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生间除味杀菌喷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80395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卫生间除味杀菌喷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空气净化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空气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对于清新空气的要求日益迫切。许多国家已经将空气恶臭列为城市七大公害之一,恶臭空气的存在严重威胁着人们身心健康。卫生间是人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空气污染场所,对于卫生间异味的治理受到人们的长期广泛关注。卫生间异味的主要分成是氨、硫化氢和其它含硫、氮的物质。目前为止,针对卫生间异味的治理人们提出了很多解决办法。专利《除臭剂》(公开号为cn104069525b)公开了一种以锌化物和氨基酸为有效成分的除臭剂,能够同时效率良好地使包括氨气、硫化氢、脂肪酸、醛类在内的多种恶臭气体。专利《除臭剂》(公开号为cn103381134b)公开了一种由川芎、当归、红霉素、地塞米松、西咪替丁和酒精混合的除臭剂,适用于人体和公共场所。专利《除臭剂组合物》(公开号为cn101404974b)公开了一种由多酚类化合物、碱性物质及金属盐组成的组合除臭剂,具有优异的除臭活性和储存稳定性。另外,针对卫生间内空气难以流通的特殊性,人们还提出了多种除臭装置,如专利《卫生间除臭排气装置》(公开号为cn203270739u)、专利《一种公共卫生间智能除臭系统》(公开号为cn205598283u)和专利《卫生间排臭杀菌机》(公开号为cn202202385u)等。已有技术在卫生间杀菌除臭、清新空气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1、目前的除味产品大多为固体吸附剂,除臭效果不持久,面对人流量大、产臭味较多的公共卫生间不能起到有效、持久的目的;2、液体喷剂类除味产品大多只有掩盖效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祛除异味;3、用于卫生间的除臭设备,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4、卫生间是细菌滋生繁衍有利场所,而目前用于卫生间的除味产品在抗菌杀菌方面的性能还有待增强。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卫生间杀菌除味的喷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除味杀菌喷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四个步骤。a.搅拌条件下,将一定量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于水和醇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一定量的酸,制备得到无色透明酸性溶液,ph值为2~6.5。b.往a所得的酸性溶液中继续加入一定量的植物提取液,搅拌反应得到绿色透明溶液。c.往b所得溶液中继续加入一定量的杀菌成分,搅拌均匀后,再加香精调香。d.最后,将c所得溶液分装到喷雾瓶即可制得具有除味杀菌功能的喷剂。优选的,所述步骤a反应温度为10~60℃;当反应温度低于10℃时,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低,难以溶解;当温度高于60℃时,醇易挥发,造成原料浪费,同时会增加生产成本。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双羟乙基甲基氯化铵、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n-十二烷基双季铵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的醇为乙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甘油、正丁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的酸包括醋酸、草酸、酒石酸、富马酸、马来酸、琥珀酸、苯甲酸、水杨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步骤a中表面活性剂、醇、酸和水的重量比为0.1~5:5~30:0.5~20:100。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的反应温度为10~50℃,反应时间为0.2~5小时。反应温度低于10℃时,反应速率缓慢,容易延长反应时间造不必要的时间成本的浪费,同时较低温度会降低物质的溶解度导致成分析出。反应温度超过50℃时,溶剂易蒸发,造成溶剂和热量损失;高温亦不利于植物提取液有效成份的稳定性;同时反应温度过高时,对反应设备要求较高。反应时间低于0.2小时时,原料间反应不彻底,可能导致产品不稳定;反应时间超过5小时后,反应结束,时间成本增高。优选的,步骤b中所述的植物提取液是指丝兰、银杏叶、茶多酚、葡萄籽、樟科植物、桉叶油和松油七种植物的混合提取液,重量比为0.1~50:0.1~50:0.1~20:0.1~20:0.1~30:0.1~80:100,此植物提取液ph值为4~,加入量为1%~20%。优选的,步骤c中所述的杀菌成分包括聚六亚甲基胍、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纳米银、甲基异噻唑啉酮、卡松、苯酚、卤化苯酚、壳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步骤c中所述的杀菌成分投入比为0.1%~10%。比例低于0.1%时,杀菌效果不明显;比例高于5%时,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优选的,步骤c的操作温度为10~40℃。温度低于10℃时,会降低物质的溶解度导致成分析出;温度高于40℃时,香精易挥发,导致原料浪费。优选的,步骤c香精的加入量为0.01%~5%。比例低于0.01%时,香味不明显;比例高于5%时,香味较重,具有刺鼻感,易使人反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发明创新性地将酸、植物提取液和酸性条件下稳定的杀菌成分复配在一起,提升了杀菌材料的杀菌性能,同时还兼具除臭功能。2)本发明创新性地在酸性条件下将醇和植物提取液复配,提升了喷剂中除味因子的除味功能。3)本发明所用到的原料来源丰富、简单易得,反应始终在一个装置容器内进行,对设备要求简单,操作简便易行,可复制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5所得喷剂样品的除氨效果图。图2是实施例1~5所得喷剂样品的除硫化氢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该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30℃搅拌条件下,将0.1份十二烷基双羟乙基甲基氯化铵溶于100份去离子水、10份乙醇、5份1,3-丙二醇和5份1,2-丙二醇的混合溶液,再加入1份醋酸和1份柠檬酸将溶液调制酸性。0.5小时后,继续加入20份植物提取液,搅拌得到亮绿色溶液。维持温度在30℃,搅拌条件下依次加入2份聚六亚甲基胍、2份壳聚糖、1份卡松和0.01份香精,搅拌均匀后分装即可。实施例260℃搅拌条件下,将1份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溶于100份水和5份乙醇的混合溶液,再加入10份酒石酸、5份富马酸和5份草酸将溶液调制酸性。将温度降至50℃后,继续加入1份植物提取液,搅拌得到亮绿色溶液。搅拌反应0.2小时后,将温度降至40℃,最后在依次加入2份聚六亚甲基胍、8份纳米银和5份香精,搅拌均匀后分装即可。实施例350℃搅拌条件下,将1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0.5份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和0.5份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溶于100份去离子水、10份乙醇和5份甘油的混合溶液,再加入10份水杨酸和10份琥珀酸将溶液调制酸性。维持温度为50℃,1小时后,继续加入10份植物提取液,搅拌得到亮绿色溶液。最后在30℃下依次加入0.3份聚六亚甲基胍、0.7份甲基异噻唑啉酮和0.8份香精,搅拌均匀后分装即可。实施例410℃搅拌条件下,将2.5份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和2.5份n-十二烷基双季铵盐溶于100份去离子水、2份乙醇和3份丁醇的混合溶液,再加入1份马来酸和9份苯甲酸将溶液调制酸性。维持温度为10℃,搅拌反应5小时后,继续加入12份植物提取液,搅拌得到亮绿色溶液。最后在10℃下依次加入2份苯酚、2份卤代苯酚和0.1份香精,搅拌均匀后分装即可。实施例525℃搅拌条件下,将0.5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3份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溶于100份去离子水、10份乙醇、12份,2-丙二醇和8份甘油的混合溶液,再加入0.2份水杨酸和0.3份马来酸将溶液调制酸性。升温至30℃,搅拌反应2小时后,继续加入8份植物提取液,搅拌得到亮绿色溶液。最后在30℃下依次加入0.05份甲基异噻唑啉酮、0.05份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和3份香精,搅拌均匀后分装即可。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所得除味杀菌喷剂的实际效果,我们首先进行了抗菌实验。表一不同实施例样品的抗菌实验结果菌类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大肠杆菌>99%98%>99%>99%96%金黄色葡萄球菌>99%96%97%97%96%白色念珠菌98%95%98%97%93%沙氏门菌98%92%96%95%91%由表一可知,实施例1-5制备的喷剂都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以及沙氏门菌的抗菌率都达到了90%以上。进一步地,我们还利用氨气和硫化氢气体模拟卫生间臭气,进行了除味实验,实验结果见附图1和附图2。由实验结果可知,实施例1-5制备的喷剂具有优异的除氨和除硫化氢效果,两小时内对氨气的祛除率达到了90%以上,对硫化氢的祛除率达到了87%以上。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