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6097阅读:52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具,具体地,涉及蚯蚓盒。



背景技术:

蚯蚓是常用的钓鱼饵料之一,市场上也出现了多种用于装载蚯蚓的盒子。在存储蚯蚓时,需要在盒子内填满泥土,然后装上蚯蚓,可以保证蚯蚓的存活率,但是蚯蚓在普通的盒子里会缠绕在一起,不方便取出。

因此,提供一种方便存储蚯蚓且方便取出的蚯蚓盒是本实用新型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蚯蚓盒,解决了利用普通的盒子盛装蚯蚓时,蚯蚓会缠绕在一起,不方便取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蚯蚓盒,所述蚯蚓盒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设置的多个上端具有开口的盒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滑槽,所述盒体的表面设置有贯穿孔,抽拉盒一端位于所述盒体的外部,另一端可滑动地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盒体的上端面竖直设置有插杆,所述盒体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插杆相配合的第一插孔,位于下方的所述盒体中的插杆至少部分卡合在位于上方的所述盒体中的第一插孔内。

优选地,所述蚯蚓盒还包括有盖体,所述盖体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插杆相配合的第二插孔,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盒体中的插杆至少部分卡合在所述第二插孔内。

优选地,所述盖体的上表面固定有把手。

优选地,所述盖体上固定有弹性绳,所述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盖体上,另一端固定有挂钩,所述盒体的外侧面固定有与所述挂钩相配合的钩环。

优选地,所述抽拉盒中位于所述盒体外部的端面上固定有拉环。

优选地,所述抽拉盒和所述滑槽组成抽拉机构,且所述抽拉机构的数量为1-6组。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蚯蚓盒,所述蚯蚓盒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设置的多个上端具有开口的盒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滑槽,所述盒体的表面设置有贯穿孔,抽拉盒一端位于所述盒体的外部,另一端可滑动地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盒体的上端面竖直设置有插杆,所述盒体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插杆相配合的第一插孔,位于下方的所述盒体中的插杆至少部分卡合在位于上方的所述盒体中的第一插孔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蚯蚓盒是多个具有开口的盒体叠加组成的,储存空间大,而且每个盒体上都可抽出地设置有抽拉盒,可以将蚯蚓分装至抽拉盒中,方便蚯蚓的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蚯蚓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盒体 2-盖体

3-抽拉盒 4-滑槽

5-拉环 6-插杆

7-弹性绳 8-钩环

9-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一端、另一端”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蚯蚓盒,所述蚯蚓盒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设置的多个上端具有开口的盒体1,所述盒体1内设置有滑槽4,所述盒体1的表面设置有贯穿孔,抽拉盒3一端位于所述盒体1的外部,另一端可滑动地位于所述滑槽4内;所述盒体1的上端面竖直设置有插杆6,所述盒体1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插杆6相配合的第一插孔,位于下方的所述盒体1中的插杆6至少部分卡合在位于上方的所述盒体1中的第一插孔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蚯蚓盒是多个具有开口的盒体1叠加组成的,储存空间大,而且每个盒体1上都可抽出地设置有抽拉盒3,可以将蚯蚓分装至抽拉盒中,方便蚯蚓的取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蚯蚓盒还包括有盖体2,所述盖体2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插杆6相配合的第二插孔,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盒体1中的插杆6至少部分卡合在所述第二插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盖体2的开启和闭合,所述盖体2的上表面固定有把手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蚯蚓盒在携带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松散,所述盖体2上固定有弹性绳7,所述弹性绳7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盖体2上,另一端固定有挂钩,所述盒体1的外侧面固定有与所述挂钩相配合的钩环8;弹性绳7可以利用挂钩挂接在最下层盒体1的钩环8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抽拉盒3能够更为方便的从盒体1内抽出,所述抽拉盒3中位于所述盒体1外部的端面上固定有拉环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抽拉盒3和所述滑槽4组成抽拉机构,且所述抽拉机构的数量为1-6组。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