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葡萄埋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3789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埋土机械,尤其涉及一种葡萄埋土机。



背景技术:

在葡萄种植中,由于气候寒冷,为了保证正常越冬,需要将葡萄苗埋入土中,以防止葡萄苗冻伤甚至冻死,目前,这项作业多靠人力用铁楸之类的铲土或挖土工具来进行的,劳动作业强度大且效率较低,尤其是大面积的葡萄园几乎是不可能的,解决葡萄苗埋土作业的机械化问题,十分迫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葡萄埋土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葡萄埋土机,所述葡萄埋土机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搅拌粉碎结构、位于所述搅拌粉碎结构左侧的传送结构、位于所述传送结构上方的顶板、位于所述搅拌粉碎结构右侧的侧板、位于所述顶板上方的卡扣结构、位于所述顶板下方的滑块及位于所述传送结构左侧的旋耕刀结构,所述搅拌粉碎结构包括位于上方的搅拌结构及位于所述搅拌结构下方的粉碎结构,所述搅拌结构包括搅拌叶、位于所述搅拌叶右侧的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右侧的电机、位于所述电机右侧的第一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电机上方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粉碎结构包括辊轴、设置于所述辊轴外表面上的粉碎齿、包覆所述辊轴的外壳及固定所述外壳的第三支撑杆,所述传送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柱、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上方的滚轮、设置于所述滚轮上的传送带、设置于所述传送带上的挡板及位于所述传送带上方的第二支撑柱,所述旋耕刀结构包括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上的旋耕刀及固定第二转轴的支撑架,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卡持柱、位于所述卡持柱右侧的横杆及设置于所述卡持柱上的固定杆,所述支架的下方设有一呈弯曲状的铲土板。

所述搅拌叶呈长方体,所述搅拌叶的右方设有一竖直板,所述搅拌叶的右表面与所述竖直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竖直板呈圆柱状,所述第一转轴的左表面与所述竖直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与所述电机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左表面与所述电机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表面与所述侧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

所述第二支撑杆呈L型,其上表面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粉碎齿呈长方体,所述粉碎齿的一表面与所述辊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传送带的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旋耕刀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铲土板下方设有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连接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上表面与所述铲土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卡持柱呈长方体,所述支架穿过所述卡持柱,所述卡持柱与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所述卡持柱的下表面与所述顶板上表面的左端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葡萄埋土机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彻底解决了人力对葡萄种植的埋土作业,埋土质量高,是大面积种植葡萄的理想机械,同时操作方便,结构简单,节约了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葡萄埋土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葡萄埋土机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搅拌粉碎结构2、位于所述搅拌粉碎结构2左侧的传送结构3、位于所述传送结构3上方的顶板8、位于所述搅拌粉碎结构2右侧的侧板7、位于所述顶板8上方的卡扣结构4、位于所述顶板8下方的滑块6及位于所述传送结构3左侧的旋耕刀结构5。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所述搅拌粉碎结构2包括位于上方的搅拌结构及位于所述搅拌结构下方分粉碎结构,所述搅拌结构包括搅拌叶26、位于所述搅拌叶26右侧的第一转轴27、位于所述第一转轴27右侧的电机25、位于所述电机25右侧的第一支撑杆28及位于所述电机25上方的第二支撑杆29。所述搅拌叶26呈长方体,所述搅拌叶的右方设有一竖直板,所述搅拌叶26的右表面与所述竖直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板呈圆柱状,所述第一转轴27的左表面与所述竖直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27的右端与所述电机25连接,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转轴27及搅拌叶26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杆28的左表面与所述电机25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8的右表面与所述侧板7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8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29呈L型,其上表面与所述顶板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粉碎结构包括辊轴22、设置于所述辊轴22外表面上的粉碎齿23、包覆所述辊轴22的外壳21及固定所述外壳21的第三支撑杆24。所述辊轴22呈圆柱状,且其圆形表面位于前后两侧,所述辊轴22设有两个且左右排列,所述辊轴22圆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辊轴22的直径。所述粉碎齿23呈长方体,且均匀等距排布在所述辊轴22的外表面,所述粉碎齿23的一表面与所述辊轴2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两个辊轴22上的粉碎齿23交错配合,从而可以对所述土壤进行粉碎。所述外壳21的上部分呈竖直的圆柱状,且其圆形表面位于上下两侧,所述搅拌叶26及竖直板收容于所述外壳21的上部分,所述第一转轴27的左端穿过所述外壳21的右壁延伸至所述外壳21的上部分内部。所述外壳21的下部分呈水平的圆柱状,且其圆形表面位于前后两侧。所述外壳21的下部分包覆在所述粉碎结构的外围。所述第三支撑杆24呈L型,其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俩姐,右表面与所述外壳21的上部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29的左表面与所述外壳21的上部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侧板7呈L型,其上表面与所述顶板8的下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所述侧板7的左表面与所述外壳21的下部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8呈长方体。

如图1所示,所述传送结构3包括第一支撑柱3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柱31上方的滚轮32、设置于所述滚轮32上的传送带33、设置于所述传送带33上的挡板34及位于所述传送带33上方的第二支撑柱35。所述第一支撑柱31呈长方体,其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滚轮32与所述第一支撑柱31的上端轴转连接,使得所述滚轮32可以旋转。所述第二支撑柱35呈长方体,其上表面与所述顶板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滚轮32与所述第二支撑柱35的下端轴转连接,从而使得所述滚轮可以旋转。所述传送带34设置于所述滚轮32上,且所述滚轮32带动所述传送带33传送。所述挡板34等距的排布在所述传送带33上,所述挡板34的一端与所述传送带33的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将土壤顺利传送至顶端,而不会向下滑。所述传送带33的上端位于所述搅拌粉碎结构2的上方,从而使得所述传送带33上的土壤顺利的掉落在所述搅拌粉碎结构2中。所述旋耕刀结构5包括第二转轴52、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52上的旋耕刀51及固定第二转轴52的支撑架53。所述旋耕刀51设有四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转轴52的外围,所述旋耕刀51与所述第二转轴52固定连接。所述旋耕刀51的设有旋钩,以便将土壤送至所述传送带33上。支撑架53呈Z字型,所述支架53穿过所述顶板8。所述第二转轴52与所述支架53的左端轴转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转轴52可以围绕所述支架53的左端旋转。所述支架53位于所述传送结构3的左侧。所述卡扣结构4包括卡持柱41、位于所述卡持柱41右侧的横杆42及设置于所述卡持柱41上的固定杆43。所述卡持柱41呈长方体,所述支架53穿过所述卡持柱41,所述卡持柱41与所述支架53滑动连接,所述卡持柱41的下表面与所述顶板8上表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杆42呈长方体,所述横杆42的左表面与所述卡持柱41的右表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43位于所述支架53的左端,所述固定杆43的右端穿过所述卡持柱41的左表面延伸至所述卡持柱41内部,且顶靠在所述支架53的左表面上,用于固定所述卡持柱41与所述支架53的相对位置。所述滑块6呈L型,其上表面与所述顶板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6的左表面与所述支架53的右表面滑动连接,从而所述支架53与所述滑块6可以相对滑动。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53的下方设有一呈弯曲状的铲土板,所述铲土板下方设有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呈长方体,其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上表面与所述铲土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铲土板用于将位于其左侧的土壤铲至所述传送带33上。

如图1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葡萄埋土机工作时,首先调节所述卡扣结构4与所述支架53的相对位置,使得所述旋耕刀51能够直接接触土壤,然后第二转轴52转动,带动所述旋耕刀51旋转,从而可以将土壤进行松土,然后所述葡萄埋土机开始向左侧移动,此时铲土板对松过土的土壤铲至所述传送带33上,同时旋耕刀51亦可以将部分土壤带至所述传送带33上,然后传送带33在滚轮32的作用下传送,挡板34有利于防止土壤滑落下去,所述传送带33将土壤传送至顶端时,所述土壤掉落到所述搅拌粉碎结构2的外壳21内部,此时启动电机25,搅拌叶26在第一转轴27的作用下转动,开始对进入外壳21内的土壤进行搅拌,对其进行打碎,然后该土壤进入到所述粉碎结构内进行粉碎,辊轴22转动,在粉碎齿23的作用下对土壤进一步进行粉碎,使其颗粒直径变得更小,粉碎后的土壤通过外壳21的下开口落入地面上,从而可以将葡萄苗埋入土下。至此,本实用新型葡萄埋土机工作完毕。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