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效减量生物—化学农药组合物在防治麦类赤霉病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6845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农药配制剂研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效减量生物—化学农药组合物在防治麦类赤霉病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谷类栽培作物之一,也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谷类作物常常面临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锈病和叶枯病等真菌病害的威胁。在世界谷类种植区均会发生这些病害,严重影响谷类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尤其是由镰刀菌引起的麦类赤霉病不仅能够造成毁灭性的产量损失,而且在感染的谷粒中还会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richothecenes,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等毒素,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开展了大量用于麦类真菌病害的杀菌剂研发工作,先后开发出无机杀菌剂、有机硫杀菌剂和芳烃类等保护性杀菌剂,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发出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细胞色素b抑制剂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等选择性杀菌剂,使许多麦类作物重要病害的流行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如谷类作物黑穗病、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眼斑病等。然而,由于镰刀菌(fusariumspp.)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具有致病因子的功能,增加对多种杀菌剂的耐药性作用,以致绝大多数杀菌剂对麦类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谷类作物赤霉病,是当今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大社会需求。随着长期大量使用这些作用机理单一的选择性杀菌剂,自然界的病原真菌群体中出现了抗药性,使用效果逐年下降。已发现中国江苏、安徽地区对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镰刀菌已经形成优势群体,常用的多菌灵、硫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基本丧失了对麦类赤霉病的防治价值。同时还因为抗药性病菌产生don毒素的能力是敏感菌株的5倍以上,日益加重了中国麦类赤霉病的危害和食品安全的风险。农民为了减少产量损失,往往加倍使用多菌灵等杀菌剂,进一步加剧了抗药性、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是一种三唑类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包含抗菌活性较高的顺式异构体和活性较低的反式异构体,本发明使用的丙硫菌唑是顺式异构体与反式异构体的混合物,其化学结构式如下:丙硫菌唑对镰刀菌菌丝生长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主要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破坏真菌细胞膜透性和膜结构,强烈抑制真菌菌丝生长。然而,不同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内的丙硫菌唑受体cyt.p450不仅具有结构多样性,而且还存在多种调控和拮抗生理机制,以致不同真菌表现不同的敏感性。目前该杀菌剂在国际上主要用于防治谷类作物锈病(pucciniaspp.)、叶枯病或颖枯病(septoriaspp.)、网斑病(pyrenophorateres)、云纹斑病(rhynchosporiumsecalis),麦类白粉病(blumeriaspp.)和纹枯病(rhizoctoniacerealis),亦与戊唑醇混用防治赤霉病(fusariumspp.)四霉素(梧宁霉素)为不吸水链霉菌梧州亚种的发酵代谢产物,它包括a1,a2,b和c四个组分,其中a1和a2为大环内脂类的四烯抗生素;b为嘧啶核甘酸类抗生素;c为含氮杂环芳香族抗生素。它对谷物、果树、蔬菜等作物上的多种植物病害均具有保护和治疗活性,尤其对灰霉病(番茄、黄瓜、辣椒等作物)、白粉病(麦类、瓜类、果树等)、黑星病(苹果、梨等)等真菌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麦类赤霉病有增效减量作用的由四霉素、丙硫菌唑组成的农药组合物及该组合物在降低麦类作物don毒素污染水平中的新用途。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和不懈努力,获得了一种增效减量生物—化学农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的四霉素与丙硫菌唑重量比是1~40:40~1。优选地,如上所述的一种增效减量生物—化学农药组合物,所述农药组合物的四霉素与丙硫菌唑的重量比是1~20:20~1。优选地,如上所述的一种增效减量生物—化学农药组合物,所述农药组合物的四霉素与丙硫菌唑的重量比是1~10:10~1。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含有所述农药组合物的农用杀菌剂在防治麦类赤霉病和降低谷物don毒素污染水平中的用途,所述的农用杀菌剂含有以重量计0.1~90.0%的所述农药组合物与余量为在农药中可接受的载体和/或助剂。优选地,如上所述的农用杀菌剂,所述的农用杀菌剂含有以重量计10.0~75.0%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与余量为在农药中可接受的载体和/或助剂。优选地,如上所述的农用杀菌剂,所述的农用杀菌剂含有以重量计26.0~58.0%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与余量为在农药中可接受的载体和/或助剂。优选地,如上所述的农用杀菌剂为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颗粒剂中的任一种。优选地,如上所述的农用杀菌剂,所述的载体是一种或多种选自水、凹凸棒土、高岭土或轻质碳酸钙的载体。优选地,如上所述的农用杀菌剂,所述的助剂选自乙醇、甲醇、乙二醇、丙二醇、nno-1、nno-7、黄原胶、聚乙二醇、甘油、拉开粉、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硫酸铵、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苯甲酸、木质素磺酸钠、羧甲基纤维素或聚乙烯醇。本发明还涉及农用杀菌剂防治麦类赤霉病的用途,所述的麦类赤霉病是小麦赤霉病,其中包括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性的镰刀菌属病原真菌(fusariumspp.)引起的麦类作物芽腐、苗枯、穗腐或枯穗。众所周知,作用单一的专化性杀菌剂极易筛选出抗药性病原菌,在广泛应用后不久便会失去应用价值。本发明人研究赤霉病菌对选择性四霉素的抗药性风险,发现四霉素不同于抗性风险极高的其它任何选择性抗生素和化学杀菌剂,在实验室和田间条件下均无法筛选到四霉素抗性赤霉菌。由此推断,四霉素可能还存在其他特殊的抗病作用机制。本发明人在研究镰刀菌don毒素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的基础上,开展了抑制don毒素生物合成的大量化合物筛选。在筛选过程中,令人惊讶地发现四霉素在一定处理剂量下,能够强烈抑制小麦赤霉病菌don毒素生物合成早期途径中的生物化学反应。因此,提供一种降低don污染的四霉素与丙硫菌唑组合物防治麦类赤霉病技术,成为本发明的重要目的。本发明人也开展了四霉素抑制镰刀菌致病因子don合成,及其与其他各种杀菌剂的混合物在田间防治麦类赤霉病的增效配方筛选,创造性地发现四霉素与丙硫菌唑组合物防治麦类作物赤霉病具有显著增效、降低don毒素污染和大幅度减少丙硫菌唑用量的有益效果。在本发明中的农用杀菌剂中,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的量小于0.1%时,则会降低防病效果或失去增效作用;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的量大于90.0%时,则会改变制剂的储存稳定性和失去增效作用或降低防病效果;因此,所述农药组合物的量为0.1~90.0%是合理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将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与载体和/或助剂配制成在农业上通常采用的剂型,例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中的一种。在制备悬浮剂时,可以使用的载体或助剂例如是选自烷基萘磺酸盐、聚羧酸盐或木质素磺酸盐的分散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或萘磺酸盐的润湿剂;选自黄原胶、硅酸镁铝、膨润土的增稠剂;选自苯甲酸或苯甲酸钠的防腐剂;有机硅类消泡剂;选自甘油、尿素、乙二醇或丙二醇的防冻剂。在制备水乳剂时,可以使用的载体或助剂例如是选自农乳700、农乳2201、span-60或乳化剂t-60的乳化剂;选自二甲苯、甲苯或环己酮的溶剂;选自亚磷酸三苯酯或环氧氯丙烷的稳定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或尿素的防冻剂;选自硅酸镁铝、膨润土或黄原胶的增稠剂;选自苯甲酸或苯甲酸钠的防腐剂。在制备微乳剂时,可以使用的载体或助剂例如是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农乳700、农乳2201、斯盘-60、吐温-80或tx-10的乳化剂;选自甲醇、异丙醇、正丁醇或乙醇的助溶剂;选自二甲苯、甲苯、环己酮或n-甲基吡咯烷酮的溶剂;选自亚磷酸三苯酯或环氧氯丙烷的稳定剂。在制备可湿性粉剂时,可以使用的载体或助剂例如是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或烷基萘磺酸盐的分散剂;选自烷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或萘磺酸盐的润湿剂;选自轻质碳酸钙、滑石粉、硅藻土、高岭土或凹凸棒土的填料。在制备水分散粒剂时,可以使用的载体或助剂例如是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或烷基萘磺酸盐的分散剂;选自烷基硫酸盐、聚氧乙烯醇、烷基磺酸盐或萘磺酸盐的润湿剂;选自柠檬酸、硫酸铵、葡萄糖、尿素或碳酸氢钠的崩解剂;选自玉米淀粉、微晶纤维素类或硅藻土粘结剂;选自轻质碳酸钙、海泡石、硅藻土、高岭土、凹凸棒土或滑石粉的填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为:1、本发明人在开展了四霉素抑制镰刀菌致病因子don合成及其与其他各种杀菌剂的混合物在田间防治麦类赤霉病的增效配方筛选,创造性地发现四霉素与丙硫菌唑组合物防治麦类作物赤霉病具有显著增效、降低don毒素污染和大幅度减少叶菌唑用量的有益效果。2、该生物-化学复配杀菌剂能够降低病原菌对化学药剂的抗药性风险水平,有利于病原菌敏感度的保持,同时能延缓病菌对配方中单剂出现抗药性。3、配杀菌剂属于复配农药,具有相容性,提高了杀菌活性,减少了单一杀菌剂的用药剂量,节省了农药使用成本。4、该配方的杀菌效果显著,能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并兼治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和小麦纹枯病,治理病原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减少了病害对农作物生产造成的为害,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发明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凡是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改变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发明人对于四霉素与丙硫菌唑的复配组合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具体实验如下:试验1、抑制镰刀菌生长的活性化合物筛选本发明采用常规的杀菌剂生物测定方法,将四霉素与丙硫菌唑分别用灭菌水及甲醇配制成浓度2mg/ml母液,将对照药剂多菌灵原药溶于0.1m/l盐酸溶液中制成浓度2mg/ml母液。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冷却至温度约45℃时,分别加入四霉素和丙硫菌唑至设计浓度(见表1),然后倒入培养皿制成不同药剂处理的平板,每处理3皿重复,接种引起麦类赤霉病的常见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和亚洲镰刀菌fusariumasiaticum野生敏感菌株及多菌灵抗性菌株的菌丝块,在温度25℃下培养4天,十字交叉法量取菌落直径,计算不同处理抑制病菌生长50%的有效中剂量(ec50值),并比较抗菌活性,结果见表1。表1丙硫菌唑和四霉素对两种镰刀菌敏感及多菌灵抗性菌株的生长抑制活性以药剂ec50为参数,比较不同杀菌剂抑制镰刀菌生长的活性,发现丙硫菌唑的活性与四霉素的活性相当,该结果说明丙硫菌唑和四霉素具有强烈抑制野生敏感菌株和多菌灵抗性镰刀菌生长的活性。试验2四霉素对几种不同镰刀菌的敏感性本发明采用常规的杀菌剂生物测定方法,将四霉素用灭菌水配制成浓度2mg/ml母液,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冷却至温度约45℃时,分别加入四霉素至设计浓度,然后倒入培养皿制成不同药剂处理的平板,每处理3皿重复,接种引起麦类赤霉病的常见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和亚洲镰刀菌(f.asiaticum),黄色镰刀菌(f.culmorum)、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雪腐镰刀菌(f.nivale)等6个种。在温度25℃下培养3天,十字交叉法量取菌落直径,计算不同处理抑制病菌生长50%的有效中剂量(ec50值),并比较抗菌活性,结果见表2。表2四霉素对引起麦类赤霉病的不同镰刀菌的活性由表2可知,四霉素对多种镰刀菌的抑菌活性很高,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菌丝生长。试验3四霉素与丙硫菌唑混用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将四霉素和丙硫菌唑配制成相同系列浓度的药液,然后取相同浓度的四霉素与丙硫菌唑药液以体积比1:40、1:20、1:10、1:5、1:2、1:1、2:1、5:1、10:1、20:1、40:1的比例混合均匀,最后配制成浓度为0.0625、0.125、0.25、0.5和1μg/ml的含药平板。联合毒力采用wadley法进行评价,结果见表3。ec50(th)=(a+b)/[a/ec50(a)+b/ec50(b)]增效系数(sr)=ec50(th)/ec50(ob)式中a、b分别代表两种药剂,a、b分别代表两种药剂的配比,ec50(ob)为实际观察ec50值,ec50(th)为理论ec50值。sr>1.5为增效作用;sr=0.5-1.5为相加作用;sr<为拮抗作用。表3四霉素·丙硫菌唑室内配方筛选结果药剂回归方程相关系数ec50增效系数四霉素(a)y=1.3343x+5.5394r2=0.99840.11/丙硫菌唑(b)y=0.8823x+6.2272r2=0.98120.13/a:b(1:40)y=0.5797x+5.7046r2=0.97690.05851.85a:b(1:20)y=0.8562x+5.9947r2=0.93660.06891.87a:b(1:10)y=0.5797x+5.6546r2=0.97690.07431.72a:b(1:5)y=0.8562x+6.0847r2=0.93660.05412.33a:b(1:2)y=1.0452x+6.1815r2=0.99950.07411.65a:b(1:1)y=1.1452x+6.5815r2=0.90440.04161.69a:b(2:1)y=1.8081x+6.4604r2=0.90440.05802.00a:b(5:1)y=1.2144x+6.2312r2=0.98440.09692.13a:b(10:1)y=0.7545x+5.9105r2=0.97710.06211.79a:b(20:1)y=0.8044x+5.9812r2=0.98440.06031.83a:b(40:1)y=1.0545x+6.3105r2=0.97710.05721.93根据表3结果可以看出,当四霉素和丙硫菌唑的配比为1~40:40~1时,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为0.0541~0.0969μg/ml,增效系数为1.65~2.33,均达到了增效的效果。试验4四霉素对镰刀菌毒素生物合成能力的抑制活性由于禾谷镰刀菌与亚洲镰刀菌对四霉素和丙硫菌唑的药敏性相同,本发明人选用毒素合成能力(单位菌量合成don重量,μgdon/g干重菌丝)较强的亚洲镰刀菌fusariumasiaticum作为进一步研究毒素合成的材料。将引起麦类赤霉病的镰刀菌接种于灭菌的3%绿豆汤中,在温度25℃和12/24小时散射光下摇培10天,离心收集分生孢子。将分生孢子按照最终为106/ml接种于含四霉素不同剂量的马铃薯蔗糖(ps)培养液中,在温度25℃和12/24小时散射光下摇培,在7和14天后,过滤培养物,分别检测培养液中的毒素含量和测量菌丝干重,分析毒素合成能力(单位重菌丝产生的毒素量)。毒素测定方法:培养滤液分别用与培养滤液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2次,合并萃取液,减压蒸馏干燥,再用1ml乙腈溶解,转移到新离心管中,再蒸馏干燥,在温度-20℃下保存待测。检测时加入100ltms衍生化试剂(tmsi|:tmcs=100:1),混匀10min后加入1ml超纯水,震荡分层,吸取上清液加到gc进样瓶,用装有电子捕获监测器的气相色谱(gc-ecd)进行毒素含量检测。以sigma的don试剂为标样,建立标准曲线,计算培养液中的don含量,其中包括don、3adon和15adon。同时将滤出菌丝在温度80℃下烘至恒重,称量菌丝干重。此外,在摇培7天时取菌丝检测毒素合成关键基因tri5的表达水平,结果见表4。从表4的实验结果可以发现,赤霉病菌的菌丝生长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但在含有不同剂量四霉素处理的培养基中摇培,四霉素对液体培养的赤霉病菌的生长也有显著抑制作用,与在pda平板上的线性生长速率测定结果一致。但是,首次发现单位菌丝重量合成don毒素的量(μgdon/g干重菌丝)则随四霉素处理剂量增加而显著减少。而且四霉素对don合成的抑制作用随培养时间延长而下降,尤其是低浓度处理下降幅度更大。说明四霉素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可能发生降解,从而降低了对毒素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根据处理7天时的毒素合成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发现四霉素在离体条件下虽然对镰刀菌的生长及菌丝形态没有不良影响,但在很低处理剂量下能够强烈抑制don毒素合成关键基因tri5表达,降低菌体毒素生物合成能力,减少don生物合成,其试验结果列于表4。从表5和表6列出的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我们发现单位菌丝重量合成don毒素的量(μgdon/g干重菌丝)则随四霉素处理剂量增加而显著减少。1.2μg/ml的四霉素7天和14天时对don生物合成抑制率分别达到75.99%和75.95%。而且四霉素对don合成的抑制作用随培养时间延长而下降,尤其是低浓度处理下降幅度更大。说明四霉素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可能发生降解,从而降低了对毒素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表4四霉素抑制镰刀菌don毒素合成能力的作用表5四霉素抑制镰刀菌don毒素合成能力的作用表6四霉素对镰刀菌don合成基因tri5基因表达的影响四霉素处理剂量(μg/ml)tri基因相对表达水平tri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抑制率(%)01/0.10.41590.50.23771.20.1684试验5.丙硫菌唑对四霉素抑制镰刀菌don毒素生物合成能力的增效作用丙硫菌唑处理能够破坏赤霉病菌的细胞膜透性,抑制菌丝生长。丙硫菌唑与四霉素组合物处理时,能够增加病菌对四霉素的吸收利用。在实施例4测定四霉素抑制镰刀菌don毒素生物合成的同时,测定了四霉素在存在0.1μg/ml丙硫菌唑的情况下,培养7天和14天时对fusariumasiaticum的don毒素生物合成能力的抑制作用,分析丙硫菌唑对四霉素抑制don毒素生物合成的增效作用。don检测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结果见表6。从表6结果可以看出,0.1μg/ml丙硫菌唑处理7天和14天时对镰刀菌毒素的生物合成能力与空白对照的毒素合成能力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丙硫菌唑只有菌丝生长抑制活性,没有毒素合成能力的抑制作用。但四霉素各处理浓度在0.1μg/ml丙硫菌唑存在时,对don毒素生物合成能力的抑制作用大幅度提高。而且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四霉素对毒素合成能力的抑制作用下降速度显著低于没有丙硫菌唑的对照处理,尤其对低浓度四霉素处理的增效及延长作用时间更加明显。基于同时实验的表6结果,计算存在丙硫菌唑0.1μg/ml剂量情况下,对四霉素处理7天和14天时抑制镰刀菌毒素生物合成的增效作用,结果列于表6中。这些结果说明:(1)四霉素具有强烈降低镰刀菌don毒素生物合成能力的作用,丙硫菌唑则没有这种作用;(2)丙硫菌唑对四霉素抑制镰刀菌毒素生物合成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随四霉素处理剂量降低,增效作用增强;(3)丙硫菌唑能够延长四霉素对镰刀菌毒素合成的抑制作用时间,增效作用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强。表60.1g/ml丙硫菌唑对四霉素抑制小麦赤霉病菌don毒素合成的增效作用增效系数计算方法:在0.1μg/ml丙硫菌唑存在下,四霉素对毒素合成的抑制除以四霉素单独处理相应剂量的毒素合成抑制率(表4),乘以100。试验6.四霉素与丙硫菌唑农用杀菌剂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增效作用及降低毒素作用按照四霉素与丙硫菌唑的重量比1:40、1:20、1:3、1:2、1:1.5、2:1、50:3、5:1、20:1和40:1,分别制备含量以重量计20%(1:40、1:20、1:3、1:2、1:1.5、1:1、2:1、5:1、5:1.5)和40%(10:1、20:3、50:3、50:2.5、50:1.5、40:1)的农用杀菌剂悬浮剂实验用样品。样品制备方法是丙硫菌唑和四霉素原药按照重量比混合后,加入含以重量计5%乙二醇和丙二醇混合溶剂(体积比1:1)、2%甘油、1.0%nno-1分散剂、3%十二烷基硫酸钠、0.3%有机硅消泡剂和少量水的溶液中,最后用水补充至100%,经砂磨机粉碎至90%的药剂颗粒直径≦5μm。设计每亩使用四霉素和丙硫菌唑组合物的不同剂量,同时根据使用混剂中的单剂用量设计了相应的单剂处理。试验地安排在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已经产生抗药性的安徽宿州农科院试验农场。小麦品种分别为皖麦48号。2013年11月播种,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未使用其他农药。2015年5月2日即小麦扬花初期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进行第一次施药,根据天气预报5月9日(灌浆初期)进行第二次施药。各小区面积为50平方米,4个重复,用水量为50kg/亩,空白对照不施药。2014年5月26日进行病情调查,防治效果见表7。按照农业部有关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行业标准规定的相应方法,在乳熟期调查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条锈病发生情况,计算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和上述abbott(1925)方法计算对赤霉病防治的增效作用。毒素测定方法:在蜡熟期各处理5点取样200麦穗,室内脱粒,烘干后随机取样30克麦粒粉碎。按goswami和kistler方法,取5克面粉置于离心管中,加入20ml的乙腈:水(84:16)提取液,涡旋机混匀后摇床上震荡24小时,5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2ml于eppendorf离心管中n气吹干-20℃保藏。检测时加入100ltms衍生化试剂(tmsi:tmcs=100:1),混匀10min后加入1ml超纯水,震荡分层后吸取上清液加到gc进样瓶,用装有电子捕获监测器的气相色谱(gc-ecd)进行毒素含量检测。结果见表7。表7:四霉素与丙硫菌唑农用杀菌剂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增效作用及减少don毒素污染的作用本发明防治麦类赤霉病的组合物增效作用配比的田间筛选及试验结果表明,四霉素与丙硫菌唑组合物在小麦扬花初期至灌浆期喷施,在每亩使用四霉素有效成分0.5~100g和丙硫菌唑有效成分1~20g的混剂时,不仅均对赤霉病的防治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大于120)。而且四霉素与丙硫菌唑组合物应用后,对降低谷物的don污染水平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可以减少don含量85%以上,将毒素污染水平控制在1mgdon/kg谷物以下的安全水平。同时对感染麦粒的病菌定量分析结果也再次表明,四霉素具有抑制菌体毒素合成能力,而丙硫菌唑则没有这种作用。多菌灵单独处理虽然对赤霉病有67.5%的防效,但谷物毒素污染水平仍有4.4mg/kg谷物,比空白对照仅下降58.5%。试验7:20%本发明农用杀菌剂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病害的效果试验时间与地点:2014年4月,湖北襄阳农科院实验田(襄阳),试验安排在实例5的相同田块,试验材料:小麦。品种:襄麦25。试验方法:按照丙硫菌唑与四霉素原药重量比1:1混合后,加入以重量计10%高岭土载体、2%木质素磺酸钠助剂、2%羧甲基纤维素、1%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与2%聚乙烯醇,最后添加轻质碳酸钙载体补充至100%,经砂磨机粉碎和过300目筛。制备含量以重量计20%农用杀菌剂可湿性粉剂实验用样品。每亩分别使用四霉素和丙硫菌唑有效成分量20、15、6克农用杀菌剂可湿性粉剂。在襄麦25小麦扬花初期对水喷施,间隔5天喷施第二次药,每亩喷水量45公斤。按照相同有效成分量,使用含量以重量计20%单剂可湿性粉剂(制备方法同上)为对照,和使用清水为对照,设60克/亩50%多酮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各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50平方米。按照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规定的相应方法,在乳熟期调查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发生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和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见表8。表8:20%本发明农用杀菌剂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病害的效果上述试验结果表明,四霉素与丙硫菌唑组合物防治赤霉病的增效作用及增产作用显著。这种作用与使用剂量有关,而与加工制剂的含量及助剂没有显著性关系。试验8:30%四霉素与丙硫菌唑农用杀菌剂水分散粒剂防治小麦病害的效果试验时间与地点:2015年4月,湖北省农科院实验田(武汉)。试验材料:小麦。品种:郑麦9023。试验方法:按照四霉素与丙硫菌唑重量比5:1加工得到含量30%的农用杀菌剂水分散粒剂。其加工方法如下:量取39.1重量份15%四霉素(有效成分25份)、5.2重量份96.2%丙硫菌唑原药(有效成分5份)、30重量份硫酸铵、17.2重量份轻质碳酸钙、2.5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3.5份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经常规粉碎、过筛、造粒处理得到所述的水分散粒剂。每亩用200、100、50、30克农用杀菌剂制剂,在小麦扬花初期对水喷施,间隔5天喷施第二次药,每亩喷水量50公斤。按照100克/亩使用含量以重量计20%本发明农用杀菌单剂可湿性粉剂(制备方法同上,只是使用单剂)为对照,和使用清水为对照,各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50平方米。按照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规定的相应方法,在乳熟期调查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病发生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和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列于表9中。表9:30%四霉素与丙硫菌唑农用杀菌剂水分散粒剂防治小麦病害的效果表9的田间应用效果表明,每亩按5份四霉素和1份丙硫菌唑的农用杀菌剂水分散粒剂喷施18~120克有效成分,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均有良好防治效果,尤其在每亩喷施组合物有效成分18~60克时,性价比最好。从上述田间应用实施例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基于发现四霉素能够抑制赤霉病菌致病因子don毒素生物合成的作用,采用四霉素与丙硫菌唑组合物在田间喷施,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同时,对麦类作物白粉病和锈病也有理想的防治效果。此外,发明人采用其中一些组合的四霉素和丙硫菌唑组合物在襄阳和武汉等地进行了2年试验示范,均表现了对小麦赤霉病有很好防效,并有效兼治白粉病和锈病。本发明不仅解决了我国目前面临的小麦赤霉病菌因多菌灵抗性而难以防控的重大难题,而且也能克服don毒素污染小麦所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与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杀菌剂相比,本发明的四霉素与丙硫菌唑组合物能够大大降低镰刀菌don毒素对谷物的污染,还因为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以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和用药成本,对于减少环境污染、治理抗药性麦类真菌病害、保障食品安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