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动物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58773发布日期:2018-06-12 17:06阅读:10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物动作预判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以将动物的生命活动情况发送到电子设备的手环。



背景技术:

Kinect是一种3D体感摄影机,同时它导入了即时动态捕捉、影像辨识、麦克风输入、语音辨识、社群互动等功能。Kinect玩家可以通过这项技术在游戏中开车、与其他玩家互动、通过互联网与其他Xbox玩家分享图片和信息等。由于功能强大,价格低廉,人们纷纷在Kinect平台上进行开发和研究,使他逐渐应用于很多领域,也为人机交互带来重大突破,呈现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人机交互已实现重大突破,许多商品应运而生,但动物与机器的交互还有待开发,而且开发前景广阔。

就目前的科技状况而言,预测地震的手段还没有一个有效的途径,而地震所带来的灾难性有十分巨大,如果能有效的预测到地震即可减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好处颇丰。

而在一些经济价值高的动物的饲养,如溜达鸡、溜达猪,或是社会价值高的动物的培养上,如宠物、赛马,主要靠人力饲养,凭借人的经验判断,缺乏数据参考,缺乏科学性以及便捷性,而且如果可以采用计算机进入监管系统,可以使生产机械化,不仅可以加大饲养动物数目,还可以使其更加科学化。

综上所述,现急需一种能够将动物的生命活动与大数据匹配从而自动给出人类所需信息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让人类获知与动物生命活动相关联的信息的智能动物手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动物手环,包括手环本体,底盘,微型x射线发射器,x射线接收分析仪,微型Kinect3D体感摄影机,运动行为感应器。

所述手环本体由新型材料制成,不易损坏;

所述底盘为所述微型x射线发射器、微型Kinect3D体感摄影机、运动行为感应器三者的承载设备;

所述x射线接收分析仪处于手环本体上,位于所述微型x射线发射器的正对面。

所述微型x射线发射器发出的射线可由所述x射线接收分析仪直接接收。

由所述微型Kinect3D体感摄影机、所述运动行为感应器收集到的信息可由所述x射线发射器发射到所述x射线接收分析仪。

所述x射线接收分析仪接收到的信息将由其自动发送到云端数据库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论发送到指定电子接收设备。

本发明利用Kinect制成的“智能动物手环”使动物管理数据化,所以更加科学,更加稳定;在大型养鸡场安装固定装置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地震预判”,可以减少地震损失;在溜达鸡、溜达猪等动物上应用,可以提高其经济价值;在宠物、赛马等动物上应用,提高其社会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智能动物手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环本体,2、底盘,3、微型x射线发射器,4、x射线接收分析仪,5、微型Kinect3D体感摄影机,6、运动行为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智能动物手环,包括手环本体1;底盘2;微型x射线发射器3;x射线接收分析仪4;微型Kinect3D体感摄影机5;运动行为感应器6。

所述手环本体1由新型材料制成,不易损坏;

所述底盘2为所述微型x射线发射器3,微型Kinect3D体感摄影机5,运动行为感应器6三者的承载设备;

所述x射线接收分析仪4处于手环本体上,位于所述微型x射线发射器2的正对面。

本发明具体使用范围如下:

在大型养鸡场,通过庞大数量的鸡群的躁动动作的识别进行预判地震的发生;

在品种高贵的赛马的马场中,为马匹安装“智能动物手环”,通过对动物动作的识别,记录马匹的运动量等参数,并可以实时上传到用户,实现马匹主人在线监管;

在溜达鸡、溜达猪等经济价值高的动物饲养厂,为动物安装“智能动物手环”,通过对动物动作的识别,记录动物运动量,预判肉质鲜美程度,定位动物位置,实现有效监管。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将动物运动特征,包括动物运动量,及结果,包括肉质、自然现象,通过智能动物手环上传至服务器,形成庞大的数据库;这里是产品开发前需要进行的大量数据统计与调研,以使数据库的数据具有代表性与真实性,数据库的数据是设备的应用基础;

二、将“智能动物手环”为动物佩戴,此处需要注意佩戴位置。根据动物特性需要有不同的佩戴位置,如狗类经常会用后退为自己“挠痒痒”,所以安装时应在前腿处,如赛马等马匹类,会经常有甩头等动作,所以应避免安装在脖颈处;

三、“智能动物手环”将所获数据上传至计算机,计算机将数据与数据库中对比,根据对比结果以及想要的结果方向获得最终结果,如根据溜达猪的食品摄入量、运动量预判其肉质鲜美程度,根据赛马的食品摄入量,运动量及平时的运动速度及习性预判其赛跑能力,为得到好的结果进行数据反馈,控制动物的食品摄入量、运动量等相关变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