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虾养殖池用喂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8995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龙虾养殖池用喂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龙虾的养殖过程中,龙虾的喂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工序;龙虾喂养质量的好坏将会严重影响龙虾养殖的质量和速度。

中国发明专利《一种龙虾养殖池用喂料装置》(公开号:106489808A;公开日:2017年3月15日)中公开了一种龙虾养殖池用喂料装置,其包括养殖池,养殖池上方水平设置两根控制横梁,两根控制横梁的一端均连接减速电机,养殖池内位于两根控制横梁之间设置多个喂养箱,多个喂养箱两侧角落处均设置拉环,多个喂养箱两侧通过钢绳缠绕在两根控制横梁上,两根控制横梁的下端通过固定柱支撑,固定柱下端固定在养殖池上;通过两根控制横梁可以控制喂料箱的上下运动,满足饲养人员对龙虾的喂食以及后续残留下来的饵料的处理,避免饵料残渣长时间堆积在养殖池中影响养殖池的水质;通过分析可知,该龙虾养殖池用喂料装置存在的问题:饵料残渣取出时,需要将喂料箱从养殖池中取出,才能对喂料箱中的饵料残渣进行处理,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龙虾养殖池用喂料装置,通过在壳体内设置挡板和网板;通过挡板控制饵料的位置,方便龙虾喂食以及饵料残渣的处理;龙虾喂料阶段,将挡板滑入壳体内部,饵料落入挡板上供龙虾食用;一段时间后,将挡板从壳体内部滑出,饵料落入壳体底部后,再将挡板滑入壳体内部,通过向冲洗管道内送水将饵料残渣冲出;通过网板,防止龙虾逃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龙虾养殖池用喂料装置,包括设于养殖池中的喂料槽、与喂料槽连通的冲洗管道,所述喂料槽包括壳体、网板和挡板,壳体通过吊绳固定在养殖池中,壳体具有向上的开口,网板和挡板均位于壳体内部且两者上下叠置,网板与壳体侧壁固定连接且将壳体内部空间分为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挡板与壳体滑动连接,挡板相对于壳体左右滑动,壳体侧壁设有用于挡板滑出的通孔,挡板靠近通孔的一端设有推动杆,推动杆上端具有把手,通过推动杆控制挡板左右滑动,冲洗管道位于壳体左右两侧且与壳体下部空间连通,位于壳体左侧的冲洗管道用于进水,位于壳体右侧的冲洗管道用于排水。

进一步,所述推动杆为“T”形。

进一步,所述挡板上设有滑轮,壳体上设有滑槽,滑轮与滑槽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龙虾养殖池用喂料装置通过挡板控制饵料的位置,方便龙虾喂食以及饵料残渣的处理;通过推动杆推动挡板使其滑入壳体内部,饵料位于挡板上方供龙虾食用;一段时间后,将挡板从壳体内部滑出,饵料落入壳体底部后,再将挡板滑入壳体内部,通过向冲洗管道内送水将饵料残渣冲出,同时通过挡板防止饵料残渣再次回到养殖池中;推动杆上端具有推动把手,把手伸出养殖池池边,方便使用;通过滑轮与滑槽之间的配合连接,使挡板滑动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龙虾养殖池用喂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养殖池;2-喂料槽;21-壳体;22-网板;23-挡板;231-推动杆;232-把手;3-冲洗管道;4-吊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龙虾养殖池用喂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种龙虾养殖池用喂料装置,包括设于养殖池1中的喂料槽2、与喂料槽2连通的冲洗管道3。

喂料槽2包括壳体21、网板22和挡板23;壳体21具有向上的开口,壳体21通过吊绳4固定在养殖池1中,这里,需要在养殖池1池边固定多个木桩,用于连接吊绳4;网板22和挡板23均位于壳体21内部且两者上下叠置;网板22与壳体21侧壁固定连接且将壳体21内部空间分为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挡板23与壳体21滑动连接,使得挡板23可相对于壳体21左右滑动,这里,挡板23上设有滑轮,壳体21上设有滑槽,滑轮与滑槽配合连接;壳体21侧壁设有用于挡板23滑出的通孔,挡板23靠近通孔的一端设有推动杆231,推动杆231上端具有把手232,推动杆231为“T”形,可从养殖池1左侧或者右侧握住把手232;冲洗管道3位于壳体21左右两侧且与壳体21下部空间连通;位于壳体21左侧的冲洗管道3与外部供水管连接,用于进水;位于壳体21右侧的冲洗管道3用于排水,同时排出饵料残渣。

本实施例通过挡板23控制饵料的位置,方便龙虾喂食以及饵料残渣的处理;通过网板22,防止龙虾逃跑;龙虾喂料阶段,将挡板23向左滑动使其滑入壳体21内部,饵料位于挡板23上方供龙虾食用;一段时间后,将挡板23向右滑动使其从壳体21内部滑出,饵料落入壳体21底部后,再将挡板23向左滑动使其滑入壳体21内部,通过向冲洗管道3内送水将饵料残渣冲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