位于通孔22内的状态表示所述on/off开关片43处于与所述开关托架104相同的垂直线上的状态,因此,用户可以通过发光显示部300和通孔22在外部容易识别可控制发光部40的启动或关闭的上部主体10的旋转位置。

为了防止水流入内部,所述通孔22的外侧设置为透明窗口22。

另外,为了调节浮力而对上部主体30施压时,为了防止on/off开关片43的下部收到开关托架104的压力而使电源启动或关闭,所述on/off开关片43的上端与开关托架104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优选设置为高于所述浮力变换突起31的高度。

所述连接管50为内部中空型,以从内部贯穿主线,上端结合并固定在形成在所述上部主体30的突出管32的下端,下端以内插于穿主线突出部100的中央的方式垂直设置在上部主体30与下部主体10的内部中央,从而容易设置主线,并防止水流入鱼漂内部。

另外,如图4所示,为了通过o型圈密封所述辅助管40与穿主线突出部100之间来防止水流入鱼漂内部,在作为下部主体10的外侧下端部中央的所述穿主线突出部100的内侧中央设置下部开放的o型圈容纳槽140,通过设置在o型圈容纳槽140的内侧上端的o型圈13,有效密封辅助管40与穿主线突出部100之间。

为了防止o型圈13通过沿上部主体30上升或下降的连接管50流动,所述o型圈容纳槽140设置贯穿中央且直径与所述o型圈容纳槽140对应的上部圆筒形状的o型圈固定部14,从而o型圈13可以固定在o型圈容纳槽140内而不流动。

如上所述,内侧设有开关托板104、弹簧托架12、弹簧11的下部主体10的上侧与中部主体20螺纹结合,内侧设有发光部40和连接管50的上部主体30通过所述中部主体20的上侧弹性支撑,以下为如上组装的鱼漂的浮力调节功能和发光功能的使用方法。

例如,当用于夜间钓鱼时,首先,为了开启发光部40,用户对上部主体30的上部施压时,上部主体30下降的同时,浮力变换突起31从浮力变换槽21分离,上部主体30处于可旋转的状态,因此,以使发光显示部300位于通孔22内的方式,旋转上部主体30之后解除施压时,上部主体30上升的同时,浮力变换突起31与形成在对应的位置的浮力变换槽21结合并处于位置固定的状态,发光部40的on/off开关片43通过上部主体30的旋转调节处于与固定在下部主体10的内侧的开关托板104相同的垂直线上。

在将所述发光显示部300位于通孔22内之后,用户对上部主体30施压,使发光部40一起下降,on/off开关片43的下部收到所述开关托板104的压力时,电源处于开启状态,从而点亮与on/off开关片43电连接的第一led灯42a和第二led灯42b。

此时,在点亮所述发光部40的状态下,再次对上部主体30施压时,on/off开关片43的下部受到所述开关托板104的压力,并且电源处于关闭状态,从而第一led灯42a和第二led灯42b熄灭。

为了所述第一led灯和第二led灯在点亮或熄灭的状态下,使得用户调节鱼漂的浮力,对上部主体30施压并旋转上部主体30,以使显示在上部主体30的位置显示部310位于与显示在中部主体20的浮力显示字母210的位置相同的直线上,然后解除施压,浮力变换突起31与浮力变换槽21结合,并根据浮力变换槽21的高度,改变上部主体30的高度,从而调节鱼漂内部的浮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