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盆景花卉的校园自动浇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6988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向盆景花卉的校园自动浇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盆景花卉的校园自动浇花装置,具体地说是通过伞式撑杆结构带动伞柄张开,从而扩大浇花的面积,借助土质检测器以此来实现校园内盆景花卉的自动浇花的功能,属于园艺浇水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在大多数的校园内,盆景花卉不仅能够美化校园,而且能够改善校园的空气质量,提供怡人的花香。然而,校园中的盆景花卉由于长时间安放在固定的位置,而且花卉之多不便浇花均匀,常常因为浇水不及时导致花卉的枯萎。在大多数校园内,多是人工浇花,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花卉中土壤的湿度和ph值也没有较好的测量以合理配备水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盆景花卉的校园自动浇花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面向盆景花卉的校园自动浇花装置,是由固定架系统、丝杠系统、移动块系统、斜撑杆、横撑杆、土质检测器和固紧塞组成的,所述的固定架系统由底座、控制盒、电动机、电机输出轴、导轨、第一转动轴、太阳能曲面板、供水控制器、蓄电池、水箱、圆柱槽、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和太阳能导线组成的,所述的控制盒安装在底座的侧面,所述的电动机安装在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的电机输出轴安装在电动机上部,所述的导轨固定在固定架系统的内部,所述的太阳能曲面板安装在固定架系统的上部,所述的供水控制器固定在太阳能曲面板底部,所述的蓄电池固定在供水控制器的右侧,所述的水箱固定在供水控制器的下侧,所述的水箱下部加工出圆柱槽,所述的第一转动轴固定在供水控制器的侧面,所述的第一导线连接蓄电池和控制盒,所述的第二导线连接控制盒和电机,所述的第三导线从控制盒接出,所述的太阳能导线连接太阳能曲面板和蓄电池;所述的丝杠系统由动力输入轴、内凹螺纹和固定轴组成,所述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固紧塞与电机输出轴套紧,所述的固定轴插入圆柱槽;所述的移动块系统由柱体、第二转动轴、导靴和外凸螺纹组成,所述的第二转动轴固定在柱体外侧,所述的导靴安装在柱体的外侧,所述的外凸螺纹加工在柱体内部;所述的斜撑杆由第一柱孔、杆体和第二柱孔组成,所述的第一柱孔与第一转动轴同轴心配合;所述的横撑杆由水洒头、水管、第三柱孔、自动阀门、第四导线和注水管组成,所述的水洒头安装在水管的末端,所述的自动阀门固定在水管上部,所述的第四导线连接自动阀门和供水控制器,所述的注水管连接自动阀门和水箱;所述的土质检测器由湿度测量探针、ph值测量探针、控制壳体和显示器组成,所述的控制壳体通过第三导线与控制盒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靴数目是两个,对称固定在柱体的侧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移动块系统通过导靴安装在固定架系统内部,两个导靴均与导轨内平面重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管穿过第二柱孔,属于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转动轴数目六个,前三个第一转动轴固定在柱体的一侧圆周,相邻两个第一转动轴角度为30°,后三个第一转动轴固定在柱体的一侧圆周,相邻两个第一转动轴角度为30°,所述的第二转动轴数目是六个,前三个第二转动轴固定在柱体的一侧圆周,相邻两个第二转动轴角度为30°,后三个第二转动轴固定在柱体的一侧圆周,相邻两个第二转动轴角度为30°。

该发明的有益之处是,电该装置通过电动机转动带动丝杠转动,丝杠驱动移动块系统上下运动,从而使移动块系统通过斜撑杆将横撑杆打开,实现浇花的目的。其中,具体为:土质检测器检测土壤的湿度和ph值,实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太阳能曲面板通过蓄电池将电能传给控制盒,为整个装置提供电力供应;移动块系统在丝杠系统的正反转情况下,能够实现横撑杆的打开和落下,能够根据土质检测器的反馈数据智能浇花。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轴侧示意图,附图2为本发明的固定架系统的中间断开示意图,附图3为本发明的丝杠系统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移动块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的斜撑杆的中间断开示意图,图6位本发明的的横撑杆的中间断开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土质检测器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发明的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固定架系统;2、丝杠系统;3、移动块系统;4、斜撑杆;5、横撑杆;6、土质检测器;7、固紧塞;101、底座;102、控制盒;103、电动机;104、电机输出轴;105、导轨;106、第一转动轴;107、太阳能曲面板;108、供水控制器;109、蓄电池;110、水箱;111、圆柱槽;112、第一导线;113、第二导线;114、第三导线;115、太阳能导线;201、动力输入轴;202、内凹螺纹、203、固定轴;301、柱体;302、第二转动轴;303、导靴;304、外凸螺纹;401、第一柱孔;402、杆体;403、第二柱孔;501、水洒头;502、水管;503、第三柱孔;504、自动阀门;505、第四导线;506、注水管;601、湿度测量探针;602、ph值测量探针;603、控制壳体;604、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面向盆景花卉的校园自动浇花装置,是由固定架系统1、丝杠系统2、移动块系统3、斜撑杆4、横撑杆5、土质检测器6和固紧塞7组成的,其特征在于:固定架系1统由底座101、控制盒102、电动机103、电机输出轴104、导轨105、第一转动轴106、太阳能曲面板107、供水控制器108、蓄电池109、水箱110、圆柱槽111、第一导线112、第二导线113、第三导线114和115太阳能导线115组成的,控制盒102安装在底座101的侧面,电动机103安装在底座101的上表面,电机输出轴104安装在电动机103上部,导轨105固定在固定架系统1的内部,太阳能曲面板107安装在固定架系统1的上部,供水控制器108固定在太阳能曲面板107底部,蓄电池109固定在供水控制器108的右侧,水箱110固定在供水控制器108的下侧,水箱110下部加工出圆柱槽111,第一转动轴106固定在供水控制器108的侧面,第一导线112连接蓄电池109和控制盒102,第二导线113连接控制盒102和电机103,第三导线114从控制盒102接出,太阳能导线115连接太阳能曲面板107和蓄电池109;丝杠系统2由动力输入轴201、内凹螺纹202和固定轴203组成,动力输出轴201通过固紧塞7与电机输出轴104套紧,固定轴203插入圆柱槽111;移动块系统3由柱体301、第二转动轴302、导靴和303外凸螺纹304组成,第二转动轴302固定在柱体301外侧,导靴303安装在柱体301的外侧,外凸螺纹304加工在柱体301内部;斜撑杆4由第一柱孔401、杆体402和第二柱孔403组成,第一柱孔401与第一转动轴106同轴心配合;横撑杆5由水洒头501、水管502、第三柱孔503、自动阀门504、第四导线505和注水管506组成,水洒头501安装在水管502的末端,自动阀门504固定在水管502上部,第四导线505连接自动阀门504和供水控制器108,注水管502连接自动阀门504和水箱110;土质检测器6由湿度测量探针601、ph值测量探针602、控制壳体603和显示器604组成,控制壳体603通过第三导线114与控制盒102相连。

导靴303数目是两个,对称固定在柱体301的侧表面上。

移动块系统7通过导靴303安装在固定架系统1内部,两个导靴303均与导轨105内平面重合配合。

水管502穿过第二柱孔403,属于间隙配合。

第一转动轴106数目六个,前三个第一转动轴106固定在柱体301的一侧圆周,相邻两个第一转动轴106角度为30°,后三个第一转动轴106固定在柱体301的一侧圆周,相邻两个第一转动轴106角度为30°,第二转动轴302数目是六个,前三个第二转动轴302固定在柱体301的一侧圆周,相邻两个第二转动轴302角度为30°,后三个第二转动轴固定在柱体301的一侧圆周,相邻两个第二转动轴302角度为30°。

该装置在工作时,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太阳能曲面板107接收光能,将光能通过蓄电池109转换成光能并储存在蓄电池109内,蓄电池109内的电能通过第一导线112传送给控制盒102为整个装置提供电力供给,包括土质检测器6的运行、电动机103的转动、控制盒102的正常工作和供水控制器108的平稳运行;当土质检测器7上的湿度测量探针601检测侧到花卉所生存的土壤湿度低于设定值时,通过第三导线114将信号传给控制盒102,控制盒102通过第二导线113驱动电动机103运行,电机输出轴104将转矩通过固紧塞7传递给动力输入轴201带动丝杠系统2正向转动,丝杠系统2的正向转动转换成移动块系统3的垂直向上运动,同时,由于横撑杆5一端铰接,水管502穿过第二柱孔403,所以丝杠系统2的垂直向上运动转换成了横撑杆5的打开,同时,缺水信号通过第一导线112和蓄电池109传给供水控制器108,供水控制器108通过第四导线505打开自动阀门504,同时水箱110中的水通过注水管506和水管502运送到水洒头501实现浇花的目的;在停止浇水的过程中,土质检测器6上的湿度测量探针601测得湿度高于设定值后,通过第三导线114将停止浇水信号传给控制盒102,控制盒102通过第二导线113控制电动机103反转,电动机103的反转使丝杠系统2反转,丝杠系统2的反转使移动块系统3垂直向下移动,移动块系统3的垂直向下移动使横撑杆5落下,同时,停止浇水信号通过第一导线112和蓄电池109传给供水控制器108,供水控制器108通过第四导线505关闭自动阀门504,停止浇水;此外,劳动人员能够根据土质检测器6上的ph值测量探针602测出的在显示器604显示的数据,合理调配水箱110中的ph值。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