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肉鸡饲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58802发布日期:2018-06-12 17:07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肉鸡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鸡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肉类食品,鸡肉蛋白质的含量比例较高,种类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鸡肉含有对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类,是中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一般的肉鸡饲养均为封闭式的圈舍喂养,喂的是人工配制的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抗生素、生长激素等添加剂做成的鸡饲料,鸡生长速度快,个头大,人们称这种鸡为“饲料鸡”或者“大种鸡”。这种鸡由于生长速度过快,肉质疏松绵软口感差、尤其是其肠道吸收能力差,导致料肉比低,大量饲料浪费,饲料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肉鸡饲养方法,以达到提供一种健康营养的肉鸡产品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肉鸡饲养方法,该方法包括:

(1)饮水:雏鸡出壳24-36小时进行第一次饮水,水中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和 0.1%的维生素C;

(2)喂食:第一次饮水2-4小时后,进行首次喂料;

(3)温度:1-3日龄33-35℃、4-7日龄32℃、8-14日龄29-32℃、15-21日龄26-29℃、 22日龄后可逐渐降至18-25℃;

(4)湿度:10日龄内相对湿度70%~65%、10~20日龄61%、3周以后55%~50%;

(5)密度:0~2周每平方米40~50只,3~4周每平方米20~30只,5周以上每平方米15~20只;

(6)光亮度:1-15日龄,每20平方米的面积,光照为40-60瓦特,第三周开始,在每20平方米的面积上,有15瓦特的光亮,灯泡高度为1.6-1.8米,并保证灯泡洁净;

(7)通风:控制鸡舍通风,使氨气浓度不得超过20ppm,在18.3-21.1℃的鸡舍温度下,空气流速不超过9.14m/min。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喂食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1-3周龄:肉鸡在育龄期喂食碎料或粉料,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为22-23%,同时在日粮中每100只肉鸡添加蛋黄4枚、奶粉100g;2-3周适当降低饲料营养水平,但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21%;

(2)4-6周龄:日粮中以全价颗粒为主,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19-21%,粗纤维含量限制在3%以内,钙、磷含量分别为0.9%和0.65%,食盐占0.3-0.5%,同时还应注意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3)6周龄至出栏:日粮中要增加能量饲料,在饲料中添加1-5%的动物油脂,粗蛋白质降至17-1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肉鸡饲养方法科学合理,有利于提高肉鸡的产量、增强免疫力,节约饲料成本,培育出的肉鸡的肉质鲜嫩,符合人们的口感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肉鸡饲养方法,具体实施例如下:

在肉鸡养殖过程中,成活率、出栏时间、出栏体重是衡量生产效率的主要指标,因此在肉鸡饲养过程中,从鸡苗的选择到饲养管理过程以及疫病防治等规程成为肉鸡养殖的关键。

1.鸡雏的选择

鸡雏选择是肉鸡养殖的关键,雏鸡应来自有种鸡生产许可证,而且无鸡白痢、新城疫、禽流感、支原体、禽结核、白血病的种鸡场,或由该类场提供种蛋所生产的经地产地检疫的健康雏鸡。选择表现活泼、大小均匀、脐孔闭合良好、无血污和突脐现象,腹部软硬适度,卵黄吸收良好,叫声宏亮、握在手里挣扎有力、行走稳健、符合品种要求的鸡雏。雏鸡大小和颜色均匀,体重在32克/只以上,鸡只健康活泼。

2.鸡舍环境要求

2.1养鸡场应建在地势高燥的地方,远离沼泽湖洼,避开山坳谷底。鸡场要求采光充足和排水良好,隔离条件好。鸡场周围3km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等污染源,距其他畜牧场至少1km以上;距离干线公路、村和镇居民点至少1km以上;不应建在饮用水源、食品厂上游。

2.2鸡场应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的原则。

2.3鸡舍建筑应符合卫生要求,内墙表面应光滑平整,墙面不易脱落、耐磨损和不含有毒有害物质。还应具备良好的防鼠、防虫和防鸟设施。

3.饲养管理方式

3.1分群

雏鸡入舍时,应静置片刻,然后进行点数、分群。对弱雏应单独管养,重点护理,以提高成活率。

3.2饮水

雏鸡出壳24~36小时应逗引其第一次饮水,也称“初饮”,“初饮”可用5%葡萄糖水加 0.1%维生素C,必要时可人工逐只喂饮,确保所有雏鸡都喝到水。饮水器需每天清洗消毒1 次以上,保证水质新鲜,不得断水(免疫需要除外)。饮水器以每只鸡1~3厘米饮水位来配置,并调节饮水器边缘高度与鸡背高度一致。

每1000只1日龄雏鸡应该有20-25个约4升的饮水器,内装新鲜清洁饮水。有的客户往往因饮水器数量不够,而造成雏鸡不同程度的缺水,出现“干脚鸡”,这样的雏鸡以后生长缓慢,也影响鸡群的均匀度。饮水器应放置在热源附近,与饲喂器交替放置。

在使用自动饮水器时,5-7日龄,应逐渐地把饮水器移向自动饮水器旁。8-10日龄,饮水器应逐渐地每天撤除几个使雏鸡能发现新的水源。如果有必要,可把饮水器留到十四天,这样雏鸡能有充足的时间完全适应自动饮水器。

如果使用水槽,每只鸡至少要有2cm的直线饮水位置(计算时要包括饮水槽两边的位置)。饮水器的高度要随着鸡只的成长作适当的调整,饮水器的边缘与鸡只背部的高度水平相同,这样可以减少水分外溢,保持垫料干燥,并有利于鸡只喝水。饮水器的摆放应使鸡在2.0m的范围内可以喝到水。

鸡每食用1kg饲料,便需饮水2-3L的水,气温越高,饮水量也会增多。

3.3喂料

一般“初饮”2~4小时后,待80%以上雏鸡有强烈采食欲时,可首次喂料,也称“开食”。“开食”可用无毒并经消毒的油纸、塑料布或浅料盘放料,开食点要多,使所有雏鸡都能同时吃到充足育雏饲料。肉鸡一般实行自由采食,0~2周每昼夜喂5~6次,3周开始每昼夜喂 4次料。料桶(槽)以每只鸡3~5厘米采食位来配置,并调节料桶(槽)边缘高度与鸡背高度一致。

雏鸡在7日龄以前使用方形平底饲料盘,每100只鸡使用1个,使用圆形饲料盘50只鸡/个。注意:给料器数量或采食空间不够,会严重影响鸡群均匀度,加饲料应遵循勤添少加的原则。

当鸡只长到5至7日龄时,应开始加入料桶或料槽给饲。可将部分饲料盘拿掉,随着鸡只的成长,逐渐把料槽或料桶升高,保持饲料槽(桶)边缘的高度与鸡只背部的高度一致,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

饲料槽内不要超过1/3容量的饲料。要让鸡只有足够的采食空间。槽式喂料器所需的空间为:1-14日龄每只鸡2.5cm;15-42日龄每只5cm;43日龄至上市每只鸡7.6cm。如果使用饲料桶,每1000只鸡提供25个(容量为13-14kg),每次加料不应超过容量的2/3,以避免饲料在鸡舍内时间过长而发潮和霉变。

在前两个星期内,必须给予雏鸡较细的碎粒料,中期和后期用颗粒料。肉鸡对颗粒和碎粒料的喜欢程度都优于粉料。采食时间比粉状料缩短60%-80%。每日给饲3-4次,可以刺激鸡只的食欲和减少饲料的浪费。

3.4温度

温度适宜是养好肉鸡、提高肉鸡成活率的关键,其温度程序一般为:1-3日龄33-35℃、 4-7日龄32℃、8-14日龄29-32℃,15-21日龄26-29℃,22日龄后可逐渐降至18-25℃。

雏鸡的保温可采用全舍供热方式――将整个育雏室升温至同一温度约29-31℃,每平方米饲养20―35只鸡。最理想的保温方式是采用综合供热防护栏并安置成圆形,排除拐角,一般高46cm,离保温伞边缘0.92-1.22m,冬天用实心材料,夏天可用通气的防护网。记住每天将防护装置逐渐向外扩展(约增加面积20-25%),直到7-14天后撤除为止。对于网上育雏,在前3-5天应在网上先垫上支撑物(编织布等),再在支撑物上铺上垫料,5天后撤除支撑物及垫料等。

在鸡群产生应激或疫苗搁接种反应时,育雏器温度比正常要求的温度大约提高2.0℃,直到雏鸡健康状况恢复正常为止。注意观察鸡群之状态,因温度计有时不是很准确,应以鸡群感到舒适与否来判定育雏温度是否合理。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喘气,这表明温度过高,应高低温度;雏鸡拥挤成堆,这表明温度过低,应调高温度。当雏鸡在某一部位打堆说明有贼风。以上三个方面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否则影响饲养成绩。

3.5湿度

湿度以10日龄内相对湿度70-65%、10~20日龄61%、3周以后55-50%为宜。

3.6密度

一般地面平养鸡只的饲养密度为0~2周每平方米40~50只,3~4周每平方米20~30 只,5周以上每平方米15~20只,采用木、竹、铁或塑料等材料制成格、栅、网片,使肉鸡离开地面生活的网上平养饲养方式的密度可比地面平养高10%左右。

3.7光照

目前很多肉鸡在光照管理上安排23小时的光照和1小时的黑暗。黑暗的1小时可使鸡只能够适应和习惯黑暗的环境,万一停电时,不会紧张而拥挤在一起造成窒息死亡。现在为了防止肉鸡猝死症和后期腹水症的发生,可在肉小鸡阶段适当限饲,即采用18小时左右的光照,以减少采食量。

光亮度:1-15日龄,每20平方米的面积,光照应为40-60瓦特,这样可以帮助雏鸡在吃食方面有好的开始,第三周开始逐渐用15瓦特的灯泡代替60瓦特的灯泡,使21日龄的鸡只在每20平方米的面积上,有15瓦特的光亮。注意灯泡高度为1.6-1.8米,并保证灯泡洁净。

1周龄以后,强光反而对鸡只有害,成为鸡只生长的阻碍。过于光亮会使鸡只因为太活泼,而使鸡只损伤及料耗增加,严重者产生啄食癖。

要经常清洁和更换损坏的灯泡,肮脏和布满尘埃的灯泡会使光量减低60%-70%,而且增加用电量和引起火灾的危险。

3.7.1光照程序

光照程序普遍设计成在预定日期变化,并且随着市场目标体重变化。防止在7-21天之间过快生长,降低腹水、猝死、腿病引起的死亡,连续黑暗超过6小时的光照程序有助于提高免疫系统的发育。

标准的光照程序对不同的地方是不能通用的,光照的益处:

(1)黑暗期对鸡只更自然也不容易紧张。

(2)有助于骨骼和心脏血管的正常发育和免疫系统的发育。

(3)鸡只有较高水平的有效磷,对骨骼发育至关重要。

(4)休息时节约能量,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

(5)由于补偿生长,能获得与持续光照饲养一致或更好的生长速度。

3.7.2使用光照程序时要考虑的关键点:

1.在制定前,试验不同的光照程序。

2.为确保充足的采食和水摄入,在入舍前的第一天要提供24小时光照。

3.在第二晚,关灯以确定关灯时间,一旦确定就不能再被改变。如果关灯时间接近,鸡只就会逐渐习惯,并且在关灯前采食和饮水。

4.在24小时内只用单一的黑暗期。

5.当鸡只达到150-160克时,开始增加黑暗时间。

6.黑暗期应安排在晚上以确保黑暗期是真实黑暗,在白天对鸡群进行充分的检查也是可行的。

7.光照程序应该根据平均体重进行调整,也可以参照以往的经验。

8.黑暗期要逐渐增加,而不能以每小时为单位逐渐增加。

9.在捕捉前缩短黑暗期以减少应激。

10.肉鸡光照程序的重点是控制7-21日龄的体重以及促进后一阶段的补偿生长。

11.如果进行扩群,在扩群后第一晚实行6小时黑暗。

12.在热应激期间,可以在晚上喂饲,还需要缩短黑暗期。

3.8通风

3.8.1鸡舍通风,能给鸡只提供足够的氧气,排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驱除鸡舍内的水汽,控制鸡舍湿度,调节鸡舍温度并有助于控制疾病。

3.8.2鸡舍通风不良会增加氨气的含量,对鸡只的健康有很大害处。当氨气浓度超过 20ppm时,就有可能损害鸡只的呼吸道,使鸡只抵抗力降低,给病原的侵入提供门户,易导致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疾病、气囊炎、肾型传支等病发生,从而造成死淘率加大,生长抑制,饲料转化率变差。如果氨气浓度超过50ppm时,会鸡只双目失明(角膜炎,结膜炎)。

3.8.3一个有经验的肉鸡饲养者在氨气浓度达一定程度将影响到鸡只生长性能之前,就能意识氨气的存在,当你能闻到刺鼻的氨气味时,氨气浓度已经超标,这就应能过改善通风解决这一问题。当垫料中水分超过30%,氨气就开始产生,温度超高,氨气也迅速增多。可是当垫料中水分保持在21-25%之间时,一般不会产生氨气,所以应该减少饮水溢出,保证通风从而保持垫料干爽。

测定肉鸡舍内氨气浓度的一般标准是:

10-15ppm:可嗅到有氨气味;

25-35ppm:开始刺激眼睛和流鼻涕;

50ppm:鸡只眼睛流泪,发炎;

75ppm:鸡只头部抽动,出极不舒服的样子。

3.8.4有窗鸡舍,要避免贼风的出现。

3.8.5鸡舍内地面上的最佳空气流速取决于当时的温度。如在18.3℃-21.1℃的鸡舍温度下,空气流速不应超过9.14m/min,鸡舍温度增高则需要较高的空气流速,温度较低时,则相反。

3.8.6在通风换气时,要考虑保温和通风的联系,通风时提高舍内温度,通风完毕后,恢复通风前的舍内温度。在冬季,加强通风换气,并处理好通风和保温之间的关系,是减少呼吸道疾病、大肠杆菌病和腹水症的关键措施。不要过于担心通风会使肉鸡着凉而忽视通风,要改变鸡舍中不利于通风换气的条件。

3.9卫生与保健

为了在肉鸡生产中搞好卫生保健,要做到"四个坚持"、"两个不准"和"一个必须".即坚持每天刷料桶及饲养用具一次,坚持出入口和入舍人员经常消毒,坚持每带鸡周喷雾消毒一次;"两个不准"是:对淘汰的病弱鸡、死鸡不准乱扔,饲养员专用工作服不准穿出舍外;" 一个必须"是:鸡粪的堆放点必须在鸡舍的下风头,距鸡舍50m以外处。

3.10档案记录

正确的记录可使每批的损益明确,又可以改进的参考资料,同时便于正大公司技术服务售货员建立有效之档案,确切帮助养鸡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此每一个鸡场的管理者,必须如实地记录每批鸡的有关情况。需要记录的内容包括:

3.10.1进雏记录:日期,进雏数,雏鸡来源,雏鸡运送工具,当时天气状况,鸡舍编号等。

3.10.2每日记录:死亡数、淘汰数、饲料耗量、鸡群状况、气候、投药、疫苗接种等。

3.10.3每周记录:饲料耗量、死亡淘汰周计,最好在周末抽样、称重,作为生长发育之参考,便于分析是否有隐性疾病之发生。

3.10.4防疫投药记录:日期、疫苗名称种类、药名、厂名、有效期限、使用量及方法、反应效果等。

3.10.5出售记录:日期、只数、重量、单价、总价。

3.10.6饲养成绩:育成率=出售数÷进雏数×100%

饲料效率=饲料耗量÷出售鸡总重

平均出售体重=出售重量÷出售只数

3.10.7成本及利润计算:

收入:肉鸡、鸡粪、饲料袋、雏鸡箱

支出:饲料、鸡苗、工资、热源、水电、资金利息、设备折旧、杂费等。

盈亏=收入-支出。

3.11防应急及意外

保持鸡舍环境的安静,严禁闲杂人员进入鸡舍,严防猫、狗及兽害、鼠害;饲料变更要渐进;防止火灾及煤气、药物、饲料中毒等。

3.12适时出栏

若公母分群饲养,母鸡在7周龄以后,增重速度相对下降,饲料消耗急剧增加,这时只要大部分肉鸡体重已达到2kg左右,即可提前出栏;而公鸡要到9周龄以后增重速度才下降,因而公鸡可到9周龄时上市。如未采取公母分群饲养,则肉鸡在7~8周龄,体重在1.9~2kg 时出栏为宜。肉鸡上市前7天不喂含任何药物及药物添加剂的饲料,一定要严格执行停药期。肉鸡出栏前6~8小时停止喂食,但可以自由饮水。

4.饲喂方式

4.1育龄期(0-3周龄)

肉鸡在育龄期以喂食碎料或粉料为宜,再转为全价颗粒料。据统计,1周龄末体重每减少1g出栏体重将减少10-15g,因此,第一周要充分饲养,喂给高能高蛋白饲料,尽量让其多吃快长。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为22%~23%,同时在日粮中每100只肉鸡还可添加蛋黄4枚、奶粉100g。2-3周可适当降低饲料营养水平,但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21%。

4.2中鸡期(4-6周龄)

中鸡期是肉鸡骨架形成阶段,日粮中应以全价颗粒为主,其饲养重点是提供营养平衡的全价日粮。此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19-21%,粗纤维含量限制在3%以内,钙、磷含量分别为 0.9%和0.65%,食盐占0.3-0.5%,同时还应注意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4.3育肥期(6周龄至出栏)

此期为加快增重阶段,日粮中要增加能量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1-5%的动物油脂,粗蛋白质可降至17-18%。

5.疫病与防治

5.1饲养前期(0-10日龄)

主要控制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死亡率一般在2%-3%左右,诱发原因包括种鸡带菌,垂直转播;孵化厅条件差,消毒不彻底;育雏条件差,温度忽高忽低,粉尘大,通风不良等。

防治方法:从正规的、条件好的孵化场进雏;改善育雏条件,改用暖风炉取暖,较少粉尘,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切忌温度忽高忽低,以防感冒;用药要及时,取药要适当。同时,喂一些扶壮的营养添加剂,如新肥壮、葡萄糖、电解多维、育雏宝等,以提高雏鸡抗病力,一般用药3-5天即可大大降低死亡率。

5.2饲养中期(20-40日龄)

主要控制球虫病(地面平养)、支原体和大肠杆菌、同时密切注意法氏囊炎。死亡率一般在3%左右。诱发原因包括鸡舍潮湿,特别是在冬季和阴雨季节;饲养密度过大,免疫、分群等应激因素,对鸡群惊扰频繁;不注重环境消毒,抗菌素使用不合理等。

防治方法:改善鸡舍条件,加大通风量,控制温度,保持垫料干燥,经常对环境消毒。免疫、分群前给一些抗应激药物并尽量安排在夜间进行,以减少应激。预防球虫应选择几种作用方式不同的药物交替作用,注意耐药性及药物残留,有条件的应采用网上平养,使鸡与粪便分离,减少感染机会;对大肠杆菌用药,要选择高敏药物,剂量要少,疗程足够。切忌试探性用药,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期,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由于新城疫、支气管活苗对呼吸道影响较大,所以免疫后应马上用一次防呼吸道、支原体的药物。法氏囊活苗对肠道有影响,易诱发大肠杆菌,因此免疫后要用一次修复肠道的药物;如果有法氏囊炎的发生,应及时用药物治疗,可肌注高免卵黄抗体,否则易导致非典型性新城疫的发生。

5.3饲养后期(45日龄-出栏)

主要控制大肠杆菌、非典型性新城疫及混合感染,死亡率在34%左右。诱发原因包括鸡舍环境恶化,中期大肠杆菌、呼吸道病没有控制住;特别是中期发生法氏囊炎的鸡群,由于免疫器官被遏制很易诱发非典型性新城疫,而临床多表现为大肠杆菌的病变,忽视了新城疫的治疗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改善鸡舍环境,增加通风量,勤消毒。用2-3种消毒药交替使用。但是注意免疫前后两天环境不能进行消毒;做好前中期的新城疫免疫工作,程序合理,方法得当,免疫确实;预防用药,此时用药要把抗菌素与抗病毒药联合使用。切忌顾此失彼,并注意停药期;饲喂益生素,调整消化道内环境,恢复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