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涉禽仿真生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3680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仿真生境,具体涉及一种涉禽仿真生境系统。



背景技术:

涉禽是指那些适应在沼泽和水边生活的鸟类,休息时常一只脚站立,大部分是从水底、污泥中或地面获得食物。鹭类、鹳类、鹤类和鹬类等都属于涉禽。目前,伴随着乡村自然环境的污染破坏及城市水体的硬质化和水质污染,极不利于涉禽这一大类水鸟生态型生物生存,而随着涉禽这一生态指示性物种数量的锐减,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将造成极大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将适宜涉禽的生境推广开来,以避免涉禽数量的锐减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现有技术中的涉禽仿真生境系统还停留在对少数涉禽水鸟的某一生活区进行简单的场景塑造,而对涉禽产卵、捕食、栖息等环境没有分开表现,造成涉禽生境的仿真塑造并不完整,缺乏宣教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涉禽仿真生境系统。该系统基于现有的丰富涉禽生境资料,针对鹭类涉禽在产卵、捕食、栖息时的不同环境做出详细的区分,可达到直观明了、简单易懂的科普宣教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涉禽仿真生境系统,该仿真生境系统呈四方体形,包括最下方的岩石层,覆盖在岩石层上方的土壤层,以及均设置在土壤层上方的觅食区域和栖息区域;所述觅食区域的面积是栖息区域面积的4~8倍,且该觅食区域内设置了仿真水稻、分散在仿真水稻之间的至少两只作觅食状的白鹭模型、以及一个稻草人模型,该栖息区域内设置了多株高大的仿真乔木、位于仿真乔木下方土壤层中的仿真草丛、以及分别设置在仿真乔木和仿真草丛中的两只白鹭模型;所述仿真草丛中还设有一个仿真白鹭巢,且该仿真白鹭巢中设有仿真白鹭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涉禽仿真生境系统是基于现有的丰富的涉禽生境资料,针对鹭类涉禽在产卵、捕食、栖息时的不同环境做出详细的规划后进行的完整的涉禽生境仿真,真实的还原了涉禽自然生境,使用该涉禽生境仿真进行科普宣教,具有直观明了、简单易懂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岩石层,2-土壤层,3-觅食区域,4-栖息区域,5-仿真水稻,6-白鹭模型,7-稻草人模型,8-仿真乔木,9-仿真草丛,10-仿真白鹭巢,11-仿真白鹭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真实地还原涉禽自然生境、科普宣教效果好的涉禽仿真生境系统,如图1所示,所述仿真生境系统呈四方体形,包括最下方的岩石层1,覆盖在岩石层上方的土壤层2,以及均设置在土壤层上方的觅食区域3和栖息区域4;其中,所述岩石层1厚度是土壤层2厚度的2~3倍,该仿真的生境如此设置是为了便于小型昆虫等的生存,能够给白鹭提供更多的食物;而且,所述土壤层2上表面设有凸起的小弧度,使土壤层2表面积更宽。

所述觅食区域3靠近该仿真生境系统的一个交流设置,而栖息区域则与该觅食区域3对角设置,且觅食区域3的面积是栖息区域4面积的4~8倍,以仿真白鹭的觅食区域3能够给栖息的白鹭提供充足的食物。该觅食区域3内设置了仿真水稻5,并且在该仿真水稻5中分散设置了至少两只作觅食状的白鹭模型6,以及一个稻草人模型7。所述栖息区域4内设置了多株高大的仿真乔木8,且在该仿真乔木8下方设置了仿真草丛9,以供白鹭栖息。并且,在该仿真乔木8和仿真草丛9中各设有一只白鹭模型;此外,所述仿真草丛9中还设有至少一个仿真白鹭巢10,且该仿真白鹭巢中设有3~5个仿真白鹭蛋11。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