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地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98633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插地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树木支撑架,特别涉及插地钎。



背景技术:

树木支撑架主要用于树木的保护。

公开号为CN10339255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小苗木专用支撑架,包括三个支撑杆,所述三个支撑杆沿圆周方向均布,每个支撑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一双耳支座,所述双耳支座的底座为弧形通槽,所述三个双耳支座的底座通过一根扎带连接并紧固于苗木上,所述三个支撑杆的底部均插有一具有三个插口的连接头,所述三个连接头两两之间通过一横拉杆连接。所述每个横拉杆上套设有一插地钎,所述插地钎的底部为锥状。

该方案采用插地钎对支撑架进行固定,由于插地钎的底部为锥状,因此方便插入地面中,但是这种插地钎由于仅仅依靠和泥土的摩擦力来防止其轴向移动,因此插地钎容易由于树木倾倒而被拔出,插地钎与泥土的连接强度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地钎,提升插地钎与泥土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插地钎,包括呈圆柱状的连接部和呈锥形的导向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沿径向延伸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阻挡件,所述连接部上开设与通孔连通的进水孔,在通孔与进水孔的交界处设置遇水膨胀体且遇水膨胀体相对阻挡件更靠近连接部的轴心线,所述进水孔内设置阻挡遇水膨胀体向进水孔膨胀的阻力件。

使用的时候,将阻力件取出,往进水孔内灌水,之后将阻力件放入进水孔;遇水膨胀体遇水膨胀,将阻挡件推出通孔,泥土压在阻挡件上,插地钎取出的时候不但需要克服泥土的摩擦力还要克服泥土的重力,因此插地钎与泥土的连接强度更高。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轴线背向导向部同时沿连接部轴向、径向移动。

如此阻挡件不易从痛苦内伸出。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轴线沿轴向移动的距离和沿径向移动的距离比例为1:15。

上述比例越大,泥土压在阻挡件上的量越小;越小,阻挡件越容易从通孔内滑出,因此选择上述比例。

进一步的,所述阻力件包括与进水孔直径相同的圆柱部,所述圆柱部抵接遇水膨胀体,螺栓穿过阻力件与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阻力件还包括沿连接部径向延伸的定位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与定位部相配的定位槽,螺栓穿过定位部与连接部连接。

方便阻力件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槽底部设置有弹性片,所述螺栓松开时定位部凸出定位槽。

方便将阻力件取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设计阻挡件提升插地钎与泥土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连接部;11、进水孔;12、定位槽;2、导向部;3、通孔;4、阻挡件;41、阻挡部;5、遇水膨胀体;6、阻力件;61、圆柱部;62、定位部;7、弹性片;8、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插地钎,如图1,包括呈圆柱状的连接部1和呈锥形的导向部2;如图2,连接部1上开设有沿径向延伸的通孔3,通孔3的轴线背向导向部2同时沿连接部1轴向、径向移动,通孔3的轴线沿轴向移动的距离和沿径向移动的距离比例为1:15。

如图2,通孔3内设有阻挡件4,阻挡件4包括一防止阻挡件4滑出通孔3的阻挡部41。连接部1上开设与通孔3连通的进水孔11,进水孔11沿连接部1轴向背向导向部2延伸至连接部1一端,在通孔3与进水孔11的交界处设置遇水膨胀体5且遇水膨胀体5相对阻挡件4更靠近连接部1的轴心线,遇水膨胀体5为遇水膨胀胶条。

如图3,进水孔11内设置阻挡遇水膨胀体5向进水孔11膨胀的阻力件6,阻力件6包括与进水孔11直径相同的圆柱部61和沿连接部1径向延伸的定位部62,圆柱部61抵接遇水膨胀体5;连接部1上开设与定位部62相配的定位槽12,定位槽12底部设置有弹性片7;当定位部62插入定位槽12时螺栓8穿过定位部62与连接部1连接,螺栓8松开时定位部62凸出定位槽12。

使用的时候,将阻力件6取出,往进水孔11内灌水,之后将阻力件6放入进水孔11用螺栓8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