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树移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69675阅读:2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树移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植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大树移植方法,属于市政公用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公路、铁路道路建设、房产开发、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中,常常需要进行大树的移植,为建设工地“让路”,或提高城市绿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发挥园林树木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因此,就有从农村、郊外、山林等地将零星散生的大树移栽到城市。这些散生的大树由于树体高,树龄长、根系分布范围深广,在挖掘、移植、栽种、栽后管理中具有一定难度,很容易容易出现根系受伤,树体失水,缓苗期长,管护困难等现象,造成大树成活率普遍不高,有些生长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树在移栽的过程中死去。

在移植的大树中,那些生长在含有大量砂壤或砾石、卵石土壤中的大树,有个突出的特点是横根、竖根分明,横根庞大并分布在表层土,竖根粗植入土层较深,呈“丁”字形状。树根中,大量营养根是由横根生成,并生活于横根周围的土壤中,吸收养分供大树生长,这些营养根却很脆弱,周围土块的错动、剥落都能造成这些营养根的损伤。

生长在砂壤或砾石、卵石中的大树,由于土壤结构松散,在挖掘、取出土球时更容易发生的错动、剥落,甚至整个土球的散塌、垮碎。致使营养根大面积损坏,大树的成活率不高。如何保证这样大树移植的成活率是大树移植过程中存在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大树在挖掘、取出土球的过程中存在的土球容易散塌、破坏土球的完整性,大量损伤大树营养根,降低大树的成活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大树移植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冷冻大树树球周围土壤形成冻土壳后进行挖掘,挖掘后进行土球固定。其目的是确保挖掘过程中树根土球的完整性,防止过分损伤营养根以及树木根系,提高大树移植的成活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树移植方法,包括大树的挖掘、移栽、搬运、移植、大树固定、回填,后期管理,生长在砂壤或砾石、卵石中大树的移植方法如下:

1)大树挖掘前,首先要在地面上画出土球线、冷冻层线以及挖掘部线,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多边形;

2)挖掘部线外周线按照大树下部树身直径的8-10倍确定(一般情况下为6-8倍),在大树周围地面上画出的圆形或多边形挖掘部内开始向下开挖,等粗根(含有木质部的根)明显减少或消失时,结束第一层挖掘;

3)第一层挖掘结束后,迅速用木板或其它硬质材料支撑柱保护挖掘好的土球外周,并固定结实,形成上层保护箱,上层保护箱箱内松散部位或间隙部用干草填实;

4)从第二层开始利用注水管以大树树身为中心,按照相同的夹角,先后倾斜插入树身直径6-8倍外周8-15cm的范围内的冷冻层土壤内,注入低温水,形成泥、水混合物;

5)将反应容器下部的管状结构以大树树身为中心,按照相同的夹角,先后倾斜插入上述环形泥、水混合物内多个点,在反应容器内加入冷冻剂,使冷冻剂在反应器内反应,隔着反应容器下部管状结构吸收泥、水混合物的热量,使冷冻层变成有一定强度的冻土壳;

6)随后沿冻土壳的外缘挖掘土球,挖掘深度小于或等于冻土壳深度;

7)再次用木板或其它硬质材料支撑柱保护挖掘好土球的二层外周,并固定结实,形成第二层保护箱,第二层保护箱箱内松散部位或间隙部用干草填实;

8)再进行一个或多个注水、冷冻、挖掘、绑扎固定、木板保护的循环过程,自上而下土球逐渐向树身中心垂直向下的延长线收缩,直到整个土球完成,随后把各层的保护箱纵向捆扎、固定,形成一个完整的保护箱;

9)实施常规的起球、运输、栽植、大树固定;

10)在栽植的新树坑内,自下而上依次打开保护箱,依次清理土球外表冻土,并清理出树坑;

11)分层回填后,用温水浇透使大树根部恢复正常温度;

进一步,所述冷冻剂为硝酸铵与水、八水氢氧化钡和氯化铵或液氮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所述土球线外周为冷冻层,冷冻层外周为挖掘部;

进一步,所述反应容器为金属容器,反应容器下部为与泥土隔离的密封管状结构,上部为开口的冷冻剂容器,管状结构与冷冻剂容器之间连通;

更进一步,所述注水管为金属管,金属管插入端部密封,金属管周边或一侧设置有多个注水孔。

本发明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在树根土球外周设置冷冻层,可防止树根土球的散落,有利于保持大树原有的土壤结构的稳定和根系的完整,有利于挖掘,更有利于移植的成活率;通过在树根土球外周设置树根土球保护箱,有利于大树的起吊、搬运、移植,可防止在起吊、运输、移植过程中破坏树根土球,可确保原有的土壤结构、土壤成分,能够提高移植后大树的对土壤的适应度,有利于确保移植的成功率;反应容器下部为与泥土隔离的密封管状结构,可防止冷冻剂污染土球土壤;通过利用这种方法对生长于含大量砂壤、砾石或卵石的土壤中大树的移植,可防止挖掘土球的过程中原有树根土壤的散塌,破坏土球的完整性,可防止损伤营养根,破坏根系,可提高大树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大树树根表面土球、挖掘部、冷冻部的结构图。

图2大树挖掘过程中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反应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注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标号说明:10-树身、11-土球上表面、12-冷冻层、13-挖掘部、14-注水点或管状结构插入点、20-土球、21-保护箱、30-管状结构、31-冷冻剂容器、40-注水管、41-注水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植大树的方法。是针对生长在砂壤或砾石、卵石中大树利用冷冻土球外表层进行大树移植的方法。

移植大树适宜在春季进行,大树移植时,先按照常规的移植方法在地面以树身10中心为中心画出包括冷冻层12在内的直径为大树树身10直径8-10倍(一般挖掘直径为树身10的6-8倍)土球20外围的挖掘部外周线,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多边形。

大树周边地面的圆形或多边形包括冷冻层12的线,冷冻层外周为挖掘部13线。

施工一般定在晚上气温接近当天最冷时候,植树节期间北方的温度在0℃左右。先用常规方法在挖掘部挖掘,一直到粗根较少或没有粗根的区域,用木板或其它硬质材料保护挖掘出的树球外周,并将木板固定结实,形成保护箱21上层,箱内松散或有间隙部用干草填实。

然后根据冷冻剂情况和土壤情况选择冷冻层12厚度。沿着冷冻层12外周,利用注水管40向冻结土层12均匀缓慢注入冷水,保证水能均匀渗入冻结区而不渗到土球20上,使冻结土层12上层形成泥、水混合物。

所述注水管40为金属管,金属管插入端部密封,金属管周边或一侧设置有多个注水孔41。

然后将反应容器下部的管状结构30先后按照一定角度均匀地向以树身10中心线的垂直向下延长线方向倾斜插入,反应溶剂加入反应容器中进行反应,通过隔离方式冷却冷冻层,让冷冻剂把泥水混合物冻结成有一定强度的冻土壳,14为注水点或管状结构插入点。

所述反应容器为金属容器,反应容器下部为与泥土隔离的密封管状结构30,上部为开口的冷冻剂容器31,管状结构30与冷冻剂容器31之间连通。

等冻土壳的强度达到要求后,在冻结的土层外12挖掘部13上开始向下挖掘,挖掘深度小于或等于冻土壳深度冻土壳,挖完后,用木板或其它硬质材料支撑柱保护好上层土球20外周,并将木板固定结实,形成上层保护箱,上层保护箱箱内松散或有间隙的地方用干草填实。

经多次循环的注水、冷冻、挖掘和木板的绑扎固定,直到整个土球20完成。

随后把各层的保护箱纵向捆扎固定成一个完整的保护箱21。按常规方法起球、运输、在栽植点固定,自下而上依次打开保护箱21,把冻土清理出树坑。分层填实后,用温水浇透使大树根部恢复正常温度。由于整个过程中树根的透气不足,温度较低,必须迅速完成。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子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生长在砂壤或砾石、卵石中大树的移植方法。

在施工区域的一棵古树有时会对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难以开展大面积施工,必须移植到施工区域外,并需要保证其成活。

生长在沙壤地,土质疏松,按通常的方法挖掘大树土树球会有大量土块裹挟着营养根脱落,造成营养根大面积损伤,对大树移植成活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保证大树的成活,要选择合适的新栽植地,确保新栽植地的土壤情况、光照条件、小气候等因素与移出地类似,大树的朝向在移植前后相同。移植的季节选择在初春,植树节前后。

图1是大树树根表面土球20、冷冻层12、挖掘坑部位的结构图。图2是大树挖掘过程中断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0为树身,11为土球上表面,为方便树球固定和大树的运输,把包括冷冻层在内的土球20的形状设定为横根区域为长方体,长和宽分别为根径的8-10倍,高度视根系的分布而定,深度方向以到不见主根和粗根(含木质部的根)为准,一般为80-120厘米。本实施例中,下面部分为多面锥体,土球20外周10厘米的冷冻层12,土球20高度是加上上面区域的高度一般为长或宽的2/3左右。

挖掘前对大树立支柱,支稳树木,保证挖掘过程的稳固。挖掘土球20前先按常规尺寸划出土球20的轮廓线,土球20边长外再各增加10cm做为冷冻层12。等第一层挖掘完毕,对形成土球20外周用木板保护起来,绑结固定结实,形成保护箱21,箱内松散部或间隙部用干草填实。

对于下面区域,由于主根和大根偏少,沙土容易脱落造成营养根损害,可在不冷冻树根的基础上,利用导热性能良好的容器做为反应容器,用冷冻剂把冷冻层12冻成一个有一定强度的冻土壳,增加强度利于挖掘。

挖掘大树时,时间选择在晚上温度偏低的时候,由于植树节前后北方的最低气温在0℃左右,有利于土壤的冻结。先利用底部封死,外周或一侧开设有注水孔41的注水管40,把0℃的水均匀注入冷冻层12内,形成泥、水混合物,尽量保证冷水不进入土球20内20。本实施例中,注水管的长度在35cm。图4是注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注水管40为金属管,注水管40插入端部密封,注水管40周边或一侧设置有多个注水孔41。

然后进行冷冻层的冷冻,根据成本最低原则,采用硝酸铵溶于水反应的方法,在反应容器中加入硝酸铵与水,通过将管状金属结构30部件插入泥、水混合物中,管状金属结构30部件与泥、水混合物在隔离状态下,吸收、水混合物热量来冻结土壤,并能够将泥、水混合物冻成有一定强度的冻土壳。

图3是反应容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反应容器为导热性能好的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反应容器下部为端部密封的管状结构30,上部为冷冻剂容器31,管状结构与冷冻剂容器31之间连通,反应容器上没有盖子,便于搅拌等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反应剂采用了硝酸铵和水,反应容器为导热良好的黄铜材料,在反应容器中加入硝酸铵使其溶于水,管状结构31周边与泥土之间相互隔离,可防止反应物渗入土球周边,可避免环境的污染。实施冷冻时,首先,先在反应容器中加入硝酸铵,再加入水,搅拌后看土壤冻结情况,强度不够的话,抽取掉硝酸铵溶液后在容器里继续溶解硝酸铵,直到冷冻强度达到要求,抽取回来的硝酸铵溶液可以回收后继续使用。

注水管40和反应容器下端的管状结构30插入冷冻层12时,下端部向大树中心垂直向下的延长线方向倾斜,按照相同的夹角在环状冷冻层12中间进行多点注水和冷却泥水混合物,14为注水点或管状结构30插入点。

达到强度后,沿冷冻层12往下挖掘,挖掘深度小于等于冷冻的外壳深度,用木板或其它硬质材料支撑柱保护挖掘好的土球外周,并绑扎固定,形成保护箱21,箱内松散或有间隙的地方用干草填实。

再进行下一轮的注水、冷冻、挖掘和绑扎固定,直到整个土球20完成。随后把各层的保护箱21纵向捆扎固定成一个完整的保护箱21。

以后按照常规方式进行吊装、运输和固定到新栽植地点,再去掉土球保护箱21,回填土之前,土球20表面的冻土移出栽植坑,逐层回填完毕要浇透一次温水,把根系附近土壤温度恢复正常。

所述的冷冻剂除上述使用的硝酸铵溶于水方法外,还可使用八水氢氧化钡和氯化铵等吸热反应外、液氮冷却或却等方法进行冷冻。

本发明通过在土球20外周设置冷冻层12,可防止土球20的散落,有利于保持原有的土壤或结构,有利于移植,更有利于移植的成活率;通过在土球20外周设置土球保护箱21,有利于大树的起吊、搬运、移植,可防止在起吊、运输、移植过程中破坏树根土球20,可确保原有的土壤结构、土壤成分,能够提高移植后大树对土壤的适应度,有利于确保移植的成功率;反应容器下部为与泥土隔离的密封管状结构,可防止冷冻剂污染土球土壤;通过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对生长于含有大量砂壤、砾石或卵石的土壤中大树的移植,可防止挖掘土球20的过程中原有树根土壤的散塌,破坏土球20的完整性,可防止损伤营养根,破坏根系,可提高大树的成活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