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果采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4547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松果采摘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具体是一种松果采摘机。



背景技术:

松果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为此人们会采摘松果加以利用。但是红松树一般都长得很高,而松果生长在树梢上,采摘相当困难。为降低采摘难道,提高采摘效率,现在也出现了松果采摘设备,如申请号为201521001022.6,名称为松塔采摘机的专利中,在履带式车身上设置可伸缩的举高臂,举高臂前端设置有吊篮,操作时采摘人员站在吊篮内,通过举高臂上升到一定高度,利用带钩的长杆钩住松果,大幅度拉动长杆将松果扯下。由于吊篮的操作空间非常有限,而松果树的树梢比较柔韧,需要拉动长杆相当长的一段位移才能将红松果扯下,而且长时间手持长杆手臂也容易累,影响采摘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在有限空间操作而且长时间操作也不易疲劳的松果采摘机。

本发明解决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松果采摘机,包括设置有吊篮的采摘机主体,还包括万向机构,所述万向机构包括支柱、铰接在支柱上端的水平转动座、铰接在水平转动座前端的竖直转动座以及一锁紧机构,所述支柱的下端可拆卸固定连接在吊篮的边框上,所述竖直转动座上滑动连接有长杆,所述长杆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对称间隔设置有两钩件,所述长杆的前部设置有可沿长杆长度方向滑动的滑板,所述滑板上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位于钩件前方的夹头,所述长杆上设置有第一把手组件,所述第一把手组件包括可沿长杆长度方向滑动的前把手和迫使前把手具有前移趋势的复位弹簧i,所述前把手设置在靠近夹持机构后方的位置上,所述前把手具有平行延伸至长杆后端的拉动杆,所述前把手通过一拉动机构与夹持机构连接,所述长杆的后部设置有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的一端与前把手连接,另一端与滑板连接;当前把手后移一段距离时,所述前把手通过拉动机构拉动夹持机构,其上的夹头处于夹紧状态,当前把手继续后移时,所述转换机构的一端受前把手推动后移,而另一端推动滑板前移;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水平转动座内的移动块和迫使移动块具有前移趋势的复位弹簧ii;当移动块往水平转动座前端移动时,所述锁紧机构将长杆与竖直转动座锁紧、将竖直转动座与水平转动座锁紧以及将水平转动座与支柱锁紧,当移动块往水平转动座后端移动时,所述锁紧机构将长杆与竖直转动座松开、将竖直转动座与水平转动座松开以及将水平转动座与支柱松开。

进一步,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卡接机构i、卡接机构ii和卡接机构iii,所述卡接机构i包括前端铰接在水平转动座下方的卡杆i、设置在支柱外表面的一圈卡齿i以及固定连接在移动块下端的推拉块,所述卡杆i的后端与推拉块连接,所述卡杆i上还设置有卡爪i,当移动块前移时,所述推拉块推动卡杆i往卡齿i转动,令卡爪i与卡齿i卡合,当移动块后移时,所述推拉块拉动卡杆i背离卡齿i转动,令卡爪i与卡齿i松开;所述卡接机构ii包括设置在移动块前端上的卡杆ii、设置在竖直转动座上的按圆面均匀排列的卡齿ii,当移动块前移时,所述卡杆ii与卡齿ii卡合,当移动块后移时,所述卡杆ii与卡齿ii松开;所述卡接机构iii包括设置在移动块前端上的卡杆iii、设置在长杆侧面的沿长度方向均匀排列的一排卡齿iii,当移动块前移时,所述卡杆iii与卡齿iii卡合,当移动块后移时,所述卡杆iii与卡齿iii松开。

进一步,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左夹板、右夹板、左推杆和右推杆,所述夹头包括左夹块和右夹块,所述左夹板和右夹板分别铰接在滑板左右两侧,所述左夹块和右夹块分别设置在左夹板和右夹板的前端,所述左推杆的一端与左夹板的后端铰接,所述右推杆的一端与右夹板的后端铰接,所述左推杆的另一端与右推杆的另一端铰接。

进一步,所述拉动机构包括推拉杆、推拉头以及弹簧,所述推拉杆的一端与前把手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推拉头的后端板固定连接,所述左推杆和右推杆的铰接处位于推拉头内部,所述弹簧设置在推拉头上并且其一端顶住推拉头的前端板,另一端顶住左推杆和右推杆的铰接端;当前把手前移至最大位移时,所述左推杆和右推杆成v形状并且其v形夹角朝向长杆后部,所述推拉头的后端板顶住v形夹角两侧,所述弹簧处于自然长度状态。

进一步,所述推拉头由前端板、后端板和四根支柱构成,其中四根支柱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前端板和后端板上,所述四根支柱均匀分布并且相邻之间具有间距。

进一步,所述转换机构包括铰接在长杆上的杠杆、设置在前把手上的横凹槽、设置在滑板上的竖凹槽以及一连杆,所述连杆的后端铰接在杠杆的上端,连杆的前端插入横凹槽内,所述杠杆的下端通过销轴与竖凹槽连接;当前把手前移至最大位移时,所述连杆的前端与横凹槽的后侧面接触,所述杠杆处于大致垂直状态并且杠杆与前把手的后侧面具有一定间距。

进一步,所述第一把手组件还包括可前后移动地套在长杆外部上活动圈,所述拉动杆的后端向下延伸至与活动圈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使用时,吊篮上升到合适的高度,使用者依靠万向机构可控制长杆任意方向移动,利用钩件钩住果实,此时一只手用使移动块前移,令锁紧机构将长杆和万向机构锁紧固定,另一只手向后拉动拉动杆,使前把手拉动夹头夹住果实前的枝干,继续按动使前把手带动转换机构,进而推动滑板前移,滑板会带动夹持机构前移,该过程中夹头拉动枝干令其与果实产生拉扯作用直至断开,整个过程中只需要移动长杆将钩件钩住果实,拉动前把手即能将果实扯下,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一样大幅拉动长杆,便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操作,同时由于有万向机构对长杆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长时间使用手臂也不易疲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万向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万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万向机构锁紧状态的仰视内部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万向机构松开状态的仰视内部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长杆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长杆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推拉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创造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至8,一种松果采摘机,包括设置有吊篮1的采摘机主体,还包括万向机构2,所述万向机构2包括支柱21、铰接在支柱21上端的水平转动座22、铰接在水平转动座22前端的竖直转动座23以及一锁紧机构,所述支柱21的下端可拆卸固定连接在吊篮1的边框上,所述竖直转动座23上滑动连接有长杆4,所述长杆4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对称间隔设置有两钩件5,所述长杆4的前部设置有可沿长杆4长度方向滑动的滑板6,所述滑板6上设置有夹持机构7,所述夹持机构7包括位于钩件5前方的夹头71,所述长杆4上设置有第一把手组件8,所述第一把手组件8包括可沿长杆4长度方向滑动的前把手81和迫使前把手81具有前移趋势的复位弹簧i82,所述前把手81设置在靠近夹持机构7后方的位置上,所述前把手81具有平行延伸至长杆4后端的拉动杆811,所述前把手81通过一拉动机构9与夹持机构7连接,所述长杆4的后部设置有转换机构10,所述转换机构10的一端与前把手81连接,另一端与滑板6连接;当前把手81后移一段距离时,所述前把手81通过拉动机构9拉动夹持机构7,其上的夹头71处于夹紧状态,当前把手81继续后移时,所述转换机构10的一端受前把手81推动后移,而另一端推动滑板6前移;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水平转动座22内的移动块241和迫使移动块241具有前移趋势的复位弹簧ii245;当移动块241往水平转动座22前端移动时,所述锁紧机构将长杆4与竖直转动座23锁紧、将竖直转动座23与水平转动座22锁紧以及将水平转动座22与支柱21锁紧,当移动块241往水平转动座22后端移动时,所述锁紧机构将长杆4与竖直转动座23松开、将竖直转动座23与水平转动座22松开以及将水平转动座22与支柱21松开。实际使用中,移动块241和水平转动座22上均设置有把手,方便使用者一只手握住这两只把手,操控移动块241后移。

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卡接机构i24、卡接机构ii25和卡接机构iii26,所述卡接机构i24包括前端铰接在水平转动座22下方的卡杆i242、设置在支柱21外表面的一圈卡齿i243以及固定连接在移动块241下端的推拉块244,所述卡杆i242的后端与推拉块244连接,所述卡杆i242上还设置有卡爪i2420,当移动块241前移时,所述推拉块244推动卡杆i242往卡齿i243转动,令卡爪i2420与卡齿i243卡合,当移动块241后移时,所述推拉块244拉动卡杆i242背离卡齿i243转动,令卡爪i2420与卡齿i243松开;所述卡接机构ii25包括设置在移动块241前端上的卡杆ii251、设置在竖直转动座23上的按圆面均匀排列的卡齿ii252,当移动块241前移时,所述卡杆ii251与卡齿ii252卡合,当移动块241后移时,所述卡杆ii251与卡齿ii252松开;所述卡接机构iii26包括设置在移动块241前端上的卡杆iii261、设置在长杆4侧面的沿长度方向均匀排列的一排卡齿iii262,当移动块241前移时,所述卡杆iii261与卡齿iii262卡合,当移动块241后移时,所述卡杆iii261与卡齿iii262松开。

对上述锁紧机构进一步改进,参照图4和图5,所述卡杆i242包括左卡杆、右卡杆、左连杆和右连杆,所述卡爪i2420具有两个并且分别对称设置在左卡杆、右卡杆的内侧,所述左卡杆、右卡杆的前端分别铰接在水平转动座22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左连杆的左端和右连杆的右端分别与左卡杆、右卡杆的后端铰接,所述左连杆的右端与右连杆的左端铰接在一起;所述推拉块244上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2441内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滑道2442,所述推拉块244的前端设置有挡块2443,所述左卡杆、右卡杆的后端伸入至空腔2441内;当移动块241前移时,所述限位滑道2442迫使左卡杆、右卡杆向相对方向转动,令其上的卡爪i2420与卡齿i243卡合,当移动块241后移时,所述挡块2443推动左连杆和右连杆的铰接处2421后移,迫使左连杆和右连杆之间的夹角增大,从而推动左卡杆、右卡杆向相反方向转动,令其上的卡爪i2420与卡齿i243松开。该限位滑道2442具有三段,靠近挡块2443的前段两侧的间距较远,当挡块2443推动左卡杆、右卡杆向相反方向转动至令卡爪i2420与卡齿i243松开时,该限位滑道2442的前段两侧的间距不小于左卡杆与右卡杆末端之间的距离,也即此时左卡杆和右卡杆的末端位于该限位滑道2442的前段内部;而远离挡块2443的后段两侧的间距较近,当左卡杆和右卡杆的末端位于该限位滑道2442后段时,会受到限位推动向相对方向转动,令卡爪i2420与卡齿i243卡合,滑道2442的前段和后段之间设置有中间段,该中间段为倾斜面,其连接前段和后段,令前段和后段平滑的过渡,便于左卡杆和右卡杆的末端从顺利前段移动到后段。

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参照图6和图7,所述夹持机构7包括左夹板72、右夹板73、左推杆74和右推杆75,所述夹头71包括左夹块和右夹块,所述左夹板72和右夹板73分别铰接在滑板6左右两侧,所述左夹块和右夹块分别设置在左夹板72和右夹板73的前端,所述左推杆74的一端与左夹板72的后端铰接,所述右推杆75的一端与右夹板73的后端铰接,所述左推杆74的另一端与右推杆75的另一端铰接。一般的左夹块和右夹块上还设置有锯齿,并且两者之间的间距与两个钩件5之间的间距一致。而进一步改进,所述拉动机构9包括推拉杆91、推拉头92以及弹簧93,所述推拉杆91的一端与前把手8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推拉头92的后端板922固定连接,所述左推杆74和右推杆75的铰接处位于推拉头92内部,所述弹簧93设置在推拉头92上并且其一端顶住推拉头92的前端板921,另一端顶住左推杆74和右推杆75的铰接端;当前把手81前移至最大位移时,一般的,前把手81通过设置在长板4上的滑槽滑动连接在长板4上,当前把手81移动至该滑槽的最前端,即为前把手81的最大位移,该状态下,所述左推杆74和右推杆75成v形状并且其v形夹角朝向长杆4后部,所述推拉头92的后端板922顶住v形夹角两侧,所述弹簧93处于自然长度状态。

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参照图8,所述推拉头92由前端板921、后端板922和四根支柱923构成,其中四根支柱92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前端板921和后端板922上,这四根支柱923均匀分布并且相邻之间具有间距。使用时,左推杆74和右推杆75的铰接处位于四根支柱923围成的空间内,左推杆74和右推杆75分别从左右两侧相邻支柱923的间距伸出,弹簧93套在四根支柱623外部,其一端顶住前端板921,另一端顶住左推杆74和右推杆75的铰接端。

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参照图7,所述转换机构10包括铰接在长杆4上的杠杆101、设置在前把手81上的横凹槽102、设置在滑板6上的竖凹槽103以及一连杆104,所述连杆104的后端铰接在杠杆101的上端,连杆104的前端插入横凹槽102内,所述杠杆101的下端通过销轴与竖凹槽103连接;当前把手81前移至最大位移时,所述连杆104的前端与横凹槽102的后侧面接触,所述杠杆101处于大致垂直状态并且杠杆101与前把手81的后侧面具有一定间距。这里杠杆101与前把手81的后侧面具有一定间距是为了让前把手81向后移动时,先拉动夹持机构7,带动夹头71进行夹紧动作,直至移动到前把手81的后侧面与杠杆101接触,再推动杠杆101的上端往后转动,进而杠杆101的下端向前转动,推动滑板6前移,令夹头71跟随前移拉扯枝干。夹头71前移过程中,v形夹角受到弹簧93的压力继续增大,v形夹角的角度可能继续增大直至夹头夹紧枝干,或者夹头71已经完全夹紧枝干,v形夹角的角度无法再增大,此时弹簧93继续压缩令夹头71的夹持力继续增加,夹持枝干更为牢固。一般的,在夹头71无夹持枝干的状态下,当前把手81后移至最大位移时,左推杆74和右推杆75之间的v形夹角的角度略小于180°;复位时,前把手81前移,通过连杆74拉动杠杆101上端向前转动,杠杆74下端向后转动,通过销轴与竖凹槽103的作用,带动滑板6后移;该过程中,推拉杆91推动推拉头92,其上的后端板922使左推杆74和右推杆75之间的v形夹角变小,左夹板72和右夹板73随着张开,使左夹块和右夹块松开;最终前把手81前移至最大位移时,杠杆101处于大致垂直状态,连杆104的前端与横凹槽102的内部后侧面接触,而夹头71也完全张开。

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把手组件8还包括可前后移动地套在长杆4外部上活动圈83,所述拉动杆811的后端向下延伸至与活动圈83固定连接。设置活动圈83支撑拉动杆811的后端,令其不易变形,另外活动圈83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具有一定重量,起到配重作用,让转动长杆4更为省力。另外,所述长杆4前端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轮120。设置滑轮120可减少摩擦力,便于夹头71相向移动夹紧的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提到的实施例主要是某个机构或部件的实施例,在不矛盾的情况下,这些机构或部件的各个实施方式可互换以构成新的实施方式,这些简单的改动,均只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本发明创造的目的,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