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单体牡蛎脱基成活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70638发布日期:2018-07-20 18:11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现代海洋农业中贝类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单体牡蛎脱基成活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牡蛎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糖元、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素有“海中牛奶”的美誉。传统牡蛎养殖方式包括浮筏式养殖、栅架式养殖和延绳式养殖等。但这些养殖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采用较为笨重的固着基,如水泥饼、牡蛎壳等,从固着基制作到搬运都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近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新的牡蛎养殖方式,以寻求更高的产量及商品价值,例如单体牡蛎生产及养殖。单体牡蛎呈游离的无固着基状态,其生长不受空间限制,壳型规则、美观,便于养殖。一般来说,单体牡蛎可以通过先固着后脱基的方法获得,培育过程中,当附苗板上稚贝规格达到0.5-1cm时,来回弯曲固着基进行脱基。但是,室内培育的单体牡蛎,由于稚贝左壳(固着壳)较薄,且整个贝苗呈扁平状态,脱基时存在壳损伤大,死亡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单体牡蛎苗不受损伤的提高单体牡蛎脱基成活率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单体牡蛎脱基成活率的方法,包括采苗、稚贝培育、间歇式阴干和单体牡蛎脱基工序,以20-30%牡蛎幼虫出现眼点、伸足状态作为采苗时期,利用塑料板作为固着基采苗,3-5d完成采苗后,每天投喂饵料两次,培养15-20d后采用间歇式阴干法继续培育15d,来回弯曲固着基,稚贝脱落,即可获得单体牡蛎苗;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采苗:以20-30%牡蛎幼虫出现眼点、伸足状态作为采苗时期,幼虫密度控制1-2个/ml,利用塑料板作为固着基采苗,经过3-5d完成采苗,大量稚贝固着在塑料板上;

(2)稚贝培育:每天投喂饵料两次,投喂量为培育池的20-30%,每天投喂饵料前换水50%,培养15-20d;

(3)间歇式阴干:稚贝培育15-20d后稚贝壳高生长至0.3-0.8cm,每天早上排干培养池池水,将稚贝阴干,持续8h后,重新加注新水,并大量投喂饵料;如此循环,以相同方式连续间歇阴干培育15天;

(4)单体牡蛎脱基:连续间歇阴干15天后,稚贝贝壳显著增厚,且贝壳边缘已经翘起,新长出的贝壳边缘已脱离塑料板,此时进行稚贝脱基,即来回弯曲固着基,稚贝脱落,即可获得单体牡蛎苗。

以上步骤(2)中所述的饵料为培养得到的金藻、角毛藻、扁藻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培育池盐度为20-22‰。

以上步骤(3)所述的投喂饵料的方法是将培养得到的角毛藻、扁藻混合投喂,投喂量为培育池的30%。

以上所述的塑料板为30cm×30cm或25cm×25cm的聚乙烯塑料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1、自然分布在潮间带的牡蛎,为抵御退潮时干露、太阳暴晒等环境变化,牡蛎壳会不断增厚;本发明中,间歇式阴干方式模拟了天然海区潮汐变化,让牡蛎稚贝定期经历干露过程,因此牡蛎壳也逐渐变厚;与传统育苗方式相比,阴干后获取的牡蛎苗种贝壳明显增厚,贝壳边缘翘起,脱基时有效减少贝壳损伤,显著提高脱基成活率。

2、本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易于实现,能够显著提高单体牡蛎培育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采苗:

2015年7月,在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广西贝类综合试验站北海基地进行苗种生产。以30%出现眼点、伸足状态的香港牡蛎幼虫作为采苗时期,幼虫密度为1个/ml,利用25cm×25cm塑料板作为固着基,置于20m3培育池内采苗,经过4d完成采苗,此时大量稚贝固着在塑料板上。

(2)稚贝培育:

以配套车间培养得到的金藻作为饵料,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为培育池的20%,每天投喂饵料前换水50%,培育池内盐度为20-21‰,微充气培育20d,稚贝壳高生长至0.3-0.8cm。

(3)间歇式阴干:

采用间歇式阴干的方式继续培育,即每天早晨8时排干培育池池水,将稚贝阴干,持续8h后,于下午4时重新向培育池加注新水,并投喂饵料角毛藻与扁藻,投喂量占培育池30%;如此循环,以相同方式连续间歇阴干培育15天。

(4)单体牡蛎脱基:

经过连续间歇阴干15天后,稚贝贝壳显著增厚,且贝壳边缘已经翘起,新长出的贝壳边缘已脱离塑料板,此时进行稚贝脱基,轻轻来回弯曲附着器,即可获得单体牡蛎苗。洗脱整池单体牡蛎,共获得0.3-0.5cm香港牡蛎单体共28.5万个,0.5-1cm香港牡蛎单体21.4万个,脱基存活率为95.6%。

实施例2:

(1)采苗:

2016年6月,在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广西贝类综合试验站北海基地进行苗种生产。以28%出现眼点、伸足状态的香港牡蛎幼虫作为采苗时期,幼虫密度为2个/ml,利用30cm×30cm的聚乙烯塑料板作为固着基,置于20m3培养池内采苗,经过5d完成采苗,此时大量稚贝固着在塑料板上。

(2)稚贝培育:

以配套车间培养得到的金藻和扁藻作为饵料,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为培育池的25%,每天投喂饵料前全池半量换水,培育池内盐度为21-22‰,微充气培育15d,稚贝壳高生长至0.4-0.9cm。

(3)间歇式阴干:

稚贝不脱基,采用间歇式阴干的方式继续培育,即每天早晨8时排干培育池池水,将稚贝阴干,持续8h后,于下午4时重新向培育池加注新水,并投喂饵料角毛藻与扁藻,投喂量占培育池30%;如此循环,以相同方式连续间歇阴干培育15天。

(4)单体牡蛎脱基:

经过连续间歇阴干15天后,稚贝贝壳显著增厚,且贝壳边缘已经翘起,新长出的贝壳边缘已脱离塑料板,此时进行稚贝脱基,轻轻来回弯曲附着器,即可获得单体牡蛎苗。洗脱整池单体牡蛎,共获得0.3-0.5cm香港牡蛎单体共32.8万个,0.5-1cm香港牡蛎单体16.7万个,脱基存活率为92.8%。

实施例3:

(1)采苗:

2016年8月,在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广西贝类综合试验站北海基地进行苗种生产。以20%出现眼点、伸足状态的香港牡蛎幼虫作为采苗时期,幼虫密度为1个/ml,利用30cm×30cm的聚乙烯塑料板作为固着基,置于20m3培育池内采苗,经过3d完成采苗,此时大量稚贝固着在塑料板上。

(2)稚贝培育:

以配套车间培养得到的金藻、角毛藻和扁藻作为饵料,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为培育池的25%,每天投喂饵料前全池半量换水,培育池内盐度为20-22‰,微充气培育18d,稚贝壳高生长至0.3-0.8cm。

(3)间歇式阴干:

采用间歇式阴干的方式继续培育,即每天早晨8时排干培育池池水,将稚贝阴干,持续8h后,于下午4时重新向培育池加注新水,并投喂饵料角毛藻与扁藻,投喂量占培育池30%;如此循环,以相同方式连续间歇阴干培育15天。

(4)单体牡蛎脱基:

经过连续间歇阴干15天后,稚贝贝壳显著增厚,且贝壳边缘已经翘起,新长出的贝壳边缘已脱离塑料板,此时进行稚贝脱基,轻轻来回弯曲附着器,即可获得单体牡蛎苗。洗脱整池单体牡蛎,获得0.3-0.5cm香港牡蛎单体共31.5万个,0.5-1cm香港牡蛎单体18.6万个,脱基存活率为93.5%。

对比例:

(1)采苗:

2016年6月,在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广西贝类综合试验站北海基地进行苗种生产。以30%出现眼点、伸足状态的香港牡蛎幼虫作为采苗时期,幼虫密度为2个/ml,利用25cm×25cm塑料板作为固着基,置于20m3培养池内采苗,经过4d完成采苗,此时大量稚贝固着在塑料板上。

(2)稚贝培育:

以配套车间培养得到的金藻作为饵料,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为培育池的30%,每天投喂饵料前换水50%,培育池内盐度为19-21‰,培养35d,稚贝壳高生长至0.3-1.0cm。

(3)单体牡蛎脱基:

采用轻轻弯曲附着器的方式,洗脱整池单体稚贝,获取规格为0.3-0.5cm的健康单体牡蛎19.5万粒,0.5-1cm单体5.3万粒,脱基成活率67.8%。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