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贝类起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1755发布日期:2018-07-31 17:39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捕机,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海滩上用于起捕贝类产品的起捕机。



背景技术:

沙滩贝类是海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市场需求量较大,但由于起捕困难,极大制约了海滩贝类养殖业的发展。

虽然近年来有许多关于贝类起捕机的实用新型或发明专利,但都因为实际不能适应海滩作业、或设备可靠性较低、或设备投入较大、或操作困难而未能被实际使用,目前沙滩贝类起捕基本上都是采用人工起捕,起捕作业时每人穿防水服在水面作业,每次下海的起捕需要按照潮水时间作业,因此不仅每次实际作业时间短,而且行走不便。

此外,由于作业时间不定,而且较脏、较累,所以壮年、青年不愿下海,目前多为50岁以上的人员,出现用工短缺,起捕人工已经占到养殖成本的50%左右,极大制约了海滩贝类养殖业的发展。

根据目前人工起捕和海滩作业条件,实用新型了一种贝类起捕机,该起捕机在全驱的车辆上安装起捕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贝类起捕机,可以有效克服人工起捕及海滩作业条件限制的问题,可以实现单人操作连续作业,同时适应深度范围大,捞捕作业强度低,效率高,捞捕的贝类可以直接清洗后通过输送机构送至随行车辆或船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贝类起捕机,包括车架本体,通过固定支架安装在车架本体上的液压驱动舱及驾驶室,通过后车桥铰接在车架本体后部的后车轮,通过前车桥固定安装在车架本体前端的前车轮,还包括一级输送带及二级输送带,所述一级输送带以及二级输送带均包括两侧板,安装在侧板之间的输送链,所述输送链通过液压马达驱动传动,其中:

所述一级输送带的两侧板中部铰接安装在前车桥上,且铰接点位于前车桥与车架本体固定点的外侧,两侧板后部通过液压缸与车架本体铰接,控制一级输送带的倾斜角度,所述一级输送带前端固定安装有铲口,且铲口上边缘延伸至输送链,便于铲起海底泥沙和贝类,并送入第一输送带,所述一级输送带尾部的两侧板下端面安装有第一漏斗,第一输送带上的贝类通过第一漏斗落下;

所述二级输送带的两侧板与固定支架固定安装,且二级输送带前低后高呈倾斜形态,其前端两侧板上端面安装有第二漏斗正对第一漏斗,用于接取第一输送带传送过来的贝类。

作为优选,所述铲口具有呈八字形的侧板以及铲底,该铲口通过侧板与第一输送带的两侧板固定安装,所述侧板上具有多个侧板冲水口,在侧板外部具有与侧板形成一体的封闭式挡水结构形成储水腔,且挡水结构上嵌装有液压水泵将海水吸入储水腔,再从多个侧板冲水口喷出,实现侧面冲洗贝类,所述铲底具有多个底部冲水口,所述铲底具有与其成一体的封闭式挡水结构延伸至侧面,形成底部储水腔,且该底部储水腔的侧面具有液压水泵,将海水吸入从底部冲水口喷出。

作为优选,所述以及输送带的侧板上铰接有摆臂,该摆臂前端安装有沉陷量检测五轮仪,用于测量起捕机的起捕机铲口深度,估算车轮沉陷量,同时摆臂的铰接点处安装有角度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摆臂与一级输送带侧板之间还通过气缸连接,通过该气缸控制沉陷量检测五轮仪抬起或者放下。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输送带两侧板之间还安装有防漂网,该防漂网位于一级输送带的输送链正上方,且尾部延伸至铲口,确保进入铲口的贝类进入一级输送带,且不会被海水漂浮走。

作为优选,所述液压动力舱内具有燃机驱动液压泵系统,发动机系统,打气泵系统,为起捕机行走,作业提供压力源以及电源。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漏斗内具有喷水口,通过水管连接安装在车架底部的液压冲水泵,通过吸入海水冲入第二漏斗,对进入第二漏斗的贝类进行冲洗。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贝类起捕机,在常规的海滩作业车辆上进行改进,增加了两级输送带(该输送机构的结构参考已有专利2014206761730),通过两级输送机构配合冲洗装置实现对贝类的边起捕边冲洗,可以实现连续的起捕操作,在铲口的结构上采用八字形,确保起捕宽度,且在铲口上增加了侧面以及底面冲洗结构,在铲口就对混合泥沙的贝类进行冲洗,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过多泥沙进入输送带导致卡住的情况,同时在铲口冲洗可以防止泥沙出现堆积情况,保证起捕机顺利前行,在起捕机铲口前端增加沉陷量检测五轮仪(该五轮仪结构以及使用参见已有专利2017101850740),通过五轮仪对检测轮沉陷量、摆臂角度进行测定,可以计算得到铲口深度,估算车轮沉陷量,确保起捕机在安全深度范围内使用,两级输送机构上增加了防漂网可以防止进入输送机构的合格贝类被海水冲走或漂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贝类起捕机,具有如下有益之处:

作业人员少,作业效率高,每台机器只需1人,按照铲口宽度3米,2—3公里/小时的速度,每小时可收9—13亩,相当于目前人员效率的20—30倍;

可以适应不同深度的海域,增加的五轮仪可以对沉陷深度进行有效测量,确保操作的安全性,进而保证下海作业时间,提高操作效率。

设备投入和维护少,在下海作业时还可以代替四驱拖拉机牵引挂车,且设备由于在水中的相互运动配合副极少,而且相互运动速度较低,极大降低了在涉水时的作业密封要求,减少保养周期和维修费用。

驾驶操作简单,还可以在人工无法作业期间起捕贝类上市,以获得更好的市场价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贝类起捕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铲口段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贝类起捕机非作业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贝类起捕机,包括车架本体3,液压驱动舱6,驾驶室7,一级输送带11,二级输送带4,其中液压驱动舱6以及驾驶室7通过固定支架34安装在车架本体1上,所述车架本体3后端两侧安装有车轮1,该车轮通过后车桥2与车架本体3铰接,使得车轮可以绕车架本体纵轴线摆动,所述车架本体前端两侧从安装有车轮1,该车轮通过前车桥31固定安装在车架前端,所述液压动力舱6内具有内燃机驱动液压泵系统,发电机系统,打气泵系统(图未示,这些系统在起捕机中较为常见,可以参考现有的技术),为起捕机行走,作业提供压力源以及电源。

所述一级输送带11以及二级输送带4均具有两侧板26,输送链25,输送链25通过液压马达24带动传动,其中一级输送带11的通过两侧板26中部铰接安装在前车桥31上,且铰接点位于前车桥与车架本体固定点的外侧(图2中A点),两侧板26后部通过液压缸32与车架本体3铰接,控制一级输送带的倾斜角度,所述一级输送带前端固定安装有铲口19,且铲口上边缘延伸至输送链,便于铲起的海底泥沙和贝类顺利送入第一输送带,所述一级输送带尾部的两侧板下端面安装有第一漏斗10,第一输送带上的贝类通过第一漏斗落下;所述二级输送带4的两侧板与固定支架固定安装,且二级输送带前低后高呈倾斜形态,其前端两侧板上端面安装有第二漏斗9正对第一漏斗,用于接取第一输送带传送过来的贝类,同时所述第二漏斗9内具有喷水口,通过水管34连接安装在车架底部的液压冲水泵33,通过吸入海水冲入第二漏斗,对进入第二漏斗的贝类进行冲洗,所述一级输送带两侧板之间还安装有防漂网12,该防漂网12位于一级输送带的输送链正上方,且尾部延伸至铲口,确保进入铲口的贝类进入一级输送带,且不会被海水漂浮走。

所述铲口19具有呈八字形的侧板18以及铲底22,该铲口19通过侧板18与第一输送带11的两侧板26固定安装,所述侧板18上具有多个侧板冲水口20,在侧板外部具有与侧板形成一体的封闭式挡水结构27形成储水腔,且挡水结构上嵌装有液压水泵17将海水吸入储水腔,再从多个侧板冲水口20喷出,实现侧面冲洗贝类,所述铲底22具有多个底部冲水口21,所述铲底具有与其成一体的封闭式挡水结构28延伸至侧面,形成底部储水腔,且该底部储水腔的侧面具有液压水泵23,将海水吸入从底部冲水口喷出。

所述以及输送带的侧板上铰接有摆臂14,该摆臂14前端安装有沉陷量检测五轮仪15,控制器8安装在驾驶室7内,用于测量起捕机的沉陷量,同时摆臂的铰接点处安装有角度传感器,所述摆臂与一级输送带侧板之间还通过气缸16连接,通过该气缸控制沉陷量检测五轮仪抬起或者放下。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贝类起捕机,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非作业行驶时,为了便于驾驶,通过气缸16将摆臂14抬起,使得五轮仪抬高,同时收缩液压缸32使得一级输送带倾斜度减小,抬起铲口,避免铲口19触地。

作业时,通过液压缸使得一级输送带呈倾斜状态,铲口触地,同时放下五轮仪使其也触地,随着车辆的前行,铲口铲入泥沙将混有泥沙的贝类送至铲口,控制液压水泵抽取海水从铲口侧面以及底面对贝类进行冲洗,使得贝类悬浮,随着车辆的前行和输送带的运动,悬浮的贝类进入一级输送带并随着一级输送带送入后端的第一漏斗,再次进入第二漏斗通过二级输送带送出去。

本实用新型中所有的液压缸,液压水泵以及气缸等都通过管路连接到液压驱动舱,这个技术为现有技术,可以参考同类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