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鱼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42963阅读:57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鱼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白鱼共有16种,为我国特有。主要分布于云南的西北部和四川邛海。这些鱼类各自分布的地区范围往往比较狭小,常常1个种仅见于1个湖泊或1个水库之中。就是乔鱼,生长在江河湖泊中。呈白色,喜昂头,体形大者长六、七尺。它的味道很美。

白鱼(whitefish)属鲤科鱼类,俗称大白鱼、翘嘴白鱼。体形长,甚侧扁,头背平直,头后背部隆起。口上位,下颌很厚,上翘,口裂与体长轴几乎成垂直。眼大,位于头的侧下方。下咽齿末端成钩状。腹鳍基部至肛门有腹棱;背部具强大而光滑的硬刺;尾鳍分叉,下叶稍长于上叶。体背略呈青灰色,两侧银白,各鳍灰黑色,平时多生活在流水及大水体的中上层,游泳迅速,善跳跃,以小鱼为食,是一中凶猛性鱼类。它可以在1~32度水体环境中生活,长年捕食生长。雌性3龄,雄性2龄成熟,6-7月产卵,幼鱼喜栖湖泊进岸水域或河道、港湾水流较缓沿岸生活。自然分布甚广,是我国南北水域常见的淡水鱼类。

而现在在中国许多的地方都有白鱼的养殖,但是由于地域不同、环境、温度的不同,方法肯定是有所不同的,而我国地域辽阔,许多的地方的养殖方法都比较相同,这样就容易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往往可能会造成鱼生长慢、产量下降等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养殖效率高,成本投资小,便于管理的白鱼的养殖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白鱼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条件:

池塘选择面积为3-5亩,水深为1.5-1.8米。放养前池塘使用生石灰75~100公斤清整消毒。

(2)、鱼种放养:

每亩放养20-40尾/公斤的冬片鱼种1000-1300尾,搭养花鲢鱼、鳙鱼、鲫鱼鱼种150-200尾混养。

(3)饲料投喂:

将豆粕、鱼粉、面粉、鱼粉、豆粕及添加剂按4∶3∶5∶2∶1的比例并且配制成颗粒料投喂。日投饲量掌握在鱼体重的6-8%,分上、下午两次投喂。上午的投量占40%,下午占60%,遇到阴雨闷热天气,投饲量减低至3-5%。

(4)增氧措施:

池内设置增氧机,夏天要经常每隔10天加注新水。

(5)收获上市:

2.5-3个月后,开始逐渐捕大留小,继续养殖,9月份捕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充分的利用了生产资源,无需专业设备,无培育污染,培育技术标准规范,投饲科学规范,混养技术新颖,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水产养殖的质量,从而提高了白鱼的收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白鱼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条件:

池塘选择面积为5亩,水深为1.8米。放养前池塘使用生石灰75公斤清整消毒。

(2)、鱼种放养:

每亩放养40尾/公斤的冬片鱼种1300尾,搭养花鲢鱼、鳙鱼、鲫鱼鱼种150尾混养。

(3)饲料投喂:

将豆粕、鱼粉、面粉、鱼粉、豆粕及添加剂按4∶3∶5∶2∶1的比例并且配制成颗粒料投喂。日投饲量掌握在鱼体重的6-8%,分上、下午两次投喂。上午的投量占40%,下午占60%,遇到阴雨闷热天气,投饲量减低至3-5%。

(4)增氧措施:

池内设置增氧机,夏天要经常每隔10天加注新水。

(5)收获上市:

2.5-3个月后,开始逐渐捕大留小,继续养殖,9月份捕完。

实施例2

一种白鱼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条件:

池塘选择面积为5亩,水深为1.5米。放养前池塘使用生石灰100公斤清整消毒。

(2)、鱼种放养:

每亩放养40尾/公斤的冬片鱼种1000尾,搭养花鲢鱼、鳙鱼、鲫鱼鱼种150尾混养。

(3)饲料投喂:

将豆粕、鱼粉、面粉、鱼粉、豆粕及添加剂按4∶3∶5∶2∶1的比例并且配制成颗粒料投喂。日投饲量掌握在鱼体重的6-8%,分上、下午两次投喂。上午的投量占40%,下午占60%,遇到阴雨闷热天气,投饲量减低至3-5%。

(4)增氧措施:

池内设置增氧机,夏天要经常每隔10天加注新水。

(5)收获上市:

2.5-3个月后,开始逐渐捕大留小,继续养殖,9月份捕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白鱼的养殖方法,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池塘条件、鱼种放养、饲料投喂、增氧措施、收获上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充分的利用了生产资源,无需专业设备,无培育污染,培育技术标准规范,投饲科学规范,混养技术新颖,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水产养殖的质量,从而提高了白鱼的收益。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金城
技术研发日:2017.10.25
技术公布日:2018.02.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