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交籼稻中大苗机插的专用育秧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86831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杂交籼稻中大苗机插的专用育秧基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在0.28~0.30亿hm2左右,水稻产量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机械化已经运用到水稻生产的各个环节,机械化耕作、插秧与收割在全国快速发展起来。但是水稻机械化种植相对于耕作与收割来说仍然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原因主要还是在于育秧技术没有与机械化插秧技术完美契合。育秧技术是机插秧的重要配套技术,育秧技术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育秧介质。

现目前,大部分水稻育秧采用的仍是营养土育秧,营养土大多为种植户自制,营养土制备繁琐、劳动强度大,不符合工厂化生产的要求,很难实现产业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插秧的发展。而关于轻型育秧基质的研究和专利较少,且以菌渣为主要原料配成的育秧基质还未见公布,目前已有的一些育秧基质产品主要是利用泥炭、椰糠、锯末、稻壳、草炭等主要原料,添加一定的保水剂和粘结剂等辅料制备而成,如专利cn107032909a公开了一种水稻育秧基质及其制作方法,组成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畜禽粪便30%-35%、农作物秸秆10%-15%、油茶饼粕5%-10%、糠壳4%-6%、农产品加工废弃料10%-15%,有机肥腐熟剂0.02%-0.1%、蛭石5%-6%,干细土10%-15%,调节剂0.4%-0.6%;但仍存在工序复杂,成本高,原料获得困难,质量不稳定,保水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杂交籼稻中大苗机插的专用育秧基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杂交籼稻中大苗机插的专用育秧基质,包括主料和辅料,所述主料包括腐熟菌渣90%和干细土10%;所述辅料包括尿素、过磷酸钙、烯效唑、多菌灵和敌克松,所述主料与尿素重量比为2000:3,所述主料与过磷酸钙重量比为400:3、所述主料与烯效唑重量比为4×106:3,所述主料与多菌灵重量比为4000:1,所述主料与敌克松重量比为4000:1。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杂交籼稻中大苗机插的专用育秧基质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1)菌渣前处理:除去硬质杂质,控制菌渣水分含量控制在35-45%;

(2)发酵:按菌渣、腐殖酸、发酵菌重量比为80:19:1将三者混匀进行发酵,发酵温度达到58-63℃进行翻堆发酵,翻堆4次后进行粉碎分筛,然后堆沤发酵,堆体直径为1.5-2.5m、高度为1.8-2.2m,直到温度不再变化,则完成发酵;

(3)混合:将发酵好的菌渣与干细土按重量比90%:10%混合;

(4)加入辅料:按重量百分比加入尿素、过磷酸钙、烯效唑、多菌灵、敌克松混合,完成水稻基质制备。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菌渣为金针菇菌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育秧基质在杂交籼稻中大苗机插育秧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的水稻育秧基质利用生物腐熟技术,将有机原料通过高温腐熟,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在腐熟之后又加入多菌灵、敌克松等杀菌消毒,在育秧时能够有效降低秧苗的立枯病,加入烯效唑能够提高秧苗的秧龄弹性。选用菌渣作为主要原料,一可以实现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二是原料稳定,容易建立生产线,形成大规模生产,带来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杂交籼稻中大苗机插的专用育秧基质,包括主料和辅料,主料包括腐熟菌渣90%和干细土10%;

辅料包括尿素、过磷酸钙、烯效唑、多菌灵和敌克松,所述主料与尿素重量比为2000:3,主料与过磷酸钙重量比为400:3、所述主料与烯效唑重量比为4×106:3,所述主料与多菌灵重量比为4000:1,所述主料与敌克松重量比为4000:1。

一种杂交籼稻中大苗机插的专用育秧基质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1)菌渣前处理:除去硬质杂质,控制菌渣水分含量控制在35-45%;

(2)发酵:按菌渣、腐殖酸、发酵菌重量比为80:19:1将三者混匀进行发酵,发酵温度达到58-63℃进行翻堆发酵,翻堆4次后进行粉碎分筛,然后堆沤发酵,堆体直径为1.5-2.5m、高度为1.8-2.2m,直到温度不再变化,则完成发酵;

(3)混合:将发酵好的菌渣与干细土按重量比90%:10%混合;

(5)加入辅料:按重量百分比加入尿素、过磷酸钙、烯效唑、多菌灵、敌克松混合,比例如下:菌渣细土混合物:尿素=2000:3,菌渣细土混合物:过磷酸钙=400:3,菌渣细土混合物:烯效唑(纯量)=4×106:3,菌渣细土混合物:敌克松=4000:1,菌渣细土混合物:多菌灵=4000:1,完成水稻基质制备。

实施例2

一种水稻基质秧苗培育方法,包括:

(1)本发明配合的基质,发明了中大苗秧苗湿氧培育方法,中大苗秧苗湿氧培育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栽插质量(如表2),且可以增大秧苗秧龄弹性(表1)。

基质育秧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选择肥沃平整的秧田,做保湿秧厢,厢面宽度1.1-1.4米,并在四周开沟,方便排灌水;

步骤二:播种前一天开始浸种,浸种12小时以上,然后晾干至谷种松散不粘连;

步骤三:采用全自动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上完成基质铺放、播种和盖种环节;

步骤四:将播种好的秧盘放置在准备好的保湿秧厢上;

步骤五:育秧期间水肥管理,出芽前用水分保持浸湿厢面,接触秧盘底面,使基质能既保持湿润,又富含氧气。在秧苗生长至1叶1心之后,厢面干湿交替,提高基质含氧量,增强秧苗生长活力,达到炼苗目的,整个秧苗期不施肥。

表1不同秧龄与育秧方式对配方基质育秧的秧苗素质的影响

表2不同秧龄与育秧方式对配方基质的栽插质量的影响

实施效果:本发明育秧基质(配方基质)与传统营养土(对照2)以及市面上受欢迎的水稻专用基质(对照1)育秧相对比,配方基质处理的株高、叶龄、绿叶数、白根数、茎基宽、单株叶面积显著高于对照1和对照2,配方基质育秧更能够促进秧苗生长,能够有效地缩短育秧时间。另外在对3个处理所育出秧苗的叶绿素和根系活力的测定,发现配方基质处理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根系活力都高于对照1和对照2,说明本发明基质育秧能够增强秧苗的光合能力和根系活动能力。盘根结力的大小与栽插质量息息相关,从表3可知,配方基质处理的盘根结力在3个处理中最大,漏栽率、浮秧率和伤秧率显著低于商品基质,和营养土相比,伤秧率和浮秧率相当,漏栽率显著低于营养土。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育秧基质的育秧效果要优于传统营养土育秧和商品基质育秧。

表3秧苗素质对比

表4叶绿素和根系活力对比

表5栽插质量对比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