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盐碱地上采用根繁殖桑树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24710发布日期:2018-07-27 11:33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林木繁殖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在盐碱地上采用根繁殖桑树的方法。



背景技术:

桑树适应性强,耐盐碱,耐寒冷,耐大气干早,根系发达且萌生力强,桑树可在含盐量0.3%以下,ph值8.1的盐碱地上栽植,并较耐水涝,海水浸泡20小时仍可恢复生长,是盐碱地上造林较有前途的树种。但是目前桑树的繁殖多是在苗圃中扦插繁殖后再移栽到盐碱地中,由于扦插植株生长环境变化差异过大,土壤生长条件变化差异过大,移栽到盐碱地中扦插植株存活难度大,成活率较低,影响了桑树在盐碱地上的移植。同时人们对桑树的扦插繁殖,多采用侧根经激素处理后进行,但是由于扦插侧根自身的营养水平不高,并且在采侧根时植株是向上生长,其大部分的营养已为顶部的生长所消耗,同时昼夜温差太大、侧根中的营养积累太少,这些原因导致有些侧根只能形成愈伤组织而不能生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桑树扦插繁殖后移栽到盐碱地中时避免扦插植株生长环境和土壤生长条件变化差异过大、移栽的扦插植株易存活,成活率高,并且繁殖高成活率的在盐碱地上采用根繁殖桑树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盐碱地上采用根繁殖桑树的方法,为采用成年桑树的根段在3月份进行,其包括步骤:

1)采穗:选择1-3年生桑树的侧根,切成长8-10cm、根径5-10mm的根段并成捆,采穗过程中注意对侧根保护,尽量保持水份;

2)催根:选择背风向阳处高地势盐碱地灌水渗透后建棚,将棚内盐碱地土壤翻耕整畦、平畦,畦东西走向,两畦相距40±5厘米,在畦床面底部铺一层3-5cm厚的灭菌湿沙,将畦内盐碱地土壤按300-500kg/亩撒施底肥,然后翻土混匀,然后将成捆的根段完全浸入50-1ooppm的abt生根粉溶液中2-3小时,取出后倒置排放在畦内,撤上细沙填满空隙,上面覆盖2±0.5cm湿度适中的沙层;之后喷水后盖膜增温,再盖上一层稻草,维持棚内温度25±5℃,2-3天喷一次水,催根时间为20±5天,促使根段切口形成愈伤组织并且有根的原始体生成;催根期间要注意温度、湿度的观察,要及时保温、降温、补水等,以免冻害、高温高湿、脱水等原因造成组织生理死亡。

3)移苗:按行距25±5cm开种植沟,沟深15±1cm,沟底施洒2±0.5㎝营养土,沟内灌水,再按10±1cm株距,将经过催根的根段斜插放于种植沟向阳侧,并插入养土内1±0.5㎝,再上土压实,根段上部露出全根段的1/3即可,进行一次漫灌,水浸完后用有效成分为25%的多菌灵500倍液喷洒根段及苗床,并用塑料薄膜和草帘覆盖;

4)炼苗、出圃:苗长到2-3cm时,晚上开膜通风,白天继续覆膜保水,以后可逐渐去膜;当长有3-4片叶时,控制棚内温度并通风,使棚内环境逐渐接近棚外环境,当叶片浓绿、根系发达时即可以出圃。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湿沙采用20%的漂白粉液喷洒喷透灭菌。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根段可以取成年健康桑树上年11月份的鲜黄色侧根,切段后每50支捆成一捆,在窖内储藏过冬后在次年3月份繁殖使用、或可以取成年健康桑树当年3月份的根段直接进行繁殖,采用锋利刀片进行切断,以保证根段切口的整齐,根段不被损坏。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肥为按重量份,

1)将河塘淤泥100份搅拌均匀,然后在转速200-400r/min离心,去除表层青液及下层大颗粒残渣,保留稀泥;

2)将蛭石5-8份粉碎加入到所述稀泥中,搅拌混匀,然后在110-130℃条件下烘干后粉碎得粉碎物料,将em菌剂7-8份与10倍其重量份的水混合稀释加入粉碎物料,常温下搅拌吸附1-2h;

3)将亚硒酸钠2-5份、黄腐酸钠12-20份混合,按1:4-6重量比加水搅拌溶解,然后加入至混合后的食用菌废渣50-60份、麦麸20-40份、养猪场猪床垫料50-60、豆腐水15-30份的混合料中混合;

4)将步骤2)中物料加入步骤2)中物料充分搅拌,然后烘干制得底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营养土采用25%多菌灵拌施后的盐碱地土壤、硫酸钾、水化黑曜岩按重量份比3:0.1:1比例配制。因为氧气是根段生根过程中进行呼吸作用所必须的条件,根原始体的形成和发育都离不开氧。因此移苗生长必须注意通气,如水分过多,通气不良,根段可能会被窒息,腐烂而死亡,插壤中空气与水分常处于矛盾之中,而又受插壤的质地所影响,粘重的土壤易于积水,通气不良,土温也较低,沙质土通气性良好,但保水力弱,易于干燥。而采用25%多菌灵拌施后的盐碱地土壤、硫酸钾、水化黑曜岩按重量份比3:0.1:1比例配制营养土,有透气性,满足根段对氧气的需要,使用时将育苗用土与少量的水均匀调制,湿度适宜。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成年健康桑树的侧根进行繁殖,本身内所贮存有充足的营养成分,使其在扦插时根段即以有根原始体生成,从而大大提高了繁殖的成活率,同时也大大缩短了繁殖的时间,提高了繁殖效率。尤其是在侧根催根和移苗时,均采用在盐碱地土壤环境中进行,从而使得侧根的繁殖与移栽后的生长环境和土壤生长条件变化差异较小,使得移栽的植株易存活,成活率高,移栽成活率在8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在盐碱地上采用根繁殖桑树的方法,为采用成年桑树的根段在3月份进行,其包括步骤:

1)采穗:选择1年生桑树,当年3月份的侧根根段直接进行繁殖,采用锋利刀片进行切断,以保证根段切口的整齐,根段不被损坏,切成长8cm、根径5mm的根段并成捆,采穗过程中注意对侧根保护,尽量保持水份;

2)催根:选择背风向阳处高地势盐碱地灌水渗透后建棚,将棚内盐碱地土壤翻耕整畦、平畦,畦东西走向,两畦相距35厘米,在畦床面底部铺一层3cm厚的灭菌湿沙,将畦内盐碱地土壤按300kg/亩撒施底肥,然后翻土混匀,湿沙采用20%的漂白粉液喷洒喷透灭菌;然后将成捆的根段完全浸入50ppm的abt生根粉溶液中3小时,取出后倒置排放在畦内,撤上细沙填满空隙,上面覆盖1.5cm湿度适中的沙层;之后喷水后盖膜增温,再盖上一层稻草,维持棚内温度20℃,3天喷一次水,催根时间为15天,促使根段切口形成愈伤组织并且有根的原始体生成;

所述底肥为按重量份,

1)将河塘淤泥100份搅拌均匀,然后在转速200r/min离心,去除表层青液及下层大颗粒残渣,保留稀泥;

2)将蛭石5份粉碎加入到所述稀泥中,搅拌混匀,然后在110℃条件下烘干后粉碎得粉碎物料,将em菌剂7份与10倍其重量份的水混合稀释加入粉碎物料,常温下搅拌吸附1h;

3)将亚硒酸钠2份、黄腐酸钠12份混合,按1:4重量比加水搅拌溶解,然后加入至混合后的食用菌废渣50份、麦麸20份、养猪场猪床垫料50、豆腐水15份的混合料中混合;

4)将步骤2)中物料加入步骤2)中物料充分搅拌,然后烘干制得底肥。

3)移苗:按行距20cm开种植沟,沟深14cm,沟底施洒1.5㎝营养土,营养土采用25%多菌灵拌施后的盐碱地土壤、硫酸钾、水化黑曜岩按重量份比3:0.1:1比例配制;沟内灌水,再按9cm株距,将经过催根的根段斜插放于种植沟向阳侧,并插入养土内0.5㎝,再上土压实,根段上部露出全根段的1/3即可,进行一次漫灌,水浸完后用有效成分为25%的多菌灵500倍液喷洒根段及苗床,并用塑料薄膜和草帘覆盖;

4)炼苗、出圃:苗长到2cm时,晚上开膜通风,白天继续覆膜保水,以后可逐渐去膜;当长有3片叶时,控制棚内温度并通风,使棚内环境逐渐接近棚外环境,当叶片浓绿、根系发达时即可以出圃。

实施例二:

在盐碱地上采用根繁殖桑树的方法,为采用成年桑树的根段在3月份进行,其包括步骤:

1)采穗:选择3年生桑树,于上年11月份将鲜黄色侧根,切成长8-10cm、根径5-10mm的根段,每50支捆成一捆,在窖内储藏过冬后在次年3月份繁殖使用、采穗过程中注意对侧根保护,尽量保持水份;

2)催根:选择背风向阳处高地势盐碱地灌水渗透后建棚,将棚内盐碱地土壤翻耕整畦、平畦,畦东西走向,两畦相距45厘米,在畦床面底部铺一层5cm厚的灭菌湿沙,将畦内盐碱地土壤按500kg/亩撒施底肥,然后翻土混匀,湿沙采用20%的漂白粉液喷洒喷透灭菌;然后将成捆的根段完全浸入1ooppm的abt生根粉溶液中2小时,取出后倒置排放在畦内,撤上细沙填满空隙,上面覆盖2.5cm湿度适中的沙层;之后喷水后盖膜增温,再盖上一层稻草,维持棚内温度30℃,2天喷一次水,催根时间为25天,促使根段切口形成愈伤组织并且有根的原始体生成;

所述底肥为按重量份,

1)将河塘淤泥100份搅拌均匀,然后在转速400r/min离心,去除表层青液及下层大颗粒残渣,保留稀泥;

2)将蛭石8份粉碎加入到所述稀泥中,搅拌混匀,然后在130℃条件下烘干后粉碎得粉碎物料,将em菌剂8份与10倍其重量份的水混合稀释加入粉碎物料,常温下搅拌吸附2h;

3)将亚硒酸钠5份、黄腐酸钠20份混合,按1:6重量比加水搅拌溶解,然后加入至混合后的食用菌废渣60份、麦麸40份、养猪场猪床垫料60、豆腐水30份的混合料中混合;

4)将步骤2)中物料加入步骤2)中物料充分搅拌,然后烘干制得底肥。

3)移苗:按行距30cm开种植沟,沟深15cm,沟底施洒2.5㎝营养土,营养土采用25%多菌灵拌施后的盐碱地土壤、硫酸钾、水化黑曜岩按重量份比3:0.1:1比例配制;沟内灌水,再按10cm株距,将经过催根的根段斜插放于种植沟向阳侧,并插入养土内1.5㎝,再上土压实,根段上部露出全根段的1/3即可,进行一次漫灌,水浸完后用有效成分为25%的多菌灵500倍液喷洒根段及苗床,并用塑料薄膜和草帘覆盖;

4)炼苗、出圃:苗长到3cm时,晚上开膜通风,白天继续覆膜保水,以后可逐渐去膜;当长有4片叶时,控制棚内温度并通风,使棚内环境逐渐接近棚外环境,当叶片浓绿、根系发达时即可以出圃。

实施例三:

在盐碱地上采用根繁殖桑树的方法,为采用成年桑树的根段在3月份进行,其包括步骤:

1)采穗:选择2年生桑树的侧根,切成长9cm、根径8mm的根段并成捆,采穗过程中注意对侧根保护,尽量保持水份;

2)催根:选择背风向阳处高地势盐碱地灌水渗透后建棚,将棚内盐碱地土壤翻耕整畦、平畦,畦东西走向,两畦相距40厘米,在畦床面底部铺一层4cm厚的灭菌湿沙,将畦内盐碱地土壤按400kg/亩撒施底肥,然后翻土混匀,湿沙采用20%的漂白粉液喷洒喷透灭菌;然后将成捆的根段完全浸入75ppm的abt生根粉溶液中2.5小时,取出后倒置排放在畦内,撤上细沙填满空隙,上面覆盖2cm湿度适中的沙层;之后喷水后盖膜增温,再盖上一层稻草,维持棚内温度25℃,2.5天喷一次水,催根时间为20天,促使根段切口形成愈伤组织并且有根的原始体生成;

所述底肥为按重量份,

1)将河塘淤泥100份搅拌均匀,然后在转速400r/min离心,去除表层青液及下层大颗粒残渣,保留稀泥;

2)将蛭石8份粉碎加入到所述稀泥中,搅拌混匀,然后在130℃条件下烘干后粉碎得粉碎物料,将em菌剂8份与10倍其重量份的水混合稀释加入粉碎物料,常温下搅拌吸附2h;

3)将亚硒酸钠5份、黄腐酸钠20份混合,按1:6重量比加水搅拌溶解,然后加入至混合后的食用菌废渣60份、麦麸40份、养猪场猪床垫料60、豆腐水30份的混合料中混合;

4)将步骤2)中物料加入步骤2)中物料充分搅拌,然后烘干制得底肥。

3)移苗:按行距25cm开种植沟,沟深15cm,沟底施洒2㎝营养土,营养土采用25%多菌灵拌施后的盐碱地土壤、硫酸钾、水化黑曜岩按重量份比3:0.1:1比例配制;沟内灌水,再按10cm株距,将经过催根的根段斜插放于种植沟向阳侧,并插入养土内1㎝,再上土压实,根段上部露出全根段的1/3即可,进行一次漫灌,水浸完后用有效成分为25%的多菌灵500倍液喷洒根段及苗床,并用塑料薄膜和草帘覆盖;

4)炼苗、出圃:苗长到2cm时,晚上开膜通风,白天继续覆膜保水,以后可逐渐去膜;当长有3片叶时,控制棚内温度并通风,使棚内环境逐渐接近棚外环境,当叶片浓绿、根系发达时即可以出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