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捕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1695阅读:4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捕蝉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捕捉虫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捕蝉器。



背景技术:

夏天来临时,很多年轻人或者小孩子都喜欢去树上捕蝉,但是现有的捕蝉工具极其简单,或者干脆就直接手动捕蝉,这样就对人的捕蝉技巧有较高的要求,使得捕蝉的效率大大的降低。

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人们研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昆虫捕捉器:

如中国专利申请(200920074103.7)公开了一种真空昆虫捕捉器,包括一空心杆,空心杆一端设有捕捉口,空心杆的另一端设有一容纳昆虫的容纳室,与容纳室相连接的是一与电机相连接的风机的进风口。

上述的真空昆虫捕捉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捕捉昆虫时的效率,但是在该捕捉的过程中,昆虫容易死亡,造成了蝉捕捉之后不能保持存活状态,达不到年轻人捕蝉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捕蝉器,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快速准确的将蝉捕捉,并使得蝉保持存活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捕蝉器,包括活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外套接有套管,所述活动杆能沿着套管的内侧壁滑动,所述活动杆的一端的端部连接粘连头,所述套管靠近粘连头的一端设有呈扩口状的拦蝉罩,所述拦蝉罩的开口方向朝向活动杆设有粘连头的一端,所述活动杆的长度大于套管的长度。

工作原理:先将活动杆穿设在套管内,此时活动杆带粘连头的一端伸出套管带拦蝉罩的一端,粘连头的头部可附着黏性物质,此时推动粘连头将蝉粘住,套管也向前推动并使得拦蝉罩将粘连头罩住,此时将活动杆拉回至套筒的后端,最后取下蝉;上述结构的设置,能通过调节限位杆的长度,能达到人不用爬树就能捕捉蝉,同时使得蝉被捕捉后还是活的;而拦蝉罩的外边沿的轮廓是配合树形设置的,能防止蝉的逃脱;粘连头上涂有强力胶,可重复使用且无污染,节能环保不浪费;活动杆能从套管内取出,减少了整个捕蝉器的存储空间。

在上述的捕蝉器中,所述活动杆的一端设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的上端面上设有可供粘连头嵌入的安装壳内的安装口,所述粘连头能伸出安装壳外,所述安装壳在安装口的边沿处开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口,所述粘连头上设有能穿过限位口的限位部,所述粘连头能在安装壳内旋转。

将粘连头嵌入安装壳内,并旋转位于安装壳内的粘连头使得粘连头上的限位部与限位口错位,粘连头上的限位部与安装壳相抵靠,当需要对捕蝉器进行存放或者是需要更换粘连头,只需要将粘连头上的限位部与限位口正对设置,再将粘连头取出或者更换即可;使得捕蝉器的拆装更加的方便。

在上述的捕蝉器中,所述安装壳上开设有两个限位口,两个所述限位口相对设置,所述粘连头上设有与两个限位口相对设置的限位部。

该结构的设置,使得捕蝉器的结构能更加的稳固。

在上述的捕蝉器中,所述限位部的端面与粘连头靠近安装壳壳底一端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粘连头靠近安装壳壳底一端的端面能与安装壳的壳底相贴靠。

该结构的设置,能使得粘连头能更好更稳定的放置在安装壳内,进而保证了捕蝉器的正常使用。

在上述的捕蝉器中,所述拦蝉罩的一端设有呈环形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能与套管的端面相贴合并与套管连接。

该结构的设置,拦蝉罩能与套管的连接更加的稳固,使得蝉不会从拦蝉罩和套管的连接处逃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捕蝉器具有以下优点:

1、活动杆和套管的设置,能保证捕捉蝉后蝉是存活状态,同时也能通过活动杆来调节距离,并通过拦蝉罩放置蝉的逃脱,增大了捕蝉的几率。

2、限位部和限位口的设置,能帮助粘连头的的更换,同时也使得捕蝉器的拆卸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捕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捕蝉器中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捕蝉器中安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捕蝉器中粘连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活动杆;11、安装壳;12、安装口;13、限位口;2、套管;3、粘连头;31、限位部;4、拦蝉罩;41、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捕蝉器,包括活动杆1。

具体的说,如图1-4所示,活动杆1外套接有拦蝉套杆,活动杆1能沿着套管2的内侧壁滑动,活动杆1的一端的端部连接粘连头3,套管2靠近粘连头3的一端设有呈扩口状的拦蝉罩4,拦蝉罩4的开口方向朝向活动杆1设有粘连头3的一端,活动杆1的长度大于套管2的长度,拦蝉罩4的一端设有呈环形的安装部41,安装部41能与套管2的端面相贴合并与套管2连接,在本申请中,拦蝉罩4是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工作原理:先将活动杆1穿设在套管2内,此时活动杆1带粘连头3的一端伸出套管2带拦蝉罩4的一端,粘连头3的头部可附着黏性物质,此时推动粘连头3将蝉粘住,套管2也向前推动并使得拦蝉罩4将粘连头3罩住,此时将活动杆1拉回至套筒的后端,最后取下蝉;上述结构的设置,能通过调节限位杆的长度,能达到人不用爬树就能捕捉蝉,同时使得蝉被捕捉后还是活的;而拦蝉罩4的外边沿的轮廓是配合树形设置的,能防止蝉的逃脱;粘连头3上涂有强力胶,可重复使用且无污染,节能环保不浪费;活动杆1能从套管2内取出,减少了整个捕蝉器的存储空间。

更具体的说,如图1-4所示,活动杆1的一端设有安装壳11,安装壳11的上端面上设有可供粘连头3嵌入的安装壳11内的安装口12,安装壳11在安装口12的边沿处开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口13,粘连头3上设有能穿过限位口13的限位部31,粘连头3能在安装壳11内旋转,安装壳11上开设有两个限位口13,两个限位口13相对设置,粘连头3上设有与两个限位口13相对设置的限位部31,限位部31的端面与粘连头3靠近安装壳11壳底一端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粘连头3靠近安装壳11壳底一端的端面能与安装壳11的壳底相贴靠。

将粘连头3嵌入安装壳11内,并旋转位于安装壳11内的粘连头3使得粘连头3上的限位部31与限位口13错位,粘连头3上的限位部31与安装壳11相抵靠,当需要对捕蝉器进行存放或者是需要更换粘连头3,只需要将粘连头3上的限位部31与限位口13正对设置,再将粘连头3取出放置或者更换即可,而两个限位口13沿着安装壳11直径方向相对设置,能使得粘连头3能更好更稳定的放置在安装壳11内,进而保证了捕蝉器的正常使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