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喷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72317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大棚喷药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喷洒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且喷洒农药是大棚种植和养护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农作物遭遇到虫害时,现在看到大多都是用背负式喷雾器,劳动强度大,喷洒效率底,农药容易喷到衣服上,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喷洒农药时对人的身体带来伤害和叶芽容易被喷洒装置打落的问题,提出一种大棚喷药装置,以实现大棚内农作物喷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棚喷药装置,所述药箱(2)设置在底座(1)上,底座(1)后端设置透明挡板(12),微型水泵(12)连接药箱,所述底座的前端设有伸缩支撑杆(4),所述伸缩支撑杆(4)的顶端横向设有喷射管(5),喷射管(5)上设置流量控制阀(11),所述喷射头(6)设置在喷射管的尾端;所述喷射管(5)内设有立轴(8),所述立轴(8)上设有叶片(9),所述底座(1)的底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微型电机(21),所述微型电机(21)的输出端设置在药箱(2)内与搅拌叶片(22)连接,所述底座(1)的边侧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边侧通过合页连接有开门(23),空腔内设有蓄电池(24)。

进一步的,底座的底端设有万向轮。

进一步的,底座的边侧设有可推行的把手。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体积小,方便推行,适合在大棚内喷洒作业,透明挡板防止农药喷洒过长中,农药与人的身体接触,避免工人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附图说明

图1为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药箱,3-水泵,4-支撑杆,5-喷射管,6-喷射头,7-软管,8-立轴,9-叶片,10-螺旋桨式叶片,11-流量控制阀,12-挡板,21-微型电机,22-搅拌叶片,23-开门,24-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一种大棚喷药装置,所述药箱(2)设置在底座(1)上,底座(1)后端设置透明挡板(12),微型水泵(12)连接药箱,所述底座的前端设有伸缩支撑杆(4),所述伸缩支撑杆(4)的顶端横向设有喷射管(5),喷射管(5)上设置流量控制阀(11),所述喷射头(6)设置在喷射管的尾端;所述喷射管(5)内设有立轴(8),所述立轴(8)上设有叶片(9),所述底座(1)的底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微型电机(21),所述微型电机(21)的输出端设置在药箱(2)内与搅拌叶片(22)连接,所述底座(1)的边侧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边侧通过合页连接有开门(23),空腔内设有蓄电池(24)。药箱2内设有电加热器,所述药箱2上设有箱盖,所述箱盖上设有进药口和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过滤器连接,所述药箱2下端边侧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底座1的底端设有万向轮。所述底座1的边侧设有可推行的把手。

软管7为可延长的伸缩管,透明挡板12与螺旋桨式叶片10为pvc材质制成,喷射管5的管壁上设有固定孔,立轴8设置在固定孔内,立轴8的一端可转动的与喷射管5的内壁连接,立轴8的另一端固定与螺旋桨式叶片10连接,驱动水泵3,药液通过软管7输送到喷射管5内,通过药液的流量叶片9带动立轴8转动,立轴8上的螺旋桨式叶片10将喷射头6喷出的药液打成雨状后,落到农作物上,增加了喷洒面积,而且药液是落到农作物上的不会对稚嫩的叶芽造成损伤。透明挡板12防止药液对工作人员的伤害。支撑杆4可以根据农作物的高度进行调节。传统的喷洒装置均是通过水泵的压力将农药喷出,会将稚嫩的叶芽打落,会给农户的收成带来损失。

蓄电池24为充电电池,水泵3和微型电机21通过开关与蓄电池24连接,微型电机21带动搅拌叶片22旋转,对药液搅拌均匀。

电加热器可以根据农药的药性,对水适当的加热,方便农药的溶解,药箱2使用时间过长,内部产生污垢,清洗后污水在出水管流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棚喷药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药箱、微型水泵、伸缩支撑杆、喷射管、喷射头,所述药箱设置在底座上,底座后端设置透明挡板,微型水泵连接药箱,所述底座的前端设有伸缩支撑杆,所述伸缩支撑杆的顶端横向设有喷射管,喷射管上设置流量控制阀,所述喷射头设置在喷射管的尾端,本发明体积小,方便推行,适合在大棚内喷洒作业,透明挡板防止农药喷洒过长中,农药与人的身体接触,避免工人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凌工二号(大连)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05
技术公布日:2018.04.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