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蛙稻共作生态高产种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75251阅读:11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蛙稻共作生态高产种养方法。



背景技术:

黑斑蛙又名青蛙,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捕食农田害虫的高手,但近年来,农药、化肥、工业污染、人为捕杀食用等,导致数量急剧减少,成为濒危物种。农民种地目前常食用各种化肥7次、农药8次、除草剂3次,每公顷用肥量高达400千克左右,利用率逐年下降,据农业科学专家研究表明,我国农药使用过量,在水稻生产中高达40%以上,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也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极大,有机物和重金属毒害物质的沉积让稻米的质量严重下降。现有蛙稻共作生态高产种养方法一般蛙卵孵化率低,蛙产量不够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现有蛙稻共作生态高产种养方法一般蛙卵孵化率低,蛙产量不够高之不足,而提供一种蛙稻共作生态高产种养方法。

一种蛙稻共作生态高产种养方法,

其种养步骤为:

一、产卵池建没

a.产卵池面积以不超过667平方米为宜,池内设回字形沟,产卵池四周为采食区,1.2-1.5米,高50-70cm,周长40-60cm,中间为休息陆地2.5-3米,池的对角处安装进排水管,池的四周用1.5米高40目尼龙网围严,尼龙网下埋20cm,上部20cm向内倾檐,池顶设防鸟网;

b.每平方米用90-110克生石灰浆泼洒全池消毒,湖北地区三月中旬用高锰酸钾浸泡黑斑蛙种娃2-5分钟,以雌雄比2:1投放种娃到产卵池内,沟内放置有草把做为卵巢,待黑斑蛙种蛙配种产卵1小时后,收集卵团,移往孵化池进行孵化;

c.孵化池建没:孵化池为水泥池.,水深40cm,尼龙网箱宽70cm,高20cm,长90cm;,尼龙网40目,底部的用竹木平行摆放铺底,尼龙网箱置入竹木上,以免尼龙网箱落底,卵团缺氧,每平方米尼龙网箱不超过10个卵团,并调整卵方向,使卵动物极朝上(卵黑色部分为动物极),植物极朝下(卵白色部分为动物极),否则不能孵化;卵池采用间歇换水,温度在18-25度,尼龙网箱顶部设遮阴网,防止卵团被阳光直射,一般8天左右出苗成蝌蚪;

二、稻田池建设

a.稻田池不超过667平方米为宜,稻田池四周设采食区1.2-1.5米宽,高度与田埂相平,邻采食区四周开沟,沟深40-60cm,宽度50-80cm,稻田池四周设置防逃网,防逃网高1.5米,防逃网40目即可,防逃网下部埋20cm,防逃网上部向内倾檐20cm,稻田池顶设防鸟网,高度不低于2.5米,稻田池对角处安装进排水管,中间为水稻种植区,每年稻田池收割后,播种红花籽绿肥;

b.湖北地区三月底将稻田池的红花籽绿肥翻耕做基肥,在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水深5-10cm,每平方米用90-110克生石灰浆抛洒全池,蝌蚪放养前7天,水深30-40cm,投人畜粪每平方0.5千克,培育水生微生物;

三、蝌蚪投放

a.待孵化池的蝌蚪孵化后的14-16天,以每平方500尾的密度投放到稻田池,幼蝌蚪投稻田池第三天开始投饵,前10天内每天上午8点投喂豆浆,每万尾0.5斤,10-15天后上午投喂豆浆,下午4时投喂蝌蚪粉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2%,15天后,每天上午8点,下午4点,投喂含量40%蛋白膨化颗粒料,设定点食盘,量以不剩残饵为准;

四.水稻种植

a.水稻选用鄂中5号原种,育秧播种期在5月中旬,每亩播种量50斤,苗期追施沼气液;

b.湖北地区5月底变态的幼蛙上岸达10%,应在采食区每桶水100克漂白粉喷洒消毒杀菌,除去各种杂草,在幼蛙上岸达80%以上,先在稻田池四角摆放食盘,并逐步延伸铺满整个采食区;

c.幼蛙上岸80%后,采用人工除草,水稻种植区移栽秧苗,行距20cm,亩栽1.1-1.3万株,每穴8根左右,栽前栽后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和除草剂,养殖蝌蚪和青蛙的残饵、粪便完全可以满足水稻的营养需要,每池根据大小设计诱虫黑光灯,每晚7点半-2点定时开关电源诱虫,让蛙自由采食稻田的害虫;

d.在幼蛙上岸前一个月利用大鹏培育黄粉虫、无菌蝇蛆等活动物饵料,当幼蛙上岸80%以上,5天左右开始投饵驯食,让幼蛙能轻易见到适口的饵料,前7天投活饵80%,投蛋白质含量含量42%的膨化颗粒料20%,25天后活饵10%,饲料90%,投饵时间上午8点,下午5-6点,定时定量定位;

e.青蛙疾病防控,每10-15天利用碘伏和em菌轮换消毒杀菌,用量以使用说明为准,以防为主,每周用三黄粉、肝肠健、多种维生素拌饵料投喂2-3次,用量以使用说明为准,每次用量,死蛙、病蛙及时清除;

f.湖北地区9月份,水稻开始灌浆,用虾笼摆放于采食区,起捕青蛙70%以上,不断上市销售,不够等级的,挑出集中到大鹏越冬,来年再饲养2个月即可上市,稻谷成熟,采用人工收割。

本发明的优点:合理改善了青蛙与水稻共生长发育的条件,收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双重高产效果,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效从源头控制了化肥和农药,对稻田的严重污染,获得了青蛙与稻米的双重有机安全食品,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一般亩产青蛙700公斤,每公斤30元,即21000元,水稻亩产350公斤,每公斤6元,2100元,除去设施折旧每亩1000元、蛙饵料、防治药品、电费等1万元左右,水稻种及人工费用,每亩2100元,亩产纯效益11000元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蛙稻共作生态高产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种养步骤为:

一、产卵池建没

a.产卵池面积以不超过667平方米为宜,池内设回字形沟,产卵池四周为采食区,1.2-1.5米,高50-70cm,周长40-60cm,中间为休息陆地2.5-3米,池的对角处安装进排水管,池的四周用1.5米高40目尼龙网围严,尼龙网下埋20cm,上部20cm向内倾檐,池顶设防鸟网;

b.每平方米用90-110克生石灰浆泼洒全池消毒,湖北地区三月中旬用高锰酸钾浸泡黑斑蛙种娃2-5分钟,以雌雄比2:1投放种娃到产卵池内,沟内放置有草把做为卵巢,待黑斑蛙种蛙配种产卵1小时后,收集卵团,移往孵化池进行孵化;

c.孵化池建没:孵化池为水泥池.,水深40cm,尼龙网箱宽70cm,高20cm,长90cm;,尼龙网40目,底部的用竹木平行摆放铺底,尼龙网箱置入竹木上,以免尼龙网箱落底,卵团缺氧,每平方米尼龙网箱不超过10个卵团,并调整卵方向,使卵动物极朝上(卵黑色部分为动物极),植物极朝下(卵白色部分为动物极),否则不能孵化;卵池采用间歇换水,温度在18-25度,尼龙网箱顶部设遮阴网,防止卵团被阳光直射,一般8天左右出苗成蝌蚪;

二、稻田池建设

a.稻田池不超过667平方米为宜,稻田池四周设采食区1.2-1.5米宽,高度与田埂相平,邻采食区四周开沟,沟深40-60cm,宽度50-80cm,稻田池四周设置防逃网,防逃网高1.5米,防逃网40目即可,防逃网下部埋20cm,防逃网上部向内倾檐20cm,稻田池顶设防鸟网,高度不低于2.5米,稻田池对角处安装进排水管,中间为水稻种植区,每年稻田池收割后,播种红花籽绿肥;

b.湖北地区三月底将稻田池的红花籽绿肥翻耕做基肥,在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水深5-10cm,每平方米用90-110克生石灰浆抛洒全池,蝌蚪放养前7天,水深30-40cm,投人畜粪每平方0.5千克,培育水生微生物;

三、蝌蚪投放

a.待孵化池的蝌蚪孵化后的14-16天,以每平方500尾的密度投放到稻田池,幼蝌蚪投稻田池第三天开始投饵,前10天内每天上午8点投喂豆浆,每万尾0.5斤,10-15天后上午投喂豆浆,下午4时投喂蝌蚪粉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2%,15天后,每天上午8点,下午4点,投喂含量40%蛋白膨化颗粒料,设定点食盘,量以不剩残饵为准;

四.水稻种植

a.水稻选用鄂中5号原种,育秧播种期在5月中旬,每亩播种量50斤,苗期追施沼气液;

b.湖北地区5月底变态的幼蛙上岸达10%,应在采食区每桶水100克漂白粉喷洒消毒杀菌,除去各种杂草,在幼蛙上岸达80%以上,先在稻田池四角摆放食盘,并逐步延伸铺满整个采食区;

c.幼蛙上岸80%后,采用人工除草,水稻种植区移栽秧苗,行距20cm,亩栽1.1-1.3万株,每穴8根左右,栽前栽后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和除草剂,养殖蝌蚪和青蛙的残饵、粪便完全可以满足水稻的营养需要,每池根据大小设计诱虫黑光灯,每晚7点半-2点定时开关电源诱虫,让蛙自由采食稻田的害虫;

d.在幼蛙上岸前一个月利用大鹏培育黄粉虫、无菌蝇蛆等活动物饵料,当幼蛙上岸80%以上,5天左右开始投饵驯食,让幼蛙能轻易见到适口的饵料,前7天投活饵80%,投蛋白质含量含量42%的膨化颗粒料20%,25天后活饵10%,饲料90%,投饵时间上午8点,下午5-6点,定时定量定位;

e.青蛙疾病防控,每10-15天利用碘伏和em菌500毫升兑水50公斤(或用量以使用说明为准),轮换消毒杀菌,以防为主,每周用三黄粉、肝肠健、多种维生素拌饵料投喂2-3次,用量以使用说明为准,每次用量,死蛙、病蛙及时清除;

f.湖北地区9月份,水稻开始灌浆,用虾笼摆放于采食区,起捕青蛙70%以上,不断上市销售,不够等级的,挑出集中到大鹏越冬,来年再饲养2个月即可上市,稻谷成熟,采用人工收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