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苗木病虫害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441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苗木病虫害防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苗木病虫害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对苗木进行病虫害防护时主要采用杀虫剂进行灭杀,杀虫剂在雾化器雾化后直接对着苗木的树冠和树干进行喷洒,但是这种方式一方面污染大,另一方面随着病虫抗药性的增强往往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目前很多顽固的害虫在苗木树干上产卵,卵再孵化为毛虫,因此,经常可以看到苗木的树干上密集的布满了毛虫。目前针对这种现象,很多时候采用火把将毛虫烧死。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快速的对虫害进行治理,但由于火焰温度过高,在灭杀幼虫的同时容易对苗木造成损伤。另外,由于采用明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引起火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灭杀效果好的苗木病虫害防护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苗木病虫害防护装置,包括蒸汽发生器和呈圆筒状的灭杀头,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出口通过蒸汽软管与灭杀头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上设置背带和蓄电池,所述蒸汽发生器由蓄电池供电。

所述灭杀头由两块半圆形的板体构成,两块板体一侧的中部均固定设置一根连杆,所述两根连杆呈剪刀状相互铰接。所述板体中部朝内的板面上设置蒸汽喷头,所述蒸汽喷头与蒸汽软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蒸汽软管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金属软管层和隔热护套层。

优选的,所述板体由耐高温透明塑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蒸汽喷头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两块板体上。

优选的,所述两根连杆的铰接位置位于连杆靠近板体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背面还设置有卷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不仅能有效的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且污染小、安全耐用。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通过两根连杆操作两块板体合并或打开,从而能够使灭杀头能快速的套设在苗木的树干上,与此同时,蒸汽发生器产生的高温蒸汽能够沿着蒸汽软管、蒸汽喷头进入两块板体之间,从而对苗木树干上的幼虫进行灭杀。和传统的灭杀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不采用杀虫剂污染少,也摒弃了传统火烧的方式,避免了苗木受损和由此引发的火灾安全隐患。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普及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灭杀头的俯视图;

图3为灭杀头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3所示的一种苗木病虫害防护装置,包括蒸汽发生器1和呈圆筒状的灭杀头2,所述蒸汽发生器1用于产生蒸汽,蒸汽可通过电热丝、电热管、电热板等对水进行加热制得,所述蒸汽发生器1上设置蓄电池5,蒸汽发生器1的电热丝、电热管或电热板等由蓄电池5供电。所述蒸汽发生器1的蒸汽出口通过蒸汽软管3与灭杀头2连接,所述蒸汽软管3可以是单独的金属软管,当然,为了便于操作和避免烫伤,更好的做法是,蒸汽软管3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金属软管层和隔热护套层。这样,既能保障蒸汽软管3耐高温和耐压能力,又能避免高温烫伤工作人员。所述蒸汽发生器1上设置背带4,背带4便于工作人员背负蒸汽发生器1。背带4通常为两根,当然也可以是一根或更多根。

结合图2和3所示,所述灭杀头2由两块半圆形的板体6构成,两块板体6组合可构成圆筒状的灭杀头2。两块板体6一侧的中部均固定设置一根连杆7,所述两根连杆7呈剪刀状相互铰接,换言之也就是,每块板体6上对应设置一根连杆7,两根连杆7相互铰接,构成剪刀状结构。所述板体6中部朝内的板面上设置蒸汽喷头8,所述蒸汽喷头8与蒸汽软管3连接。所述蒸汽喷头8的数量为一个时,可任意设置在一个板体6的中部,当蒸汽喷头8的数量为两个时,可分别设置在两块板体6上。当然,设置更多的蒸汽喷头8也是可以的。蒸汽喷头8通常采用加压喷头,便于蒸汽快速的喷出,同时确保蒸汽具有足够的喷射距离。当然,蒸汽喷头8也可以简单的就是一个短管,短管与蒸汽软管3连接,用于对蒸汽进行导向,采用这种方式则结构更加的简单,制作成本更低。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通过两根连杆7操作两块板体6合并或打开,从而能够使灭杀头2能快速的套设在苗木的树干上,与此同时,蒸汽发生器1产生的高温蒸汽能够沿着蒸汽软管3、蒸汽喷头8进入两块板体6之间,从而对苗木树干上的幼虫进行灭杀。由于两块板体6的限制,可增加蒸汽的停留时间,使得灭杀效果更好。和传统的灭杀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不采用杀虫剂污染少,也摒弃了传统火烧的方式,避免了苗木受损和由此引发的火灾安全隐患。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普及和推广。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性能,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所述板体6由耐高温透明塑料制成。这样由于板体6是透明的,可以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灭杀的情况。同时塑料的材质降低了板体6的整体重量,便于操作。另外,所述两根连杆7在铰接时,铰接位置可以位于连杆7的中部,也可以位于连杆7的端部,更好的做法是,所述两根连杆7的铰接位置位于连杆7靠近板体6的一端。如图2中所示,也就是连杆7靠右的一端附近设置铰接轴。为了便于蒸汽软管3的收纳,还可以在所述蒸汽发生器1的背面设置卷盘9,卷盘9用于盘卷蒸汽软管3。为了便于连杆7的操作,还可以在两根连杆7之间设置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杆7固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