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保水花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4100阅读:1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保水花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花卉或者植物种植栽培用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保水花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室内和露天种植盆栽植物。目前市面上售卖的花盆绝大多数是在花盆的底部开设小孔,当浇水完毕后,水会经花盆底部的小孔排出,从而容易导致花盆内的土壤过快地干旱,而且当人们工作繁忙而忘记浇水或长时间出差而无法浇水时,盆栽植物就会因缺乏水分而干枯,最后将导致盆栽植物的枯萎以致于死亡。

申请人先前申请并授权了一份专利(公告号为:CN 205884137U),其中,公开了一种保水花盆,所述保水花盆包括盆体,所述盆体的盆底端完全封闭,所述盆体的盆口端完全敞开,所述盆体内设置种植腔和保水腔,所述种植腔和保水腔上下设置,所述种植腔为盆栽植物的种植区域,所述保水腔用于保持种植腔中的水分。该技术虽然比现有市面上的花盆保水效果好,但是,由于种植腔和保水腔主要是上下设置的,从而导致了种植腔和保水腔的接触面积相对而言还不是很大,使得种植腔和保水腔之间的水交换的接触面积也相对而言不是很大;另外地,先前申请的技术中,由于种植腔和保水腔之间没有隔离,使得种植腔中的泥土将会落入到保水腔中,从而占据了保水腔中的空间。因此,针对该技术还可以做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指出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保水花盆。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保水花盆,所述高效保水花盆包括盆体,所述盆体的底面完全封闭,所述盆体的盆口完全敞开,所述盆体内设置种植腔和保水腔,所述种植腔为盆栽植物的种植区域,所述保水腔用于保持种植腔中的水分,保水腔设置在种植腔的内部,所述保水腔为反罩在盆体的内底面的保水罩与盆体的内底面形成的空间,所述保水罩用于透入或者透出种植腔中所需的水。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盆体的侧壁上设置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高度略高于保水罩的上沿,从而使得保水罩中保函一定量的水分,且多余的水分从排水孔中排出去,防止浇水过多而造成盆栽植物淹死。

所述排水孔为镂空网状结构,从而使得保水花盆中的土壤不会随着多余的水从排水孔中流出。

所述保水罩的侧壁上设置若干个透水孔,从而使得保水罩内的水可以透出保水罩进入到种植腔内的土壤中;当然浇水的时候,水也可以通过透水孔从种植腔内的土壤进入到保水罩内。

所述保水罩的上表面上设置若干个透水孔,从而使得保水罩内的水可以透出保水罩进入到种植腔内的土壤中;当然浇水的时候,水也可以通过透水孔从种植腔内的土壤进入到保水罩内。

所述保水罩的上表面为平面,从而使得保水罩的上表面可以承载一部分土壤。

所述保水罩与盆体的内底面相接触的边沿的外径不大于盆体内底面的内径,从而使得保水罩的下边沿完全作用在盆体的内底面上,而不是作用在盆体的内侧壁上,这样一来能够充分且完全地利用保水罩内所保函的水量。

所述盆体的紧邻盆口处设置两组穿绳孔,两组穿绳孔相对地设置,设置两组穿绳孔的目的在于,可以穿过绳子,并通过两个人抬着该花盆。

所述盆体的盆口边沿设置翻边,设置翻边的目的在于,可以把持着翻边并放置到所需要放置的位置,同时设置翻边还可以增强该高效保水花盆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上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效保水花盆没有在已有的普通花盆上增加特别复杂的部件,使得制造工艺相对比较简单,可制造性较强;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效保水花盆将保水腔设置在种植腔的内部,且保水腔为反罩在盆体的内底面的保水罩与盆体的内底面形成的空间,保水罩用于透入或者透出种植腔中所需的水,从而增加了保水腔和种植腔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也增加了保水腔和种植腔之间的水交换的接触面积。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效保水花盆将保水腔设置在种植腔的内部,且保水腔为反罩在盆体的内底面的保水罩与盆体的内底面形成的空间,保水罩用于透入或者透出种植腔中所需的水,由此可以看出种植腔大部分还是设置在保水腔的上部的,这里是考虑到了土壤本身存在间隙且水本身存在自重,因此,更有趋势往下流动,而此时通过盆体的内底面将水托住,并通过保水罩将水罩住。

(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效保水花盆中通过保水腔中的保水罩将保水腔跟种植腔进行隔离,从而防止种植腔中的泥土下落到保水腔中而占据保水腔中的保水空间,也因此增加了该高效保水花盆的保水量。

(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效保水花盆若置于露天环境中,可利用天然雨水进行保水,并可以长时间不需要人工浇水。

(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效保水花盆使得传承千百年的下泄式经典花盆发生重大结构改变而更新换代,从单纯的种植腔形式变成种植腔和保水腔的双重结构形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效保水花盆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保水罩的示意图;

图中:1-盆体;2-种植腔;3-保水腔;101-排水孔;102-穿绳孔;103-翻边;301-保水罩;302-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一种高效保水花盆,包括盆体1,盆体1的底面完全封闭,盆体1的盆口完全敞开,盆体1内设置种植腔2和保水腔3,种植腔2为盆栽植物的种植区域,保水腔3用于保持种植腔中的水分,保水腔3设置在种植腔2的内部,保水腔3为反罩在盆体1的内底面的保水罩301与盆体1的内底面形成的空间,保水罩301用于透入或者透出种植腔2中所需的水。实际制造中,该高效保水花盆的盆体可以采用透明塑料,从而增强其可视性。

盆体1的侧壁上设置排水孔101,排水孔101的高度略高于保水罩301的上沿,从而使得保水罩301中保函一定量的水分,且多余的水分从排水孔101中排出去,防止浇水过多而造成盆栽植物淹死。

排水孔101为镂空网状结构,从而使得保水花盆中的土壤不会随着多余的水从排水孔中流出。

保水罩301的侧壁上设置若干个透水孔302,从而使得保水罩301内的水可以透出保水罩301进入到种植腔2内的土壤中;当然浇水的时候,水也可以通过透水孔302从种植腔2内的土壤进入到保水罩301内。

保水罩301的上表面上设置若干个透水孔302,从而使得保水罩301内的水可以透出保水罩301进入到种植腔2内的土壤中;当然浇水的时候,水也可以通过透水孔302从种植腔2内的土壤进入到保水罩301内。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如图所示,示出的透水孔302的孔径较大,但是这仅为了示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透水孔302也可以为致密的小孔。

保水罩301的上表面为平面,从而使得保水罩301的上表面可以承载一部分土壤。

保水罩301与盆体1的内底面相接触的边沿的外径不大于盆体1内底面的内径,从而使得保水罩301的下边沿完全作用在盆体1的内底面上,而不是作用在盆体1的内侧壁上,这样一来能够充分且完全地利用保水罩301内所保函的水量。

盆体1的紧邻盆口处设置两组穿绳孔102,两组穿绳孔102相对地设置,设置两组穿绳孔102的目的在于,可以穿过绳子,并通过两个人抬着该花盆。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该高效保水花盆比较小的情形下,则可以不需要设置此穿绳孔。

盆体1的盆口边沿设置翻边103,设置翻边103的目的在于,可以把持着翻边103并放置到所需要放置的位置,同时设置翻边还可以增强该高效保水花盆的结构强度。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